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麼看待郭德綱口中的人可以沒有文憑,但是不能沒有文化?怎麼看待沒文憑與有能力?

淺唱輪迴


文憑是社會大眾快速辨別一個人文化水平的方式


雖然說有文憑和有文化不能完全劃等號,但是有文憑最起碼說明一個人經過了長時間的學習過程,並通過考試的方式獲得了專業的認可。雖然這其中會有一部分人通過不正常的途徑拿到文憑,比如作弊、走後門、押題、死讀書等等方式拿到了文憑,但是對實際知識的掌握和運用並不合格;但是拿到文憑的絕大部分人還是有著相對應的文化水平。

舉例來說,拿到大學文憑的人,最起碼是經歷過高考的,那麼語數外三門課是必修的,雖然考完試以後可能大部分都還給老師了,但是最基本的概念是不會忘記的,比如對於語言和文字的運用能力肯定比初中生要強一點;最起碼瞭解函數、數列等等基本的數學概念;對於英語的語法肯定有基本的印象等等,這就是經歷過高考以後的人都會留下的痕跡,已經儲存在大腦裡了;即使你會忘記,但是隻要需要,把相關的知識複習一下就還能記起來。


有了文憑,就可以證明自己的文化水平,在就業方面拿到一個證明自己的方式。你不可能要求所有的用人單位都給你時間證明自己,除了文憑以外,還能有更簡潔明瞭的方式嗎?


什麼是有文化?

除了學歷能夠作為有文化的一個憑證以外,還有其他途徑證明自己有文化嗎?我曾經看到有人用非常經典的四句話總結一個人是否有文化,即“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和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當別人隨地吐痰、亂扔垃圾時你沒有隨大流跟著做,這就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你就是一個有文化的人。當有長輩在座時,郭德綱從來都只坐椅子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屁股是懸空的,這就是他“根植於內心的修養”。


當別人交給你的事情,你都保質保量的完成,給人一種最基本的安心感,這就是“無需提醒的自覺”,你就是一個有文化的人。


當別人以“言論自由”為名成為一個噴子時,你沒有這麼做,這就是“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你就是一個有文化的人。


當別人開車路過一個水塘飛馳而過時,你剎車減速了,路邊的行人不會因此手忙腳亂的躲避濺起的水花,這就是“為別人著想的善良”,你就是一個有文化的人!


文化真的可以通過讀書彌補嗎?


一個人是否有文化可以分為兩個維度來看,一是知識,二是修養。通過大量的閱讀書籍,汲取其中的養分,在提升個人修養方面確實有所幫助,這是肯定的!同理,通過閱讀書籍也可以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


但是有很多知識是很難通過讀書獲取的,專業性越強的知識,從書本上獲取的難度越大,特別是以數理化為基礎的專業技能,如果沒有專業的教學和實踐,完全通過個人自學,想要熟練掌握的話基本不太可能。


沒有文憑對於相聲演員的影響


現在的相聲演員大部分學歷不高,看似對個人的表演沒有什麼影響,實則不然。沒有文憑對於相聲演員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只是他們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能,把自己優勢的一面展示出來,同時將短板隱藏起來而已。


舉例來說,馬三立先生有一段相聲叫《學外語》,其中用到的英語知識也就是入門級水平,初中生肯定是可以完全聽懂並理解的。但是有很多相聲演員初中都沒有上完,連最基本的音標都不會認,不會讀,所以吐字發音肯定很差,肯定不敢表演這個作品。現在的相聲觀眾絕大部分都是大學生,過英語四級那是必須的,所以初中都沒有上完的相聲演員要是在臺上表演《學外語》,那就是完全暴露自己的短處,會讓觀眾覺得票錢花的不值。

以德雲社來說,總教習高峰經常表演《學外語》,因為人家是正宗的大學畢業,其他經常表演這個節目的靳鶴嵐、孫九芳是中國北方曲藝學校畢業,屬於中專學歷;郎昊辰、秦霄賢則是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畢業,屬於高職院校,最起碼都是正經學過外語的。


外語只是其中一個例子,此外,學歷低的演員在日常的遣詞造句、語言表達、作品創作等方面都有天生的短板,聽得多了感覺非常明顯。


郭德綱經常說“相聲演員拼到最後拼的是文化”,但是說實在的,德雲社真正把這句話聽進去的人並不多;所以創作是德雲社絕大部分演員的短板且不自知,只憑借改編傳統相聲作品要想紅的長久很難很難!


相聲演義


題主您的提問有問題,郭老闆原話是相聲演員可以沒文憑,但是不能沒文化,藝人拼到最後拼的是文化。您把主語省略,就會涉及到所有行業,會被噴的。。

我看了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說藝人或者相聲界。那麼我說說普通人。文憑是敲門磚,那些大型企業招人,把簡歷分成2堆,一堆是211 985,另一堆不是,他們會把這些不是的扔進垃圾桶,看都不看。這種做法無所謂對錯,畢竟一次就收好幾萬份簡歷,就那麼幾個人看,肯定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他們只在重點裡挑出色的人。

教育或許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是這是普通人完成人生目標的捷徑,其他道路雖然也能成功,但是那些路比受教育要難得多的多。

故而郭老闆在選秀等節目裡碰到上學年齡的都是讓其努力學習,不著急做藝人。


用戶9786635802855


有情就有文憑,有感就有文化。

說說郭德綱的"雙高"文憑。

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非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因為沒有文憑,一度低落到,臺上一群人,給臺下一個人說相聲。。。

看上去象是唱堂會,不過,確沒有錢,因為只賣出去一張票。

人在最低谷的時候,繼續咬牙向前走,此時,每一步都在上行。往往,山窮水盡疑無路的時候,柳暗花明就在眼前。

時至今日,非著名相聲演員總於說成了著名相聲演員,並且,一路從天津說到了北京,從天橋唱了劍橋。

郭德綱確實沒有正規大學的文憑,但是他有文化底蘊,有較高的智商,更有更高的情商。

他說學逗唱,有喜有樂。他因感生情,因情有感。他用真情實感,感動眾生。

其實,他是有文憑的。他的文憑是"社會大學"頒發的,他的文憑是"天下學院"證明的。而且,更有幾座正兒八經的高等學府聘請他為客座教授!

真材實料的文憑,是要有真才實學的文化內涵的。故而,郭德綱能底氣十足的說出:有文憑沒文化不行,有文化沒文憑也行!

實踐是檢驗文憑的主要標準。那對說相聲的博士生說的公式相聲,之所以沒有市場,不是他們沒有文憑,而是智商太"單純",情商更傷人。

相聲可以"八卦",但不可"八股文"。把相聲當成解方程,代入公式就能成。這只是博士生一廂情深的理想,

沒有情商的博士生,真的讓情何以堪……

有文憑的,不能沒文化。有文化的,不能沒情商。


天欲無空


文憑是文化的一種象徵,有了文憑才能證明你有文化,各領域招工首先要看你的文憑,然後才能證明你的文化,沒有一個招人單位不看你的文憑,任評你自吹自壘,去評判你的文化程度,如果你是一個吃開口飯,說書說相聲的怎麼辦,沒有文化也能把你說的摸不著頭,因為他們就是幹這行的,憑嘴吃飯,死人能說活了,也有實例,一位相聲評書演員,一字不識,說新書時,只能讓兒女讀上一段,去書場能說上一晚上,看上去文化不淺,但大字不識。真文憑來之不易,是經過多少年的寒窗苦得來的,正式的大專院校也不會亂髮文憑,是經過考試合格後,才放發你文憑,更能說明你在這個領域已經達到同等的文化,也證明你從小學到初中高中是經過專業基礎教育過的,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礎,文化基礎如同高樓大廈的地基,這種文化基礎是自學不了的,學好了文化基礎才能進入到高等教育。有位相聲人,從小不愛學習,基本沒有文化基礎,小學五年沒上完,去學相聲,為了臉面愣充初中畢業,有了名後更加變本加厲,假冒文化人,還大放厥詞,沒有文憑不怕,怕是沒有文化,沒有文憑你那來的文化,形象上你也充不了文化人,文化人需要多少年的墨水灌溉,首先有了文化人的氣質,刺青紋身王八頭型,說話損人代罵亍,無品無德,滿嘴屎尿屁,喝口涼水能尿出可樂之人,冒文化人天大笑話,文憑就是證明你的文化,能說會道只能證明你的社會閱歷,代表不了你是個文化人。


三門俠


郭德綱這麼說,是因為他兒子都沒上學,在家自學,他請了家教加上自己開了書單,也學挺多的,學業沒荒廢。

1、普通人:可以沒有文化,但必須要有文憑。

2、有錢人:可以沒有文憑,但必須要有文化。

很多明星的小孩,上的是外國學校,不在國家文憑系統裡的。學語言、繪畫、騎馬等等,也不能說是一種可以吃飯的“能力”,更多還是陶冶情操,培養氣質。


行星劇集


關於這個問題,網友中有一句評論我覺得十分到位:

文憑就像一個鮮美水果的外表,文化就像裡邊的果肉,講求賣相文憑必須有,但是一刀切下去有沒有文化就被發現了。

意思就是說,如果說你是擺著來看的,還是文憑越高越好。但是如果你是實際要用的,還是有文化的好。

不少人有這樣的誤區,說文憑就是文化的外在反映,沒有經過正規的學校學習,沒有取得合格的文憑,就沒有全面的文化知識。

其實這是一個大錯特錯的理論,知識只是文化其中的一個部分。

文化不僅僅代表了知識,還代表了日常修養和人生修為。不是在學校裡、在某個培訓機構培訓出來的。在某種程度上文化包含了家庭教養、各種知識的學習、人生經歷、生活感悟等方方面面。

其實無論文化和文憑都離不開學習二字。前段時間提到郭德綱家裡最多的東西就是書,三教九流無所不包。當你有一顆學習的心,再加上刻苦努力,文化就是自然而來的。

文憑和文化是相輔相成的,有文憑的不一定有文化,有文化的也不一定有文憑。他們各有各的用處,不可同日而語。當然你如果有文憑又有文化,那就離人生贏家也不算太遠了。

郭德綱從七歲學藝,身上有典型的江湖作風,這在現代社會中是很少見的,也跟郭德綱從小的經歷有關。從他喜歡相聲以來,三進北,箇中的曲折辛酸和坎坷,只有他自己知道,面對當時沒有背景,沒有學歷,也沒有金錢和人脈的時候,文化是自己唯一能夠拿得出手的東西,所以郭德綱必須刻苦的學習,必須要走在觀眾的前面。出自己的口,入自己的耳,讓觀眾能感到新鮮,願意聽她的相聲,他才能夠活下去。某種程度上有文化其實也是生活所迫。

反觀現在的某些知名大學的教授和專家之類的所謂人才,反而顯得有些小家子氣。

在網絡上沒有腦子的言論頻頻出現,而遭到網友的嘲諷和反擊已經不是新鮮事。再加上前段時間翟天臨的學術造假,讓人們對教授、高等學校、專家等這一系列中國的頂尖知識分子集團產生了懷疑。文憑這兩個字終於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再一次縮水了。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點贊評論隨君意!


下飯娛樂醬


郭德綱只是站在相聲的專業角度說可以沒文憑不能沒文化,我比較贊同的,擁有清華北大上海復旦交大等名牌大學的文憑當然是了不起的,也非常讓人羨慕的,但高文憑說相聲真不一定比中學沒畢業的人說的好,事例太多就不列舉啦,免得傷高文憑人的自尊,擁有能把常人逗樂藝術那是需要天賦的,不是說你會解三角函數你會幾門外語甚至英語過八級就能做到的,相信郭德綱絕對不會跑到哪個學校的教室裡對學生講你們可以沒有文憑但要有文憑的,我看到很多有文憑的人在這裡講文憑,我感覺你們是大材小用了,應該把你們的高文憑高文化知識用在你們的專業上,為社會創造應有的價值,本人初中沒畢業讓你們見笑了,不當之處請多包涵


我愛我女兒94909891


文憑與文化的區別

要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要搞清楚兩個概念。什麼是文憑?什麼是文化?

文憑是指一個人的受教育程度,獲得的學歷證明,或者是證明一個人考試能力!而文化涉及範圍更廣,更具有人文意味,包含衣食住行教育等等方面。它是相對於政治、經濟而言的一種人類精神活動及衍生產品!




有文憑與有文化不應劃等號

現實生活中,很多象牙塔出來的學子雖然受到的教育程度很高,即所謂的有文憑,可是很多在自理能力及處理工作交際方面卻很弱。經常爆出不懂情緒控制而犯罪的新聞。而反觀很多學歷不高的人,平常更愛學習,懂得學以致用,在處理事情時更有條理,更懂人情世故!

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冠軍雷海為,他學歷不高是個外賣哥,可是憑藉自己的毅力與喜好,熟讀古詩詞,並一舉戰勝北大學子彭敏!



無論文憑,有能者力得天下

文憑可能在剛出社會求職時比較被注重,可是當我們工作一定年限時,hr更在意的是你有多少能力,你在原崗位發展成什麼樣,你能為公司做出多少貢獻!

文憑是個敲門磚,可是能力卻是你持續發展的根本!愛思考專研的人即便沒有文憑也會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就像在今日頭條,不論出身,你有一技之長,你有一門手藝,就可以在這裡大展拳腳,收穫粉絲,收穫財富!

這是一個大好時代,如果一個人既有文憑又有能力,那他的前途將無可限量!若沒有文憑,也不必庸人自擾,多學習多思考做個有能力的人,同樣能闖出一片天地!

喜歡的朋友記得點贊關注哦!這裡是萍姐讀書!大家有什麼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評論!

萍姐讀書記


首先我們要知道文憑只是一個證明,證明一個人接受過什麼樣的教育,但它不能證明你是真的有文化,有能力,就像前一段時間北大的學術醜聞一樣,冒充有文化在和別人的相處中會露餡,只會讓別人看輕你,覺得某某大學畢業的真差勁,文憑只是找工作時的一塊敲門磚。

相反沒有文憑卻經常讀書寫作的人,在與別人相處時會讓別人感覺到“腹有詩書氣自華”縱然沒有文憑也不讓別人感覺到他這人在和自己裝逼。

總之一句話,文憑只能幫你一時,文化卻能幫你一輩子。

ps:第一次回答,寫的不好請多見諒


烏龍茶好喝


老郭說的文憑文化的話,有深度,也勵志。 文憑是官方的,紙面的證明,而文化是支撐文憑的內涵存在。

文憑的追求有相應的時限,文化的追求卻是畢生追求,所以文憑追求能看到盡頭,而文化追求愈追愈覺深遠。

文憑的使用可能就在入職時有用,而文化無時無刻不在用。

文憑所代表的能力水平,卻需要更多無形的文化學識來拱護。

文憑代表擁有人在一定領域的成就,也暗含社會期許的相應的人文涵養,這種能力不實踐難以發現。比如謙虛,務實。

文化的追求應該優先於文憑,追求文憑如果沒有條件,可以追求更有用的文化。文化才是終極目標,文化才有普適大眾性。

社會對有文化比對有文憑更推崇。身邊人誇你有文化有水平,比誇你高文憑更讓人受用。

文憑,文化,本身代表一種學養,一種能力。我們說一個人有文化沒能力恐怕是一種認識錯位,因為很可能我們專指的另外的為人處事的能力。它本來和學歷不是一個範疇呀。學歷只解決學歷本身的事,不解決所有的事。

我是創作者居然天上客。如果覺得我的文字有乾貨,歡迎點贊轉發!您的推動會讓我發佈更多類似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