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书帮你在失意 落寞 眼含热泪甚至绝望时找到希望

湖畔书房 | 这些书帮你在失意 落寞 眼含热泪甚至绝望时找到希望

气候渐暖,让周遭都显得可爱起来。即便在杜牧笔下“欲断魂”的清明时节,也同是郊游踏青的好时候。有可能你会去看看逝去的亲人和朋友吧,或许你已经走出了哀痛,或许你还停滞不前,想要前进却不得法门。不变的是,时光如常地在你身上划下痕迹,一如一年年草长莺飞,又谢了春红。

抬头看看窗外吧,北方的灿烂阳光下盛开的木兰已有些打卷儿,南方的绵绵细雨中氤氲的草色浮动如梦,生命的气息总和死亡相伴,如果至今无措于这无常的自然现象,不妨试着读一读这几本书吧,它们不说空话,不讲大道理,如果能让你得到片刻的慰藉,增添一两个想法,甚至“开窍”,就是最大的欣慰。

湖畔书房 | 这些书帮你在失意 落寞 眼含热泪甚至绝望时找到希望

《外婆家的橄榄树》

[意]埃维塔·格雷科

¥45.00

中信出版集团

“事情结束时只会一片寂静,而开始时会发出美妙的声音。”

“你要勇敢地犯错,走弯路反而能欣赏更多的风景……你要记得,你就像五月的清晨那么美好,就算下雨也不影响。”

湖畔书房 | 这些书帮你在失意 落寞 眼含热泪甚至绝望时找到希望

我们常说“隔代亲”,对很多人来说,父母的上一辈是充满了人生智慧,又有些孩子气的老人,始终带着温和慈祥的笑容包容孙辈的一切,对于书中的阿达而言更是如此。

阿达的外婆爱美、温暖,她会在阿达每次找理由不想去幼儿园的时候,转身带她回家;会在她发脾气把书包扔出去前,抢先接过她的书包;会在阿达三番五次记错作业的时候“神奇”地找到习题的位置。

她没有什么文化,却总是能洞悉生活中闪闪发亮的一面。她会教阿达观察橄榄树一天天的变化,倾听风刚起时树叶沙沙的声音,即便日渐衰老,力不从心,外婆仍然穿着心爱的舞鞋,头发梳得一丝不乱,口红涂得完美无瑕。

三岁被母亲抛弃,和外婆相依为命的阿达,在外婆身患绝症住院之后不可避免地陷入绝望。

阿达和男友的感情纠葛大概是幼年被抛弃的心灵创伤的延续,她对男友无底线地包容,对爱情太过患得患失。外婆离去,阿达的世界轰然坍塌,但在撕扯中被迫长大的女孩一直记得外婆这样告诉她:“你要记得,你就像五月的清晨那么美好,就算下雨也不影响。”

在“死亡”阴影的笼罩下,爱与成长依旧可以像橄榄树一样抽枝发芽,只要我们在绝望时别忘了寻找希望。

《徒然草》

[日]吉田兼好

¥36.00

中信出版集团

“养生延寿,等来的仍只是垂老而死。

老死之期,说话之间就到了,其间不过等死而已,有何快乐可言?不悟者,尚不畏惧,犹沉酣于追名逐利,不料死期已近。而愚昧之人忧老怕死,妄想长生,是不懂得生死相替的自然之理。”

湖畔书房 | 这些书帮你在失意 落寞 眼含热泪甚至绝望时找到希望

在阳光明媚的午后,窝在暖融融的沙发里,手边一杯清茶,或是大雨倾盆的夜晚,屋外雷声滚滚,雨打窗户的声音却更易入耳时,只要有那么些“无聊”的闲工夫,就能翻开这本书,慢慢品读。作为一部随笔集,它没有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内容也是颇赋禅意,宜修身养性。

在写下这些随笔时,吉田兼好从未想过写给谁看,只是纯粹地记录自己所思所感。她写贺茂祭的盛景,写佛经佛像的精装,写男女,写欲望,写独居,写饮酒,写四时风物,写生死无常。

它又不是圣贤书,甚至可以说从任何一点来评价,它都是谈论相同话题的书中“不拔尖”的,但它有趣。考虑到作者身处的时间正是我国元朝时间,虽囿于时代限制,免不了有些歧视性言语,却更有不落后于今人的思想。

比如这段:

三 中年

年过四十而犹未能忘情于女色的人,若只蕴藏胸中,亦非得已,但或形诸言詞,戏谈男女隐密以及人家闺阃,则与年岁不相应,至不雅观。大抵难看难听的事有这几种:老人混在青年中间,妄说趣话;卑贱人說世间权贵和自己如何要好;穷人好酒宴,铺张宴客。

看呐,六百好几十年前就有人定义出“中年油腻男”的面目了。

《二十亿光年的孤独》

[日]谷传俊太郎

¥57.00

雅众文化/中信出版集团

“我是一位矮个子的秃老头

在半个多世纪间

与名词、动词、助词、形容词和问号等一起

磨练语言活到了今天

说起来我还是喜欢沉默”

——谷川俊太郎76岁写下的自我介绍

湖畔书房 | 这些书帮你在失意 落寞 眼含热泪甚至绝望时找到希望

春日读诗,方不负春光。《二十亿光年的孤独》是谷川俊太郎1952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的再版,二十亿光年则是当时公认的宇宙规模。需要用宇宙规模衡量孤独的孤独,什么都能吞没。纵使群居是人类的理性选择,孤独才是生命的常态。

读这部诗集是件轻松的事,不用纠结“理解不了”,“不求甚解”反而更合适。谷川俊太郎的诗歌蕴含了浓重的东方禅意,遣词造句灵动多变,组合稀巧,渗透进日本美的“物哀” “幽玄” “侘寂”在其间交错缠绕,像山岚清晨的薄雾,揉开草色与天光,裹挟浮动的幽香。这种悠远轻缓的风格和意境用来体会就很好。

我究竟想确认什么呢?/远道而归的柔情哟/此刻,你失去了语言/只是在被净化的沉默中喘息/“此刻,你就是我的生命?”/可连这句话都已成罪过/为活在温柔中而倒下时/很快,温柔盈满世界

——《接吻》

诗人曾说:“日本有很多诗人对诗投入,而我本人则是比较淡泊”。十余年的修行为他的诗歌打上了禅宗印记,他理性又温柔,天真又知世,深刻又俏皮,世俗又脱俗,你能看到他笔下的生存与死亡,希望和失望,能看到宇宙与沙砾,快乐与哀伤,但这些在二十亿光年的孤独面前,都是小事罢。

《死亡之书》

[美]舍温·B·努兰

¥58.00

中信出版集团

“生命的用处,不在于寿命的长短,而在于时间的运用;一个人可能活得很久,却只活了一点点。”

——蒙田

湖畔书房 | 这些书帮你在失意 落寞 眼含热泪甚至绝望时找到希望

落叶归根是自然规律,人的死亡也是如此,即便理智谨记这点,感性却总是意难平,所以我们一边唏嘘黛玉葬花,一边对死亡害怕得三缄其口,仿佛不提它就不会到来。《死亡之书》却反其道而行之。

《死亡之书》一如其名,医者努兰将抽象的死亡凝成具象的文字,细细描绘了几种常见疾病的产生,如何侵蚀人体机能,以至患者走向终点的过程。病毒、黑胆汁、回光返照……这是一本吸引人的医学类科普书籍。它展示出人体的衰败过程,残酷地告知你“躲不过的”,同时又对病患抱有克制的温情。

近距离频繁接触死亡的医者的角度和家属的视角自然不同,当医者分享自己的视角,让读者能细致地观察病人的终途时,人们不仅能对生老病死的自然现象有更深刻的认识,或许还会换位思考,抓不住记忆的阿兹海默病患、艾滋病人、被癌症折磨得连连痛呼的人、求死者……对他们而言,什么才是最好的选择?是为了自己心里好受,拼命将对方最后一口微弱的气息死死攥在自己手中,让他们经受更久的折磨,无法自主解脱,还是尊重他们的意愿,放他们有尊严地离开?

有尊严的死亡是很稀有的,有尊严的生命也是很稀有的。希望每个人不要等到自己所爱的人走到终点才执着不舍,去爱吧,趁我们还活着。

《人生拼图版》

[法]乔治·佩雷克

¥68.00

中信出版集团

这是一部堪称“伟大”的作品。

湖畔书房 | 这些书帮你在失意 落寞 眼含热泪甚至绝望时找到希望

这是一部风靡了40年的,关于生活的寓言,一切都是虚构的,也因此一切才是真实的。

小说的场景设置在巴黎十七区西蒙-克鲁贝利埃街十一号的一幢十层公寓楼,这幢公寓楼被作者纵向剖开,将房间、楼道、电梯、地下室划分成一个横竖各10格的国际象棋棋盘,除左下角的格子之外,其余99个格子分别对应书中的一章。作者从四楼楼道开始,依次描绘每个格子中的物品、人物、故事,描写的顺序按照国际象棋中马步的走法,绝不重复,故事在四楼左侧的房间结束。整部小说按照严密的数学结构,有条不紊地描绘了1468个人物包罗万象的生活。

作者将小说设置成这种无以复加的烦琐结构,使读者如堕迷雾、不辨东西,这些故事和细节,就如湖水的波纹,一波一波宕开,最终仿佛静止,定格在永恒的瞬间。一旦理解了这种结构,就会发现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的那些或感人至深、或玄妙有趣、或意味悠长的故事。

在这部“年鉴博物式”小说中,房客们跨越生死,在拼图中相遇,如同希区柯克电影的凝视镜头下的故事。你终能理解,生与死融为一体,没有进化,也没有命运,只有存在。

而在这本书初出版的40年后的今天,在这无法完成的拼图中,人类都没有逃脱出书中描述的这些议题。

《被淹没与被拯救的》

[意]普里莫·莱维

¥45.00

中信出版集团

“……他的叙事是复杂、敏感、沉静的。它通常比其他人的回忆录'更冷静'——这就是为什么当它突然带着抑制愤怒的能量而迸发热情与闪光时,比所有的回忆录都有力的原因。”

——研究战后欧洲历史学者托尼·朱特

湖畔书房 | 这些书帮你在失意 落寞 眼含热泪甚至绝望时找到希望

极端年代的生死总能激起非同寻常的争论,它似乎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又提醒我们时刻警醒。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受难者、幸存者、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叠加化学家的身份,莱维没有选择抛弃极为痛苦的过往,而是选择记录这段历史,一遍遍重新活过这个时期。受害者和局外人的角度在莱维身上交织变换,与许多战争回忆录充满悼念情绪和无尽的绝望相反,这本书饱含苦难,又充满活力。

你会钦佩于作者的冷静克制,他亮出自己乃至全人类的伤口,挥舞着手术刀一遍遍剖析集中营和之后的一些关键问题:人类记忆所具有的欺骗性、纳粹摧毁囚犯意志的诸种手段、集中营中的特殊语言,以及暴力的本质。同时,他怀着幸存者的羞耻感和罪恶感,对善与恶、正与邪、加害与受害的绝然区分始终抱持怀疑,对道德的灰色地带与人性的缺陷进行反思,努力呈现了那个极端环境下错综复杂的真相与事实。

他质疑:“我们的记忆并非镌刻在石头上,随着时间流逝,它们不但会渐渐消失,还会经常改变,甚至会增长,与不相干的记忆纠缠成一团乱麻。”

他敢说:“集中营的'被拯救者'们并非最优秀的人……更合适的说法是,那些最糟的人幸存下来:自私者、麻木者、'灰色地带'的合作者、密探们,也就是说,那些最适应环境的人,而那些最优秀的人都死了。”

他反思:“我从来不知道如何'以牙还牙',既非出于福音传道者般的圣洁,也不是因为知识分子的高贵,而是由于内在固有的软弱无能……在面对一个人类的侵扰和挑衅时,我就失去了所有的勇气。”

1984年,在战争结束后的四十年后,莱维初出版这本书,他希望再也不要重现人间地狱,可自己却一直生活在奥斯维辛。3年后,莱维坠楼身亡,被普遍认为自杀。他没有屈从于“不敢回顾”的天性,也没有屈从于“好死不如赖活”的本能,他自杀的谜题,就是他生前留下的最后一个质问。

湖畔书房 | 这些书帮你在失意 落寞 眼含热泪甚至绝望时找到希望

本期推荐的这几本书,有的笔触细腻,有的风格沉郁,它们从多种视角思索着人生的议题。尤其在遇到死生困局时,别给自己太大压力。放下,或放不下,其实都没有关系。

湖畔书房 | 这些书帮你在失意 落寞 眼含热泪甚至绝望时找到希望

_

文字 | 阿呆

图片 | 中信、Unsplash

视觉 | Dinosaur

_

湖畔书房 | 这些书帮你在失意 落寞 眼含热泪甚至绝望时找到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