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十里绶溪,哪里能停泊住我这一叶扁舟?

莆田十里绶溪,哪里能停泊住我这一叶扁舟?
泗华溪畔有个蒲文共享社群,这里有思想碰撞,有风花雪月,有酒有故事,一度是莆阳文化的“辐射地”。然而,这样一个美好的地方立马就要被拆除了......

小社群,大能量

莆田十里绶溪,哪里能停泊住我这一叶扁舟?

龙桥街道泗华溪旁的老叶树村,依着天马山傍着泗华溪,幽静而安宁,如世外桃源一般,令人心生向往。

莆田十里绶溪,哪里能停泊住我这一叶扁舟?

蒲文共享社群经理黄丽丽

莆田女孩黄丽丽,租下村里这片破败的房屋改造成了“在水一方”小栈。之来,越来越多志趣相投的年轻人聚集于此,黄丽丽便发起蒲文共享社群。

蒲文,寓意莆阳文化如同蒲公英般传播,拥有微小却强大的生命力。

莆田十里绶溪,哪里能停泊住我这一叶扁舟?

他们“以旧修旧”改造古民居,做了水泥地、木地板铺设,墙体、室内粉刷,白墙红瓦红窗棂在婆娑树影下,素净质朴而安详。

莆田十里绶溪,哪里能停泊住我这一叶扁舟?

依托特色的古民房,整合莆田的特色资源,黄丽丽签下30多家文化社团,包括杂志社、农创产品、生态绿植、琴行、弓箭社、汉服社、摄影工作室、策划公司等团体或自媒体。

莆田十里绶溪,哪里能停泊住我这一叶扁舟?

30多个文化社团的驻扎,赋予破旧的老房子新的生命,他们带着共同的理念与目标,将此处打造成“莆阳文化辐射地”。

这里就像个“乌托邦”

莆田十里绶溪,哪里能停泊住我这一叶扁舟?

蒲文社群先后办了各具特色小型而温馨的茶话会、沙龙、赶集活动等,没有大阵仗和大排场,只是真诚的态度让小天地蓬荜生光华。

莆田十里绶溪,哪里能停泊住我这一叶扁舟?

作为文化辐射地,蒲文共享社群以文化为载体,时不时举办各种文化讲坛、公益讲座及各种文化相关活动,让有心人各抒其志。

莆田十里绶溪,哪里能停泊住我这一叶扁舟?

不同社团的群体,不同阶层的人,在这里自由平等、思想碰撞,他们热爱生活,乐于分享,传播美好。

莆田十里绶溪,哪里能停泊住我这一叶扁舟?

这里就像泗华溪边的一叶“文化小舟”,也像一个“乌托邦”,黄丽丽开辟了共享书屋、共享厨房、共享运动区等功能区。人类思想意识中的美丽新世界,仿佛在这儿初步建立。

这方小天地里可以做美梦

莆田十里绶溪,哪里能停泊住我这一叶扁舟?

平日,蒲文共享社群的成员,或许是某个单位或写字楼里朝九晚五的白领,到了夜晚或者节假日,大家就会聚集于“文化小舟”。

莆田十里绶溪,哪里能停泊住我这一叶扁舟?

一方庭院深幽处,半卷闲书一壶茶。在种满芒果树、枇杷树的院子里,社群成员或读书练字,或烹茶会友,当地,或对酒当歌,或什么都不干,发发呆,打打盹。

莆田十里绶溪,哪里能停泊住我这一叶扁舟?

一个暖暖的夜晚,和三五好友围坐,点亮庭院内的灯,享受美食美景,探讨生活的酸甜苦辣。微风拂过,体会现在触手可及的美好。

莆田十里绶溪,哪里能停泊住我这一叶扁舟?

在市区与乡村之间,人们在此可以短暂地放下“包袱”,远离喧嚣,过着“半隐”的生活,与山青绿水为邻,和花草鸟鱼为伴,在这一方庭院得到片刻安宁。

莆田十里绶溪,哪里能停泊住我这一叶扁舟?

夜听细雨打芭蕉,看落花点青苔, 秉烛夜赏海棠;这方天地里,世间不只有焦虑,广袤的青山绿水里,生活可以还原到真实的本质。

哪里能容下这点清欢?

莆田十里绶溪,哪里能停泊住我这一叶扁舟?

然而,这样一个美好的地方就要被拆除了。房地产开发商的铁蹄,正毫不犹豫地碾压着老叶树村的一切。

在时代发展面前,我们听不到村落的呻吟,耳边只有属于城市的声音。

莆田十里绶溪,哪里能停泊住我这一叶扁舟?

一栋栋民居房正在被拆除

我们别无选择地选择了城市,但有太多的“无处安放”,需要有一处角落,寄托思绪,安放情怀。

在蒲文共享社群里,人们不再是孤独的个体,孤独地生活在孤独的城市,他们在这儿谈论点点世事,参与滚滚红尘,拥有诗书礼乐、风花雪月。

莆田十里绶溪,哪里能停泊住我这一叶扁舟?

现在,这30多个社团的成员即将无处可归,他们四散各处寻找一个合适的容身之地。黄丽丽开玩笑地说:“现在要成‘流浪社群’了。”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蒲文共享社群很可能就此解散,这群志趣相投的成员将各奔东西。

莆田十里绶溪,哪里能停泊住我这一叶扁舟?

黄丽丽伫立在泗华溪边,在残阳夕照之中,遥望南天:十里绶溪呀,哪里能停泊住蒲文共享社群这叶扁舟?

愿莆田能有一方庭院,让这些无处安放的灵魂,有个诗意的停泊之地,即使身在浮世,也能心向清欢。

莆田十里绶溪,哪里能停泊住我这一叶扁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