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位淘汰为何偏选企业中层?“一群烤熟的鹅,没有什么神经”

末位淘汰为何偏选企业中层?“一群烤熟的鹅,没有什么神经”

“大城市的夜景很美吧,那是因为大家都没下班呢!”

1992年,当《世界知识》杂志刊出《日本的过劳死》一文时,很多国人上班还停留在看报、喝茶、接孩子的状态,想象不出上班怎么会“累死人”。

1996年,农民工对于加班是不是合理合法的疑问,开始屡屡见诸报端,血汗工厂劳动时间太长,安全条件太差,没有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和生命保障的问题被关注,一批黑工厂被整治。

末位淘汰为何偏选企业中层?“一群烤熟的鹅,没有什么神经”

违法的压榨不能做,但是合规的延长劳动时间可推行。

2006年,中国社科院发布《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3》指出,中国人均劳动时间超越日韩,已成全球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

加班已经成为国内职场的常态了。蓝领工人们“两班倒”,白领就有“加班文化”。被认为是高学历、高收入、高福利的白领职位曾令无数人追捧艳羡。但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后,大家想明白了——白领不过只是换了一身工装,不用站在工厂里的打工者,只是高楼大厦格子间的一颗小螺丝钉。

做广告、公关、咨询的,一天干十二三小时是家常便饭;投行分析师、金融审计师,加班到凌晨两三点,都可能赶不上金融市场诡异暴躁的节奏;基础设施、交通、服务战线上的,逢年过节忙通宵;干媒体的、当医生的,抢新闻、救性命都不分白天黑夜地争分夺秒;别以为公务员能“报纸清茶过一天”,政府加班早就是常态……

末位淘汰为何偏选企业中层?“一群烤熟的鹅,没有什么神经”

互联网行业是加班最疯狂的行业。

丰盛晚餐,打车报销,办公室放床垫,员工自己晒加班福利……都是IT公司的创举。“996”工作制度成为普遍,加班员工被肯定,下班员工遭鄙视,企业的竞争压力被层层传递。既然加班不可避免,那就干脆用奉献精神、狼性团队、企业凝聚力等“精神糖衣”包裹,变成了“工作常态”。

差不多条件的两份offer摆在眼前,“996”一个月赚18000元,“955”一个月赚8000元,你愿意去哪个单位?如果算时薪,前者250元一小时,后者200元一小时,相差就两成,但是一个月的加班,总额差了有两倍,更何况实施“996”的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下普遍更有发展“钱景”。

在经济的诱惑下,只要不威胁生命,不少打工者甚至“愿意”加班。不加班就挣不够钱,所以加班多、加班费足的厂才是“好厂”。

末位淘汰为何偏选企业中层?“一群烤熟的鹅,没有什么神经”

对基层员工来说,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混到中层的也不能安心——裁员时,丧失性价比的他们是最容易被拿来“开刀”。

有一个现象叫做“死海效应”——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能力强的员工容易离职,也容易找到好工作;能力差的员工倾向于留着不走,不太好再找工作,年头久了反而熬成中层了。有些人还天真地以为公司会讲究“没有功劳有苦劳”,但做企业的讲人情是排在讲效益之后的,企业来今天不拼、明天直接就关门了。

2014年,海尔完成组织结构调整“瘦身”,去掉1万名中层管理者。张瑞敏对此的解释是,“企业里面的中间层就是一群烤熟的鹅,他们没有什么神经,也不会把市场的情况反映进来。”这是海尔跳出传统制造业,谋求转型的结果。“如果不创新,就会被时代所抛弃。”

年景好,企业快速发展,老板吃肉,领导吃菜,员工喝汤;年景不够好,企业瓶颈期,老板可能都得借钱去让员工喝汤了,还需要吃菜的领导只能离开。

末位淘汰为何偏选企业中层?“一群烤熟的鹅,没有什么神经”

这半年多,互联网企业纷纷在优化人员架构。

2018年12月内部员工大会后,腾讯开始裁撤一批包括助理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级别的中层领导,此轮调整比例约为10%。“一个公司要年轻,一定要有很强的‘新陈代谢’能力。”马化腾对此表示,“管理层要形成能上能下的新文化……希望未来有更多年轻人脱颖而出。”

四十年,看到差距后,辛勤的中国劳动者们拼出了一个令全世界瞠目的经济奇迹。这两年,经济增速放缓,企业发给加班的钱也少了,工作时间依旧却得不到经济补偿的码农们终于忍不住发牢骚了。

近期在码农聚集地GitHub上,有人注册了一个叫做996.icu的域名,并列举控诉部分互联网公司实行996工作制的行为,喊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工作996,生病ICU”

末位淘汰为何偏选企业中层?“一群烤熟的鹅,没有什么神经”

“每月加班超过100小时,加班费不涨反降”,“楼道里、卫生间、茶水间,保不准就能看见抹眼泪的。”,“写字楼夜景很美吧,那是社畜都还在工作。”工作很累,发一发牢骚,但是真说辞职,各位格子间的螺丝钉最清楚只能再次沉默了。

2010年,欧洲研究人员报告显示,每天加班超过3小时,将导致忧郁、焦虑或失眠,罹患心脏病的几率更高出60%。2017年,日本近一半的全职工人表示自己没有充足的睡眠,而加班是主要原因。同时,研究机构兰德公司的一项报告显示,睡眠不足导致日本经济每年损失多达1380亿美元。

8个小时能完成的工作,就该在8个小时内完成。拖到12个小时,对员工和企业都是额外负担。企业的组织架构要调整,人员优化要完成,那工作效率是不是也该讲究下呢?

如果加班已经不能创造额外的价值,那企业该听听员工的心声。

末位淘汰为何偏选企业中层?“一群烤熟的鹅,没有什么神经”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