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電視劇不用電影攝影機拍?

Amele


首先現在大部分電視劇都是用電影攝影機來拍攝的。

今天好萊塢獲獎作品中80%是用ARRI來拍攝的。還有部分使用RED和Panvision膠片機器。

你這個問題放著前兩年來問還說的過去。

現在就是一般的網大來說都是用的ARRI mini來拍攝了。

最主要的是現在生活質量的提高帶動了觀眾的審美的提高。

原來攝影機只是拍清楚,不虛焦。在一般家用的電視機是看不清楚的。

而現在各種4K電視,投影的普及。你一部電影畫質都不行必定會讓觀眾棄劇。

前幾年可能會有用F5或者F55來拍攝的電視劇。

但是近幾年基本都淘汰了。二手市場這個機器一般賣5W左右。

隨便找個17和18年的兩部電視劇

17年的網劇白夜追尋大家應該都看過,可以看到Camera這項裡面的器材完全是電影的配置。

這不大江大河就更誇張了,直接用的變形寬銀幕鏡頭;甚至一般電影劇組都用不起的配置。

因為一部戲用什麼機器來拍攝,主導權在攝影指導這裡。

而攝影指導肯定會選擇畫質更好的機器來表達他的藝術要求。

這點費用來說對於明星的費用可能也就一點的費用而已。

如果連這個都爭取不到,那就呵呵呵呵呵了。


華森曾


簡單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第一,不是飽和度的問題,而是寬容度。寬容度是指攝像機可以捕捉到畫面的細節程度,寬容度越高,可以捕捉的暗部和亮部的細節更多。在實際操作中,尤其是弱光環境下,寬容度高的攝影機能留下更多的精彩。寬容度高也給後期調色留下了有利的條件。

第二,電影級別的設備老早就進入電視劇領域了,最近熱映的《鬼吹燈之黃皮子墳》一看就是電影級別的設備,其畫面也是電影級別的。在我接觸的一些項目中,設備都不是大問題,艾麗莎也是常用的攝影機。

第三,電影質感的呈現跟補光和後期調色的關係最大,想必題主也較為清楚。韓國和中國電視劇普遍採用的大平光,整體照亮無陰影即可。美劇不是,美劇利用光影來講故事,所以每一個布光都很講究。那麼布光是要花時間的,美劇的拍攝一週一集,其有時間來布光,國內2-3天一集45分鐘的電視劇,還跟你講布光?

沒有光影,畫面也顯得沒有對比,沒有亮與暗的壓迫,則張力缺失。當然,也不是說所有的片子都這樣,國內偏現實主義題材的電視劇,則可以採用平光,比如說《亮劍》《新三國》。調色自不必說,根據一種調性,在拍攝時便注意到,後期則更容易調色。其實調色對於畫面質量的影響很大,一般觀眾可能不知道,現在數字攝像機,實際上生成的都是包含色彩信息的內容,調色就是汲取我想要的內容。不過有意思的是,外國的調色師是藝術家,國內的多為匠人。<strong>

第四,現實播放設備的限制。所謂播放設備,指的就是電視設備。雖然在城市中,我們說自己的電視機又是2K又是4K的,或者是超高清、HD認證,但縱觀全中國,大量的電視劇還不算先進,其對色彩的解析有問題。一部光比強的片子,在這些電視機上會覺得模糊不堪。大平光則不會出現這個問題,至少人臉看得清楚。這也是國情所致。不過將來,可以遇見隨著高清播放設備的普及,未來優秀的片子也會越來越多。

實際上,日本電視局至今都保持著大平光,也與觀影習慣有關。


編劇演繹法


連我們最基礎的宣傳片也是fs7了。網大劇都是電影機。

很多劇中特殊的鏡頭會用單反,一個鏡頭拍完,爆破,空中掉落這種第一視角的,機器就廢了,卡拿出來。


魯小農


1.我國的電影和電視劇的製作標準不統一。電影對畫面的要求是越清晰越細膩越好,沒有人會對它加以限制。而電視的要求就低很多,而且電視臺對視頻質量是有限制的。即使電視劇使用了電影級的攝影機,拍攝出了很高清的畫面,到需要播放時,送交給各大電視臺播出時,這些電視臺是不能接受的。這反映出電視臺制度的滯後狀況。

2.市場上的拍攝設備混亂。由於數字技術的突進,短短數年內,業內大批製作者放棄了膠片攝影機,開始使用數字攝影機。而數字電影技術的進步又太快了,你今天剛花幾十幾百萬,買了一臺自認為不錯的機器,明天市場上就推出了更好甚至又好又便宜的設備。電影製作的獨立性強,使得使用者能夠跟得上它的變化。但電視臺是講制度的地方,不可能三天兩頭的換設備,所以又導致了設備的滯後性。我問朋友給央視拍新聞用的是什麼機器,他告訴我是一種極為低端的攝影機,這種型號連很多低端的單反相機都不如。我問他為什麼不用好點的東西,他說電視臺要求交付低質量的mp4格式的視頻,沒有必要。

3.大部分電視機無法播放高質量視頻。別說你家的電視機是高清的,真不一定。很多電視機所謂的高清,水份很大。賣電視的商店,總是會在樣品機上播放飽和度很高的視頻,通俗的說,就是畫面很豔麗的視頻,讓購買者眼花繚亂,誤以為電視很清晰。用戶市場的這個狀況,使得播送方沒有必要播送太高清的視頻。這裡提醒大家購買高清電視時,可以告訴店家,我不想看樣片,你把電視節目或網絡電影調出來看看。這時,如果店家支支吾吾的,不要買!如果電影畫面很豔麗,但看不清人物的頭髮絲,不要買!低於四五千元,不要買!

4.一般來說,電視的成本低於電影很多,用不起高端設備。視頻製作,牽一髮而動全身。用了高端攝影機,就要用配套的其它設備,還要請善於使用這款機器的人。拍攝完畢後,後期製作與素材大小的關係也不好協調。一個小小的mp4格式的視頻,幾分鐘就能從電腦裡導出。而高質量的視頻,大小是上不封頂的。在調色或特效環節,過大的視頻光是輸出,就能花好幾個月。最後送片時,電視臺給你用格式轉換器一轉,又給轉成mp4了,前面的努力都是白費勁。

5.高清視頻的質量太大,不便於傳播。這個很好理解,你看視頻時肯定喜歡流暢的感覺。要是視頻過於高清了,一卡一卡的,多沒意思。


奔而放之


目前國內很多電視劇的拍攝都在使用電影級的攝影機(我本人就用sony F55參與過兩次)在拍攝,之所以你感覺畫質跟美劇什麼的有很大區別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在拍攝階段由於製作成本控制(一般國內電視劇在資金預算和時間預算都比電影要少)、以及對拍攝效率的高要求,很難做到精細,也不會有太多時間來推敲畫面對劇本的幫助有多大。攝影師和燈光師對照明曝光的把控不會太仔細,一定程度上說大多數經常拍攝電視劇的攝影師燈光師水平也沒有經常參與電影攝製的燈光師攝影師水平高。其次就是在後期階段,電影攝影機制造商並不只是賣一臺機器,而是附加了很多後期流程的產品給你。大部分的電視劇雖材也會存在調色流程,但素材的錄製格式編碼等問題給後期的範圍也不大(舉個例子,同樣使用佳能5D相機拍照,專業一點的攝影師會適用raw格式紀錄素材,大多數人只是用.jpeg紀錄素材,後期對畫面的調整範圍就是大學和幼兒園的區別)。國內電視劇動輒三四十集(拍攝的時候平均3天要拍完一集),每一集大概40min,總的時長都是20-30小時,而商業電影一般都是一個半到兩個小時的時長,調色是按每分鐘多少錢在收費,如果電視劇按照電影的製作要求來執行,單單調色一個流程估計就會嚴重超算。總的來說個人感覺,電影製作和電視劇的製作,在核心器材使用上區別並不是很大,最主要的區別是電影和電視劇的播放平臺不一樣,電視劇的主要播放平臺還是電視機,電影的主要播放平臺都是大畫幅銀幕。所以在錄製格式的選擇上有很大區別。話說回來主要的區別就是人和錢,主創人員普遍專業素養和預算資金造成了你眼睛上看到區別,當然了你提出來的問題僅僅是外傷。不過我相信市場如此飽和的情況下,電視劇作品的量早已不是問題,我們翹首等待國產劇質變的那一天吧


安史之亂平定者


首先錢都用在了請明星演員和宣傳上,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優質的拍攝。

好的攝影機意味著成本增加。不僅僅是拍攝成本,而是全流程的成本。特別是後期的壓力。

前期的素材量越大後期的成本越高,電視劇動不動就幾十個T的素材,如果用電影攝影機那光存儲成本就跟恐怖了,後期調色特效什麼的成本就更不用說了...


Wang1M


幹這行的都知道,電影和電視劇本就不是一個層次的東西!乾電視的和比較慫的電影人搞的電影叫電視電影、數字電影、網絡大電影……

第一:目前都在用電影機拍,成本並不會提高太多

第二:好看的畫面除了有好的機器外,還需要有好的美術、好的燈光、好的後期調色

第三:電影和電視劇這是兩個不同的體系,成本控制、攝製週期、發行模式等存在差別。不是改變其中一個設備就能搞定的

比如,就當下而言,國內電影的投資一般過億,而電視劇的投資基本都在800-3000萬;資本導致電影可以攝製週期一年,兩年甚至更久,電視劇一般是前期三個月、後期精修兩個月。90分鐘電影弄兩年,30集×45分鐘(相當於15個電影的長度)電視劇只能弄半年,就算電影和電視劇的前後期用一套班子,效果呈現差別也是大大的

國外呢,畢竟沒有中國那麼多拍電視劇的公司所造成的競爭;而且國外也沒有中國那麼多電視臺所造成的廣告壓力;另外,國外也沒有中國的一劇兩星(一個電視劇,只能在兩家衛視播)


翅膀闖江湖


我想說的是,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

國產的很多電視劇,都在使用電影攝影機進行拍攝。

如今影視器材租賃大範圍的資本接入,導致arri alexa mini、red w、愛匹克、紅龍等大批的頂級電影攝影機租金大幅度下降,加上電影製作的長週期,很多網劇都在使用這些電影攝影機制作,就別提電視劇了。

那為什麼你在電視劇裡還看不到電影得質感呢?這成本和製作方式決定的,中國的電視劇很大部分資金都給了演員,而真正去要花費的服、化、道、美術、燈光都只能用僅有的資金進行創作,沒有好的道具、美術,攝影機再好也無濟於事。

再者,國產電視劇組大多週期短,ABCD組使勁趕進度,一箇中景能搞定,絕不加一個特寫,天天干大夜。更別提精雕細琢的光影、構圖、表演了。

所以要改變如今的電視劇的質感,僅僅討論個攝影機還是太過片面,這需要慢慢改變行業的持久戰。但無可厚非,如今的國產劇在編劇方面已經在進步了,希望大家多多的包容。

一個長期混跡電影導演組的晚輩的捉見,不喜勿噴。


遠景視頻


簡單來講,第一,你前期的攝影機的寬容度,器材都是小事。主要的是你的燈光,布光的效果。第二,後期調色。如果你前期沒拍好,後期調色比如達芬奇,一個鏡頭我可慢慢做,但這製作成本就上去了。所以,你懂的。不說了,剪片子去了


擺渡人的光陰


我國電視劇太垃圾,精品少之又少,象《上海灘》《霍元甲》都是香港人拍的,大陸拍的基本上都是垃圾,反正都是賺錢,只要和電視臺搞好關係就OK了,隨便什麼垃圾照收的,關鍵要學會行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