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相機不使用手機的算法呢?

莖液絲


為什麼相機不使用手機的算法?主要是定位不同。越是專業的攝影器材越追求原始畫面的真實記錄,而手機則不同,手機的用戶定位是大眾。

你不能要求普通大眾也具備專業的拍攝和後期技術,所以手機上的那些算法實現的功能都是傻瓜式的,不,應該說智能型的,呵呵。

就是可以讓一個不懂攝影的用戶也能輕鬆的拍出一些看上去有些專業味道的照片。不過也只是“有些專業味道”而已,就像果味香精和新鮮水果,儘管本質上差別很大,但是味道卻很相近。

就拿手機中的人像模式來說,基本都是主鏡頭拍攝一張清晰的照片,然後把人物扣出來。再和輔助鏡頭拍攝的虛像合成。如果人物與背景的反差大一些,輪廓清晰一些,做出的效果就相對好一點,否則人物邊緣會有很多瑕疵。

另外,拍攝透明或者半透明的主體時,因為主體上顯示的顏色和細節都是背景上的。手機就很容易識別錯誤。

包括所謂的AI智能拍攝,其實就是後期的模式化、內置化而已。而任何一張優秀的攝影作品中都是有作者的表達在裡面,哪些地方需要加強、哪些地方需要弱化往往都是需要局部處理的,不是一個簡單的AI就能搞定的。

如果你認可了AI的效果,就說明你認可了廠家賦予你的審美,放棄了一部分作品的表達權。

之所以手機大力發展算法,也是由於空間的受限。畢竟手機還是以通訊功能為主,又是隨身攜帶,所以便攜性是重點,留給攝影功能的相關硬件空間十分有限。通過算法來彌補硬件上的不足就成為了一條主要的發展方向。

相機廠商不是不具備研發這些算法功能的技術能力,而是不需要。


手機攝影手冊


手機最開始應用於通信,後期由於智能機、互聯網的普及,使得手機成為“行走的電腦”,廣泛應用於生活、工作、娛樂。而相機的功能始終聚焦於攝影。


從硬件參數來看,手機主要部件為CPU、存儲、相機部件、屏幕等。而相機將手機中的“相機部件”放大,主要部件為鏡頭、傳感器、取景器、聚焦控制裝置、快門、光圈等。相機成像的物理光學原理都是相同的,礙於手機的尺寸限制,很多物理部件在手機裡都縮水或者變相通過軟件來實現了。


相機聚焦於攝影,手機分散於日常。專業性,使得攝影師願意花時間拍出與眾不同的照片,只能靠物理光學硬件來滿足攝影師的變態的控制慾,而今天最NB的最新的CVPR上的算法,也滿足不了這些攝影師。


手機裡的算法,準確的說是AI算法,再精確點是深度學習(Deep Learing)在CV領域的算法。算法各家公司,理論上都差不了多少,學術上CV領域的公開論文層出不絕。將算法落地在手機上就是門手藝了,礙於手機的硬件,需要對模型進行壓縮,同時保證一定的精度,我個人覺得成本也不是很高,只是套路熟不熟練的問題。


關鍵不是成本,也不是時間,而是算法的"黑魔法"性,你可以理解為他就是"傻瓜算法\

平凡科技


所謂手機的算法其實在ps面前是小菜一碟,保留原始格式,學習後期技法,加上你的創意你就可以大展拳腳,展現真正的攝影魅力!


我和美麗有約


那是專業攝影師的災難,等同為什麼不把鋼琴變成電子鋼琴。


張求實(臨風沐雨)


手機的算法塗抹極其嚴重,只適合社交網絡。一旦把照片放到電腦裡放大,細節就完全看不出來了。別以為現在手機的算法多好,它只能用來規避小傳感器帶來的不足。

下面這些是我2007年用佳能一款小數碼相機拍的。特意找的都是原圖,以便讓大家清醒的認識,現在手機拍照並不能媲美相機,甚至十年前的相機,更別想比單反相機和微單。









張北


很多人接受不了手機相機算法已經遠遠超過單反的現實!未來傳統相機大廠會逐漸把優秀算法融入到自家的單反和微單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