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奶牛赶到乡下去,把牛结核送回城里来


把奶牛赶到乡下去,把牛结核送回城里来



在家喝上一口高品质的牛奶真的太享受了。

曾几何时,中国孩子对喝牛奶的态度不过是把它视作家长每天分配的任务。

在“每天一斤奶”的号召下,我们即便整个童年都是奶味,即便成为了肥宅也没有爱上喝奶。


把奶牛赶到乡下去,把牛结核送回城里来



然而,随着奶类市场的成熟,很多高品质的鲜奶俘获了年轻人的心。

某些商家可能是想要标榜自己传统纯正,他们会把挤牛奶的女仆印在包装上,俨然表现出一种前工业革命时代的田园风情美好画面。

美好个屁。


把奶牛赶到乡下去,把牛结核送回城里来



我前段时间找到了一部英国的纪录片《Inside The Factory》,讲的就是那些最常见的食品背后的故事。

牛奶当然就是英国人不可能忽视的好题材。

那我就借着纪录片的内容打破那些关于牛奶的虚假美好。


把奶牛赶到乡下去,把牛结核送回城里来



英国是牛奶的消费大国,这一点甚至都能体现在基因上。

乳糖不耐是一种与基因密切相关的现象,它决定了你是否能在成年后仍然很好地消化乳糖。

实际上我个人更愿意把它叫做“乳糖耐受延续”,因为它本质上是一种突变,几乎所有哺乳动物成年后都会丧失消化乳糖的能力。


把奶牛赶到乡下去,把牛结核送回城里来



只有人类,确切的说是基本上只有以英国人为代表的欧洲人才能如此“巨婴化”,成年喝奶其实是一种有利的生存优势。

英国人携带这个突变基因的数量众多,占到总人群的85%~95%,可以说是最奶的国家。


把奶牛赶到乡下去,把牛结核送回城里来


把奶牛赶到乡下去,把牛结核送回城里来



那么回到开头,在工业革命之前,想要喝到鲜奶其实还不太简单。

尤其是在城市里,要喝上新鲜的牛奶就意味养奶牛的地方不能太远。

当时人们主要习惯饮用完全未经加工的生牛奶,而生牛奶极易变质。

在夏季炎热的时候,刚挤出来的牛奶放上2个小时就会变质。

所以奶牛基本上要在城市附近养,带来的问题不仅仅是成本高,给城市环境带来的压力更为严重,英国公共卫生革命那点事我就不展开讲了。


把奶牛赶到乡下去,把牛结核送回城里来



接下来,工业革命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蒸汽火车以及铁路的出现其实对我们的饮食改变非常大,在北美火车把没人要的波士顿龙虾推广到内陆成为高端食材,在英国火车让大城市的居民能够喝到足量的牛奶。


把奶牛赶到乡下去,把牛结核送回城里来



更为重要的是奶牛可以放到乡下养,彻底摆脱地理的制约。

然而问题也随之出现,牛结核病随着铁路网传遍英国全国。


把奶牛赶到乡下去,把牛结核送回城里来



原本散养的方式,即便出现病牛,带有病原体的牛奶并不会迅速扩散开来。

而改用铁路集中输送之后,不同奶牛甚至不同养殖场的奶源被混合在一起运输。

这样一来,一头病牛的奶就能污染1000头牛的奶,而牛奶中的病原体并不会因为被稀释而失去传染力。


把奶牛赶到乡下去,把牛结核送回城里来



根据纪录片中出镜的教授研究,从1850年代到1960年代,英国死于牛结核病的孩子人数就达到了80万之多,因为孩子喝奶更多。

除了铁路网的贡献外,其实牛结核病爆发的最大问题还是牛奶消毒的问题。


把奶牛赶到乡下去,把牛结核送回城里来



实际上我们熟悉的巴氏消毒法在1864年就由法国人巴斯德发明出来了,中学有好好上生物课的同学肯定会有印象。

但是英国人直到1960年代才开始将巴氏消毒法运用在牛奶加工中。

据说这是因为早年消费者并不习惯加热牛奶,他们认为加热牛奶会损失营养,即便是巴氏消毒法这样的低温处理。


把奶牛赶到乡下去,把牛结核送回城里来



今天,巴氏消毒法是现代牛奶生产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也是能够保留最多风味的一种消毒方法。

原始的巴氏消毒法需要将奶液加热至68至70摄氏度左右,保持温度约30分钟后再迅速冷却。

这样的处理能杀灭绝大多数的细菌,但是又尽可能的不破坏风味物质。

纪录片所拍摄的联合利华牛奶加工厂中,消毒工艺已经变得更高效迅速,加热到74.5摄氏度28秒即可。


把奶牛赶到乡下去,把牛结核送回城里来



当然,这部纪录片的主题并不是那么历史向那么沉重的。

关于牛奶加工还有很多有趣的知识。

比如脱脂牛奶为什么比全脂牛奶还要更便宜,难道不是应该因为多了脱脂的工序而更贵吗?


把奶牛赶到乡下去,把牛结核送回城里来



这个问题曾经也困惑过我,最后我自己想到的解释是“脱掉的乳脂可以做其他乳制品”。

实际上并不全对,实际的牛奶生产中脱脂是必要的步骤,不管是全脂、半脂、脱脂这几种牛奶产品都是一条生产线上出来的。

进厂的牛奶第一步处理就是脱脂,然后再根据不同品类的产品再重新添加回牛奶中。


把奶牛赶到乡下去,把牛结核送回城里来



有的人可能就会觉得奇怪了,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吗?

实际上这就要涉及到另外一个一般消费者可能不太了解的工艺了,叫做匀质化处理。

我们小时候可能喝过从小贩那里买来的生牛乳,在家里煮沸之后,牛奶的表面就会形成厚厚的一层奶皮。


把奶牛赶到乡下去,把牛结核送回城里来



父母一般都会告诉孩子奶皮是牛奶营养的精华,甚至会认为奶皮越厚牛奶的质量越好。

现在从超市买回来的鲜牛奶煮沸后不容易形成厚厚的奶皮,不是因为牛奶的质量不如从前,而是因为匀质化工艺。

牛奶加工厂将奶中的脂肪分离出来会进行匀质化处理,其实就是将不溶于牛奶的脂肪颗粒打散打碎,让其更稳定地分散在牛奶中。


把奶牛赶到乡下去,把牛结核送回城里来



这样处理后的牛奶状态更加稳定,不会因为长期静置或晃动形成脂肪颗粒、小块,饮用体验更舒爽。

因为有匀质化操作的存在,所以才会有半脱脂这种“杂种”的存在。

现代工艺处理的牛奶理论上可以随意调节脂肪含量,所以很少鲜奶产品会以脂肪含量来标榜高品质,通常还是以高乳蛋白含量作为噱头。


把奶牛赶到乡下去,把牛结核送回城里来



除了加工厂里的生产工艺,这部纪录片也提到了先进技术在整个牛奶生产上下游的应用。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奶牛的生活,从前我以为当一只奶牛是痛苦的。

但是在现在新技术的帮助下,奶牛过得还挺滋润的。

平常在牛圈里吃吃草散散步,累了有全自动按摩机,胀奶了就去全自动挤奶机那里舒服舒服。


把奶牛赶到乡下去,把牛结核送回城里来


把奶牛赶到乡下去,把牛结核送回城里来



只是有时候牛满为患,奶牛们都学会了排队挤奶,有的牛甚至会选牛少的队列,这简直和我们这些社畜没什么两样了。

这些舒服出来的牛奶接下来会在2小时内到达加工厂,经过55秒处理,最终在24小时内上架超市。


把奶牛赶到乡下去,把牛结核送回城里来



这就是现代食品工业的力量,按我文章的一贯风格,一定是赞美工业的。

这一版食品向的《Inside The Factory》就是带我们领略工业魅力的极佳作品,三集里除了本文介绍的的牛奶外,还有面包和巧克力,都是生活中最常见最多人喜爱的食物。


把奶牛赶到乡下去,把牛结核送回城里来



如果你看完本文还是看不起工业食品,那我非常推荐你亲自看一看这部简单易懂的纪录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