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前夕上任的皇帝,使得大明得以續命200多年

明朝在短短數十年間,經歷了“仁宣之治”到“

土木之變”,從極盛的頂峰一下子跌落,下滑速度之快史所罕見,從根本上來說是由於明英宗剛愎自用、寵信奸佞造成的。而在戰爭中又催生出了另一位皇帝,他就是明朝的第七位皇帝——明代宗朱祁鈺。

戰火前夕上任的皇帝,使得大明得以續命200多年

明宣宗朱瞻基只有兩個兒子,長子朱祁鎮,次子朱祁鈺。朱祁鎮的孫皇后的兒子,而朱祁鈺只是嬪妃吳氏所生。子憑母貴,朱祁鎮從小就受到萬般寵愛,而朱祁鈺從小卻生活在宮外,一直到後來才被接進宮裡,由張太后代為照顧。年齡僅相差一歲的兩個人,從小關係就很好,可謂兄弟情深。

戰火前夕上任的皇帝,使得大明得以續命200多年

宣宗駕崩之後,長子朱祁鎮很自然的就繼承了皇位,而朱祁鈺也一直沒有外出就藩,就生活在北京城中。正統十四年(1435年)七月,年僅22歲的明英宗朱祁鎮聽信宦官王振的鼓動,執意要效仿成祖朱棣御駕親征北方來犯的蒙古瓦剌部,但他不僅在戰前準備就不充分,更為關鍵的是英宗識人不當、所用非人,導致明軍在張家口的土木堡被瓦剌軍打了個完美的殲滅戰,連英宗本人也成了敵人的俘虜。

戰火前夕上任的皇帝,使得大明得以續命200多年

兩百里之外的京師迅速就得到了消息,滿城文武瞬間都慌了手腳。瓦剌手上有了英宗這個人質,就彷彿有了無盡的底氣,悍然對北京發動進攻。這時朱祁鈺擔任監國重任,太子是年僅兩歲的英宗幼子朱見深,舉國之重一下子就壓在了朱祁鈺身上。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很多大臣已經開始私下轉移財產,並有翰林院侍講徐有貞假託天象,勸說朝廷應該遷都南京,以避刀兵,獲得了一批大臣的響應。而這時于謙立馬否定了這一提議,他以北宋的南遷為教訓,認為南遷無疑是亡國之論。朱祁鈺召開了御前會議,力排眾議堅決地支持于謙的觀點,決心與京師共存亡。並且還對英宗朝王振的黨羽進行清算,對於午門血案中的涉案群臣亦進行了赦免。

戰火前夕上任的皇帝,使得大明得以續命200多年

本著國不可一日無君的原則,群臣商議之後奏明皇太后建議立朱祁鈺為帝,同時保證英宗之子朱見深的太子之位,以應對眼前的危機。最終在正統十四年朱祁鈺登基稱帝,遙尊英宗為太上皇,改元景泰,所以朱祁鈺又被成為景泰帝。朱祁鈺是一代賢君,上位之始就要面對兵臨城下的瓦剌軍隊,真可謂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他重用此前被王振集團打壓的賢能之士,如提拔于謙為兵部尚書,積極地組織北京保衛戰,終於萬眾一心的君臣大敗瓦剌軍隊,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硬生生地將處於懸崖邊的大明王朝又拉了回來。如果沒有他,那或許明朝的歷史就將重新改寫。

戰火前夕上任的皇帝,使得大明得以續命200多年

在景泰元年這一年間,他體恤民情,針對災難頻發、饑民遍地的情況,採取了大規模的賑濟措施。在政治上他清算英宗朝閹黨專政的腐敗,提倡臣子積極進言。在吏治上他招賢納士,對於賢能之士委以重任,由於有于謙、王文等能臣,使得國家一時間又呈現出了欣欣向榮的景象。

戰火前夕上任的皇帝,使得大明得以續命200多年

然而好景不長,失去了價值的英宗被瓦剌人放了回來,造成了一國兩帝的尷尬局面。景泰帝採取將英宗束之高閣的策略,將英宗奉於南宮之中,隔絕了他與外廷的聯繫,並且由於自己的私心,他廢除了朱見深的太子之位,不顧群臣的反對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許多人都疑惑為何景泰帝沒有藉機殺死英宗以絕後患,筆者認為原因無非有三:一則長兄朱祁鎮對景泰帝還是很不錯的,出征之時甚至委任他監國重責;二則景泰帝是個很愛惜名譽的人,同時也是一位仁義之君,他不忍心下此毒手;三則景泰帝只有朱見濟一個兒子,並且朱見濟當上太子一年後就早亡,使得他不得不慎重考慮對朱祁鎮的處理。

戰火前夕上任的皇帝,使得大明得以續命200多年

朱祁鎮在南宮中深鎖了七年之久,直到景泰帝身染重病,石亨、徐有貞等別有用心之徒,趁機迎立英宗為帝,發動“奪門之變”,偷天換日使得景泰朝的良好態勢就此終結。一月之後被軟禁的景泰帝鬱鬱而終,而景泰朝的能臣們隨之也遭到了腥風血雨般地屠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