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哄骗溥仪退位时,禁卫军为什么没有出来维护清庭统治呢?

宋安之


清朝末期的时候,满清皇室能够调遣的、有战斗能力的军队几乎为零。外忧内患困扰下的满清皇室,犹如风中浮萍。

此时建立起一支忠于满清皇室,守卫宫廷的武装力量极为迫切。专门负责训练禁卫军的皇室子弟载涛就曾在一份奏折中提到:“近 年京外改练陆军 , 力求精进 , 而禁廷拱卫犹付阔如 , 虽 有一、六 两镇轮流入值 ,究系分班抽调 , 尚非经久之规”阐述了建立一支专门守卫京畿的皇族武装的必要性。

摄政王的载沣其实很早就有这种想法,只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合适的时机。早在载沣访问德国时,参观德国军队,就有意效仿德国,让皇室掌握军权的想法,但当时太后与皇帝政见不同,慈禧把持朝政,光绪皇帝被囚禁,载沣作为光绪的亲弟弟身份敏感,提出建立皇族武装的建议,恐被慈禧猜忌是针对她而建立的,惹火烧身。

直到光绪三十四年,慈禧与光绪相继离世,溥仪继位,载沣以摄政王的身份走上满清权利中心,才得以一展抱负,借口足疾解除袁世凯的兵权后,载沣下令筹备一支按照新军模式操练的、忠于满清皇室的禁卫军,也就是清末新式禁卫军。

载涛、毓朗、铁良为专司训练禁卫军大臣,新军编制、配备补给、奖罚制度都借鉴了外国先进经验,历时两年半,新式禁卫军被拉练得有模有样。

那么,在袁世凯逼迫溥仪退位时,禁卫军哪去了?为什么没出来保护呢?

这就要说到新军成军后不久,武昌起义就爆发了,清廷无奈重新启用了袁世凯。东山再起的袁世凯组建了责任内阁,任用亲信排除异己,将清军中将领大换血,可以说除了这只驻扎京城的禁卫军,满清皇室的武装力量都已经被全被架空了。

为了解决禁卫军的隐患,袁世凯向清廷奏请:“当此干戈扰攘之际,皇族必须亲自出征,以为各军表率。”新编的禁卫军虽然操练的不错,借鉴外国先进经验,拥有比较先进的武器装备,可是干的还是大内侍卫的工作,根本没上过战场,没有实战经验,面对战场劲敌变都成了活靶子。


果然听了这个建议,禁卫军首领载涛马上就害怕的辞职了,兵权落到了袁世凯手里。掌握大权的袁世凯开始了又一轮的大换血,派徐世昌出任专司训练大臣,从汉阳调回了冯国璋出任禁卫军总统官,步队第 一 协统领官由步队第二协统领官王廷祯调充 , 第二协统领官由姚宝来派充。

原步队第一协统领官良弼,禁卫军具体事宜的负责人、坚定地主战派被授予无实权的军谘府军谘使一职。

在袁世凯以内阁辞职要挟清帝退位时,良弼是很硬气的奏请皇帝批准辞职,自己组建内阁,镇压起义收复失地的,袁世凯对于这个主战的皇室子弟很头疼,后来良弼被同盟会激进份子彭家珍炸死了,来自皇室内部的阻力就消失了。

曾经被满清朝廷信任的冯国璋呢,被袁世凯任命禁卫军总指挥官后,权衡利弊,将效忠清朝的誓言抛诸脑后,倒戈了袁世凯。

在袁世凯逼宫的时候,冯国璋还亲自去做禁卫军的思想工作,保证皇室成员的优待条件及禁卫军的俸禄不变后,又表达了与禁卫军同生共死的决心,赢得了禁卫军全体官兵的誓死效忠。

就这样,禁卫军的反对力量被袁世凯等人里应外合的瓦解了。话说回来,这支禁卫军是比清廷其他部队有战斗力,但是和军阀力量相比还是很悬殊的,即使禁卫军没有瓦解,也没法保住溥仪的皇位。大厦将倾,怎是一根独木能挽救的?


史论纵横


首先我要说明,在宣统皇帝溥仪退位之时,清廷确实是拥有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禁卫军的,这只军队人数有1.2万人之多,军官和骨干均选拔于以满族人为主的北洋新军第一镇,兵源来自于京城的满族人和蒙古骑兵,配备有当时最先进的150毫米野战重炮和马克沁式重机枪,生活待遇要高过北洋新军六镇,应该说这支禁卫军对清廷是绝对忠诚的,战斗力也是非常强悍的。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的浪潮迅速传遍全国,两个月内全国有十五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年底经过协商选举,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北洋新军做为最后的武装力量,清廷又不能有效地调动和指挥,这时不得不启用赋闲在河南项城的袁世凯,因为北洋新军是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时一手培养和训练起来的,袁世凯被委任内阁总理大臣,本来以袁世凯的军事实力是可以一举收复武汉三镇的,但考虑到革命的风波已经遍及了全国,清朝灭亡己是势在必行,于是同孙中山进行了“南北和谈”,谈判的结果就是清廷退位,袁世凯就任临时总统,于是袁世凯向隆裕太后讲明了利害关系及优待条件,隆裕太后拥着只有六岁的溥仪不得不哭着同意了退位。


随着袁世凯就任了内阁总理,摄政王载沣也就失去了权力,也就不能统率禁卫军了,贝勒载涛是统领,但实际上是有宗室良弼在亲领指挥,良弼是清末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是个强硬抵抗派,好在辛亥革命之初就被革命党人炸死了,载涛又是个胆小鬼,怕被派往前线与革命军作战,就主动辞去了禁卫军首领一职,袁世凯就派亲信冯国璋接管了禁卫军,冯国璋在禁卫军中还是极有威望的,他曾兼任过陆军贵胄学堂总办,为清廷培养过满蒙高级军事人材,禁卫军中将领大都出自他的学堂,当武昌起义之时,他也是听从清廷派谴积极出兵去镇压的,如果不是袁世凯密电令其停止,估计也和革命军干上了,他是得到清廷上下信任的,当时禁卫军听到皇帝要退位是群情激愤的,扬言“大清不是太后的嫁妆,无权恭手让人,必一死战保护清廷及皇帝的安全”,面临着禁卫军有可能哗变,冯国璋亲自劝说,宣读了对清廷退位的优待条件,以自身之名保证清宗室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并承诺清廷退位后,禁卫军的待遇不变,在冯国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承诺之下,禁卫军才集体放弃了抵抗。


文章就写到这里了,如果你要问禁卫军最后的结局,我只能告诉你,这只部队后来一直由冯国璋率领,1914年时改编为北洋陆军第十六师,谢谢阅读,如果你认为写的还可以,请加我的粉丝,我们可以一起讨论。


雪上长留马行处


这得先说说清末这支禁卫军的来历。

首先这支军队不是祖传的御林军,而是组建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鉴于清廷满洲皇族所掌握的武卫军在战争中全军覆没,京师的安全得不到保证,因此,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回銮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重建军队。这个任务交给了袁世凯。

按照袁世凯的方案,总共在全国编练36镇新军部队,其中30镇交给地方30个省,组建经费由地方政府出,中央让渡人事权;其余6镇由中央组建,并且由满洲皇族出资。

中央练的6镇新军在两年内完成,其中第一镇由满洲皇族掌控,也就是所谓的禁卫军。

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死后,年仅3岁的溥仪皇帝位,由他的父亲——年仅24岁的载沣担任摄政王。

当上摄政王的载沣第一件事就是收缴袁世凯手里的军权,任命自己的七弟载涛为禁卫军统领、六弟载洵为海军大臣、满洲贵族荫昌为陆军大臣兼北洋第4镇统领。并且把北洋6镇中其他几镇的高级指挥员都换成自己人。

载沣这一任人唯亲的举动令军界内大部分人感到寒心,特别是很多为大清国浴血奋战数十年的老将们,比如原北洋水师管带、为重振海军做出巨大贡献的萨镇冰就被载沣换掉了。

按时载沣这么一折腾,不仅没有牢牢掌控军权,反而是削弱了。

除了禁卫军,其他五镇的军官从上到下大部分都是袁世凯提拔的,载沣仅仅换几个统领,底下人还是不会买账。

当武昌起义爆发后,载沣命令北洋六镇连同海军部队倾巢而出,由荫昌担任总指挥,到武昌镇压革命军。结果,北洋六镇和海军一到武昌,各镇基本上都是不约而同的止步不前,荫昌也无可奈何。

载沣最后没办法,只好把袁世凯请出来担任前敌总指挥。而袁世凯则向载沣提出了解散皇族内阁、交出军权等等六项条件。随着全国各省纷纷在 当地革命党人的引导下独立,至1911年12月,南方所有的省份和北方部分省份宣布独立,清政府基本陷入了土崩瓦解的地步。载沣眼看大势已去,只好解散皇族内阁,自己也宣布辞职。至此,清朝皇族也和历史上大部分王朝的末代皇族一样完全失去了统治地位,那支皇族禁卫军的军官本身就是一群纨绔子弟,根本不懂得如何打仗,袁世凯一上来,全给撸掉也在情理之中了。

已经名存实亡的清朝廷和满洲皇族,在面对袁世凯逼迫溥仪退位时,自然也就没人出来维护了。


大将军威武K


这个问题有很多的错误之处,首先溥仪退位时他才6岁,请问他能做什么主?他能知道什么,他什么都不知道,当时真正做出清廷退位决定的其实是隆裕太后。所以这个问题你倒不如说为什么袁世凯哄骗隆裕太后答应退位的时候,禁卫军为什么没有出来维护,而隆裕又为何心甘情愿退位。

那么实际上,这其实是两个问题了。

我们首先回答第一个,禁卫军为何不出来维护清朝的利益。因为自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摄政王载沣(溥仪的爸爸)被迫辞去王爷之位,袁世凯就任内阁总理大臣开始。他就已经是整个清朝最强的实权派,整个北洋军都在他的掌控之下,在实际权上甚至清廷皇室都要畏惧三分。而最简单的理由就是当时的禁卫军都是袁世凯的人,那么你说他们听谁的?

但是我们说哪怕禁卫军都是袁世凯的人,可总有几个人听清廷皇室的话吧,为什么他们不来维护呢?理由也同样简单,因为当时清廷的最高统治者是隆裕太后,是隆裕太后情愿退位的。自南北和谈之后,整个清廷已经名存实亡,不仅自己没有统治,甚至连洋人也不支持了。此时清朝皇室也分为两派,一派是以隆裕太后为首的和平退位,她也直说以后列祖列宗要怪罪,就怪罪她一人,因为现在的国家需要改革,还不如留着优待条件。而另一派则是自立为国派的恭亲王溥伟,当时日本人已经被清廷许诺言,只有清廷愿意,他们立马派关东军进驻北京,然后退守东三省自立为国。当了,日本人为什么要帮助清廷,这个大家都知道。

不过最后,隆裕为了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倒是派禁卫军拦住了企图割东北自立的恭亲王溥伟,而宣布和平退位。


三观粉碎机


袁世凯是在当年李鸿章所建立的北洋新军里起家的。戊戌变法的时候向慈禧告密,从此青云直上,逐步使北洋军成了完全听命于他一人的袁氏武装。辛亥革命爆发以后,手握重兵的袁世凯成为了清庭和革命党人争取的对象。此时袁世凯大玩两面派手法,一方面装出既忠于朝庭,又不得不顺应时势的样子,逼迫溥仪退位。另一方面又利用手中的兵权,诱逼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答应由他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要求。于是,在袁世凯的操纵下,六岁的溥仪不得不宣布退位。但是继续在宫里做他的皇帝。仍然把溥仪称为”大清皇帝陛下”。国民们仍旧毕恭毕敬的尊称溥仪为皇上,禁卫军仍是皇上的禁卫军。当时也算得是和平过渡吧,直到北京政变。


等事长


因为禁军首领良弼于1912年1月26号,辛亥年腊月初八,在当时北京红罗厂附近,被革命党人彭家珍扔出的炸弹左腿,于29日夜身亡!彭家珍侧当场被炸死!

良弼死后宗社党树倒猢狲散,主战派销声匿迹!良弼死后半个多月2月12号,宣统下逊位诏书!清朝至此乃忘!

传庭死,大明忘!良弼死,大清亡!


温故而志新


禁卫军已经让袁世凯的手下冯国璋给收编了。满清的权贵各自逃命。有的都跑到租界。禁卫军群龙无首。冯国璋比较有魄力,给禁卫军两个条件:待遇不变(本身禁卫军也是北洋第二镇(师);派两个大家信的过的人当我的卫兵随时监督我。


xiaowu4240


首先袁世凯没有哄骗溥仪,也没有哄骗摄政王,太后,禁卫军有能力维护清廷统治吗。


浪漫的思想者


在哪“莫谈国事”的形势下,袁大头干了禁卫军没敢干的事情,禁卫军绝对是支持他的……🤒🤒


性感的毛驴


袁世凯此时羽翼丰满,势力做大,清庭禁卫军不是袁世凯的对手,所以清庭禁卫军没有出来保护溥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