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宇治到南昌——人民海軍“南昌”號護衛艦的一生

本艦原為日本海軍“橋立”級炮艦“宇治”號,1940年1月20日在日本大阪鐵公所櫻島工廠鋪設龍骨,9月26日下水,1941年4月30日竣工服役,長期部署在中國水域執行任務,是侵華日本海軍主力艦之一。1945年日本投降後,本艦於9月13日下午1時在上海江南造船所被國民黨海軍接管,海軍總司令陳紹寬親自參加受降儀式,儀式後本艦改名“長治”。

國共戰爭爆發後本艦部署在華北沿海配合陸軍作戰,國民黨軍華北戰場崩潰後本艦返回上海。1949年9月19日,本艦在長江口外執行封鎖任務時,陳仁珊、林壽安、李春官等43人發動起義,槍殺艦長鬍敬瑞、副長孔祥棟等5名軍官、6名水兵,控制全艦後將軍艦駛入長江,於9月21日抵達南京燕子磯江面錨泊,參加解放軍。為防備國民黨空軍轟炸,本艦拆除武備後於9月23日放水自沉。

1950年2月24日本艦被打撈浮起送入江南造船廠維修,臨時艦名“八一”,4月23日改名“南昌”,編入華東軍區海軍第六艦隊,7月修復入役,定為護衛艦,作為第六艦隊指揮艦,舷號711。後換裝蘇制武器先後參加東磯列島海戰、解放一江山島作戰,其後作為道具參加以本艦起義故事為原型的電影《海魂》的拍攝。1953年2月24日本艦接受毛澤東主席檢閱,1961年本艦改舷號210,六十年代重建上層建築、更換部分武備,1968年2月15日改用53-224榮譽舷號,1979年本艦退役。艦名由051型導彈驅逐艦(舷號163)繼承。

標準排水量:993噸

滿載排水量:1350噸

全長:80.5米

寬:9.7米

吃水:2.62米

動力:2座艦本式齒輪透平蒸汽機,2座ホ號艦本式重油專燒水管鍋爐,雙軸推進,4654馬力

航速:19.5節

續航力:3460海里/14節

從宇治到南昌——人民海軍“南昌”號護衛艦的一生

1941年時的宇治號

計裝備十年式120毫米雙聯裝高角炮1座,同型單管炮1座,96式雙聯裝25毫米機關炮2座,92式7.7毫米機槍6挺。

從宇治到南昌——人民海軍“南昌”號護衛艦的一生

1945年狀態的宇治

上層建築防彈裝甲被撤除,改由三層毛竹捆紮而成的“竹甲”代替,後桅杆上加裝雷達,拆除1座探照燈和4挺92式機槍,加裝96式單管25毫米機關炮6門,2座深彈發射炮,1條深彈投放軌。

從宇治到南昌——人民海軍“南昌”號護衛艦的一生

1946年加入國民黨海軍的長治

桅杆被截短,雷達被拆除,“竹甲”被撤除,拆除4門單管25毫米炮、全部的92式機槍、深彈發射炮、投放軌。加裝博福斯40毫米單管機關炮2門。

從宇治到南昌——人民海軍“南昌”號護衛艦的一生

1950年7月華東海軍第六艦隊指揮艦的南昌

保留全部國民黨時期的武備,更改塗裝顏色,舷號711。

從宇治到南昌——人民海軍“南昌”號護衛艦的一生

1961年時的南昌

計裝備B13型130毫米單管艦炮2門,70-K型單管37毫米機關炮7門,HO-103型12.7毫米機槍2挺,深彈投放軌1條。換裝主炮測距儀,艦載艇減少到2條,舷號210。

從宇治到南昌——人民海軍“南昌”號護衛艦的一生

1968年時的南昌

艦橋完全重建,改成類似65型護衛艦的半封閉艦橋,桅頂增加對海搜索雷達,深彈投放軌、6門70-K機關炮和2挺HO-103機槍被拆除,換裝61式雙聯裝37毫米機關炮4座和2挺蘇制DSHK-43型12.7毫米機槍,舷號53-22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