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究竟是什么意思?

胖脚丫88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中唐著名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

刘禹锡,字梦得,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公元772年出生,祖上是有名的中山靖王刘胜,汉朝皇室血统,和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刘备是同宗。

刘禹锡小时候聪明过人,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几乎所有的唐代名诗人,少年时期几乎都表现出在诗歌上面的天赋,刘禹锡也不例外。

到了十九岁,刘禹锡外出游学,唐朝时期的文人士子都有游学的传统,其实就是出去见世面,拉关系,为将来的事业发展打基础。所以游学的地方,往往都是人脉资源最丰富的都城长安和东都洛阳。

因为才华出众,不到二十岁的刘禹锡在长安、洛阳一带的文化圈子中呼声很高,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年少成名,个人品牌已经建立起来,接下来就是参加科举考试,正式进入仕途了。

公元793年,22岁的刘禹锡进士及第,和他同期考中进士的还有柳宗元。

什么样的关系能够称为铁哥们儿?——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刘禹锡和柳宗元虽然不是同窗,但是古代只要是同期进士,就算是同学了。所以早年间,刘禹锡和柳宗元关系很好。

两年后,刘禹锡通过吏部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开启官场之路。三十一岁,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当上了监察御史,荣升为京官。

唐顺宗继位之后,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主持新政改革。因为触及到藩镇、宦官和其他官僚集团的利益,改革因遭受反对而失败。公元805年,唐顺宗因此被逼退位,刘禹锡、柳宗元等人被贬。

一直到公元826年冬天,刘禹锡应召回京,在扬州这个地方遇到了同样被贬斥应召回京的白居易。在宴席上,白居易很为刘禹锡所不平,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他叫屈: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为了答谢白居易的深情厚谊,刘禹锡提笔写了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为回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早年间和柳宗元关系比较好,到了晚年,却和白居易走得比较近。白居易也是中唐时期的大诗人,和刘禹锡同一年出生,两个人的命运也极为相似,在仕途上一直郁郁不得志。公元815年,白居易因为上书言事而被贬。

刘禹锡和白居易,两个人惺惺相惜。在相逢的席上,白居易拉着刘禹锡的手对他说:

刘君啊,你为我斟满了酒,我拿起筷子敲打着碗碟,给你吟唱一首诗歌。就算是像你一样才华盖世,名满天下,但是命不由人,不得重用,有什么办法呢?

抬眼望去满朝文武都是风光无限,只有你,真正有才能的人却独自落寞失意。朝中之人,频频升迁,只有你,遭遇种种不幸,壮志难酬。你才高八斗,名扬天下,按道理说遭受一些挫折也正常,但是遭到贬谪的二十三年来,你的曲折磨难也太多了!

好朋友为自己抱不平,刘禹锡心里自然也是感慨良多。他很庆幸在自己遭遇不幸的这二十多年来,还能给结交到白居易这样推心置腹的好朋友。刘禹锡接着白居易的话,继续说道:

白君啊,感谢你对我的理解。我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破败的地方,虚度了二十三年的时间,人生能有几个二十三年呢?听到笛声,想起以前的朋友们,有的已经去世了,回到家乡已经成了一个外人,恍若隔世,物是人非之感顿生。

但是有何办法呢?命不由人,我们应该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旧事物总是会被新事物所取代。你看那沉船的旁边,有千艘帆船飞驰而过,那已经枯焦的老树前面,万木争春。我已经老了,正如那沉船枯树,但是今天听了你为我吟唱的诗歌,我心里很感动,又燃起了振奋的精神。来,我敬你一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况,虽然为二十三年以来屡遭贬谪的生活充满了惆怅和感叹,但是他却又显得风轻云淡,潇洒自如。既然命不由人,何必苦苦纠结于功名利禄呢?对于仕途的沉浮,刘禹锡没有抱怨,而是以豁达的胸襟,坦然接受了这一切。

河流不会因为一艘沉船就干涸,春天也不会因为一棵枯树而离开。我们要尊重万事万物变化的规律,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变化和接受变化的过程,没有必要计较于一时的得失,还是要收拾好心情,再次选择出发。

相对于白居易为刘禹锡鸣不平的诗歌,很显然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诗歌更上一层楼。这也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得以传唱千古的原因。


END.


博书


好玩的国学回答的问题,既好玩又有趣!

刘禹锡是唐朝诗人中的哲学家,是哲学家中的优秀诗人。所以刘禹锡的诗歌,无论是怀古诗还是抒情诗,都带有哲学思辨的味道。

刘禹锡还是唐朝诗人中的倒霉蛋,他和宋朝的苏东坡一样,半生都被贬谪,他短短的一生,有二十三年都是在被贬的状态。

刘禹锡是唐朝诗人中的刺头,从来不认输的主。在强权面前,刘禹锡从不服输,就是要和压制他的那些权贵们斗一斗。

刘禹锡是唐朝诗人中的诗豪。他的诗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刘禹锡是乐观自信的诗人。他总能在黑暗中找到未来的光亮,在艰难的生活中找到自信乐观的理由。别人悲秋,刘禹锡却在秋天中看到阔大的境界。

他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欣赏刘禹锡的名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在此之前,我们不妨来看看刘禹锡的哲学理念。刘禹锡作为一个哲学家,长期被我们称为唯物主义哲学家。

他的哲学思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刘禹锡说:“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物壮则老,乃唯其常;否终则倾,亦不可长。”

他认为运动不息,变化不已,新陈代谢,这是事物的常态。刘禹锡注意到矛盾对立及其转化广泛存在,表达了积极向上、奋发不已的精神。

刘禹锡在写给白居易的一首诗中说:“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诗人对生与死作了冷静的分析,他认为生与死是事物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茂盛的树林,新叶年年催换着旧叶;奔腾的流水,前波时时让位给后波。自然界生生不息、新陈迭代,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表现出一种奋发向前的精神。  

正是有了这种哲学理念的引领,催生了刘禹锡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集中体现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这首诗是刘禹锡和白居易互相唱和的一首诗。刘禹锡短短的一生,竟然有半辈子是在贬谪中度过。白居易对此深感同情。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白居易说:你远在边远之地,过着寂寞的生活,满朝那么多官员,唯独你多次被贬外任;我深知你才高名重,却偏偏遭逢不公的对待,这二十三年,你失去的太多了。这是白居易安慰刘禹锡的话,按照常理,刘禹锡应该和白居易抱头痛哭,向老朋友痛说悲惨家史,然而,刘禹锡不愧是诗豪,体现了强大的自信和乐观主义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白居易安慰刘禹锡,“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刘禹锡是这样回应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持淡然的态度,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刘禹锡没有被人打倒,没有自废武功,没有嗟叹岁月无情,没有消沉颓唐。时间和苦难,像一杯醇酒,让刘禹锡在岁月的磨难中,更加香醇。

他说,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即使是日在桑榆的傍晚,晚霞也可以照得彤红满天。老了又如何?

他说,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颇有点长江后浪拍前浪的放达!

这就是刘禹锡,一个诗人哲学家,一个哲学家诗人,一个乐观自信打不到的人!


好玩的国学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本是一首答谢诗,当然我们还可以展开理解。

忘记过去。沉舟,病树,代表着不能更改的过去和历史,过去永远过去,不去想念、不去回味、不去回望,其实,这也是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眼光看待问题。人想要成熟、迅速成长,就不要让过去事情作为绊脚石。忘记该忘记的,漠视能够漠视的,这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当你不能改变过去或环境的时候,适应也是一种智慧选择。


展望未来。千帆过,万木春,代表着希望和未来。什么都可以放弃和忘记,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和梦想,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有梦想,方法对路,不停止追求,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既然我们选择了前方,就要努力向前。我们在这个问题.,我们要保持一颗豁达、不屈和倔强的灵魂。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努力了就会有收获。


脚踏实地。过去已经永远过去,没有后悔药,未来就在前方,要常怀梦想。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只有脚踏实地,把过程活精彩,才算是真精彩。所以,刘禹锡这首诗,既怀着答谢,也怀着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当然,这既是一种无奈之举,也是一种明智抉择。

过去不念,未来不迎。

脚踏实地,用心生活,用历史发展眼光看问题,才能成就梦想。


山若棋


这两句诗就字面意思理解并不难吧?沉船旁边无数的帆船竞相争流,枯萎的树木前头万木欣欣向荣。有除旧迎新的意思,多用来激励人们着眼未来,丢下过往包袱,勇敢向前。

这两句诗出自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看题目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首应和诗。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

刘禹锡少年成名,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结为好友。又因为爱下围棋与东宫太子围棋师王叔文交好。805年,唐顺宗即位,开始清理唐德宗时期宦官专权积弊,启用王叔文、王伾以及刘柳等东宫旧人,开始“永贞革新”。一百四十六天后,由于顺宗中风,权力根基薄弱,宦官权贵反对激烈,改革集团政治手段不成熟,革新以顺宗退位,二王身死,刘柳等八人贬谪为司马的失败告终。是为历史上有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时隔二十多年,刘禹锡终于应昭回京,大家可能会疑惑,805年被贬,826年相遇写的这首诗,怎么会称二十三年?难不成古人算时间还有虚岁?其实两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估摸着刘禹锡回到洛阳也是第二年了,也就是差不多827年,加上805也算一年,大约就是二十三年了。当然了,也许大家读诗根本不会注意这个问题。

先看白居易怎么写的,再看刘禹锡的酬答。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二十八就是刘禹锡,古人喜欢这么称呼对方,显得亲切,比如“董大”、“元二”。这首诗我们粗略看下,不详解。

你为我添杯,咱们一起拿筷子敲盘儿吟诗作歌。刘二十八诗才国手又如何?老天让你不出头啊。看看别人都是荣耀风光,你却独自蹉跎时光,寂寞不寂寞?才高向来命里多苦难,只是这二十三年的曲折,对你也太不公平了。

这就是相互之间的唠嗑,表达出对朋友贬谪二十三年的惋惜。

刘禹锡一时诗豪,岂能落在后面?提笔便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平仄也是应手而合,“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所以这是一首平起不押韵格式的七律: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押平水韵“十一真”,颌联、颈联工整对仗,符合七律要求。

因为是应和诗,首联自然承接白居易的诗,谈到这“二十三年”:我这二十三年啊,就一直在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方游宦。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倒是合适。

颌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承接首联续写贬谪期间生活和返乡所见。这一联精巧对仗,用典复杂,在酒桌上一气呵成,可见诗人胸有百万。“闻笛赋”与“烂柯人”相对应,都有典故。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彼时,原永贞革新的小政治集团,二王早已作古,柳宗元也早已去世(819)多年。“怀旧空吟闻笛赋”,我在流贬过程中,听到这些旧友去世的消息,只有吟诵古人闻笛而作的《思旧赋》来表达思念,但是那有什么用呢?

“烂柯人”,晋朝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同代人都已经亡故。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到乡翻似烂柯人”,我回到家乡,就好像那烂了斧柄的王质,朋友皆已不在,剩下我独自伤怀。

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按照律诗写法,对诗意进行转折,这两句是全诗精华,甚至是这两首酬答诗的关键所在,也让整个酬答酒宴的气氛来了个大转折。作为千古名句流传,不是没有理由的。刘禹锡不再啰嗦自己的贬谪生活困苦和悲伤怀旧,在写法上运用了两个比喻来表现自己当时心里所想。“沉舟”、“病树”比作诗人自己,而“千帆过”、“万木春”则回答了白乐天诗中提到的“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是啊,我就像沉舟病树,蹉跎了二十三年,年轻后辈都把握住了大好时光,冲到我前面去了。

这是历来解释。不过,窃以为刘禹锡也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将“沉舟、病树”比喻自己蹉跎的二十三年,而将自己的未来寄希望于“千帆过”、“万木春”。在打压下激发出他自身强大的抗压能力,豁达的人生态度,正是刘禹锡被文人们称为“诗豪”的原因。有唐以来,边塞诗人比这些政治文人更加粗狂豪放,为何独尊刘禹锡为“诗豪”?也许在文人心里,这种面对逆境人生、豁达开朗,豪情永不消磨的精神更加可贵。

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合回首联。这二十三年啊,也就这样了。今天听到阁下为我敲碗高歌这一首诗,便借这杯美酒重新抖擞振奋,一定要更高更强。诗到这里,完美收合,转入刘禹锡永不言败的正能量精神。

整首诗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既酬答了白乐天的好意,又表达了自身对过去、未来的看法,还随手用典,为我们留下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样的千古名句。单从这两首酬答诗来看,刘禹锡这首比白居易的那首高出了一个层次。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中唐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酬答诗。即酬答白居易赠给作者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感慨万千,特别是最后两句:“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叹息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对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大加赞赏,表达出了深切的关爱和同情,以及极其地惋惜。


惺惺相惜,刘禹锡直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接着,诗人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借一句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刘禹锡酬答白居易的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的诗句。面对诸多同辈的升迁,以及作者仍在荒凉之地寂寞虚度年华的现实,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以千帆比喻世事的流逝,以万木春喻示美好的希望和前程,既惆怅,又相当达观,表现出自己不屈服于现实而豁达的胸怀。


这两句诗意又和白居易诗中“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更为深刻。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他并没有消沉颓唐,而是一直以顽强的意志与现实和错厄的命运抗争,正像他在另一首诗里写的“莫道桑揄晚,为霞犹满天”。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借喻贴切恰当,对比鲜明生动,极其艺术地抒发了自己在人生的低谷,不屈服而积极向上的达观情怀,富于深刻的人生意义,彰显了中国文字字义的巨大涵盖量、古诗千年不朽的伟大魅力。这也是这两句诗,能够成为传世名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 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 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 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 二十三年折太多。


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蓝泥诗歌


好巧,刚答完含有“舟”字的诗,就看到这个问题。

要想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就必须从全诗出发才能理解透彻。才能更准确。全诗如下: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代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题目已经很明确了,酬:答谢的意思。乐天:白居易的字啊,所以这是一首回赠诗。

刘禹锡和白居易在扬州相见,白对于刘禹锡的谪贬遭遇很是同情,却对其才华和名气又十分的喜爱。所以才写诗赠给刘禹锡。白居易在他的那首诗中提到了刘禹锡23年的遭贬境遇,所以刘禹锡这首诗就是接着白居易做的。



遭贬之苦,不堪回忆

前两句话写的清楚,刘禹锡在巴山楚水那不毛之地凄凉至极。谪居至此已有23年之久。等他再次回到故乡时早已物是人非,吹笛赋诗怀念旧时朋友,似烂柯之人空怀惆怅。可怜长时间的贬谪,世态早已变迁。



以物自比,抒发情感

沉舟的边上有千帆竞相争发;病树的前头,万木欣欣向荣,又逢绿春。 今天听了你高歌的一曲,我就暂且喝了这杯酒振作我的精神吧。


“沉舟”、“病树”是不是和“枯藤”、“老树”有点类似,没错,这都是诗人借颓废的光景做铺垫。这里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表现出了自己对世事变迁和宦海浮沉的豁达胸襟,也表现了诗人仍然具有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话也因此成为了流传的名句,同时暗含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大有一代更比一代强,前浪被拍在沙滩上的意思。



文|一生最爱古诗词


诗词例话


我们大家都知道,这首诗是有“诗豪” 之称的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写,说的大概意思就是一艘寂寂无闻的沉船旁边却有千帆行驶过,摇摇欲坠的病树前头却有繁花盛开的春天,字面意思就是这样,但是,当我们赏析、品悟一首诗时,一定要学会挖掘诗意背后的故事。

这首诗字面的情绪有些伤感甚至悲壮沉闷,但是,若是细细的去体会去品悟,必然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所以,我得到的理解是让我懂得了这样的哲学道理,那便是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打败,不要认为前方困难重重就不敢去拼去闯,更不要害怕天寒地冻、路途遥远,只要有信心有毅力,照样能够碰见春暖花开的春天。

其实在我看来,这首诗也蕴含了作者自己的人生态度,刘禹锡的人生际遇虽然发生了变化,仕途不顺利,生活也不顺利,又要面临衰老,但这些他不当回事。

因为诗人乐观积极,不畏惧生活发出的招数,也不害怕生活给予的磨难,他见招拆招,聊以慰藉,以一颗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困难。


沈善书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唐代刘禹锡的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题目中的“乐天”即是白居易。在酒席间,白居易先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赞美刘禹锡的才华,以及对于刘禹锡多年被贬谪的极度不平和无奈感慨。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随后,刘禹锡就写下此诗作为酬对,抒发自己虽然寂寞蹉跎多年,但对未来未完全失去信心的豁达胸怀。

沉没的船只旁仍有千帆经过,枯萎的树木前面有万木如春。诗人以“沉舟”和“病树”自比,惋惜二十三年来被贬谪到巴山楚水的沦落光阴。此句对应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中的“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白居易此句的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已得到风光升迁,只有你在这凄凉之地寂寞地蹉跎了岁月,为朝廷对刘禹锡的贬谪感到忿忿不平。

“千帆”和“万木”比喻的是得到升迁的同辈之人,与“沉舟”、“病树”相对比,衬托众人之中只有自己被贬谪的凄凉和惆怅;但沉舟侧畔,有千帆过往,病树前头,正万木逢春,让凄凉和惆怅中又多了几分希望和生机。刘禹锡以此来劝慰白居易,自己对未来仍然抱有希望,不必为自己的寂寞和蹉跎感到忧伤;他这艘寂寞的沉船会重新起航,他这棵蹉跎的病树也会迎上春光。


倚斋听风雨


首先说这两句诗确实是好诗,记得小时候课本上没有学到,是偶尔翻阅成语词典时被深深吸引了,已至现在难已忘怀!单从这两句字面理解,是以优雅的文笔去写情写景的,是对新老更替和时令欣欣向荣的一种描述。其中也蕴含着人生的某些哲理。如果用另外的角度看,古人与现在的我们在时代境遇中何偿不是似曾相识!且不说古人那时的境遇如何,假如我们就是那沉舟,是那病树时,我们再读这句诗,是不是感到无比讽刺和自嘲呢?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自己的事业,不管是经商、学业、仕途等等都渴望成功,努力打拼着,希望能风生水起,可命运终究是不会让一个人随随便便成功的。看着那些成功、勤劳致富百舸争先奔小康的人们,此情此景不禁让人对自己所努力的一切感到是多么自卑和渺小,甚至怀疑人生!这也是对这句诗中高度对比及残酷的现实最好的解释!

时位之移人也!虽说一切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和心境是决定一条道路是否继续延伸的先决条件,但心境是最重要的!总之,需要我们自己来改变的东西有很多!最后借用古人的两句续上,“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希望还在奋斗拼搏的朋友用青春智慧让自己成为万木春中的一棵大树,让自己成为千帆竟争中的那条大船!以上是我对这句诗的理解与想法,也希望得朋友们的正解和批评!祝友们心想事成!(完毕)




MLY9187117477


这是讲人类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犹如地球那样,在忙于自转的同时,也在绕着太阳移位,人称周转。地球既有自身的轮转,像一个转轮在转动。地球也有着自身的周转,以太阳为圆心地圆转,转一大圈,为一年四季。以时间为计量来知其转数。人生存于这样地球上,人也自转和周转着。有人没了,隐了,沉了,看不见了。有人出生了,出现了,又在远航了。有人病了,死了,不生了。也有人生了,长大了,活动开了。人想长生不老,永生不死,从历史看,那不可能。人总是要死的,老的不去,新的不来。此话出自老人之口,既正视自我的落幕是不可避免的,又达观地看到了后生们的接管家业,传宗接代。其实,地球所有的生命,无论是植物生命,还是动物生命,都必须面对新陈代谢,循环轮转的规律。若知尽快尽早地正视自然规律,人便晓人的身后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类社会。这便是人想着自我赋予自己的意义和事情。也算是使命吧?比如旧舟沉没了,需造新舟,而且造多一点,能千帆竞发。老树生病了,多去种树,植树造林,绿水青山,留下万木之春之生机生气生态。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算是造福于子孙后代吧?从古人的话中得知,人类是靠水吃水,靠山吃山的。在水宜造舟,在山应栽树。就这么简单,中国人活到了今天。那么过于复杂了,能不能长生不老,永生不死呢?此问题应从多角度地剖析着多出些题目,让活人们去多自赋意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