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古巴导弹危机时,美国人遇到普京结果会怎么样?

闲云野野48


赫鲁晓夫照普京弱吗?

现在大家都乐意把俄罗斯称为战斗民族,注意,细节,我说的是“现在”。这个称呼流行并没有多长时间,也就是最近十年吧。战斗民族的称呼能流行,也得拜网络发达所赐。十几年前,再往前推,是没有这个绰号的。

所谓的战斗民族只不过是网络上炒出来的幻觉而已。

请大家正确理解我的话,我并不是说俄罗斯不是战斗民族,而是说:如果你只把他当成战斗民族,恐怕是太小瞧了俄罗斯。

我是搞绘画出身,20年前学校组织学生去俄罗斯的列宾美术学院考察,哎,羡慕死我了,咱家穷,还得忙着打工挣钱,这么奢侈的事儿想都不敢想。能去的都是我那些有钱有势的同学。虽然人没去,但对俄罗斯的绘画艺术我还是比较了解,非常喜欢。俄罗斯的绘画,是可以跟欧洲分庭抗礼的。

俄罗斯在文学、音乐方面也是世界一流的,芭蕾舞更是天下第一。

俄罗斯这个民族,他在艺术方面的成就,绝对不低于他在军事方面的成就。讲打,俄罗斯不怕你,但谈艺术,他更不服谁。

表面上艺术上的成就,必然是有柔软、细腻、丰富的灵魂在里面。所以大家总注意俄罗斯这个民族强硬的一面,而往往忽略了他“柔软”的一面。

建国初期,苏联的飞行员来中国教咱们的飞行员,咱们的人对苏联飞行员的评价是:细腻。

我们总觉得毛子的飞行风格很粗犷,这里就是逻辑问题了,粗犷的飞行是必须有细腻的技术来支撑的。没有细腻的技术,你飞不出粗犷的效果。粗犷不等于缺心眼。

一支常胜军,他固然是勇敢,但也必然是心细。缺一不可。

俄罗斯人非常细腻的一面被大家忽视了,而勇敢的一面也注水了。他们在斯大林格勒玩命的冲锋,这里面也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他们屈服于斯大林的强权。不上就枪毙。在离斯大林比较远的地方,基辅,60万人投降。二战期间,苏军被俘500多万,将近600万人,这是战斗民族该有的数量吗?抗日战争,中国那么弱,也没被俘虏那么多军队呀。是不是?

俄罗斯实际上是一个:能屈能伸,的民族。不要他命,是可以弯腰低头的。

都说普京强硬,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飞行员牺牲的时候,他不也忍了吗?口头抗议一下,也就完了,没扔核弹,对不对。

觉得普京强硬的朋友我建议你看一下俄罗斯的地图,一看便知,他首都莫斯科离边境,在地图上看,只有一厘米。俄罗斯现在属于被逼到墙角了。他的强硬是困兽犹斗式的强硬。

当年赫鲁晓夫时代苏联的实力相当于现在俄罗斯的3倍以上。赫鲁晓夫的底气比普京可足多了。把核弹运到古巴,安到美国的后院,这思路普京现在敢想吗?但赫鲁晓夫就干了。

赫鲁晓夫是核武器万能论的支持者,他觉得航母都是移动的棺材,在核弹的面前不堪一击。但当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海军航母编队完全掌握了制海权。没有航母的苏联海军在美国海军面前,根本就不是对手。

你不是说核武器万能吗,你不是说航母在核武器面前不行吗,那好,问题就来了:你敢用吗?现在美国把航母的牌打出来,核弹的牌掐在手里。苏联手里只剩下一张核弹的牌,你敢不敢先打?

答案是:不敢。赫鲁晓夫认栽,撤了。古巴导弹危机,苏联服输,丢了一个国际级的脸,但你还是要承认,这是个理智的选择。

我们国家有很多人脑子被教坏了,脑子坏了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二元思维。他的眼里不是好人就是坏人,不是朋友就是敌人,不是对的就是错的。好人,从小到大,浑身上下就一点缺点都没有。坏人,那是打娘胎里就坏,一辈子一件好事都没做过。我写的东西,他不认可,他不会觉得这是观点的不同,他会以为我是坏人,然后加关注发私信骂我。哎,没招。这就是二元思维。

一个人,他肯定是复杂的,有好有坏,时好时坏,有过善良的念头,也有过丑陋的念头。帮过人也坑过人。有优点也有缺点。有人喜欢他,也有人讨厌他......这才是个正常人,对不对?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要更加的复杂,多元。

给俄罗斯贴上战斗民族的标签,就是过于简单化了。这是一个正常的民族,他必然是极其丰富的,他不是莽夫,纵观历史,他所谓的割地赔款、卖国条约,签的不照大清朝少。局势不利的时候,他很乐意接受“和平”协议。

俄罗斯的数学成就很高,这也是个精于计算的民族。普京之所以敢打格鲁吉亚、出兵叙利亚,那也是算死了美国不能因为这点儿事跟他玩命。胆大,他咋不打驻欧洲美军呢?近代,咱们吃了毛子很大的亏,但要是仔细看,咱们直接吃武力亏并不多,主要都是被他算计进去的,用策略,用诡计给带沟里的。近代,所谓的计谋,谋略,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实际上人家比咱们玩的高。

把俄罗斯当成战斗民族,把普京定义为强硬派,看着很爽,但这是低估他们了,还是很严重的那种。

古巴导弹危机爆发,也暴露出苏联的弱点,当局势处于明显不利的时候,换了普京他也会选择撤退,绝对不会蛮干,发动核战争,他们很热爱生活。如果当年是普京执政,充其量是他提前计算到苏联的实力还不能跟美国进行对决,提前计算到美国的强硬反应,继而压根就不惹事,不把导弹运到古巴。

现在自媒体时代,为了流量,为了眼球,网络上很多都是:特朗普阴谋发动世界大战,普京准备同归于尽,日本企图占领中国,解放军大怒三十颗氢弹让你亡国灭种,美国那边提高一下关税,到中国的网上就又到了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了......在这里劝大家一下,没事儿少看点这东西,对脑子没好处。这些政治大国都是很成熟的,普京不是精神病,特朗普也不是傻子。到特朗普这还得再多来两句,美国是世界超级大国,科技、经济那么发达,特朗普作为美国总统,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背后是一个精英团队,一大群顶尖的人才做顾问团,他自己也经营着商业帝国,觉得他傻?你得多天真?得傻到什么程度的人才能以为美国总统傻?中、美、俄、英法德,这都是老牌的大国,都是很成熟的国家,政治体系都很先进,领导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政治家,没有谁天天研究咋摧毁地球。大家都把心放在肚子里,当你看着中美大决战马上爆发这类文章义愤填膺的时候,你一定要明白,作者是在后台监测流量,算今天的收入呢。普京也好,特朗普也罢,这些国家的领导人,领导阶层,要比你老百姓想象的理智1000倍。

锐视觉何老师


古巴导弹危机时,赫鲁晓夫让步是有条件的;肯尼迪牛气的时候,其实他心里也是没底气的。

首先,我们来回顾下古巴导弹危机的事。古巴导弹危机背后,其实是美苏之间的“导弹交易”。

古巴距离美国非常近,到美国佛罗里达州最南端的直线距离只有145公里。1959年,卡斯特罗通过革命掌握古巴政权以后,影响到了美国的利益。卡斯特罗觉得两国距离实在太近了,于是,主动找到美国想“重归于好”。

可是,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不搭理他,只让特别反共的副总统尼克松在“非正式场合”(据说是厨房)教训了卡斯特罗一顿。同时,美国还宣布禁止进口古巴的糖和香烟(雪茄)。

卡斯特罗傻眼了,糖和香烟是古巴两大主要的经济支柱。美国这么一搞,古巴经济马上面临崩溃啊。此时,苏联人插手了,主动收购古巴的糖和香烟。苏联人不是白帮忙的,他是看上了古巴的地理位置!

(这事有个背景,在1959年9月,美国和紧挨苏联的土耳其签署了部署15枚“朱庇特”导弹的文件,这些中程导弹可携带核弹头。预计1961年完成全部部署。)

古巴收到钱了,马上和苏联进入蜜月期。苏联立马在古巴建立中程导弹基地。据说,苏联部署的是12座R-12中程弹道导弹发射架,外加42枚中程弹道导弹,36个核弹头,射程大约2000公里。这个射程可以覆盖半个美国打到美国华盛顿和纽约。

美国的U-2高空侦察机在1962年拍摄到古巴导弹基地照片,并由军方确认以后,马上报给了当时的美国总统是肯尼迪。肯尼迪也蒙了,我刚上台一年多啊。肯尼迪马上急眼了,下令全球美军进入一级战备!

苏联和古巴面对美国的质问,就是不承认在古巴部署核导弹。肯尼迪说,不拆就炸。美军轰炸机带着核弹起飞,随时等着肯尼迪下令。就在这个时候,对肯尼迪的第一次考验到了。还没等美军动手,一位守在古巴基地苏联军官抽风了,下令把飞来的美军飞机用防空导弹打下来了。

这下,轮到肯尼迪为难了。真打?肯尼迪也怕战争上升到核武器层面的。苏联的核武器是能够打到美国的。在核武器面前,没有真正的胜利者。美苏两国的核武器都有“确保摧毁对方”的能力。于是,肯尼迪没有武力还击,而是下令封锁古巴周围800海里海域。任何舰船进入这个海域,必须接受美国军舰检查。

肯尼迪的第二次考验到了,一艘苏联运输船闯进了这个海域。面对美国的警告,苏联没有停船,闯了进去。肯尼迪没有下令开火,而是把“停船检查圈”缩到500海里。等到苏联穿接近到500海里警戒圈的时候,赫鲁晓夫下令停船,接受美军检查。

赫鲁晓夫也不想跟美国真的开火,肯定是两败俱伤。赫鲁晓夫的目的是,让美国撤走设置在土耳其的导弹。不过,肯尼迪说,让苏联先撤走导弹,土耳其的事另说。赫鲁晓夫也给肯尼迪写了封密信,对肯尼迪不希望公开讨论土耳其导弹问题的立场表示理解。于是,1962年10月28日,赫鲁晓夫宣布撤走放在古巴的导弹。

在苏联撤走古巴导弹以后,美国便开始考虑撤离部署在土耳其的“朱庇特”(SM-78丘辟特导弹)导弹的具体工作。虽然,土耳其表示反对和不理解。但是,1962年12月的北大西洋理事会巴黎会议上,美国还是正式向土耳其提出了撤走导弹的建议。1963年2月9日,土耳其在百般阻挠无效下,正式批准撤走导弹。1963年4月24日,导弹被全部从土耳其撤走。

由此可以看出,苏联撤走导弹是有条件的:美国必须撤走部署在土耳其的中程核导弹!

其次,如果换成普京,也会走赫鲁晓夫的老路。

赫鲁晓夫明白一个道理,在热核武器废墟上是建设不了社会主义的。普京也知道这个道理,在核武器面前是不可能有胜利的。所以,在古巴部署核武器只是为了和美国讨价还价!

苏联在古巴搞导弹,也是因为美国先在苏联眼皮底下的土耳其先搞的!而此时,处于美苏冷战。正常的国际交涉是没有用的。土耳其这样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又背靠北约,苏联是没法通过“围困”,逼土耳其就范的。直接动手,苏联又不敢。所以,就算是当时是普京在位,也只能“围魏救赵”!

而且,赫鲁晓夫真的不是软弱的人。古巴导弹危机时,的确是苏联先击落了美军飞机。而且,面对美军舰队的海上封锁圈,赫鲁晓夫依然命令部队闯进去了。赫鲁晓夫也算是找回了面子。

普京也不是所谓的“大帝”,更不是粗暴的“武夫”!

2015年11月24日,俄罗斯的一架苏-24战机被土耳其的F-16军机击落。土耳其的理由是俄罗斯入侵土耳其领空。土耳其的态度似乎还很十分坚定。而普京大帝也没有想土耳其扔核武器。直到2016年6月27日,土耳其总统才就此事对普京表示:对不起。

通过此事,我们也能看出,普京很有忍耐力的。普京动手的时候,也会衡量下局势是否对自己有利。说白了,就是欺软怕硬,爱抢地盘!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首先普京是人不是神,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赫鲁晓夫也是强硬派,不比普京硬度差!



俩人都是非常强势的领导人,不同的地方是普京是理智型的强硬,而赫鲁晓夫是蛮干型的强硬。假如当年普京是苏联的领导人,可能古巴导弹危机不会发生;如果硬要发生,古巴导弹危机可能会以另一种方式结束。



咱们先来看看古巴导弹危机的背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正是美苏冷战最激烈的时候,为了能够压倒苏联,美国总统下令疯狂建造核武器,苏联这时候只有短程弹道导弹能够威胁到欧洲,洲际弹道导弹并不成熟,战略轰炸机数量也比不上美国,这时候美国的战略核力量远远超过苏联。美国在意大利、土耳其部署了搭载核弹头的弹道导弹,同时美国的战略轰炸机基地也包围了苏联。这时候苏联处于绝对核劣势。赫鲁晓夫一直在寻找机会扳回这个劣势。



1961年美国跟古巴关系彻底破裂,全方位制裁古巴。美国更是支持古巴流亡分子制造“猪湾事件”,想通过武力推翻古巴。古巴为对抗美国的侵略,寻求苏联的援助,赫鲁晓夫认为机会来了,如果在美国后院部署核武导弹绝对能扳回美苏之间的劣势。假如是普京我相信他考虑的会比赫鲁晓夫更加全面。普京可能会率先以军援古巴为条件跟美国做交换,让美国从土耳其撤回导弹。



赫鲁晓夫偷偷在古巴装备导弹,美国发现后,肯尼迪总统直接武力包围古巴,向苏联下达最后通碟,如果不撤回导弹就武力进攻。最后赫鲁晓夫先认怂了,下令从古巴撤回导弹,第二年美国也从土耳其撤回导弹。无非就是谁先撤回导弹,谁先撤谁先怂。假如换成普京,他可能会向世界宣布,如果美国撤回在土耳其的导弹,苏联也撤回在古巴的导弹,把这个优先权踢给美国 。最后可能两者同时宣布撤回导弹,而不是苏联先公开撤回。




铁血军史1927




其实大家需要明白一件事,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其实也是个非常强硬的人,绝非平庸之辈。赫鲁晓夫执政后,苏联连续上马许多项目,包括发射战略火箭,试爆5700万吨当量的氢弹,和美国展开全球争霸,强迫波兰改选总统,是一个说一不二的强硬领导人,其强硬程度丝毫不亚于普京。

古巴导弹危机也是赫鲁晓夫准备算计美国的手段,原本打算神不知鬼不觉的把洲际导弹部署到古巴,直接把美国全境纳入核打击范围,不曾想被美国海军发现了。双方这才剑拔弩张。当时美国所有战略轰炸机全天候在天空待命,所有核武器一级戒备。苏联也是随时做好核战争的准备,所有导弹就位 ,只等一声令下。

但是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赫鲁晓夫和肯尼迪都不约而同的遵循了一个定律,那就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美苏两国最高领导人始终保持着交流,这个交流非常关键,能避免很多误会,而那个关键时刻,一个误会就会毁了全人类。而赫鲁晓夫和肯尼迪之所以保持交流,就是双方都知道虽然拳头比划的好,但最终只能各退一步。事实上,赫鲁晓夫和肯尼迪都保持了理智,最终和解。

古巴导弹危机换成普京也不会高明到哪里去,因为这件事只有一种解决方法,换成普京,可能还不如赫鲁晓夫。


毒刺剑客


这个有必要从古巴导弹危机前的格局说起。

世界第一枚洲际导弹于1957年发射成功,但是因为造价高昂,美苏两国在60年代都没有完成大批量列装,此时双方对抗还是以中短程导弹和战略轰炸机为主。美国因为有两大洋作为屏障,所以苏联部署在华约阵营内的导弹根本打不到美国本土。反过来,美国在北约阵营内部署的导弹却可以打到苏联本土,特别是在土耳其和意大利的导弹,将苏联的乌拉尔工业区完全列入打击范围。

面对严峻的威胁,苏联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可以攻击美国本土的导弹基地,实现地缘环境上的对等。

古巴导弹危机最后的结果是,苏联撤走了部署在古巴的导弹和轰炸机,美国则撤走了在土耳其和意大利的导弹,双方等于打了个平手。

所以说,赫鲁晓夫在此事上的处理比较到位,不能单纯的归结为认怂。

在面对敌方威胁之下,从沙皇俄国到苏联,再到现在的俄联邦,历届俄罗斯国家政府领袖都没有所谓的认怂,都是充分发扬战斗民族特有的血性,以硬碰硬。实际上,今天普京所面临的地缘威胁比赫鲁晓夫时代要严峻的多。当年苏联的国防线实际上就是华约阵营与北约阵营的边境线,等于是战火在国境线外燃烧。而今天普京所面临的是苏联大部分加盟共和国都成了北约的盟国和准盟国,俄联邦所面临的威胁相比之前苏联成倍增加,和古巴导弹危机前一样,都是国家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容不得什么国际公理这些无法拯救危亡的东西左右国家决策。

所以,如果是用普京来解决古巴导弹危机,恐怕也是和赫鲁晓夫一样,在这种环境下一定也是做足战争准备,同时做到尽可能不打第一枪。美国人同样也是同样以解除对苏俄的威胁以此来换取苏俄解除自己的威胁。


大将军威武K


换了普京,普京可能不会冒这个险,去远在千里之外的古巴部署核弹,象征性大于现实威胁,因为美国不可能容忍自己家门口被他国部署核弹,美国的反应理应该就能想到。


而假如普京也选择去古巴部署核弹,美国人依然会高压驱逐,这影响美国国家核心利益,也影响美国国际威望。而且当时的苏联要在远洋打一场战争,实力远不如美国。

虽然普京是铁腕领导人,但是目前美国在波罗的海对俄罗斯也是隔三差五搞侦察,派b-52H轰炸机带实弹到俄罗斯家门口耀武扬威,这也算是回应俄罗斯军机飞往委内瑞拉,所以从此可以看出,美国顾虑俄罗斯是必然,要说谁怕谁,显而易见军事实力世界第一的美国被俄罗斯怕的多点也正常。


军机图


你是觉得赫鲁晓夫很懦弱? 还是觉得苏联没有现在的俄罗斯强硬?

赫鲁晓夫当年在联大上,脱下皮鞋敲桌子,你觉得普京比他硬?

在俄罗斯这边,斯大林和列宁、托洛茨基他们比起来是个小角色,赫鲁晓夫和斯大林比起来又是个小角色。而普京,他连勃涅日涅夫等苏联老官僚领袖都比不了,因为实力不一样。

苏联当年在越南等地指挥着各种当地军队和美国人打,那种规模的战争,现在的俄罗斯一年就完蛋。

普京也就在国内装一下硬汉。


白完家


在二战结束之后,美苏两国代表着东西方阵营进行到彼此相互对峙的冷战铁幕时代,各自成立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国际组织。从1947年开始,到1991年苏联解体,这期间的40多年里双方斗争特点表现出一种阶段性变化,具体而论:

1、五十年代——强占地盘。

这一时期由于刚刚结束二战,传统世界强国英国、法国、德国等都忙于收缩实力,集中力量搞自身的战后重建,无力估计其原有的殖民地或者势力范围国家,因此,这一时期是世界各国,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发动民族主义独立运动的好时期。

正是这种国际背景,美苏两国纷纷给予这些国家政治、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援,以达到“拉拢”和将其“纳入”到各自的势力范围之中。从东北亚到东南亚、从中东到非洲、从东欧到东南欧,到处都能看到苏联人和美国人的身影。

2、六十年代——美国强势进攻。

上个世界六十年代是美国处于攻势的冷战时期,由于美国在二战期间本土没有受到根本性打击,国力保持和发展的比较好;其同盟国英国、法国等在45年之后,在美国人的马歇尔计划援助下,经过十五年的发展,国力已经恢复甚至超越了战前水平,重新达到世界前列水平。

相比之下,以苏联为核心的华约国家,除了苏联自身经济条件比较好以外,其他兄弟国家的经济建设普遍较差。

因此,这一时期的国际形势表现出的特点就是美国很强势,到处“惹是生非”。

3、七十年代——苏联强势进攻。

七十年代的实力对比,如同是六十年代的翻盘,苏联国力上来(其实GDP一直都是不如美国),对外表现的极为强势,在亚洲、非洲、中东、欧洲,都是开始进行军事干涉他国。

4、八十年代——双方表面言和,内部暗战。

八十年代,经过三十年的军备竞赛,双方都感到乏力,所以这一时期美苏两国都开始由正面交锋变成了暗战为主,表面上都消停了。

九十年代的事情就不多说了。

古巴危机就是发生在六十年代美国最为强势的阶段,在这一背景下,苏联为了抢回面子,试探性的向美国的后花园——古巴,派出了导弹部队进行驻扎,从而企图在美国国境线附近构建一个苏联导弹军事基地,24小时对美国本土进行核威慑(当时导弹射程还不够远)。

面对这种挑衅,美国方面采取了让苏联人非常吃惊的过激行动,美军全军总动员,海军全部进入到战斗状态,部署在大西洋上的所有海军航母编队都集结在古巴附近海域,美国本土的战略导弹部队都属于待发射状态,核战争一触即发。

最后的结果,都知道的,苏联人其实认怂了。

回到问题,如果换成普京代替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种,压根就不会在古巴部署导弹,毕竟犯不着在实力不足的时候去贸然挑衅美国;

第二种,如果部署之后遇到危机时,可能要在核威慑的掩护下,快速撤回,不做过多纠缠。

所以,国际斗争,以实力为基础,军事外交为辅,实力不够贸然出击,成功概率太小了。还是要待机守时。


那么,对该问题就回答到这里吧。😊

如想了解更多军事、航空知识,请关注“老鹰航空”,老鹰航空坚持原创回答,不做任何文字性抄袭;回答中引用部分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侵则删;他人请勿抄袭。


老鹰航空



彼时的苏联和时下的俄罗斯比,现在的普京和那时的赫鲁晓夫比,无疑是在关公战秦琼!1962年时的苏联远比现在的俄罗斯强大!最主要的是盟友比现在的俄罗斯多。那时的赫鲁晓夫也丝毫不比现在的普京软弱。若单论勇气的话,赫鲁晓夫似乎更胜一筹!因为,不是任何人都有勇气否定前任的!可是,赫鲁晓夫却做了!同样没有人敢视热核战争为儿戏,但赫鲁晓夫赌了,只是赌输了而已!从赫鲁晓夫和普京的性格对比来看,如果1962年时的苏联领导人是普京的话,也许就不会发生那样的事件了。因为普京显然比赫鲁晓夫更理智,而赫鲁晓夫似乎更冲动。


1962年10月,在苏联、美国和古巴三国间发生的导弹危机虽然只有短短的13天,但是,那却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接近毁灭边缘的时刻。无论是赫鲁晓夫还是肯尼迪,都有可能随时按下核按钮!在那13天里,全世界都在屏住呼吸,完全有生怕一根针掉在地上的感受。假如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任何一个人在某一刻搭错神经的话,整个世界史,甚至是整个人类历史都要改写了。所幸的是,各方的理智都战胜了冲动!所有的精神都让位于了人类的生存!事实证明,必须先有生命,才能更好的谈论精神!所以,在古巴导弹危机问题上,任何人都没有资格诟病赫鲁晓夫在最后时刻的软弱。即便是现在的普京再伟大,也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和赫鲁晓夫比强硬。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时候,是冷战最激烈的时期。苏联一直想插足美洲地区的事务,在美国的后院刷刷存在感,以和美国达到战略上的平衡。而恰恰在这个时候,机会来了。1959年1月1日,古巴革命胜利,建立了古巴共和国。年仅32岁的菲德尔.卡斯特罗成为了古巴最高领导人。当时的古巴革命只是一种激情革命,并没有思想和意识形态问题。所以,古巴新政权成立后,卡斯特罗和美国保持了一段时间的友好关系。但是,由于在执政理念和价值观问题产生了分歧,美国就有意识的打压卡斯特罗了,这使卡斯特罗心生了反感。及至1961年4月15日发生了“猪猡湾”事件,使卡斯特罗彻底倒向了苏联。所谓的“猪猡湾”事件,是指美国策划的古巴籍流亡者驾驶B26型轰炸机,轰炸及占领古巴的猪猡湾事件。这起事件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卡斯特罗为了政权的生存不得不重新寻找靠山,而苏联也正巧想介入美洲,所以,双方一拍即合。于是,在1962年7月,在劳尔.卡斯特罗的主谈下,俄罗斯与古巴签署了在古巴建立军事基地并部署导弹的秘密协议。于是,一场人类历史上最靠近核毁灭边缘的危机拉开了序幕。


古巴和苏联的秘密协议签订后,苏联就将部分导弹和伊尔系列飞机拆散混装在苏联自己的运输商船中,船上还同时搭载了化装的军事技术人员,待到美国发现时,古巴军事基地上已经有五套导弹架组装完毕。也就是说可以发射带有核弹头的导弹了。美国在1962年10月14日确定了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后,美国方面经过两天的研讨,最后由肯尼迪总统下定了不惜与苏联人打一场核大战也要阻止苏联在古巴安装核导弹的决心。于是,从10月16日起,美国正式对苏联摊牌。苏联起初拒绝承认此事,后来又强硬回绝了美方要求撤除导弹的要求。美国的决心已下,部署也已经完成。于是,肯尼迪总统在1962年10月22日晚7时,向美国和世界同步发表了关于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的讲话,也可以说最后通牒和战争动员令。从10月24日开始,美国出动了由68个空军中队、8艘航空母舰护航、90艘军舰组成的庞大力量将古巴以及正在海中的苏联舰船团团围住,并组织了25万名登陆部队,准备连同导弹基地、苏联舰船以及整个古巴一举拿下。至此,该场核大战一触即发。在权衡利弊和接到苏联克格勃截获的美国拟在10月29日发动进攻后,赫鲁晓夫在10月28日给肯尼迪回了信。赫鲁晓夫在信中说:为了给渴望和平的各国人民以保证,苏联决定撤出在古巴的导弹,并包装运回苏联。至此,从1962年10月16日至1962年10月28日,历时13天的古巴导弹危机结束。世界各国人民也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赫鲁晓夫虽然在最后时刻“认怂”了,但认怂也是需要勇气的!尽管在起初时赫鲁晓夫有些鲁莽,但他最后时刻认怂的勇气却值得称赞。而赫鲁晓夫的认怂也并非毫无收获。这次古巴导弹危机使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意识到核武器之于人类社会的危险性。美国也于第二年撤除了在土耳其和意大利部署的核导弹。而苏联也在这次事件中意识到了自己与美国的差距,所以在其后便大力发展核武器,在1970年代和美国达到了核战略平衡,也就应运而生了《核不扩散条约》等限制性框架协议。使核武器逐渐成为了震慑,而非战争的手段。


普京自20世纪的最后一刻从叶利钦手中接过俄罗斯的权杖后,利用能源市场的井喷期和美国发动反恐战争这两个机遇期,将俄罗斯重新带回了世界舞台,又和美国掰起了手腕!他带领俄罗斯拳打格鲁吉亚,肘击乌克兰,脚踹叙利亚。可谓是风光无限!无疑是个勇敢而强势的领导人。但是,普京同时又是理智的,特别是和赫鲁晓夫相比,普京显然少了些冲动。所以,假如1962年的苏联领导人是普京的话,他不会冲动的以那种方式来和美国较量。他肯定也不会那样赌俄罗斯的国运。但假如他头脑发热的和赫鲁晓夫一样“赌”的话,最后时刻他仍然会选择“退却”。因为,将整个人类社会绑在一起赌,那不是智者行为,也于勇气无关。


卞竞婉


遇到普金多少年前邪恶恶鬼美国鬼子早就——离开地球而去了魔鬼鬼域之地成了鬼地的亡无魂鬼啦!鬼中死了的鬼!俄罗斯照样还是苏联社会主义共和国。绝没有邪恶恶毒魔鬼恐怖分子孳生地的美国鬼子存在世上——那将是一片享和共生共荣共建互助繁华富裕文明的清平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