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为何将皇位传给刘彻?

奇葩瞄会谈


简单来说,有四方面原因。

一是刘彻母亲受宠

刘彻的母亲,即王氏,《史记索隐》说她叫王娡。

说起来,王娡算是名门之后,其母臧儿是汉初燕王臧荼的孙女,臧荼作为异姓诸侯王,跟韩信等人一样被刘邦料理了,从此臧家败落,臧儿只嫁了个平民王仲,生下一子两女,长女就是王娡。

王仲死后,臧儿改嫁给一个姓田的人,生两子田蚡、田胜。而王娡长大后,在臧儿的主持下,嫁给了门当户对的金王孙(也是农民),生下女儿金俗。

后来臧儿找相士姚翁给自己一家人相面,姚翁表示王娡是大贵之人,会生下天子。臧儿心思顿时活泛起来,强行逼女儿离婚,然后托了很多的关系把王娡送进太子刘启宫中。

很快,王娡凭借颜值得到刘启宠爱,趁热打铁她又把妹妹王皃姁,拉了进来,王娡更加受宠,成为刘启的美人。

汉文帝去世后,太子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汉景帝封王娡姐妹为夫人,同年,王娡生下刘启的第十子,也就是刘彻。

王娡虽是二婚,却很得汉景帝宠爱,她的妹妹王皃姁也很受宠,最直观的就是她们诞下的子嗣数量,王娡生三女一子,王皃姁生四子,要知道汉景帝总共也就十四子三女。

而且按照汉朝礼法,皇后之下设立三夫人,除了王娡与其妹妹王皃姁,宫廷内还有位贾夫人,其他的都称“姬”。汉朝没有这个品阶,可以肯定的是她们的地位都在王娡之下。

王娡受宠,汉景帝爱屋及乌,对于他登基同年出生的刘彻自然也是喜爱非常,而君主的喜爱对继承人的选定是具有莫大影响的。

就算是在嫡长子继承制非常盛行的周朝,也不乏因喜爱要改立太子的例子,更何况汉景帝根本没有嫡子。

汉景帝的第一任皇后薄氏是太皇太后指定的,汉景帝还是太子时,她就被指定为太子妃,汉景帝继位后,她也成了皇后。

但汉景帝并不喜欢薄皇后,尽管薄皇后端庄贤惠,婚后二十余年却一直无子无宠,汉景帝因此没有嫡子,客观上给刘彻减少了很多压力,如果薄皇后有子的话,太皇太后在世时,一定会让汉景帝立其为太子,再加上嫡子身份,废立难度大增。

二是刘彻母亲运作

没有嫡子还有长子,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设定,无嫡立长,在祖母薄太皇太后去世两年后,汉景帝立庶长子刘荣为太子。

刘荣这个太子之位是很不稳固的,虽然她的母亲栗姬给汉景帝生下了三个子嗣,但名号却一直是姬,远不如王娡,无形中给他的太子之位增加了很多压力。

在这场太子位争夺战中,王娡表现出了她的手段。

王娡先是答应了馆陶长公主的提琴,让刘彻跟表妹陈阿娇联姻,也就是金屋藏娇的女主角。

馆陶长公主是谁?那是汉景帝的亲姐姐、窦太后的长女,在皇帝、皇太后跟前都说得上话的。有了她的帮助,刘彻在祖母和父亲眼中的形象那是一天比一天好,相对应的,太子刘荣母子就一天比一天差了。(长公主日誉王夫人男之美,帝亦贤之。)

之后王娡更是狠狠补了一刀,直接推进刘荣被废。

据《汉书·外戚传》载:“王夫人又阴使人趣大臣立栗姬为皇后。大行奏事,文曰:“‘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无号,宜立为皇后。”帝怒曰:“是乃所当言邪!”遂案诛大行,而废太子为临江王。”

三是对手的神助攻

刘荣本质上来说没做错什么,因为按照史书记载,从被立为太子到被废,他并无多少动作,有动作的是他母亲栗姬,可惜栗姬智商堪忧,在宫斗中惨败。

儿子被立为太子,栗姬是很高兴的,而且皇帝给刘荣安排了重臣辅佐,“孝景四年,立栗太子。使魏其侯为太子傅。”魏其侯就是窦婴,窦太后的亲侄子,汉景帝的老表,有他做刘荣的老师,栗姬以为太子之位稳了,所以就肆无忌惮了。

第一件,栗姬拒绝了馆陶长公主的提亲,得罪了这个说话比窦婴更有分量的人,据《史记》记载:“长公嫖有女,欲予为妃。栗姬妒,而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景帝,得贵幸,皆过栗姬,栗姬日怨怒,谢长公主,不许。”

长公嫖就是馆陶长公主,她本来想把女儿嫁给刘荣,但因为她总是送给弟弟美女,栗姬看到那些个美女得到刘启的宠幸,心生醋意。直接就拒绝了。

然后馆陶长公主再去找汉景帝的宠妃王夫人——“长公主欲予王夫人,王夫人许之。”

两个截然不同的回应,导致的结果就是“长公主怒,而日谗栗姬短于景帝曰:‘栗姬与诸贵人幸姬会,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挟邪媚道。’”

馆陶长公主说坏话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栗姬在汉景帝面前也敢发牢骚,汉景帝一次身体不适,对栗姬说,朕百年之后,你要好好对待那些皇子。但栗姬竟然没答应,还出言不逊。

“景帝尝体不安,心不乐,属诸子为王者于栗姬,曰:‘百岁后,善视之。’栗姬怒,不肯应,言不逊。景帝恚,心嗛之而未发也。”

汉景帝这边正生气呢,王娡瞅准时机,鼓动大臣提议立栗姬为皇后,那可是火上浇油,直接把刘荣给搞掉了。

刘荣被废后,“栗姬愈恚根,不得见,以忧死。”神助攻出局。

四是刘彻本人的出色

虽然刘荣被废了,刘彻又有宠爱傍身,但他上面还有很多哥哥,如果他本人不够优秀,汉景帝会立他为太子?

所谓贤与不贤,别人的说辞是一方面,汉景帝自己的观察更为重要,史书没有明确提及汉景帝对刘彻的观察,但从刘彻继位后的手段举动反推,他小时候也差不到哪里去。

综合这几方面,汉景帝原本还有所犹豫,但在大臣提议立皇后之后,他果断废了太子,并准备立刘彻为太子。

汉景帝扶刘彻上位的手法非常正规,他知道一个第十子成为太子会引起争议,于是就把刘彻变成了嫡子。

汉景帝废刘荣是在前150年,在前一年他就废了薄皇后,所以他就立王娡为皇后,然后再立刘彻为太子。


平沙趣说历史


封建王朝在皇位继承上一直是遵行“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制度,但刘彻既不是嫡子,又不是长子,汉景帝刘启,却把皇位传给了他,这是怎么回事呢?

(刘彻剧照)

我认为,之所以刘彻能被立为太子,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出生不凡。

据《汉书》记载,王娡怀刘彻的时候,做了个梦,梦见一轮红日飞到了腹中。她后来把这个梦说给还是皇太子的刘启听,刘启认为这是显贵的征兆。

结果在刘彻出生之前,刘启也做了个怪梦,在梦中他看到一只红色的大猪从天而降,落到了王娡居住的崇香阁中。

醒来后,刘启认为太过荒诞,于是让当时久负盛名的相师姚翁来给他解梦。

结果,经过一番演算后,姚翁告诉刘启,说崇香阁中将会诞下一位英主,西汉也将因为此人会走向繁荣昌盛,四夷臣服的辉煌时期。

不久,汉文帝病逝,刘启登基继位,是为汉景帝。

就在刘启登基不久,刘彻出生。这让刘启觉得刘彻果然是不凡之人,于是便给他取名“彘”,也就是“猪”的意思,希望他能如相师所言,为西汉带来繁荣富强。

(刘启剧照)

二、表现不俗。

据《汉孝武故事》中记载,刘彻3岁时,刘启把他抱在膝上问他:“乐为天子否?”

刘彻回答道:“由天不由儿。愿每日居宫垣,在陛下前戏弄。”

意思是说做天子的事不是我愿不愿意的事,而是由上天来决定,我只希望每天都能居住在宫中,能陪着陛下就可以了。

刘启当时惊呆了。一个3岁小孩居然能有这样的应对,实在是太不一般了,所以他从此对刘彻刮目相看。

刘彻也和普通孩子很不一样,他勤学好读,有过目成诵的记忆力。

在刘彻7岁时。刘启有次考他背数万言的古文,结果他很快便背了出来,竟没有一点遗漏。之后刘启赞他“圣彻过人”,于是将他的名字改为“刘彻”,意即“智慧圣德”。

当时,由于薄皇后无子,栗姬正得宠,刘启便把她生的皇子刘荣立为太子。

刘荣是个很平庸的人,没有出众之处,也没有犯过什么过失,但自从刘彻能背万言书后,再加上刘彻小小年纪,说话做事都进退自如,因此刘启竟有了易太子的想法。

(王娡剧照)

三、生母助攻。

这天,馆陶公主刘嫖找到王娡,要把女儿陈阿娇嫁给刘彻。

王娡连想都没想,便一口应承了下来。

当时,4岁的刘彻正好在旁边,馆陶公主逗他,说将来让阿娇给他做媳妇好不好?结果刘彻说,如果能娶到阿娇做妻子,我一定要为她做栋金屋才行。

刘彻的话让馆陶公主非常高兴,于是就和王娡定下了这门亲事。

刘嫖为何要和王娡联姻呢?

原来,刘嫖是刘启的胞姐,都是窦太后所生。刘嫖和刘启的关系很好,一直享受着很多荣华富贵。但刘嫖未雨绸缪,想一直永享富贵,所以她先找了太子刘荣的生母栗姬。

当时刘荣已经18岁了,尚未娶亲。所以刘嫖就找到栗姬,想把女儿嫁给刘荣。

由于刘嫖经常进献美女给刘启,栗姬对她很有意见,再加上仗着有宠,断然回绝了刘嫖。

刘嫖深以为恨,便转来把儿女嫁给王娡的儿子刘彻。

刘嫖在和王娡结为亲家后,便经常在刘启面前说栗姬的坏话。

听得多了,刘启对栗姬渐渐厌恶,但毕竟多年的感情还在,所以刘启偶尔还会去看看她。

(刘嫖剧照)

栗姬却因为刘启移情于王娡等人,心生怨恨,常和刘启发生口角。有次刘启重病,想把后妃们托付给栗姬。没想到栗姬却百般不答应,还出言不逊,这让刘启心里很不快。

刘嫖得知后,一边说着栗姬的坏话,又趁机夸赞刘彻英明神武。

刘启也认为刘彻比起刘荣来那是强上千倍,再加上刘彻出生时的异梦,无不意味着皇权神授天注定,刘彻才是真命天子。

再加上刘启早有想改立太子的想法,只是刘荣一直没有犯错,因此刘启迟迟找不到借口。

正在此时,无宠无嗣的薄皇后被刘启废黜。

王娡暗中鼓动朝臣上奏,说后宫不可一日无主,请立太子之母栗姬为皇后。

刘启认为朝臣之所以会催他立栗姬为后,一定是栗姬想做皇后,所以买通大臣,让大臣替她要皇后之位。

于是,当即便将这个上奏的大臣处死了,同时又以“结党营私”为名,废黜了刘荣的太子之位。

栗姬遭受了这样的变故,想向刘启申辩,但迫于不被刘启召见,因此在忧惧中惶惶而终。

随后,得宠的王娡被封为皇后。

紧接着7岁的刘彻被立为太子。

(参考史料:《汉书》《汉孝武故事》)


张生全精彩历史


历史上关于汉武帝接了汉景帝的班一直存在众多争议……

汉景帝有众多儿子,而汉武帝刘彻一开始并不突出,其母出生也不高贵,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平无奇,有没有家族背景的孩子就顺顺利利的接了汉景帝的班,当上了汉朝的皇帝,而且还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可谓是令人赞叹不已……


我们先来看看史书上对于汉武帝老爸汉景帝的评价,可以说是褒贬不一,有人说汉景帝是十分难得可贵的治理人才,在位期间使得西汉繁荣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为汉武帝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又有一种说法是在汉景帝温和的外表下其实有一颗喋血的内心,他重用贤臣,然后兔死狗烹、过河拆桥,让人心寒不已。

但是在传位方面,汉景帝也显得有些出尔反尔和过分冷血,那他又是为什么把皇位传给汉武帝刘彻的呢?

①一号接班人:梁王

汉景帝曾答应窦太后,将皇位传给弟弟梁王


汉景帝确实在位期间十分贤能,他能有今日,也多亏自己的母亲窦太后。可是老人年纪大了后都比较喜欢小儿子,疼爱老幺,都太后自然也不例外。且梁王有贤王之名、广袤的封土和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下的赫赫战功,再加上汉景帝的正妻薄皇后一直没有儿子,宫中无嫡长子,所以窦太后就有心让汉景帝在百年之后传位给梁王。

汉景帝一半为了母亲,一半考虑到汉室江山,确实传位给弟弟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也就默认答应了。

汉景帝当初确实也是如此想的,可是后来他渐渐不想将皇位传给梁王了,一是觉得不符合传位制度,自古只有传位给子传位给孙的,没有说传位给弟弟的。

而且自己虽然没有嫡子,但是有16个儿子啊!如果梁王称帝,那这16个儿子会不会有好下场?

于是作罢,让一些股肱大臣去说服窦太后,窦太后自知理亏,也就同意了,于是贤能的梁王就此与储君之位遥遥无期。

②二号接班人:刘荣


汉景帝的正妻薄皇后因为没有生儿子,所以汉景帝十分不喜欢她。他比较宠爱栗姬,于是立栗姬的儿子刘荣为太子。刘荣虽然没有什么突出的才能,但是也是中规中矩的一个孩子,没有什么过错。


但是刘荣不走运,有一个智商和情商都不太高的老妈……也就是栗姬。

当时窦太后的女儿馆陶长公主刘嫖想把自己的女儿陈阿娇嫁给太子刘荣,可是这个栗姬却看不惯馆陶公主的作风,拒绝了这门亲事。

要知道馆陶长公主的地位很高,在窦太后和汉景帝面前说话很有分量的。栗姬这不知天高地厚得罪了她,她十分生气,于是经常在窦太后还有弟弟汉景帝面前说栗姬的坏话。。。。时间一长,这汉景帝难免心里扎了根刺…………

又因为栗姬实在是太笨了,最终把眼看着就到嘴的鸭子给飞了。。。。

③三号接班人:刘彻


刘彻能当上皇帝,其中刘彻的老妈起了很大作用,刘彻的母亲王夫人不像栗姬那么傻,王夫人十分聪明,与馆陶长公主走的很近,于是馆陶长公主就想把女儿陈阿娇价格刘彻,王夫人一口答应!

于是6岁的刘彻与10岁的阿娇就订婚了。


刘彻遗传了他老妈的高情商,十分聪明,说话逗人喜欢,长得更是一表人才。他说以后要打造一座金子做的屋子给阿娇,所以“金屋藏娇”这个典故由此而来。

馆陶公主听了这话很高兴呀…………

既然刘彻是馆陶长公主的女婿了,所以她自然很花心思,更加努力的再汉景帝面前说栗姬的坏话以及太子刘荣的坏话,假话多听几遍也就是真的了。


于是汉景帝就废掉太子刘荣,废掉薄皇后的后位,尊王夫人为皇后。

这里面可有馆陶长公主很大的功劳,不然刘彻就不会这么轻易的被立为太子。

如果说老妈给刘彻铺的路都是一些催化剂,那刘彻自身的优越条件就是关键。


刘彻最开始叫刘彘,也就是猪的意思,可是呀这刘彻实在是太聪明了。

刘彻从小十分聪明,而且能说会道,记性很好,能过目不忘,汉景帝越看这个孩子越喜欢

让汉景帝对刘彻刮目相看,于是便有心栽培儿子刘彻,最终将皇位传给他。


奇葩瞄会谈


大家都知道薄皇后无子,汉景帝先立的刘荣为太子,在刘荣因其母花样作死被废之后,皇子们的机会就来了。没有哪个皇子可以说稳压刘彻的。刘彻从小就聪明伶俐,汉景帝曾问刘彻:“乐为天子否?”答:“由天不由儿,愿每日居宫垣,在陛下前戏弄。”所以说汉景帝也挺喜欢刘彻。而刘彻的母亲王美人又是一个有野心,有智慧,有心机的女人,也一步步把刘彻推向太子之位。




刘彻能继位,后宫几个女人是功不可没的。薄皇后、王美人、馆陶公主、栗姬各有各的戏份。

  • 薄皇后无子,很命苦,也很致命,相当于直接把机会拱手让于别的皇子,但是没办法。
  • 栗姬的机会本来是最大的,因为她的儿子刘荣先被封为太子,但是由于她的低智商、低情商把好局势葬送了。主要神操作:①馆陶公主想跟她联姻,把阿娇嫁给刘荣,她因为记恨馆陶公主向汉景帝进献美人拒绝了,甚至恶言相向。②汉景帝身体不好的时候曾托付栗姬让她以后好好对待各位皇子,她竟然生气,不答应,甚至出言不逊。唉,我只能说,刘彻要感谢栗姬的神助攻啊。
  • 王美人是刘彻的生母,跟栗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女人有野心,很有野心。在古代王美人身为一个女人,能够毅然决然抛弃自己的的丈夫和女儿,进入宫中寻求富贵,野心和欲望可想而知。她肯定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居于人下,也不想自己居于人下,所以她努力去谋划了。联姻馆陶公主,暗中催促大臣奏请立栗姬为后等等。
  • 馆陶公主刘嫖是起了巨大作用的。刘嫖希望自己、自己的子女以后也富贵,所以她想自己的女儿以后成为皇后。在栗姬拒绝她的联姻请求之后,她又找到了王美人,王美人答应了。那以后就是一条阵线的人了,肯定要帮刘彻的。然后经常说栗姬坏话,赞美刘彻德才兼备。她是窦太后宠爱的女儿,汉景帝的亲姐姐,又经常帮汉景帝选美人,在汉景帝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她的话起到的作用可想而知。
汉景帝将皇位传于刘彻可以说是有各种原因,汉景帝的欣赏、自身的能力、后宫争斗甚至是运气。但无论如何汉景帝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

始于二十五


有时候机遇比努力更重要!汉景帝为何将皇位传给刘彻?我觉得很大原因是因为刘彻的姑姑—刘嫖。

为什么?事情是这样的,

长公主刘嫖,有一天找到栗姬,说想把女儿嫁给栗姬的儿子,也就是当时的太子刘荣,,强强联合,自己女儿以后就可能当上皇后,

没想到栗姬竟然没答应,这下把刘嫖给得罪了,

她刘嫖是谁 ,那可是常常给皇帝刘启拉皮条的,擅长玩弄权术,奉承拍马的人,后宫很多美人,都是她给刘启进献的。

“既然你栗姬不识抬举,那就怪不得我做事阴狠”

刘嫖要找另一个人结盟搞掉栗姬,于是她找到了王美人,这王美人就是刘彻的生母。

王美人一听,随即一拍大腿说:“好!”

两个厉害的女人,就联合在一起了。

有一次,刘嫖问刘彻,:“若是我把阿娇嫁给你怎么样呀?”

刘彻回道:“若娶阿娇,当以金屋储之”

这便是金屋藏娇的故事了。

自从刘嫖和王夫人结为儿女亲家。在汉景帝刘启面前更是不遗余力的夸赞刘彻。

另外刘嫖还唆使大臣向汉景帝请求立栗姬为皇后,

大臣无脑向景帝进言:“常言道:’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天太子的生母还只是一个姬妾,现在应该要给她一个名号才是,所以应当立为皇后。”

汉景帝大怒:“这是你该说的话吗?!”

于是栗姬失宠,并且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立胶东王刘彻为太子。

后来顺理成章的当上皇帝。

所以,刘彻人生中很重要的节点就是姑姑刘嫖。


海客鱼


刚刚听了王立群老师的汉武帝,我没看过史记,但是根据王老师的分析,主要是5个女人的影响,窦太后:总是胡搅蛮缠,想立汉景帝的弟弟梁王作为储君,汉景帝为了应付老妈,就一直拖延最后随便立了个刘荣。第二个刘荣的妈妈,栗姬,太笨了是个没有心机的笨女人,没有把握好各种人际关系。第三个是薄皇后,虽然是汉景帝的皇后,可是汉景帝不喜欢她,导致没有生娃,既然没有嫡出,所以立谁都可以,所以说薄皇后但凡有儿子的话,其实其他人都轮不到的。第四个就是长公主,汉景帝的姐姐,也就是陈阿娇(金屋藏娇的女主人)的妈妈,长公主让自己的女儿做皇后,就去找当时的太子的妈妈栗姬,让太子刘荣娶阿娇,但是栗姬不同意。(你说栗姬是不是很笨,这下得罪了长公主)。好了长公主看来只能另选目标了,就选了刘彻(一开始叫刘彘),找到了第五个女人,汉武帝的妈妈王美人(王美人太厉害等下再说)。就这样王没人和长公主就一个战线了。长公主是汉景帝的姐姐,就总是去说栗姬和太子的坏话,慢慢的太子他们就失宠了(多种因素)。第五位女人:刘彻的妈妈王美人,其实王美人之前嫁过一个老公,叫做金王孙,还生了孩子。但是被王美人的妈妈叫了回来,然后想办法送进了宫给汉景帝做了老婆。想必应该长得不错吧。利用长公主,还有外朝大臣,最后成功搬到太子,最后太子自杀了,还有好多可以说,勾心斗角的事情堪比甄嬛传。不过我困了,说不动了,大家可以去听听王利群老师的读史记。😁


5点23分


这是当时的政治生态决定的。当时的汉朝,虽然景帝贵为皇帝有实权,但是其母窦太后有着可以影响朝局的权威。而景帝多病身体不好,儿子们都年幼,窦太后又疼爱幼子梁王,一门心思想要景帝把皇位传给梁王,然后等景帝的儿子们长大了梁王再传给景帝的儿子们。作为一个母亲的角度来看,无可厚非,在她眼里她的子孙都是彼此相爱的。然而人心险恶,景帝是不同意把皇位传给弟弟开启汉朝的争乱的。老太太又坚持自己的意见,搞的景帝骑虎难下,不知如何是好。

景帝多次寻找能言善辩深通历史的人去后宫劝说窦太后,都不见效。梁王见有母后支持,胆大妄为买通刺客刺杀诸多朝廷大臣。眼看景帝和梁王兄弟之间要兵戎相见,后来以梁王认罪结束危机。太后见兄弟相争,恐怕兄弟相残也就不再提起景帝百年之后让位梁王的事。这只是景帝活着的时候不说,不见得景帝死去之后窦太后不废了景帝的儿子立梁王。所以这个事一直是景帝的心结。不知道该怎么确立自己儿子的地位,尤其是自己体弱多病,自己的娘亲身体异常硬朗,弟弟也年轻有为。

景帝先立长子刘荣,刘荣的母亲栗妃骄横无情。得知景帝立刘荣为太子后,馆陶长公主,窦太后唯一的女儿,汉景帝和梁王的亲姐姐,想让自己唯一的女儿阿娇后来的陈皇后和刘荣结亲。栗妃不仅不同意还出言不逊侮辱了长公主。而且当景帝问栗妃如何对待他的其他儿子的时候,栗妃说不管她的事。这个傻女人看不出来,在景帝和梁王争执不下的时候,唯一可以拉拢窦太后导致天平倾斜的人就是窦太后的女儿馆陶公主。到手的皇位都弄丢了,实在是栗妃的愚蠢造成的。而且以栗妃的骄横,难免景帝死后窦太后不会废了刘荣。一旦窦太后废了景帝儿子的皇位,那么梁王就绝对是唯一首选。毕竟老太太一辈子都在想这个事。大慨天下的母亲都想一碗水端平,但是世界是残酷的没有绝对公平。

但是刘彻的母亲王美人是个有见识的人,她看出了在目前情况下馆陶公主才是关键要素。毕竟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馆陶公主什么话都能和窦太后说。所以王美人主动和馆陶公主说起阿娇和刘彻的婚事。景帝得知后,当然是同意和欢喜的。因为再没有让姐姐做儿子的丈母娘更能在自己百年之后巩固儿子地位的举措了。馆陶公主本来是在两个弟弟相争之间中立的,做了刘彻的丈母娘就会完全倒在景帝这边。在窦太后的心里就等于两个孩子对一个孩子,孰轻孰重景帝是清楚的。所以有了金屋藏娇,一字千金的经典。

后来刘彻称帝后,因为奉行儒家对奶奶窦太后多有得罪。甚至在狂妄儒生的煽动下动起废除窦太后垂帘听政的权力,后被窦太后粉碎。之后窦太后气坏了多有废刘彻的意思,大汉朝局动摇,刘彻不稳。这时候梁王已死,窦太后身边只有唯一的女儿馆陶公主。这种紧要关头还是要靠丈母娘,馆陶公主就是刘彻皇位的定海神针。有馆陶公主在,就绝不会容许撼动刘彻皇位的事情发生。老太太一动废刘彻心思,馆陶公主就哭。做母亲的无论多老,都会爱惜自己子女。所以刘彻得以安稳度过窦太后的监护期,也可以说没有刘彻和陈皇后的婚姻就没有刘彻的地位。

刘彻也是幸运的,有一个有见识的母亲,一个疼爱他的父亲,一个精明善于运作的舅舅,一个爱他的老婆和丈母娘,还有一个责教他疼爱他的奶奶。正是这些人合力成就了武帝的英明和大汉的威名。


题外话说一下,陈皇后虽然骄霸。但是对刘彻也算是深情了,在刘彻得罪她的时候,窦太后尚在世馆陶公主有能力废刘彻的时候。并没有起和刘彻同归于尽的心思,后来还花重金请司马相如作《长门赋》以挽回武帝。然而我不负如来,如来却不多看我一眼。阿娇一生是富贵的,但也是不幸的,真的空有黄金屋而没有爱。


净化a木子


刘彻,史称“汉武帝”,谥号“汉世宗”。是汉景帝与妃子王美人所生,其帝王之路是正常的曲折与传奇。汉景帝刘启能坐上帝位,功在其母窦太后。当汉景帝元配薄皇后无子,窦太后提出由有“贤王”之称的窦太后幺儿子、汉景帝之弟梁王刘武以后承继大统。汉景帝感母恩就答应了窦太后的“提呈”。却遭到窦婴等一帮大臣的强烈反对,尤其是汉景帝姐姐、窦太后最喜欢的馆陶长公主刘嫖以“不合皇位传承礼制”怼恕,加上梁贤王以礼推让,令窦太后放弃。但是,在从庶出中选太子时,汉景帝明显偏袒其宠爱的栗妃之子刘荣。因栗妃本就与长公主有隙,加上儿子刘荣做太子后,她更是目无尊长,公开怼长公主。长公主就在景帝、太后之间给她“上乱药”坏其好事。这时候有一个年仅六岁的小孩,深得长公主的喜欢,于是将其推荐给了太后,结果太后也非常喜欢。这个小孩就是刘彻。加上刘彻之母王美人又是近得景帝新宠。这样就出现废薄皇后后位,立王美人为后;废刘荣太子之位,立刘彻为太子。至于以后的王皇后与长公主共同推造的刘彻与陈阿娇的“金屋藏娇”悲剧就不述了!



刘彻之母王美人聪慧哟,如众所周知的藏娇故事无非是政治大手笔,这些手段林林总总撂在一起,方得以成就了刘彻的接班地位,历史上为大位,腥风血雨,倾轧不已,胜王败寇,血腥惨不忍睹,惊心动魄,刘彻得为继承权,亦为一例。


魂舞大漠


平时工作压力就大,晚上还要给媳妇交一次差,每次都是草草结束,非常烦躁,自从在 百 度 上看了一篇名叫〖何 志 阳的心酸过往〗的文章,现在好多了,每次都是二十几分钟。

景帝从当皇帝那天起,就想着太子储位的问题,可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在他那里很突出,她的皇后没有孩子,以至于皇位的争斗是不可避免的。窦太后就掺合了进来,希望景帝传位给自己的弟弟,前元三年(前154年)七国之乱爆发之前,有一次,梁王入朝,景帝喝醉了酒就说:朕千秋之后当传位于梁王。这可从内心里激起了梁王的欲望,幸好有窦婴一句话阻止。

七国之乱后梁王的问题更加凸显了出来,有了大臣袁盎的劝说,窦太后才暂时放下来。景帝四年(前153年)立刘荣为太子,这一次景帝的姐姐长公主刘嫖插了进来,想把女儿陈阿娇嫁给太子,可是搞砸了,刘荣老妈拒绝了。这时候刘彻的老妈就看到机会了,把大四岁的陈阿娇跟自己儿子订了婚,而这时候薄皇后也被废了,长公主和王夫人添柴加火,刘荣也被废了。后来刘荣不慎犯了事,被中尉看管,审讯,后来自杀,景帝不会不知道自己的儿子被审讯吧,刘荣的死,景帝绝对脱不了干系。而这时刘彻当上了太子,我想这不是个巧合。后来梁王刘武,阴谋谋反,被发现。景帝便防着自己的兄弟,后来梁王也因病去世,梁国也一分为五。

而这时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就是景帝的心病,不久后周亚夫一代名将也被景帝整死………

喜欢过河拆桥的景帝杀了周亚夫,就像他当年为了平复七国之乱杀了晁错一样。为了自己的利益什么不可以牺牲呢?

就如后来跟他类似的父亲明太祖朱元璋说的那句话一样,都是为了他们的太子拔掉最后一跟刺,无论是谁威胁到皇位,都要清除。

梁王想争皇位,我就整梁王……

刘荣威胁到刘彻皇位,就算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行…………

周亚夫,也是………必须死。

只有这样,儿子刘彻才会安稳的继位。对于汉武帝刘彻来说,他父亲汉景帝是个好父亲。毕竟大汉王朝是他们家的。

------------------------------

记得你住的那个叫桥的地方,看不到一座像模像样的桥,只有一条波澜不惊的小河在日夜地流淌。我没有感到丝毫遗憾,因为有你陪着我一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还记得路旁零零散散撒着几个村庄,零零碎碎长着几株乔木。那里还有一方水塘,我们安静地坐在岸上,看白白的鸭子在尽兴的戏闹,幸福的滋味却上心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