胡车儿在偷盗典韦的双铁戟时为什么不直接将熟睡中的典韦刺死?

独处空间


既然说到三国演义,那就得按三国演义的剧情分析。

曹操南征张绣,张绣在贾诩的建议下投降。曹操就接受了张绣的投降,每日与张绣在一起饮酒,一日,曹操问侄子曹安民:城中可有妓院?曹安民说:张绣叔叔张济的妻子可漂亮了,是否有意?曹操同意,下令曹安民领50兵士去把张绣的婶娘找来,当场就纳为妾。



这事让张绣知道后非常愤怒,便请贾诩商议,贾诩建议乘军队换防,来个突然袭击。张绣答应了,但因为惧怕曹操手下的护卫典韦,于是张绣又找来偏将胡车儿商议,胡车儿建议说:想办法把典韦灌醉,把他的双铁戟偷走,就不用害怕典韦了。张绣同意了。



于是张绣预先准备好弓箭、士兵,等到了适当的时间,让贾诩请典韦过来喝酒,乘机灌醉,喝到很晚,典韦才回营,而胡车儿就随典韦众人一起跟随典韦进入,乘机偷走典韦的双铁戟。



当天晚上,张绣军首先放火,分散曹军注意力,然后立即发兵攻打曹操,大军杀向曹操的中军大帐,曹操大呼典韦,典韦醒来后,找不到双铁戟,只好拿上腰刀,一出帐门,张绣军已经杀到,典韦杀了几十人后,也被张绣军杀死,而曹操乘机从后门逃走。此战中,曹操长子曹昂与侄子曹安民都战死。



胡车儿为什么不直接杀了典韦呢?

1、打草惊蛇。杀了典韦等于直接开战了,典韦是曹操的护卫,离曹操很近,曹操马上就知道了,这个时候张绣军还没有做好准备,而曹操的力量也比较集中。

2、计划安排。张绣军的计划是:偷兵器--放火--突袭,偷兵器是拔掉典韦的武器,放火是分散曹操的兵力,最后才是突然袭击。

3、没有必要。没有兵器的典韦,就不再勇猛。拿了典韦的兵器,等于拔了老虎的牙齿,就不再害怕典韦,反正到时候突袭也会杀了典韦。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曹操喜好女色,行军打仗十分辛苦,需要女色来释放压力,缓解紧张神经。而且曹操是个熟女控。对于女人,他不怎么挑剔,人妻最佳,妓女其次,小萝莉最次。他每攻占一城,必先搜罗美女,先试用一番,感觉不错的纳入后宫,一般的赏赐给下属。



曹操有十五个妻妾,其中有几个就是从别人手里抢来的。杜夫人算是其中一个。

杜夫人原来是吕布下属秦宜禄的老婆,美貌过人,远近闻名。关羽一早就听说了,多次请求曹操攻占下邳城后,将此女赏赐给他。本来曹操不以为意,关羽几次三番讨要,让曹操心生好奇,到底是什么美女,让关羽如此动心。待下属带来杜夫人之后,一看果然天姿国色,曹操立马就将其纳入后宫独自享用了!



但是好色,也让曹操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

且说,张绣在贾诩的建议之下,投降了曹操,每天好吃好喝的款待曹操。这天曹操吃饱喝足没事干,就想找点乐子。于是,向下属问道:“附近有没有妓女啊!”曹安民立马会意,知道曹操想女人了,于是就悄悄说:“昨天我在旅馆,看到有一个女子,生的娇美动人,听说是张绣的婶子。”



曹操听说是美女,而且还是人妻,立马动了心,就让下属将她带过来。片刻之后,张绣婶子来了,曹操一见,果然风韵无比,当晚便行苟且之事。一连几日,曹操乐不思蜀。

后来张绣知道了,十分恼火。于是就和贾诩密谋杀掉曹操,但颇为忌惮曹操的贴身护卫典韦。典韦武功盖世,神勇无比,善使一对铁戟。于是贾诩找来了胡车儿,胡车儿献计先请典韦喝酒,然后趁其不备,混入典韦随从中,找机会偷走武器。



这天晚上,贾诩就请典韦喝酒,期间不停劝酒,典韦不知不觉喝大了。酒席散了后,典韦烂醉如泥,走路颤颤巍巍,双戟拿着已十分不便。混在随从中的胡车儿眼疾手快,立马将双戟接过来。典韦就在随从的搀扶下,晃晃悠悠的回到了营寨。



至于说,胡车儿为何不当场干掉典韦?一则,护卫非典韦一人,胡车儿虽力大无穷,但也难敌众人;二则,张绣尚未布局好,胡车儿如果杀掉典韦,容易打草惊蛇,坏了张绣的计划;三则,典韦虽醉,但其余威尚在,胡车儿犯不着以身犯险。


一半秋色



典韦救助传天下,勇猛当先第一人。典韦东汉末年曹操战将,相貌魁梧,骁勇善战,臂力过人。他曾单手举起过衙门旗,原本为张邈的部下,后来转投曹操,因忠勇无双,被曹操封为校尉,负责保卫曹操。建安二年(197年),曹操欲娶张秀的婶婶邹氏为妻,本来已经投降的张秀,再次反叛。典韦为了守住寨门,让曹操成功撤退,力杀数十人,身中数十枪,最终被杀。

然而典韦之死和胡车儿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胡车儿偷走了典韦的双铁戟,典韦徒手征战,致使被杀。然而很多人便产生疑问,为何胡车而在偷典韦的兵器之时,不直接将熟睡中的典韦一枪刺死?以下依据演义内容做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首先分析胡车而为何要盗取典韦双戟。话说曹操欲率军征讨吕布,探马报奏:张济攻南阳失败被杀,其侄子张秀统领全部人马,以贾诩为谋士,屯兵宛城,并且要兴兵解救汉献帝。张秀之举惹怒了曹操,操亲率大军征讨。贾诩认为曹操人多势众,不如投降,于是张秀向曹操投降。投降后张秀经常设宴招待曹操,一日曹操醉酒,曹操兄长的儿子曹安,便将张济之妻邹氏介绍给曹操,声称次女花容月貌。曹操一见倾心,便要娶邹氏为妻。


张秀得知后,恼羞成怒,贾诩劝说张秀秘密行事。张秀便以降兵有出逃者,请求请求移屯其军,分为四寨。但张秀十分畏惧典韦,只因其勇猛过人,于是张秀便找偏将胡车而商议。据演义交代胡车儿也是英雄俊杰,能负重五百斤,日行七百里。胡车儿声称,典韦最可怕的是他的双戟,因此建议张秀来日请胡车儿饮酒,然后胡车儿可夹在众人队里,直入典韦大寨。由此看来,胡车儿的计策十分精妙。


其次分析胡车儿盗取典韦兵器,为何不乘机将他斩杀。胡车儿既然有机会到达大寨,又能盗取兵器,为何不斩杀胡车儿?个人认为,这是由于当时的情境不允许,以下做简要分析。

其一如果胡车儿刺杀典韦,很有可能会暴露。贾诩按照布置,前去请典韦饮酒,并且殷勤款待典韦,直至傍晚才放其回去,当时典韦已经醉酒。胡车儿果然夹杂在人群中,到达典韦大寨,并且偷去典韦兵器。然而胡车儿想刺杀典韦,却不是容易的事,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者典韦虽然醉酒,但毕竟是久经沙场,依然有很高的警觉醒。

二者胡车儿很难一招致命,就算是一招致命,典韦最起码也会惨叫一声。典韦是曹操的保卫人员,又在大寨之中,典韦的一声惨叫必然会惊动周围的部队,甚至是曹操。这样一来,张秀的整个计划救会暴露,曹操会有所防备。张秀不但杀不了曹操,很有可能会全军覆没。因此在如此错综复杂的环境下,斩杀典韦真不是明智的选择。


其二胡车儿刺杀典韦,很有可能被杀。典韦之勇,非常人能比,胡车儿虽然也很勇猛,但想杀典韦恐怕没那么容易,从后来的演义描述中便可知。话说曹操大寨着火,急忙喊典韦,韦从梦中惊醒,却找不到自己的双戟。而无数敌军手持长枪,杀奔大寨,急忙中典韦急忙拿起步卒的腰刀,砍杀二十余人。敌方马步军一起进攻,枪如苇列。典韦身中数十枪,依然苦战。刀砍坏了,典韦抄起两个敌人击敌,砸死八九人,敌人无人敢向前。演义中曾这样记载:

群贼不敢近,只远远以箭射之,箭如骤雨,韦犹死拒寨门。争奈寨后贼军已入,韦背上又中一枪。乃大叫数声,血流满地而死。死了半晌,还一人敢从门前而入者。

通过演义对典韦的描写,顿时感到一种震撼,典韦之勇,非胡车儿能比。如果胡车儿没能一招制敌,很有可能被典韦反杀,即使不被典韦所杀,胡车儿也很难逃出操营。因此胡车儿很明智,还是不杀典韦,安全撤离的好。


其三典韦已经失去兵器,在胡车儿看来不杀也罢。张秀召胡车商议对付典韦的计策,胡车曾这样说:典韦之可畏者,双铁戟耳。故而在胡车儿看来,典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手中的双戟,只要典韦没有了兵器,就很容易对付。因此胡车儿才让张秀,想方设法将典韦灌醉并乘机偷去兵器。胡车儿也相信,失去兵器的典韦,抵抗力会大打折扣,会死于乱军之中。这样一来,就没有必要再杀典韦,冒更大风险,毕竟张秀的主要目标是曹操,万一有闪失,整个计划都会失败。而事实上,胡车儿不杀典韦,也是正确的选择。

你是如何看待典韦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原因有三:胡车儿虽然也是一员名将,“力能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但终究不是典韦的对手,所以胡车儿不敢冒这个险。盗戟的可行性大一点,神不知、鬼不觉。事实证明这也是一个完美的计划,且成功实施。但杀人就不一样了,典韦勇冠三军,一吕二赵三典韦,按民间说法是中国武功前三甲,这样的人就是睡觉警惕性也是非常高的,危险来临之时,会有本能反应。如果胡车儿去杀他,稍有不慎,满盘皆输。自己当场丧命不说,还会造成张绣的整个报仇计划失败,所以不能弄险。

第二个原因,胡车儿盗戟,最终的目标是曹操。他不会为了杀死一个侍卫而打草惊蛇。在这个场合,只要是杀将起来,曹操就会提高了警惕,犯了打草惊蛇的兵家大忌。在典韦的侍卫室除去典韦,是最冒险的愚蠢计划,胡车儿不会去这么做,贾诩谋士也不至于给胡车儿出这么馊的主意,张绣也不会让胡车儿这么去做。偷出双戟,就是大功一件。跟典韦去玩命,反而是有违军法的。

第三个原因,胡车儿盗戟,没有什么生命危险。既便被发觉,随便可以编出个理由,喝多了,误入了,好奇心,问侯一下睡好了没有,不盗就是了。典韦的侍卫营那也是戒备森严的。所以他一定有万全准备和对话。胡车儿不杀人,是因为自己不想这么死。他只做他有把握做、且不伤害自己的事。

春秋史社,悟空问答最专业的历史领域专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历史春秋网


曹魏爱人妻,东吴喜萝莉,蜀汉全是基!喜爱人妻是曹老板的传统,没想到,曹操这个嗜好竟引来了杀身之祸,最终导致典韦惨死!

(小乔)

至于曹操为何如何钟爱已婚少妇,我们先不去讨论!回到题主所问,这件事发生在宛城之战中,当时的张绣在贾诩的建议下,已经投降了曹操。

入夜,曹操又喝高了,有酒却没有美女怎么过瘾,于是叫来侄子曹安民:“城中可有妓女?”曹安民心想,舅舅老毛病又犯了,好巧的是,他自己确实发现了一个婀娜多姿的美女,少妇韵味那是相当足,当下就推说给了曹操。

(张绣婶婶邹氏)

曹操一听,大喜,酒都醒了一半,马上叫来张绣婶婶邹氏,一看,果然甚是美丽,关键是身上那股成熟的少妇韵味实在太吸引人了,二话不说就把她给睡了!

自己的婶婶被睡,换谁都不能忍,当下张绣就要报仇。贾诩无奈,只能出谋划策,让人(胡车儿)先把典韦灌醉,再偷去他的双戟。这样,叛乱之际,典韦护卫曹操,没了兵器实力减半,只能赤身肉搏,重伤而死!

至于胡车儿为何不直接杀了典韦?我认为应该是两个原因:

第一个就是此时还不到偷袭曹操的时间

如果直接杀了典韦,势必惊动其他人,整个计划就会暴露,曹操自然会逃走!

第二个原因就是不敢杀

(胡车儿盗典韦双戟)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当年曹操刺杀董卓的时候么,一个小小的刀光就让董卓突然惊醒,让曹操差点身首异处。可见,董卓有多灵敏警觉。而典韦是刀子口上舔血之人,对于杀气肯定很敏锐,只要一点动静就会把他惊醒,这样,胡车儿只会被反杀。所以他不敢,也应该做不到!(张飞是个意外哈,警觉性太差了)

大家还有其他看法么,可以留言区讨论!

我是七夜说历史,欢迎关注,一起畅游历史长河!


七夜侃历史


按照《三国演义》里,张绣和胡车儿的计划是,借口新兵多叛,立四寨自己部队在曹操的中军边,然后再举事反叛,这样显然方便擒杀曹操。但是,张绣,胡车儿畏惧典韦之勇,急切不能近身,所以才想灌醉典韦,偷走双戟。那既然胡车儿能趁典韦喝醉偷走双戟,那何不干脆杀了典韦呢?



其实胡车儿根本杀不了典韦,甚至偷走双戟都很困难,这和张飞被杀,吕布被擒完全不一样。因为,第一,张飞,吕布是身边亲近的人反叛,容易下手。胡车儿是从“中军寨”混入典韦的杂役里才接近的“中军帐”。第二,中军大帐相当于指挥部,是近卫的重地,帐外定有曹军亲兵的巡逻。第三,一双双大戟,重八十斤,是典韦专用的武器,不可能随便拿走,而不被帐外巡逻发现。第四,最重要的是,典韦回来之后,不是马上就睡着了,就算睡着了做梦,也不代表胡车儿能杀他。

根据《三国演义第十六回》,操始着忙,急唤典韦。韦方醉卧,睡梦中听得金鼓喊杀之声,便跳起身来,却寻不见了双戟。

可见,典韦此时虽然做梦,却还是处于浅度睡眠,不是深度睡眠,否则怎么可能把喝得烂醉之人吵醒?



但是,胡车儿又是如何成功得手的呢?第一,曹操和张绣的婶婶从宛城里移步大帐中寻欢,只让典韦护卫,其余人等没有命令不得进入。所以,大帐内可能被布幔隔成两个空间,外空间只是典韦一人宿卫之处。第二,典韦的一双大戟是战阵使用,随身不如用刀或者小手戟。所以,双大戟会放在靠近大门之处,至少和卧榻有距离。第三,胡车儿能负五百斤,日走七百里,想必是矫健有力之人,所以才能在暗处观察典韦,轻松提起双戟。第四,关键还是张绣的配合,当典韦方入睡,听到“金鼓厮杀”之声前,还发生了件事。

《三国演义第十六回》是夜曹操于帐中与邹氏饮酒,忽听帐外人言马嘶。操使人观之。回报是张绣军夜巡,操乃不疑。



曹操大帐中只有典韦一人,如何使人询问?想必也是招呼帐外的亲兵去问的。而曹操听到人言马嘶,典韦就没听到吗?可能也听到了,但是因为喝醉了酒,又帐内只有他一人,职责所在,也不能出去察看。而胡车儿正是利用张绣引开曹军的亲兵和典韦微醺时,偷走了帐门边的双戟,再进一步,恐怕就惊醒了典韦了。然后,胡车儿连人带戟,混入张绣军中,全身而退。所以,能盗走典韦的双戟,已经是高技术含量的事了,要杀典韦,绑架曹操,根本难如登天。


大飞熊骑士


在《三国演义》中,张绣听从了贾诩的建议。投降曹操。曹操接纳了张秀之归顺。

可是,曹操好色,尤其是好人妻。


曹操听闻张秀婶婶是美女。就纳其为妾。 张绣知道后,怒火中烧。张秀依照贾诩之谋。欲突袭擒杀曹操。但曹操的卫队长典韦有万夫莫当之勇。张秀及麾下惧怕典韦。

张秀让胡车儿把典韦灌醉,偷走他的双铁戟。然后张秀放火为号。突袭张秀。没有兵器的典韦依然很勇猛。杀气几十人后,身亡。掩护曹操撤退。

【曹操好人妻,典韦就背锅】

胡车儿为什么仅仅是偷走典韦的兵器。不直接杀死典韦呢?

张秀原本是真心诚意的归顺。曹操可能只带了几千人的卫队。但畏惧典韦。张秀这次行动不是击溃曹操。而是要杀掉曹操。

怎么对付典韦。这就要在矛盾中取舍。

一是最隐蔽的方法。把典韦灌醉就可以了。隐蔽性最强。如果典韦流量大,酒醒的快。那后果不堪设想。

二是最不隐蔽的方法。就是把典韦灌醉后,杀死典韦。这样虽然能除掉典韦。但容易被对方发现察觉。

二是折中的方法。偷走典韦的兵器。等于拔掉老虎的牙齿。典韦的战斗力会被削弱十倍。并且比较隐蔽。

从理论上讲,胡车儿采取的是最合理,最正确的方法。

但实践证明,胡车儿错了。他知道典韦勇猛。却不知如此勇猛。没有兵器,徒手杀死几十人,以两个敌人士兵做兵器,掩护曹操撤退。

风险越大,往往收益越大。如果世间有后悔药。胡车儿定会直接将典韦杀死。而不是只偷走他的兵器。或许(不能肯定)能擒杀曹操。


杨朱学派


“一日操醉,退入寝所,私问左右曰:‘此城中有妓女否?’”《三国演义》中就是这么明目张胆的介绍曹操,尽可能的贬损他。

曹安民明白这是啥意思,所以马上给出回答,称张绣的婶子——张济的遗孀生的十分美丽。曹操一听,就马上派人去办这件事。不过在书中张绣的婶子邹是表现的是心甘情愿的样子,而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强迫。

曹操也是有套路了,为了获得美人的芳心开始撒谎,称就是为了她才招降张绣,不然才不会收容他。邹氏拜谢并提出“久住城中,绣必生疑,亦恐外人议论”,看来也是颇为曹操考虑。“操每日与邹氏取乐,不想归期”。

张绣可受不了这个,他觉得这就是一种侮辱。因此派人去找到典韦给他灌醉,还偷了双戟。不杀典韦因为典韦的武器给他增加了武力值,没有武器,他的实力大大降低。因此可能觉得没有杀的必要。

而且典韦虽然喝醉了,但是并没死,要是没暗杀成功闹将起来,事情败露就没办法杀死曹操了。

胡车儿虽然是个“异人”,但是他可不想让自己送了命,不动声色又万无一失的杀死典韦没有把握,弄不好把自己命搭进去就得不偿失了。

说到底,这样安排就是为了表现典韦的勇猛,然后衬托出张绣等人的“怂”。因此就不想范疆张达那样把张飞暗杀。其实《三国演义》中范疆张达只是为了杀死张飞,丈八蛇矛还留在军营后被张苞得到,与胡车儿恰好相反。


泊图泊途


胡车儿偷盗典韦双铁戟的故事出自《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吕奉先射戟辕门,曹孟德败师淯水”,剧情如下:

曹操在197年出征张绣,张绣在贾诩的劝说下投降曹操。不战而胜让曹操有些得意忘形,后来甚至上了张绣的婶婶邹氏。曹操为了每日与邹氏取乐,便驻扎到了城外并让典韦在中军帐房外宿卫。

张绣知道后非常愤怒,贾诩说可请示曹操换防军队,趁机下手。但士兵惧于曹操护卫典韦,一直没有机会。张绣便和偏将胡车儿商议,胡车儿说,主公明日请他来吃酒将其灌醉,我趁机混入他的营帐,只要偷走典韦的双铁戟,典韦就没啥可怕的了,张绣从之。

第二日,贾诩邀请典韦来张绣处吃酒,喝到很晚的时候才回去。胡车儿混入众人之中进入典韦营内,趁着典韦熟睡的时候顺利偷走了双铁戟。

那么为何胡车儿不趁此机会直接杀死熟睡中的典韦呢?

一、胡车儿没有下手的机会。典韦住在中军帐房外,和曹操的营帐非常近,戒备森严。虽说胡车儿混入了典韦账内,但他是混入“众人”之中,身边肯定有曹操亲兵。他杀死熟睡的典韦倒是易如反掌,但事成之后如何逃出?胡车儿又不是傻子,不会白白送命。

二、张绣的目标是曹操,并非典韦。如果胡车儿趁机杀了典韦,必然引起骚乱,会惊动曹操,这样张绣的计划就失败了。张绣派胡车儿偷武器主要是为了削弱典韦,而不是杀死他。在张绣看来,一个烂醉如泥又没有武器的典韦也没啥威胁,这样就足够了。

三、剧情需要。如果罗贯中真这样写,那典韦死的就太有点窝囊,完全显示不出典韦的勇猛无敌,而且之后曹操哭祭典韦的故事就无从下笔了。

最后闲聊一下胡车儿这个人的名字

胡车儿这个人名字很怪,在演义中还有一个人的名字和他很像,就是杀死牛辅的胡赤儿。胡赤儿在正史中写为攴胡赤儿,是一个叫赤儿的攴胡人。所以胡车儿可以理解为一个叫车儿的胡人。

张绣和牛辅都是董卓的西凉军,所以手下有胡人很正常。这个胡车儿和胡赤儿说不定还是亲兄弟呢。


石头说历史


我就说典韦不行,估计实力还不如许诸。没了双戟,腰刀杀了即使人就完蛋了。。。同样状态下看关羽表现。拔出腰刀怒杀头领和周围人,几百人瑟瑟发抖。关羽说跟尔等无关,自可离开,吓的刀斧手四散奔逃。。。。😂😂😂,什么三典韦。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还有二赵也是徒有虚名,电视剧倒是夸张,实际曹操只说了句“是员虎将,捉活的”而已。而且当时在场只有张郃,30回合过赵云因带阿斗就不行了,逃跑掉坑里。幸好阿斗是未来皇帝天降红光救他们出来张郃被红光吓退,他们才跑掉。同样曹操为了捉关羽,可不是轻松一句捉活的。。。而是经过周密筹划,找了几百个弓弩手把关羽骗进包围圈的,如果让众将直接去捉?下场必然是像割草机一样收割人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