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关闭手机工厂,一个时代落幕!索尼大法虽好,但……

索尼关闭手机工厂,一个时代落幕!索尼大法虽好,但……

来源:21Tech(News-21)

今年以来,消费电子业巨头的动向中,重组、独立、转型绝对是高频词汇。

前有苹果转入内容,开始软化;后有索尼重整,定位创意娱乐公司。

而作为苹果都曾效仿的前辈,索尼这一次又站上了转型的风口浪尖。人事、裁员、关厂成为近期索尼的三个热门标签。

“索尼今天破产了吗?”

这一横跨电子业界、游戏界、相机界的灵魂叩问,明确的说,今天并没有。但是,新的变革征程已经开启。

这一轮变动外显于三月底,中国粉丝大爱的“姨夫”平井一夫,将在今年6月18日卸任索尼公司董事长。其实2018年,平井一夫就已经卸任索尼总裁兼CEO的职务,今后他只成为索尼的高级顾问,正式享受退休生活。

索尼关闭手机工厂,一个时代落幕!索尼大法虽好,但……

“姨夫”时代即将成为过去,现任CEO吉田宪一郎开始操刀索尼的内部调整。重点包括两方面:

其一,业务架构重新排列组合,今年4月1日起,旗下的消费电子产品业务都合为一个部门。简单来说,相机、电视、手机等硬件业务都被整到了一块儿。

其二,不仅部门压缩,索尼还要对亏损严重的手机部门进行裁员、关厂操作。根据日本日经新闻报道,索尼将在2020年3月前将其智能手机业务的4000名员工裁掉一半,并将采购和固定成本减半。为了削减成本,索尼还将关闭其在北京的智能手机工厂,从而止损。

退出C端市场已经是日本企业的常规操作,这一次,继续拼命节流的索尼,又要如何抵挡消费电子产品下滑的曲线?

心病:手机业务

在潮起潮落中,先来看看索尼现在公司层面的痛点。

从目前索尼的整体业务看,一共有六项:游戏、影视、音乐、电子产品、半导体和金融。

其中最赚钱的是游戏娱乐相关的产业,这也是平井一夫展露头角,并且投入精力最多的项目,当年押宝PS4力挽狂澜。

而一直在亏损的,就是电子产品中的手机业务,也是索尼核心产业中唯一亏损的业务。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2018财年第三季,索尼移动通信业务亏损155亿日元,销售收入1372亿日元,同比下滑了80%。主要是由于日本、欧洲、拉丁美洲等地销量不佳。

这也是吉田宪一郎接手后要处理的难题,也是今年动刀最大的部门。

众所周知,现在的手机市场是短兵相接的肉搏战,前有三星、苹果、华为三强争霸,后有OPPO、vivo、小米虎视眈眈,还有传音这一类异军突起,在非洲市场定制生产,出货过亿。

索尼在高端拼不过苹果、中低端市场也无力和中国厂商进行价格战,在操作系统层面也并无建树。在全球整体手机销量下行的情况下,日子并不好过。

还有一点,虽然索尼的影像技术很牛,但是其手机的拍照功能并不惊艳,其中也有相机和手机部门的天然矛盾在。

手机拍照功能太好,很可能影响相机销量。现在部门调整后,手机、相机同在一个屋檐,也许会有更好的协同。索尼还是期待主打的Xperia手机带来盈利。

因为在平井一夫等管理层看来,手机作为连接中心,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可轻言放手,并且对于5G技术的研究也至关重要。虽然外界有猜测索尼会不会出售手机部门,但目前看来索尼还是希望通过产品线整合优化来提升盈利能力。

但现在并不是索尼最危急的时刻。在2012年,平井一夫接手的时候,才是烫手山芋。当时,索尼巨亏4567亿日元,股价暴跌。

平井一夫提出了“One Sony”的构想,将PS系列游戏机重新定位,出售电脑VAIO业务、和夏普面板合作停止、卖掉大楼来支撑业务。在他执掌索尼期间,索尼扭亏为盈,股价也已翻倍。去年,更是在红海的电视领域,突破了高端市场,凭借自发声电视的技术,稳固品牌形象。

近年来,索尼业绩整体增长,2017年营业利润创下新高,达到7299亿日元。不过,索尼近日又把2018财年的营业利润目标下调至8500亿日元,原因是手机、相机芯片等业务需求下降。

接下来,拯救手机业务将是索尼重任。

索尼大法虽好···

从品牌调性来看,索尼在中国也是一种特别的存在了。

很少有日本企业家,被制作成一代人珍藏的表情包,不管是索粉还是索黑,对索尼和“姨夫”的关注都孜孜不倦。

索尼关闭手机工厂,一个时代落幕!索尼大法虽好,但……

既有平井一夫独特的个人魅力(帅气的微笑需要你来守护),更有一以贯之的索尼大法作为基础。

硬核一直是索尼大法的标签,且不说锂聚合电池、相机、PS系列游戏机(搭配《漫威蜘蛛侠》、《荒野大镖客》等食用体验佳),就图像传感器CMOS一项,在影像拍摄领域里依旧制霸。

最近大热的华为P30、小米9的镜头,都搭载有索尼的传感器芯片。

甚至连乔布斯都曾经说过,要成为索尼这样的公司。苹果和索尼都与音乐颇有渊源,iPod、Walkman当时都名声大噪,乔布斯崇拜索尼,苹果也模仿索尼。

说起来,索尼品牌,其实有点像苹果的前身。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苹果出现之前,索尼就一直是设计驱动,以精良的设计、优秀的性能来作为卖点,当之无愧地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潮流。

一个品牌要拥有死忠粉,要引领时代,其产品不能只有一代,而是要跟着一代人的成长。如果产品只是卖了一年两年,是不可能有死忠粉的。索尼在70多年的历史中,做到了推陈出新。

只要在网上搜索索尼的历史,整页整页都是昨日的荣光,索尼大法可以出足几本书。

当年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穿越太平洋,来到美国,曾经被美国商店看不起、曾经为漂洋过海沾了潮气无法工作的产品而焦急,最终以Walkman为起点横扫全球,Sony一战成名,手机、电脑随之而起。

但是现在,能在日本横扫的手机,已经变成了苹果。Canalys数据显示,2018年Q4日本手机市场中苹果的份额是56.0%。索尼成立于1946年,苹果成立于1976年,两家企业年纪相差了30年,境遇也翻了个。

索尼在七八十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成长期,逐步走上巅峰,那也是日本半导体产业、消费电子产品全球扩张的年代;到了21世纪,苹果随着美国整体半导体业、软件业的崛起,创造了一个生态帝国。

随后在IT泡沫席卷、中韩企业成长之后,日本企业们纷纷剥离出3C类业务,或出售或合并,转身投入上游硬技术的怀抱。

而索尼,也只是日本消费电子大船下沉的过程中,一个跳水的水手而已。这些日本科技企业有着明显的共性,他们曾经都拥有辉煌的历史,还有一个庞大的邻居市场——中国,但是在“日本失去的20年”中,不停地退出家电、手机等C端市场,可以说是一种退守,也可以说是一种战略转移。

终究还是时代逝去

从手机业务的衰弱来看,有评论认为,索尼是没有跟上移动互联网的脚步。但其实,索尼的Walkman就是移动化设备的典型代表。相比当时其他随身听,Walkman小巧便携、价格适中。

在21Tech看来,索尼的没落,更多的还是一个时代的逝去。

一方面,大背景来说,是日本整体经济、文化、以及产品价格优势的丧失。这就像你在一台下降的名为“消费电子品”的电梯中往上爬,电梯已经下了十层,你在电梯中向上爬了一个台阶。毫无疑问,加速度还是向下。

另一方面就是产业的范式转移,是以屏幕、软件、生态系统为主导的一种转移。比如苹果,在PC时代吃了大亏以后,就知道要建立生态,把其他开发者纳入圈子。

索尼主要以是自己的硬件产品为导向,当然也会带动索尼的影视、音乐、游戏产业,但是没有在全球建立起自己的开发生态。索尼的游戏机当然有用户和内容生态,但是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索尼的野心显然应该更庞大,而不仅仅是在游戏方面。

那么,索尼还能再次振兴吗?

21Tech认为,索尼可以继续转向更高技术的领域,坚持硬科技的路线。如果在新的传感技术、机械制造等方面有突破,能够研发下一代产品,比如手机之后两代的硬件,那时索尼还将引领一个时代。

对于索尼提出的“创意娱乐”路线,则保持中立态度。从现在6个业务部门看,娱乐部门的数量已经超过了硬件部门。纵然索尼早早收购米高梅和哥伦比亚公司,有软实力的基础。但是毕竟文化的赚钱模式和电子消费品是不一样的,文化可以不让你进,核心的高科技却不可替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