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電影《鮮花盛開的村莊》主題曲為什麼和《瀋陽啊瀋陽,我的家鄉》的曲子相同?

五穀豐登吉祥


親愛的們,這裡是今日頭條優質影視領域創作者【映畫臺灣】

1、1970年,朝鮮藝術電影製片廠攝製了黑白故事片《鮮花盛開的村莊》,講述了朝鮮農村的故事


1972年,我國的長春電影製片廠譯製了這部電影,並在全國放映,很快,片中那首非常優美動人的主題曲,在中國大地廣為流傳


這首歌一直流傳至今,我見過很多老年合唱團都在唱這首歌,引發老人們美好的回憶。但當時電影也沒寫這首歌的作者是誰,只知道是電影的主題曲


2、1970年代初期,這首歌在廣大下鄉知識青年中廣為流傳,有很多在外的瀋陽籍知青,慢慢傳唱起了一首和《鮮花開滿的村莊》曲調一樣,但換成了中文歌詞的歌,歌的內容是懷念家鄉瀋陽的。後來,這首叫《瀋陽啊瀋陽,我的故鄉》的歌曲,在瀋陽和整個遼寧,傳播得非常廣泛

它的歌詞是這樣的

瀋陽啊!,瀋陽啊!,我的故鄉.馬路上燈火輝煌.大街小巷是人來人往,披上了節日的盛裝.社會主義的高樓大廈,聳立在古老的瀋陽.那是我常年居住的地方,自力更生重建家鄉.親人啊!,朋友啊!,慈祥的母親,願你在平安的路上.生活的道路是多麼的漫長,而今我向往的地方.有朝一日我重返瀋陽,回到我久別的故鄉.親人和朋友歡聚在一堂,共度那美好的時光.親人啊!朋友啊!慈祥的母親,願你在平安的路上.生活的道路是多麼的漫長,而今我向往的地方.有朝一日我重返瀋陽,回到我久別的故鄉.親人和朋友歡聚在一堂,共度那美好的時光.有朝一日我重返瀋陽,回到我久別的故鄉.親人和朋友歡聚一堂,共度那美好的時光!共度那美好的時光!

1980年代,瀋陽女歌手曾靜,用她那獨特的女中音,將這首歌錄成了磁帶,一下就傳遍全國,據說磁帶賣了上百萬盒


曾靜因為這首歌走紅,後來深造後,去了中國煤礦文工團,現在是國家一級演員,她之後還唱過一首也非常有名的歌曲,叫《二泉吟》,得過央視MTV大賽金獎


1980年代的這盤歌星拼盤中,著名歌手朱樺還唱過一個版本,不過當時的版本根本不像後來的朱樺了

這首歌,甚至甜歌皇后李玲玉也翻唱過


後來著名作詞家鄔大為、李戩還為這首歌曲重新填了詞,有好幾位歌手也唱過


3 所以呢,這首歌是一首朝鮮歌曲填詞的歌曲,當時也沒有版權這個概念,產生的環境也很特殊,卻成就了一首名曲


映畫臺灣


朝鮮電影《鮮花盛開的村莊》,我國是1971年引進的。記得當年一起引進的還有《南江村的婦女》《摘蘋果的時候》《看不見的戰線》等等一批朝鮮優秀電影。

朝鮮電影有一個特點,就是電影插曲多而且非常好聽。《鮮花盛開的村莊》電影插曲《我們的家鄉盛開鮮花》,是電影的主旋律,三分之一節拍,非常歡快,朗朗上口,當年廣為流傳。我們在學校讀書的時候非常喜歡。

後來,有人將此歌重新填詞,改編為《瀋陽啊瀋陽》。由於是朝鮮歌曲,顯得非常歡快。又由於是朝鮮歌曲,沒有人追究著作權和版權,所以改編後就廣為流傳,也朗朗上口。當然了,抄襲是肯定的啦!


四海漫遊


我是六八年下鄉知青 ,七三年返回。當時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流傳出來的,這首歌在農村一般知青都會哼哼幾句,旋律基本一樣 但歌詞大相徑庭。但是最流行的還有一首叫,《精神病患者》,這兩首歌是知青中最流行的,歌詞就無所謂了 ,隨便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想咋唱就咋唱沒有統一歌詞。後來回城後 不知道哪年,應該是改革開放後,瀋陽歌手曾靜將這首歌搬到了正式舞臺,從此便流行開來。其實那首《精神病患者》更為流行,旋律也非常上口,就是有點悲傷,可能是因為歌詞沒有所謂的正能量而逐漸消失了。說什麼這首歌是出於李長春,武迪生之手純屬無稽之談。那時候,李長春,和,武迪生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工廠工人而已。至於為什麼這首歌的曲調和朝鮮電影鮮花盛開的村莊如同一轍就不清楚了,因為那時候的確還沒有看過這部電影。


曲徑通幽2178


朝鮮電影《鮮花盛開的村莊》是1970年拍攝的,1976年在中國上映。影片的主題歌,曲調優美動聽,是一首歡快的圓舞曲調的歌曲。

歌詞大意是歌頌朝鮮人民艱苦奮鬥,戰勝困難,把貧窮落後的小山村,建設成為五穀豐登、鮮花盛開的村莊。

《瀋陽啊瀋陽,我的家鄉》這首歌,是在朝鮮電影《鮮花盛開的村莊》主題歌的曲調基礎上,填寫了新的歌詞,是一首歌頌故鄉,思念故鄉瀋陽的歌曲。






grass青梅


《瀋陽啊瀋陽》是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在調離遼寧省委書記職務時,為了表達自己對遼瀋大地的深情厚意,特意借用這首曲目親自填寫的。原唱記不清了,是在一屆遼視春晚中推出的,就是李長春同志離任那一年。


紫氣東來732


朝鮮電影《鮮花盛開的村莊》插曲,詞是這樣的:“廣闊的田野上一片金黃,風捲著無邊的稻浪。我們的農場金黃的田野,到處是豐收的景像。首相帶領我們奔向那繁榮富強"。《瀋陽啊瀋陽》是下鄉知青用別人的旋律填寫的一首歌。做為過來人,完全見證了這一切。


昕昕姥姥901


記得有人講過:《鮮花盛開的村莊》一曲是一首歐洲名曲改過來的,包括《賣花姑娘》曲也源自於歐洲。南斯拉夫《橋》主題曲《啊,朋友再見》源自於意大利名曲。好像《游擊隊之歌》曲也是改編過來的。所以《瀋陽啊瀋陽》曲也可以說有源頭,改編。


秋子晚城


70年代我十來歲,當時朝鮮電影很好看,我看的第一部朝鮮電影是(賣花姑娘)後面就看了(一個護士的故事)(金剛山姑娘)(農民英雄)(鮮花盛開的村)(南江村的婦女)等等。朝鮮的影片旋律優美,歌曲很好聽!!!


笑看人生之安安


這是可憐的知青,當年在困苦的農村,懷念家鄉,懷念親人,一心企盼回家的極度痛苦之中,採用朝鮮歌曲的譜曲,填上自己心中的泣血之詞,來抒發所感。

實際當時各地所有的知青可以說都有這種歌曲或詩詞,但比較有名的除了這一首外,還有一曲是重慶知青寫的想念嘉陵江更加有名氣。


手機用戶53141448805


哪個年代沒有版權的概念,瀋陽人盜版朝鮮電影歌曲曲調,填上詞便唱,加上那個年代,藝術家、作曲家都被扣上各種各樣的帽子,或被打成反動權威、反革命,下放農村勞動連飯都吃不飽,正常的生活都無法過,誰還有心有情趣去譜曲寫詞,去過小資生活?也不敢吶,那個年代像這種盜曲填詞的事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