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盗匪成为大将,纵容部下掳掠却不是尽毁一世英明的主要原因

出身盗匪成为大将,纵容部下掳掠却不是尽毁一世英明的主要原因

建炎二年六月(1128年),初夏的江南大地没有往日那般宜人的风景。靖康的硝烟还未散去,新立的南宋小朝廷还未站稳脚跟。曾经秀气的江南山水,四处藏匿着彪悍的盗匪。在秀州(今嘉兴)城中,也即将上演一场不大不小的闹剧。当时,城中的御营都统制王渊与一名周氏娼妓交好。谁知秀州前知州事中大夫赵叔近将她领走。正好,王渊的上司领兵入城。

二人一番商议之后,便以反叛为名将其斩杀。赵叔近临死前直呼"吾乃宗室也!",却依旧无法喝住挥刀而来的二人。对于王渊的上司而言,何况是一介宗室,即便是他甚为欣赏的部将,也能挥刀相向。更令人无法想到的是,他身为中兴四将之冠却背负千古骂名。

这个对赵宋宗室挥刀相向,日后又长跪不起的一代名将便是张俊。

出身盗匪成为大将,纵容部下掳掠却不是尽毁一世英明的主要原因

▲南宋刘松年所绘的中兴四将图,左起第四个为张俊

一、少为绿林,崭露头角

张俊,字伯英,于1086年出生在今甘肃天水。同岳飞、杨延昭、刘光世等人相比,他的出身与他的经历可谓大相径庭。少负才气的他曾出入盗匪群中,成为一介绿林。后来,他投身军旅,成为三阳县的一介弓手。可之后的几年,他就完成了从一介弓手到一方将领的逆袭。但是这一华丽转身没有洗去他那一身匪气,这为他今后矛盾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宣和初年(1119年),他转属当地都指挥使,征讨西夏。随后他又参与平定郓州、河朔等地的盗匪。因功劳甚大,他累迁至武德郎(武阶第36阶)。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金兵率数万骑攻打太原,张俊跟随种师中移驻榆次(今晋中榆次区)。当时张俊以队将身份,率领部众杀敌甚多,并缴获军马千余匹。本来他想乘胜追击,但种师中见友军未至而令他不得冒进。这给了金兵重新集结的机会,五月金兵合围榆次。友军未至,杨志逃走,种师中力竭战死。危难之际张俊没有慌乱,他率麾下数百人突围而出。他且行且战,行至乌河川时又与金军再次相遇。数日未休息的张俊依旧神勇无比。

这一次遭遇战,他与部下又斩杀五百人。

出身盗匪成为大将,纵容部下掳掠却不是尽毁一世英明的主要原因

▲影视剧中的张俊

此时开封之围稍缓,张俊便率领部众投奔康王。当时的赵构还只是兵马大元帅。见到张俊之后,赵构觉得他相貌英武,便把他擢升为元帅府中军统制。张俊与自己一生中最大的贵人相遇,也收获了一名重要的部下——岳飞。

二、拥帝即位,提拔岳飞

靖康元年末,因两次剿匪有功,张俊很快被升为徐州观察使。高宗又见他忠诚且每日劳苦,于是将他升为拱卫大夫(武阶第12阶)。同年润十一月丙辰日(1127年1月9日),汴京城破,徽、钦二帝被俘,北宋一朝就此终结。事发后赵宋故地人心惶惶,张俊多次恳切的劝高宗称帝,高宗却悲伤流涕没能答应、不得已,张俊对高宗说:"您是皇帝的亲弟弟,此时由您来称帝乃是人心所向,如今天下形势危急不堪,如果您不早正大位,那就没有人能给百姓们希望了。"

从此在赵构心中,张俊成为了他重要的亲信之一。而南宋的开启,张俊也可谓起到了推动作用。待宋高宗称帝以后,张俊平镇江、杭州、兰溪等地的盗匪,为南宋小朝廷开辟了些许回旋之地。

出身盗匪成为大将,纵容部下掳掠却不是尽毁一世英明的主要原因

建炎三年(1129年)十月,金军大举南犯,宋高宗开始避敌逃亡。此时张俊担任浙东制置使扈从。完颜宗弼占领杭州后,派出4000兵马追击高宗。他们很快兵临明州城(今宁波市)下,可以说是宋朝危急存亡的时刻了。张俊临危受命迎战来敌,知州刘洪道也率领兵马前来助战。此役,金军战败死伤者上千。

金军退兵后,张俊名岳飞负责收复建康。次年六月,张俊受命征讨戚方。他命岳飞为主力,击败戚方,俘虏六千余人与六百战马。班师回朝后,他向当朝宰相范宗尹盛赞岳飞可用。绍兴元年(1131年),张俊又受命率岳飞等人讨伐李成、张用麾下的数万盗匪。在攻取石幢坡一役中,他冒着流矢飞石身先士卒,拿下这一险隘。最终经数月后,张俊率部平定江淮各郡。事后,他被拜为太尉。即便如此,张俊依旧对部众说:"我们均不及岳飞。"但谁又能想到,今日一手提拔岳飞的张俊,他日又将走向岳飞的对立面。

出身盗匪成为大将,纵容部下掳掠却不是尽毁一世英明的主要原因

三、击败来敌,谋害忠臣

绍兴四年(1134年),伪齐刘豫与金兵合计数万人分道南下。宋廷听闻,举朝震动。就在群臣商议让宋高宗再次逃亡的时候,张俊对宰相赵鼎说应该进兵。他认为应当集天下之兵守卫平江(今上海一带),以图后计。赵鼎认为保卫一州过于狭隘,应当拱卫长江一线。于是,张俊被任命为两浙西路、江南东路宣抚使,屯驻建康。不久,他又改任淮西宣抚使。

在与敌军沿岸对峙一个月后,张俊悄悄派张宗彦渡江前往六合(今南京六合区)。他当时认为,敌军既然无心留下,那么很快就渡淮河北去。果不其然,伪齐军在僵持月余后,领兵北去。此时张俊命王进追击,在淮河一带大败敌军,俘虏敌将程师回、张延寿。

出身盗匪成为大将,纵容部下掳掠却不是尽毁一世英明的主要原因

接下来的两年,刘豫之子刘麟两次举兵来犯,均被张俊等人击溃。尤其是在绍兴六年(1136年),刘麟举兵十余万进犯濠、寿州两地。张俊率杨存中、田师中等人与伪齐的刘猊大部队交战于李家湾。此役伪齐军大败,除刘猊一人逃走之外,被俘一万多人。绍兴九年(1139年)冬,金兵毁约,张俊奉命渡江收复卫真、鹿邑全境。绍兴十年(1140年),张俊又领兵收复毫州(今安徽毫州市)。入城时,城中居民摆出香案、鲜花迎接他。因这些功绩,张俊官拜少傅、少师,封济国公。

出身盗匪成为大将,纵容部下掳掠却不是尽毁一世英明的主要原因

▲影视剧中的赵构

绍兴十一年(1141年)二月,金兀术进军合肥,攻历阳。张俊受江东制置大使叶梦得之托,出兵反击。三日后,张俊麾下的王德便击溃金将韩常军。与此同时,他又命关师古收复巢县、昭关两地。此时,宋金开始显露和议的迹象。

张俊也感受到宋高宗了对于武将的忌惮。毕竟,他们再如何奋勇杀敌,也无法改变赵宋皇室对于武人的弹压。于是,他率先提出了交还自己的兵权。这可让宋高宗和秦桧二人大喜过望,他们立即乘势罢免三宣抚司,也顺势收回韩世忠、岳飞等人的兵权。曾经那个愿意以死报国的张俊,渐渐走上了一条背叛自己初心的道路。

出身盗匪成为大将,纵容部下掳掠却不是尽毁一世英明的主要原因

▲绍兴和议后宋金地图

交出兵权后,张俊协助秦桧推行乞和政策。而被他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就是极力主战的岳飞。于是,张俊与秦桧合谋制造岳飞谋反的冤狱。在《中兴小录》和《王次翁叙纪》中,可见张俊以岳飞没有及时救援淮西为名,上书弹劾。不过,在后人看来这实属无中生有。前一年,岳飞本人率部众克颖昌、淮宁等地,并与金兀术血战郾城。当年被召回朝后,他便被罢免兵权。而且元人撰写的《宋史》中认为濠、寿之战的失败,是张俊和刘锜不和所导致的。所以,从这两方面来说所谓岳飞持兵不援,实属生硬附和。但对于宋高宗来说,这已足够了。

十月,秦桧让谏官万俟卨弹劾岳飞。接着张俊又诬告岳飞部将张宪谋反,于是岳飞父子被押送大理寺。十一月,宋金签订绍兴和议。十二月,秦桧以谩侮先皇、意图谋反等罪名,将岳飞赐死狱中,也就促成了南宋一朝最大的冤案。绍兴十二年(1142年)十一月,张俊加封清河郡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俊去世,终年69岁。宋高宗为此罢朝三日,为其谥号"忠烈"并追封循王。

出身盗匪成为大将,纵容部下掳掠却不是尽毁一世英明的主要原因

▲陷害岳飞四人跪像,最右即为张俊

也许有人会不满于张俊污蔑岳飞后依旧加官进爵,安享晚年一事。可后人的评价却是公正的。在《宋史》当中,给了他两段评价:其一将他与韩世忠作比,认为他的境界离韩世忠相差十万八千里。其二,更是直指他附和秦桧陷害岳飞一事,认为他因此背负起后世的指责没有什么不对。

对于报国之士而言,能被后世所祭奠、所传颂是何等崇高的荣光。但是他们终究是凡人,亦有不足之处。若无大错,后世至多付之一笑,而无过多指责。不过,张俊是如此的矛盾,如此的圆滑,如此的现实。起于绿林的他,难免有一身匪徒习气。纵容部下掳掠,擅杀赵氏宗亲已令他争议颇多。如果只是取媚人主,保全富贵,他也不会留下千古的骂名。而对于老部将岳飞的背叛,则令他在岳王庙前长跪不起,背负起千古骂名。

1、《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八》

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六》

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五》

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七》

5、《中兴小录·卷三十》

6、《王次翁叙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