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言隋唐(番外四)瓦崗兄弟本無義氣,無人為單雄信求情很正常

相聲裡面有句話說得好,"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從評書和小說故事的層面來看,《三國演義》中的桃園三結義充滿了兄弟情誼,而隋唐故事中的瓦崗寨結義的背後則是各懷鬼胎。在隋唐故事的後半段,曾經強大一時的瓦崗軍冰消瓦解,瓦崗英雄也各奔東西。從其中主要任務秦瓊、程咬金、單雄信、羅成、王伯當等人的結局來看,顯然早已違背了當初在賈柳樓英雄結義時的誓言。那個義薄雲天的秦二哥也顯得背信棄義,而為了瓦崗寨付出最多心血的單雄信結局更是淒涼。本章節我們就來探討單雄信淒涼結局的歷史成因。

妄言隋唐(番外四)瓦崗兄弟本無義氣,無人為單雄信求情很正常

隋唐故事中的單雄信是隋朝九省綠林的總瓢把子,外號"赤發靈官"。他是山西潞州八里二賢莊的莊主,平時坐地分贓,行走江湖極為義氣,所以受到很多江湖綠林好漢的擁戴。在故事中單雄信是隋朝第十八名好漢,身材雄壯魁梧,擅使一柄金釘棗陽槊。從隋唐故事開始,單雄信對江湖朋友的義氣就被描述得淋漓盡致。不論是王伯當等人路過潞州時必須拜訪,還是秦瓊在潞州落難時的全力幫助,都顯示出他江湖大佬的豪氣。在這部高度模仿《水滸傳》框架而寫的故事中,單雄信的角色就是托塔天王晁蓋的翻版。

妄言隋唐(番外四)瓦崗兄弟本無義氣,無人為單雄信求情很正常

然而在隋唐的歷史上,真正的單雄信卻不是如此。單雄信是隋末曹州人,與山西並沒有什麼關係,現在看來可能是河南東部或者山東西部人。他有勇力,擅長使用馬槊,《舊唐書》上稱其為"飛將"。能在二十四史上留名的武將中以武力稱雄的不多,受到"飛將"稱呼的更是屈指可數。在隋唐之前的歷史上有次名號的只有兩位,一位是西漢李廣,另一位是東漢呂布。如此比較,可見當時人對單雄信武藝的推崇。這與在隋唐故事中身為第十八條好漢,卻被羅成、尉遲恭、程咬金等人打得狼狽逃竄單雄信完全不同。

妄言隋唐(番外四)瓦崗兄弟本無義氣,無人為單雄信求情很正常

在隋唐歷史上以個人武力稱雄的武將不多,也只有單雄信、尉遲恭、秦瓊、程咬金、李元吉等幾人。隋唐故事中所謂的十八條好漢大多為虛構的產物,他們與真正的歷史級戰將沒有可比性。據段成式《》裡記載,單雄信將伐棗樹砍伐作為槍桿,造重達七十斤的槍頭稱為寒骨白,可見其武力的強橫。在歷史上也沒有所謂的賈柳樓結義,或者是瓦崗寨結義。單雄信與秦瓊、程咬金本就不是一路人。翟讓成立瓦崗軍時,單雄信作為翟讓的同鄉召集了很多年青人參加,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與單雄信真正有過結義的徐懋功。

妄言隋唐(番外四)瓦崗兄弟本無義氣,無人為單雄信求情很正常

可以說在瓦崗寨成立初期,這支曾經橫掃中原的農民武裝,是翟讓、單雄信等人建立起來的。後來這支武裝越來越強大,引得四方豪雄聚集,也才有了王伯當、魏徵、李密、秦瓊、程咬金等人。如果非得從兄弟感情上說事,單雄信也只與翟讓、徐懋功等人有兄弟感情。而秦瓊、程咬金等人都是在翟讓將瓦崗軍首領讓給李密後,通過招降的方式進入瓦崗軍的,他們是李密的心腹。網友們問,為什麼李世民處死單雄信時,以義氣著稱的秦瓊沒有出面說情,只有徐懋功為單雄信送行。這其實是來自於原來瓦崗軍內部紛爭的延續。

妄言隋唐(番外四)瓦崗兄弟本無義氣,無人為單雄信求情很正常

李密與翟讓爭瓦崗軍首領的事情是瓦崗軍內部的大事件,這件事情造成了瓦崗軍內部的分裂,也為後來的敗亡埋下了隱患。李密作為楊玄感的參謀發動了叛亂,在叛亂失敗後逃出長安城。李密與王伯當熟識,於是在王伯當的引薦下加入了瓦崗軍。李密帶兵打仗很有一套,很快就在瓦崗軍內部形成了自己的派系。特別是在擊敗隋朝名將張須陀的大軍後,招降的隋朝將領都成了李密的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秦瓊。基於李密勢力大增和瓦崗內部支持李密的人較多的考慮,翟讓將瓦崗軍首領的位置讓給了李密。

妄言隋唐(番外四)瓦崗兄弟本無義氣,無人為單雄信求情很正常

李密上位後大量發展自己的勢力,這讓翟讓的手下很不安。翟讓的哥哥多次建議翟讓復辟都被拒絕,但這個事情卻傳到了李密耳裡。李密為了保證自己的瓦崗軍內部的權勢,體現發動的政變,利用酒宴的機會暗殺了翟讓,並逮捕了大量翟讓的心腹,其中就有單雄信和徐懋功。單雄信和徐懋功作為翟讓的心腹,本來是要被處死的。但是在單雄信的哀求下李密決定放過對方,仍舊讓他們帶領原來的軍隊。李密這麼做一方面是看中了單雄信的武勇,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需要有人來帶領翟讓的軍隊,不能讓這部分人馬脫離瓦崗寨。

妄言隋唐(番外四)瓦崗兄弟本無義氣,無人為單雄信求情很正常

很多人說單雄信向李密求饒是沒有骨氣,實際上他的被迫屈服才是為了兄弟義氣。當時對他最好的翟讓已經被殺,徐懋功被砍成重傷,再抵抗也就是白白犧牲,沒有人會為他們報仇。正所謂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單雄信的暫時性屈服換來了活命的機會,也使其能夠暗中策劃為翟讓報仇。後來在王世充與李密的戰爭中,單雄信率領本部兵馬按兵不動袖手旁觀,眼睜睜的看著李密敗於王世充之手。然後他又率領軍隊投降了王世充,稱雄一時的瓦崗軍就此煙消雲散。而兵敗後的李密與王伯當投了李世民,秦瓊與程咬金被俘後投降王世充。

妄言隋唐(番外四)瓦崗兄弟本無義氣,無人為單雄信求情很正常

實際上自李密在瓦崗軍內上位後,翟讓一派人馬與李密的人馬始終不和。單雄信作為翟讓的心腹與後來的秦瓊、程咬金等人走不到一起去,而王伯當作為李密的心腹也比較排斥單雄信。隋唐故事中所謂兄弟的結義之情,在歷史上根本就不曾有過。在投降了王世充以後,單雄信因為有著自己的人馬受到王世充的重用,而作為俘虜的秦瓊和程咬金卻是被輕視的對象。正是由於這種不睦的關係,秦瓊和程咬金才在洛陽前線當了逃兵,最終選擇投降李世民。而單雄信坑李密也算是為翟讓報仇,自然不會跑到李世民那裡去跟李密混。

妄言隋唐(番外四)瓦崗兄弟本無義氣,無人為單雄信求情很正常

後來李世民率軍與王世充竇建德爭霸中原,單雄信作為王世充的大將給唐軍帶來很大的麻煩。尤其是他多次在戰爭中追著李世民打,如果不是投入李唐的徐懋功的勸阻和尉遲恭的救援,顧忌李世民會戰死在洛陽城下。王世充戰敗後單雄信被俘,被李世民下令處死在洛水附近。當時瓦崗軍舊將在唐軍的人不少,但大多數都是原歸屬李密的人,如秦瓊、程咬金等人,只有徐懋功才是翟讓的老部下。李密的那些老部下自然怨恨當初李密與王世充爭戰時單雄信袖手旁觀的事情,自然不會為單雄信說情。

妄言隋唐(番外四)瓦崗兄弟本無義氣,無人為單雄信求情很正常

而徐懋功投唐時間太短,其中還有投靠竇建德的黑歷史,得不到李世民信任,所以他出面給單雄信說情完全無用。李世民雖然是出了名的愛才,但單雄信一而再再而三的讓他難堪,的確讓人受不了。再加上單雄信也有假意投降李密,關鍵時刻陰了李密為翟讓報仇的黑歷史,李世民也不敢收留單雄信。可是單雄信這麼個能征善戰的大將放到哪裡都是威脅,乾脆殺了以除後患。雖然瓦崗軍內部紛爭很多,翟讓部與李密部勢同水火,但是單雄信與徐懋功的感情卻是真的。從歷史記載看得出來,單雄信決定坑李密的時候,徐懋功是知情並支持的。而單雄信死後,他的兒子也是徐懋功養大的,說明這兩人之間的感情才是真正的兄弟情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