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亂出對聯,根本就不懂對聯的人亂出對聯,你怎麼看?

用戶3388598521


這個問題,關注了好久,問題提得有質量。以個人淺見,略談談。

一,很多人都喜歡對聯,是好事,傳統文化需要傳承不斷代,就要經常“用”。古代吟詩作對,就是文人經常玩的文字遊戲,既能拓寬視野,也能提高寫作能力。喜歡“作”,無論水平如何,首先要肯定。高水平的“精”,是建立在大眾化的普及基礎之上的,參與人越多,對對聯的普及提高越有好處。“亂出對聯”,多半都是源於不太熟悉聯律的規則要求,以為只要是兩句,字數一樣就行了。從弘揚傳統優秀文化角度出發,要理解原因,加強普及,最好不要“打擊”,那樣容易打消積極性,適當疏導,在方法上逐漸接受聯律要求,慢慢就會上路,作出好聯就不遠了。

二,現在很多城市,都成立了詩詞楹聯學會,對宣傳、普及、研究、整理對聯文化起到積極作用。很多人喜歡對對聯,出上聯徵下聯,或出下聯徵上聯,這樣的氛圍出現,是提倡恢復傳統文化的結果,要符合對聯創作的規律,需要將對聯的聯律廣泛宣傳,喜歡作對聯,也要遵循必要的規則,否則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文學形式。

三,古代最開始的詩歌,往往是古樸粗獷的,也不工整,經過一定時期發展,才出現了律詩,是自然過程。對聯就是律詩中間四句,要求對仗,平仄、詞性都要相對,這是基本要求,還有仄起平收,來自於押平聲韻的律詩。律詩有少數押仄韻,是古代文人遊戲,是特殊的詩歌作品,一般詩都是押平聲韻。對聯只有兩句,上聯收筆字是仄聲,下聯收筆字是平聲,還有字數相等,對仗工整,是對聯最基本的規則,需要遵守的。否則就需要斟酌修改,合乎要求,才算是成功的對聯。

四,學習對聯寫作,可以直接按聯律要求寫,也可以從律詩入手。律詩作好了,對寫對聯幫助很大。律詩有八句或四句,對聯只有兩句,除了長聯,一般情況下,字數比律詩少,難度會更大。從作文角度看,精煉比鋪敘更有難度。有作詩的基礎,學對聯,容易作得文雅有意境,所謂詩情畫意,都是不斷磨練出來的。怎麼學,這要看個人習慣,就是直接寫對聯,學習下詩詞,也有很多好處。

五,學習傳統文化知識,最好的辦法,就是多讀、多看、多寫,讀那些經過歷史檢驗流傳下來的精品,精讀,深入研究,瞭解越透徹越好。博覽與這相關的書籍資料,勤於動筆寫作,多交流,多向高手請教。喜歡傳統文化的,多半都是有一定文化基礎的人士,只要興趣濃厚,熱情很大,積極寫作,方法對,用不了幾年,就能作出比較有功底的對聯。


秋空彩練1


頭條裡的對聯確實如此,一些朋友不太瞭解對聯的規則。

老街經常碰到這樣的邀請,有點意思的其實我也很喜歡對,但是合律的真的不多,特別是平聲結尾的上聯真是沒法接招。

我老街來簡單的說一下對聯的基本知識:

1.對聯是格律詩詞的重要基本功之一,律詩的中間二聯必須對仗,詞裡邊也有很多對仗。

例如:

(1)七律 •登快閣 [宋]黃庭堅

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知識點:詞性相對,字數一樣,平仄相對,句子結構一致,主謂賓狀對主謂賓狀。

(2)《沁園春•雪》

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知識點:

扇面對,即隔句相對,如第一句對第三句,第二句對第四句。

(3)《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知識點:第四聯是有名的流水對。前後兩個句子在意義上有連貫、因果、條件、轉折等關係。


2.對聯必須是合律的

五言詩和七言詩分別有四種基本句式(見老街詩詞閒話10.律詩四式)。

詞會有一些三四言句的對仗句式,平仄都必須按照詞譜要求。詞的對仗沒有詩那麼嚴格,所以工整的對聯依照律詩的平仄要求。。

掛對聯的規則是:上聯仄結尾,掛在門右;下聯平結尾,掛在門左。

例如: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〇〇●●句,◎〇⊙●●〇〇韻



3.長聯是長短律句的組合

例如@老街味道在悟空裡對的一副聯:

上聯:7+4

春夢無痕空眷戀,黃粱熟未?

⊙●◎〇〇●●,⊙〇●●

下聯:7+4

〇⊙●●●〇〇,◎●〇〇

朝雲有意且徘徊,青鳥來時。

花枝弄影暗流連,明月圓時。

秋鴻有意漸橫斜, 錦字歸時。

雪溪留跡自風流,蘭棹橫時。



最後,

老街寫過的一副長聯獻給大家,請各位指正:

對聯-青島浮山嵌名聯

上聯:

浮雲變幻,白衣蒼狗,勝蹟又遙臨,看幾回,潮落潮生?待:西辭泰嶽,東巡瀛島,北探蓬萊,南訪琅琊;知此地:一方樂土,三面煙濤,竟育成:千古淳風,萬家燈火。

下聯:

山色有無,曲徑危峰,閒情更憑弔,數多少,人來人往?憶:秦賺田橫,明逐德清,晉歸法顯,唐迎太白;嘆英雄:四海丹心,九州法雨,終留下:半丘荒冢,些子文章。

歡迎來青島臨山觀海……

@老街味道

2018-2-15


老街味道


我也說說對聯對仗的體會吧,實則是被頭條裡喜好為人師表的亂對弄得不知所以了,對對子是詩詞的基礎又難於詩詞,詩詞可以獨句完整意思也可以分句完整意思,但不同於對聯的分句敘事。對聯要求平仄相關上下句平仄關聯,要求名次對名詞動詞對動詞數量詞對數量詞,要求主、賓、副、狀、補。。。。。。上下相對,修辭手法比寫文章要難,況且文字成句要精簡、自然、順暢、不見雕逐痕跡,而且文理通暢、達意、主題性跟強,也有不少是隨機、隨意、視物或見景隨口而出,所以古人經典絕對傳世很多。不是看幾首詩拼湊個句子就是對聯求對仗,這隻能說是膚淺到近乎無知,還美美的作提示指導,唉,這底氣哪兒來的?說這些不是要求所有人都玩兒高端,手潮的,自己弄個聯兒分享一樂不是不可以,但不要自以為是的誤導他人。對聯中正對易,反對最難,拆字對最趣,迷對是叫板鬥法。所謂正對是同意相應,反對是逆意而相,殊不知拆古人詩句而題不一定成聯,要知道古人句是借意還是指意方可集聯,否則就會貽笑大方,願頭條所有愛好對聯對仗的朋友們相互探討學習促進,即玩兒的高興業又增長了知識,讓這個古老的遊戲增添新的光彩。


九九177552022


我本人喜歡對聯,也喜歡和別人交流,提意見。卻經常被人罵裝大尾巴狼,自以為是。

我今天瀏覽一個上萬粉絲的對聯達人的出聯,下面應對的人當時有七十多位。居然沒有一個合對聯基本規則的。關鍵是出聯的大神還在下面回覆,謝友佳對!!好聯,美聯。這樣真的好嗎?不知會誤導多少初學對聯的愛好者。

有人說,我對聯就圖一樂,愛咋咋滴。我覺得你自己自嗨就行了,但拿到大眾平臺與公眾場合的文化就要合乎規則,否則是對宣揚中國文化有害的。

又有人說,我對對子,就圖一樂,何必上綱上線。玩其實也是有規則的,打乒乓球,你非按羽毛球的方式玩,玩羽毛球比誰會出軌,跳高時比誰跑的快。踢足球看誰長的白。也是會被罵的。就是玩的網絡遊戲也有規則限制的,打俄羅斯方塊你非按魂鬥羅去打,也是會被罵的。

既然稱之為對聯,就要有對聯的規則,你們要想自創,請另取一個名字,就不要掛對聯的羊頭,賣你們的狗肉了。





白耀亮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如果想要廣大民眾來了解並熟悉我國傳統詩、詞、曲、賦、辭與文化、文學、文字,必須先以一個能讓99%以上的民眾能夠評論的形式展現,讓其回到最簡單易懂的初學者狀態。而對聯言簡意賅,且生活味十足,十字以內的下聯或者上聯,恰好能讓民眾以短平快的娛樂方式來評論,來抒發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這樣,老百姓就喜歡看。

這樣,評論就會足夠多,轉發會呈現幾何級增長,更多的人就會看到對聯以及其他文學形式的魅力。比方說,詩與文出的一條下聯:錢,掙錢,掙大錢,光是轉發量目前已達到20萬級別,評論量突破15000條,播放量達到頭條號對聯界前所未有的140萬。試問,一個很嚴謹的,文言文式的對聯,會有多少人看呢?我可以根據詩與文的後臺數據告訴大家,不超過5000播放量,大多數是300播放量。這樣,不但無法讓大家看到對聯的有趣一面,更是成為一個文縐縐的擺設。

總之,圖個樂,足矣。


詩與文


如果真正要實話實說,回答這個問題,必然會惹怒很多人。因為這的確與很多上網的人的文化素養有關係,我也不是故意貶低別人,抬高自己,事先申明瞭啊,不要對號入座,我真不是說你。

1.目前為止,上網的人大部分素養有待提高。

如果這句話你不認可的話,那恭喜你,你不用再學習了,因為你連“學無止境”這句話都不懂,驕傲自滿,自以為是,自大才疏,固步自封,......

你別不信,現實生活中,還真的是這種情況。我有許許多多文化素養特別高的,工作也特別好的朋友,他們很少上網,甚至於他們很多人連微信都顧不上聊,因為他們平時太忙了,忙業務,忙開會,忙調研,忙檢查......

反而是經常上網的人,尤其是經常網上聊天,購物的人,其工作都不是太好,要麼是工作太輕閒,要麼是乾脆沒正式工作,他們一天無所事事,閒的無聊,又不想打麻將,於是,只好把時間都浪費在了網上。你別看什麼達人呀,老手呀,其實都是這類人。

前不久,頭條組織了一個教師班,號召教師們寫些教育類問題,結果出乎很多人意料,凡是罵老師的,點擊率就高,凡是教育正面的文章,就沒人看,民族教育果真淪落到如此地步了嗎?肯定不是,只能說明網上的大部分人素質太差。

我們學校經常組織校領導及班主任,到校外周邊查網吧,發現網吧裡經常上網的,全都是學校內不學無術的學生。而且現在學校裡學生手機屢禁不止,也與這幫不愛學習的差生有極大關係。

2.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徹底掌握其規律的人太少。

別看有些人,真的是正牌大學畢業,但是未必理解、掌握對聯,不一定真正能理解對聯中的平仄規律,還有對聯中的對仗關係,甚至於很多人都沒學過《笠翁對韻》。

有些老學究懂行,但是他們上網時間又太少,而且,現在很多學校缺乏傳統文化課程。對聯文化,需要全民共同努力、重視!

差不多行了,我還是少說幾句哇。


海洋高考調研


現在很多亂出對聯,根本就不懂對聯的人亂出對聯,你怎麼看?

由於頭條的包容,以前在別的媒體很難看見的群眾性的對聯大會餐也沸沸騰騰熱熱鬧鬧了。

這是一件傳承、復興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好事情。

記得我們剛剛恢復高考的時候,那些老人家得知我們也要參加高考,就出謎語和對聯考我們的實力。你別說,那些能對對聯的,能猜出謎語的,往往都是學習的佼佼者,考上學校的幾率會更高。

我們那裡就有一個對聯製造機器一樣的對聯高手,第一年就考上了中山大學,現在已經是一個有成就的物理學專家,專門研究電動汽車的電池。

幾十年後,對聯已經衰落,幾乎被人忘記。

所以,現在正是恢復的階段,難免會有一些愛好者不怎麼理解對聯的要素

1] 上下聯字數相同

白蘭地

紅塔山

2] 上下聯相對應的字詞性相同。

滄海 月 明 珠 有 淚

藍田 日 暖 玉 生 煙

形+名 名 形 名 動 名

3] 更高級的,還要求詞類相同

天 連 五嶺 銀鋤 落

地 動 三河 鐵臂 搖

自然 動詞 數+自然 金屬+名 動

4] 數字要對數字

斑竹〔一枝〕千滴淚

紅霞〔萬朵〕百重衣

5〕還有平仄。如果要大眾化,我們的對聯的平仄還是要放寬一些的。但是,我認為,上聯結尾最好是3,4聲,也就是仄聲,而下聯結尾字是1,2聲,最好是平聲。

隨著愛好者的欣賞和感悟,他們一定會從中學到很多東西,包括文學、文字、傳統文化、歷史以及很多正能量的東西。

不久之後,將會有一批一批的新人出現,他們將會有比較高的文學素養和更好的對聯的感悟。

他們將會成為這方面的佼佼者。

回首往事,他們也有“亂出對聯”叫人對的情況。

所以,我們面對他們的參與,我們應該歡迎,感激和寬容,否則,誰跟我們玩呢?

我們要做的就是隨時給那些我們遇到的“亂聯”提個醒,他們會很感激我們的。

不過,也有一些人在罵他們的出聯或者對聯,那是不應該的。這些人很難混出名堂。

最後給大家寫一副對聯。

世上無絕對,

人間有相知。



逃出許願城英漢教學群


頭條裡出對子的人多,對對子的人也多,這是多好的事啊!說明吟詩作對的確是有深厚的土壤。大家很喜愛啊!

本人對作楹聯的專業知識一知半解,或者說只是粗淺的知道“天對地,雨對風,大路對長空……”這類的小兒科常識,但是相信好多和我一樣的人儘管不專業也沒耽誤對它的喜愛。所以,還需要包容些最好。

當然,喜愛到研究是個過程,還真心的希望在頭條裡能看到專業人士對此給予普及,這樣,對對子會更有趣,也會使喜愛它的人們更有熱情。

“吟詩作對”是能陶冶情操的,即使亂對,也是一番情趣。


步武堂


一掃而過。概不奉陪。


恬然滋味


你說的現象,我也注意到了。

作為一個幹了二十年記者、常年和文字打交道的人來說,我認為這種現象不必苛求。畢竟不是見報發表或比賽,不要用專業的角度去衡量。

頭條建立的這個平臺,既是草根的平臺,也是大腕的平臺,是為了讓大家交流學習,熱熱鬧鬧有文化的氛圍就行。人人皆為作者,人人皆為讀者。專業的人出精品,讓大家歎為觀止;不專業的人哪怕胡謅幾句,既不工整也不對仗也無妨。大家互動、交流,有所提高就行。

大家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