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安之
清朝末期的時候,滿清皇室能夠調遣的、有戰鬥能力的軍隊幾乎為零。外憂內患困擾下的滿清皇室,猶如風中浮萍。
此時建立起一支忠於滿清皇室,守衛宮廷的武裝力量極為迫切。專門負責訓練禁衛軍的皇室子弟載濤就曾在一份奏摺中提到:“近 年京外改練陸軍 , 力求精進 , 而禁廷拱衛猶付闊如 , 雖 有一、六 兩鎮輪流入值 ,究系分班抽調 , 尚非經久之規”闡述了建立一支專門守衛京畿的皇族武裝的必要性。
攝政王的載灃其實很早就有這種想法,只不過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有合適的時機。早在載灃訪問德國時,參觀德國軍隊,就有意效仿德國,讓皇室掌握軍權的想法,但當時太后與皇帝政見不同,慈禧把持朝政,光緒皇帝被囚禁,載灃作為光緒的親弟弟身份敏感,提出建立皇族武裝的建議,恐被慈禧猜忌是針對她而建立的,惹火燒身。
直到光緒三十四年,慈禧與光緒相繼離世,溥儀繼位,載灃以攝政王的身份走上滿清權利中心,才得以一展抱負,藉口足疾解除袁世凱的兵權後,載灃下令籌備一支按照新軍模式操練的、忠於滿清皇室的禁衛軍,也就是清末新式禁衛軍。
載濤、毓朗、鐵良為專司訓練禁衛軍大臣,新軍編制、配備補給、獎罰制度都借鑑了外國先進經驗,歷時兩年半,新式禁衛軍被拉練得有模有樣。
那麼,在袁世凱逼迫溥儀退位時,禁衛軍哪去了?為什麼沒出來保護呢?
這就要說到新軍成軍後不久,武昌起義就爆發了,清廷無奈重新啟用了袁世凱。東山再起的袁世凱組建了責任內閣,任用親信排除異己,將清軍中將領大換血,可以說除了這隻駐紮京城的禁衛軍,滿清皇室的武裝力量都已經被全被架空了。
為了解決禁衛軍的隱患,袁世凱向清廷奏請:“當此干戈擾攘之際,皇族必須親自出徵,以為各軍表率。”新編的禁衛軍雖然操練的不錯,借鑑外國先進經驗,擁有比較先進的武器裝備,可是乾的還是大內侍衛的工作,根本沒上過戰場,沒有實戰經驗,面對戰場勁敵變都成了活靶子。
果然聽了這個建議,禁衛軍首領載濤馬上就害怕的辭職了,兵權落到了袁世凱手裡。掌握大權的袁世凱開始了又一輪的大換血,派徐世昌出任專司訓練大臣,從漢陽調回了馮國璋出任禁衛軍總統官,步隊第 一 協統領官由步隊第二協統領官王廷禎調充 , 第二協統領官由姚寶來派充。
原步隊第一協統領官良弼,禁衛軍具體事宜的負責人、堅定地主戰派被授予無實權的軍諮府軍諮使一職。
在袁世凱以內閣辭職要挾清帝退位時,良弼是很硬氣的奏請皇帝批准辭職,自己組建內閣,鎮壓起義收復失地的,袁世凱對於這個主戰的皇室子弟很頭疼,後來良弼被同盟會激進份子彭家珍炸死了,來自皇室內部的阻力就消失了。
曾經被滿清朝廷信任的馮國璋呢,被袁世凱任命禁衛軍總指揮官後,權衡利弊,將效忠清朝的誓言拋諸腦後,倒戈了袁世凱。
在袁世凱逼宮的時候,馮國璋還親自去做禁衛軍的思想工作,保證皇室成員的優待條件及禁衛軍的俸祿不變後,又表達了與禁衛軍同生共死的決心,贏得了禁衛軍全體官兵的誓死效忠。
就這樣,禁衛軍的反對力量被袁世凱等人裡應外合的瓦解了。話說回來,這支禁衛軍是比清廷其他部隊有戰鬥力,但是和軍閥力量相比還是很懸殊的,即使禁衛軍沒有瓦解,也沒法保住溥儀的皇位。大廈將傾,怎是一根獨木能挽救的?
史論縱橫
首先我要說明,在宣統皇帝溥儀退位之時,清廷確實是擁有一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禁衛軍的,這隻軍隊人數有1.2萬人之多,軍官和骨幹均選拔於以滿族人為主的北洋新軍第一鎮,兵源來自於京城的滿族人和蒙古騎兵,配備有當時最先進的150毫米野戰重炮和馬克沁式重機槍,生活待遇要高過北洋新軍六鎮,應該說這支禁衛軍對清廷是絕對忠誠的,戰鬥力也是非常強悍的。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辛亥革命的浪潮迅速傳遍全國,兩個月內全國有十五個省宣佈脫離清政府獨立,年底經過協商選舉,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北洋新軍做為最後的武裝力量,清廷又不能有效地調動和指揮,這時不得不啟用賦閒在河南項城的袁世凱,因為北洋新軍是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時一手培養和訓練起來的,袁世凱被委任內閣總理大臣,本來以袁世凱的軍事實力是可以一舉收復武漢三鎮的,但考慮到革命的風波已經遍及了全國,清朝滅亡己是勢在必行,於是同孫中山進行了“南北和談”,談判的結果就是清廷退位,袁世凱就任臨時總統,於是袁世凱向隆裕太后講明瞭利害關係及優待條件,隆裕太后擁著只有六歲的溥儀不得不哭著同意了退位。
隨著袁世凱就任了內閣總理,攝政王載灃也就失去了權力,也就不能統率禁衛軍了,貝勒載濤是統領,但實際上是有宗室良弼在親領指揮,良弼是清末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是個強硬抵抗派,好在辛亥革命之初就被革命黨人炸死了,載濤又是個膽小鬼,怕被派往前線與革命軍作戰,就主動辭去了禁衛軍首領一職,袁世凱就派親信馮國璋接管了禁衛軍,馮國璋在禁衛軍中還是極有威望的,他曾兼任過陸軍貴胄學堂總辦,為清廷培養過滿蒙高級軍事人材,禁衛軍中將領大都出自他的學堂,當武昌起義之時,他也是聽從清廷派譴積極出兵去鎮壓的,如果不是袁世凱密電令其停止,估計也和革命軍幹上了,他是得到清廷上下信任的,當時禁衛軍聽到皇帝要退位是群情激憤的,揚言“大清不是太后的嫁妝,無權恭手讓人,必一死戰保護清廷及皇帝的安全”,面臨著禁衛軍有可能譁變,馮國璋親自勸說,宣讀了對清廷退位的優待條件,以自身之名保證清宗室人員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並承諾清廷退位後,禁衛軍的待遇不變,在馮國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勸說承諾之下,禁衛軍才集體放棄了抵抗。
文章就寫到這裡了,如果你要問禁衛軍最後的結局,我只能告訴你,這隻部隊後來一直由馮國璋率領,1914年時改編為北洋陸軍第十六師,謝謝閱讀,如果你認為寫的還可以,請加我的粉絲,我們可以一起討論。
雪上長留馬行處
這得先說說清末這支禁衛軍的來歷。
首先這支軍隊不是祖傳的御林軍,而是組建於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之後。鑑於清廷滿洲皇族所掌握的武衛軍在戰爭中全軍覆沒,京師的安全得不到保證,因此,慈禧太后和光緒帝迴鑾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重建軍隊。這個任務交給了袁世凱。
按照袁世凱的方案,總共在全國編練36鎮新軍部隊,其中30鎮交給地方30個省,組建經費由地方政府出,中央讓渡人事權;其餘6鎮由中央組建,並且由滿洲皇族出資。
中央練的6鎮新軍在兩年內完成,其中第一鎮由滿洲皇族掌控,也就是所謂的禁衛軍。
慈禧太后和光緒帝死後,年僅3歲的溥儀皇帝位,由他的父親——年僅24歲的載灃擔任攝政王。
當上攝政王的載灃第一件事就是收繳袁世凱手裡的軍權,任命自己的七弟載濤為禁衛軍統領、六弟載洵為海軍大臣、滿洲貴族蔭昌為陸軍大臣兼北洋第4鎮統領。並且把北洋6鎮中其他幾鎮的高級指揮員都換成自己人。
載灃這一任人唯親的舉動令軍界內大部分人感到寒心,特別是很多為大清國浴血奮戰數十年的老將們,比如原北洋水師管帶、為重振海軍做出巨大貢獻的薩鎮冰就被載灃換掉了。
按時載灃這麼一折騰,不僅沒有牢牢掌控軍權,反而是削弱了。
除了禁衛軍,其他五鎮的軍官從上到下大部分都是袁世凱提拔的,載灃僅僅換幾個統領,底下人還是不會買賬。
當武昌起義爆發後,載灃命令北洋六鎮連同海軍部隊傾巢而出,由蔭昌擔任總指揮,到武昌鎮壓革命軍。結果,北洋六鎮和海軍一到武昌,各鎮基本上都是不約而同的止步不前,蔭昌也無可奈何。
載灃最後沒辦法,只好把袁世凱請出來擔任前敵總指揮。而袁世凱則向載灃提出瞭解散皇族內閣、交出軍權等等六項條件。隨著全國各省紛紛在 當地革命黨人的引導下獨立,至1911年12月,南方所有的省份和北方部分省份宣佈獨立,清政府基本陷入了土崩瓦解的地步。載灃眼看大勢已去,只好解散皇族內閣,自己也宣佈辭職。至此,清朝皇族也和歷史上大部分王朝的末代皇族一樣完全失去了統治地位,那支皇族禁衛軍的軍官本身就是一群紈絝子弟,根本不懂得如何打仗,袁世凱一上來,全給擼掉也在情理之中了。
已經名存實亡的清朝廷和滿洲皇族,在面對袁世凱逼迫溥儀退位時,自然也就沒人出來維護了。
大將軍威武K
這個問題有很多的錯誤之處,首先溥儀退位時他才6歲,請問他能做什麼主?他能知道什麼,他什麼都不知道,當時真正做出清廷退位決定的其實是隆裕太后。所以這個問題你倒不如說為什麼袁世凱哄騙隆裕太后答應退位的時候,禁衛軍為什麼沒有出來維護,而隆裕又為何心甘情願退位。
那麼實際上,這其實是兩個問題了。
我們首先回答第一個,禁衛軍為何不出來維護清朝的利益。因為自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攝政王載灃(溥儀的爸爸)被迫辭去王爺之位,袁世凱就任內閣總理大臣開始。他就已經是整個清朝最強的實權派,整個北洋軍都在他的掌控之下,在實際權上甚至清廷皇室都要畏懼三分。而最簡單的理由就是當時的禁衛軍都是袁世凱的人,那麼你說他們聽誰的?
但是我們說哪怕禁衛軍都是袁世凱的人,可總有幾個人聽清廷皇室的話吧,為什麼他們不來維護呢?理由也同樣簡單,因為當時清廷的最高統治者是隆裕太后,是隆裕太后情願退位的。自南北和談之後,整個清廷已經名存實亡,不僅自己沒有統治,甚至連洋人也不支持了。此時清朝皇室也分為兩派,一派是以隆裕太后為首的和平退位,她也直說以後列祖列宗要怪罪,就怪罪她一人,因為現在的國家需要改革,還不如留著優待條件。而另一派則是自立為國派的恭親王溥偉,當時日本人已經被清廷許諾言,只有清廷願意,他們立馬派關東軍進駐北京,然後退守東三省自立為國。當了,日本人為什麼要幫助清廷,這個大家都知道。
不過最後,隆裕為了保全中國領土的完整,倒是派禁衛軍攔住了企圖割東北自立的恭親王溥偉,而宣佈和平退位。
三觀粉碎機
袁世凱是在當年李鴻章所建立的北洋新軍裡起家的。戊戌變法的時候向慈禧告密,從此青雲直上,逐步使北洋軍成了完全聽命於他一人的袁氏武裝。辛亥革命爆發以後,手握重兵的袁世凱成為了清庭和革命黨人爭取的對象。此時袁世凱大玩兩面派手法,一方面裝出既忠於朝庭,又不得不順應時勢的樣子,逼迫溥儀退位。另一方面又利用手中的兵權,誘逼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人答應由他出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要求。於是,在袁世凱的操縱下,六歲的溥儀不得不宣佈退位。但是繼續在宮裡做他的皇帝。仍然把溥儀稱為”大清皇帝陛下”。國民們仍舊畢恭畢敬的尊稱溥儀為皇上,禁衛軍仍是皇上的禁衛軍。當時也算得是和平過渡吧,直到北京政變。
等事長
因為禁軍首領良弼於1912年1月26號,辛亥年臘月初八,在當時北京紅羅廠附近,被革命黨人彭家珍扔出的炸彈左腿,於29日夜身亡!彭家珍側當場被炸死!
良弼死後宗社黨樹倒猢猻散,主戰派銷聲匿跡!良弼死後半個多月2月12號,宣統下遜位詔書!清朝至此乃忘!
傳庭死,大明忘!良弼死,大清亡!
溫故而志新
禁衛軍已經讓袁世凱的手下馮國璋給收編了。滿清的權貴各自逃命。有的都跑到租界。禁衛軍群龍無首。馮國璋比較有魄力,給禁衛軍兩個條件:待遇不變(本身禁衛軍也是北洋第二鎮(師);派兩個大家信的過的人當我的衛兵隨時監督我。
xiaowu4240
首先袁世凱沒有哄騙溥儀,也沒有哄騙攝政王,太后,禁衛軍有能力維護清廷統治嗎。
浪漫的思想者
在哪“莫談國事”的形勢下,袁大頭幹了禁衛軍沒敢幹的事情,禁衛軍絕對是支持他的……🤒🤒
性感的毛驢
袁世凱此時羽翼豐滿,勢力做大,清庭禁衛軍不是袁世凱的對手,所以清庭禁衛軍沒有出來保護溥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