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就在柳江边

古镇就在柳江边

那天在柳江西岸,欣赏柳江风光。见到江的对岸,呈现的建筑有些古色古香的风格,便问连喜兄,哪里是什么?连喜兄说,是窑埠古镇。

窑埠古镇?听这名字,这一定是座很古老的镇。窑,就是烧砖的地方。东汉许慎在《说文》中说“窑,烧瓦灶也。”在人类历史上,中国是使用窑来制作产品最早的国家,据史料记载,约在公元前3000年,中国已有烧制陶器的穴器。我想,窑埠古镇,所以称窑埠,这里应该是有过窑的,而且还是很古老的窑了。当然,窑还有人类居住的洞穴的意思,如延安的窑洞等等,但我想,在这柳江边,这个窑字当于居住的窑洞无关。再说这埠,是可以舶船的码头,其意思是江河沿岸及港湾内供停靠船舶、上下旅客和装卸货物的建筑或城镇。窑埠古镇,就在柳江岸边,想来这里应该还有一个古码头。于是,我对于窑埠古镇的初步想象是:一个有窑的地方,一座江边码头。

大概是连喜兄感觉到了我对这个古镇的兴趣,第二天的晚饭后,就带我来到了窑埠古镇。

古镇就在柳江边

走进窑埠古镇,看着夜幕下古镇的建筑与街道,霓虹闪烁,夜色斑斓;行人轻松随意,门店亮丽时尚。我的心中慢慢的有了一个印象:这窑埠古镇,既是我想象的风貌,又是我意料之外的气息。窑埠古镇,确实有过烧制砖瓦的窑,也有过停靠船只的码头;因窑与码头的结合,形成了窑埠镇。但是,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如今的窑埠古镇,是一座“重建”的古镇,古镇的建筑风格虽然黑瓦白墙,颇有古风,但都是新的,街道虽是石块铺就,也是新的,一切全是仿制的。我想寻找古窑遗址,不曾寻到,不知是否还在;码头是看到了,而且我还拾级而下,走到了码头的船坞,但见到的码头是新的,且这个码头既不会停靠货船也不会停靠轮渡,码头是不靠船只了。眼前的窑埠古镇,仿佛是一个现代的人穿着一件崭新的唐装。

古镇就在柳江边

古镇上的游人不算很多。没有了人头攒动的古镇,倒也从容安静。看游人脸上,洋溢着过年的喜悦与轻松。古镇的门店,卖的都是今天的商品,大多是本地和各地有名的美食小吃,也可以见到外国运来的特产,如泰国的榴莲等。还有咖啡店,挂着“我在这里等你”的时尚标识;更有炫酷娱乐店,发出刺耳的音响和耀眼的光芒……。总之,这里并无窑制品的制作、营销与陈列,更不见码头工人及各地商人出现。我甚至分明感觉到,无论是摊主和游人,还是喝咖啡的玩炫酷游戏的,并不会在意他们身处的是一个叫古镇的地方,因为他们只对现代的生活有感觉。

古镇就在柳江边

但这是窑埠古镇,可以到这个古镇来享受现代生活,但不妨关注一下古镇的前世今生的。在古镇的入口,在柳江的岸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很多字,标题是:“窑埠,柳州两千年历史的亲历者”。这是每一个想知道窑埠古镇真正价值的人必须读一读的。上面的内容,是对窑埠古镇曾经的辉煌的简短描述。如我所想,窑埠以“窑”得名,千百年前,在这里烧制的砖瓦被运往柳州各地,成为柳州城市的根基,据说,柳州东门古城墙的砖瓦就出自于窑埠,窑埠由此声名远扬;窑埠更是柳州目前仅存的一个古码头,北宋开始,柳州就有船运贸易,木材,瓷器,矿石等发往各地,明朝中晚期,柳州已经步入粤西盛郡的发展阶段,成为珠江口岸的通道,至清光绪年间,贵州、云南、四川、广东往来的商人汇聚柳州,经商者络绎不绝,呈现“桂中商埠”之繁华景象……。

古镇就在柳江边

窑埠,不是一个一般的古镇,它是柳州古往今来的一个里程碑。建筑可以湮灭,但历史不可断裂。每一座城市都必须记住它的来处,才能更好的走向未来。柳州人重建窑埠古镇,并使其成学“百里柳江”璀璨明珠,坐拥一线江景的风情古镇,成为柳州城市会客厅,其价值或者就在这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