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京飛狂吸100萬粉絲:自黑,是最高級的社交手段

前幾天電視劇《都挺好》大結局,也成功捧紅了蘇明成的扮演者——郭京飛。


郭京飛狂吸100萬粉絲:自黑,是最高級的社交手段


#蘇明成朱麗未復婚#

#蘇明成打蘇明玉#

#郭京飛演技#

#郭京飛求生欲#

……

電視劇熱播的這半個多月,蘇明成和郭京飛,幾乎每天都上微博熱搜。

我發現有個現象挺有意思的,蘇明成這個人物在劇中其實並不討喜,啃老、敗家子又有暴力傾向,觀眾恨得牙癢。

而且,郭京飛本人也曾在微博上透露不安,預料會因“蘇明成”這個反面角色而掉粉嚴重。

但我剛剛去他微博上看了看,人家不僅沒掉粉,短短半個月,反而新增100多萬粉絲。

這個吸粉力度,比他以往任何作品都要好。

郭京飛狂吸100萬粉絲:自黑,是最高級的社交手段

要我說,除了電視劇本身的熱播,郭京飛精湛的演技之外,讓他吸粉無數的,還得多虧他的幽默帶來的觀眾緣。

知道大家可能入戲太深,將戲裡的憤怒順遷到演員本身,他會在微博互動說:“感覺明天蘇明成又要給我惹麻煩,奔潰。”

一句自嘲,瞬間將自己拉入觀眾戰營。

郭京飛狂吸100萬粉絲:自黑,是最高級的社交手段

甚至在化妝間自黑掉粉嚴重,讓化妝師給自己多補點粉。

郭京飛狂吸100萬粉絲:自黑,是最高級的社交手段

很多人說,郭京飛求生欲太強了,根本讓人恨不起來。

我也覺得,與其一本正經地回覆大家對蘇明成的討厭,還不如選擇用幽默的方式,自黑一下,博大家輕鬆一笑。

幽默,才是打破僵局的最好方式。

而自黑,是最高級的幽默。

1

愛自黑的人,都有好人緣

都說今天的馬雲你高攀不起,但曾經的馬雲你卻愛答不理。

一次演講中,馬雲自己爆料:

“當年高考,失敗兩次,復讀了三年,好不容易考上大學,畢業後找工作,參加30多場面試,被拒30多次。

有次我去肯德基面試,24個人留下23個人,我是唯一被拒絕的那個。去考警察,5個人裡收了4個人,我又是唯一被拒的。”

“別人是天生麗質,我是天生勵志。”

像馬雲這種,不靠顏值,靠實力和個人魅力圈粉的還有黃渤。

有期錄《康熙來了》,小S對黃渤說:“覺得你長得很特殊欸。”

黃渤自嘲說:

“一開始長得還蠻婉約的,後來就開始抽象了。”

郭京飛狂吸100萬粉絲:自黑,是最高級的社交手段

既認同別人對自己的印象,又避免成為尷尬的對象。

就是這種豁達的態度,讓馬雲和黃渤無論年齡幾何,都能圈粉一大把。

這種自黑的人,自帶親和力。

就拿昨晚來說,我跟團隊開線上視頻會議,連線成功的瞬間,鏡頭拍到我員工的大腦門兒。

我瞅了眼,開玩笑說:

“你髮際線又高了呀。”

而他卻自黑說:

“哎呀,頭上的毛全長腿上了。”

全場都被逗笑,因為大家都知道他腿毛多。

這種自黑,它的高級在於,我們不讓自己自卑委屈,也不會拿尖酸刻薄來回應別人。

我們把自己的姿態放低,不矯情,用一種親和的方式,向別人傳達善意。

自黑,就是一道社交潤滑劑。

懂得用幽默緩解尷尬,活躍氣氛的同時,又不損害雙方體面。

這樣的人,人緣不會太差。

2

自黑是一種討巧的自我保護

關於自黑,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

為什麼當下的年輕人喜歡自嘲自黑?

有個評論特別有意思:

與其讓別人打自己的臉,還是自己下手更知道分寸。

可不是麼,擔心別人戳痛處,自己主動揭傷疤,這反而是一種討巧的自我保護。

大家知道之前大火的高曉松抱枕嗎?

因為《奇葩說》的熱播,高曉松一度翻紅,有人欣賞他的才華,也有人吐槽他長得實在是太醜了。

被人評價長相醜,原本是傷自尊的事情,但高曉松卻不當回事地說:

“就這張大臉,被全國的觀眾看了超過15億次,自己想想都可怕。”

網上有人侵犯他的肖像權,惡搞成布偶抱枕,他非但不生氣,反而自黑說:

“我已經長殘成這樣了,還有人願意拿來做抱枕,我這張大臉能為別人的生存做貢獻,挺好的,就不問人家要分成了。”

郭京飛狂吸100萬粉絲:自黑,是最高級的社交手段

當你一開始自黑的時候,別人就無話可說了。

那些被人嘲笑的缺點,我們坦然接受,用弱點武裝自己,就不會有人拿它傷害到你。

我的一個創業圈的女性朋友,大學畢業就創業,從一開始的2-3人小團隊,到現在辦公室承包下一層400平米的寫字樓,青春都給了事業。

30歲出頭的年紀,年齡在別人眼裡亮起了紅燈,收入是別人愛打聽的話題。

不過她很聰明,被人問:“你怎麼還不談朋友?”

她會回:“我也想啊,關鍵誰能看得上我呢?”

被人問:“你現在一個月多少錢?“

她會說:“掙多少錢有什麼用,男朋友都沒有。”

以退為進,不正面直擊敏感中心,恰恰是自黑的智慧。

就像作家陳丹青在《笑談大先生》裡說的,“有趣的人懂得自嘲,懂得進退,他總是放鬆的、遊戲的、豁達的。”

以一種自黑自嘲的態度面對生活,別人在意且嘲笑的弱點,對你來說,不成威脅。

有句話說得好:先把自己黑了,讓別人無處可黑

有時候,這種“自知之明”,才是保護自己的最好方式。

3

弱者黑人,強者自黑

成年人的社交體系裡,舒適度是很微妙的。

大家有沒有覺得,無論是“黑別人”還是“自黑”,分寸感拿捏不好,容易讓人感到不適。

哎,再黑一下我那個腿毛多的同事吧。

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父母離婚早,媽媽獨自掙錢,要養他和姐姐。

日子很苦,苦到他的學費總是班上最後一個交。

也是因為沒錢,他在長身體的時候,營養沒跟上,導致後來個子不高,不到1米65。

同齡人笑他矮,小時候,他會自卑,但長大了,反而沒往心裡去,常常自黑一句:“濃縮就是精華。”

在那些戳人軟肋的人眼裡,這是譁眾取寵嗎?

我覺得不是,這更像是自己與自己的和解。

成年後,我們自然會明白,生活不缺嘲笑我們的人,我們也沒有完美到不被人嘲笑。

我們身上某些無傷大雅的缺點,被人嚼舌根,以前會在意,是因為心智不夠成熟,格局還不夠開闊。

弱者把一切難堪都看得很重,更有甚者,會因為受傷而故意傷人。

而強者往往一笑了之。

羅曼·羅蘭說,世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這恰恰讓我覺得,自黑有點英雄主義的味道。

知道人生不完美,所以更能夠理解開懷大笑背後的酸楚。

自黑不是自虐,是愛自己的另一種方式,是應對現實,消化弱點的手段。

不用你罵我,我先自黑為敬。

這種俠氣,讓人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