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中的哏的种类有哪些?例如伦理哏,都是什么意思?

in圈儿大果子


伦理哏是相声里抓包袱的一种形式,主要指的是以对方父母妻儿为对象为占便宜的方式;与之相对应的还有打哏、文哏等等;顾名思义,打哏主要用打人这种方式逗乐观众,文哏则偏重于故事叙述和对文学作品的解读,知识性较强,说起来也比较文雅。

伦理哏看起来是一种比较初级的搞笑方式,很多人都认为互相叫爸爸儿子有什么好笑的,其实这只是肤浅的理解。一般人对着别人说一句“我是你爸爸”可能不仅不会逗笑别人,还得挨一顿打;相声舞台上的伦理哏,也是需要铺平垫稳的,需要表情、神态和语言的配合,只有各方面配合到位,包袱才抖得响。


相声演员在学徒阶段,首先学的都是伦理哏作品,比如《反七口》和《翻四辈》,是最为基础的两个开蒙作品;其中涉及的语言技巧是所有相声演员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如果连这两个作品都掌握不好,很可能就会被师父放弃,认为你根本吃不了这碗饭。


伦理哏也是有很多表现手法的,像《反七口》这种是大明大白的占便宜,所以属于基础,是比较低级的方式;另外还有像《托妻献子》,是比较高级的占便宜方式,主要是逗哏演员要占捧哏演员妻子的便宜,但是在整段相声里展现的都是兄弟情深,很考验演员的人物塑造能力,只有最后的底出来了,才知道这原来是一个伦理哏作品。更高级一点的伦理哏作品是《五行诗》,通过文字游戏的方式,在诗文中设置陷阱,来占捧哏演员的便宜,没有一点文学素养的人是玩不了这个游戏的。


另外,互相占便宜也不是谁都可以的,这涉及到斗智斗勇的过程,也很考验演员的临场反应能力。

打哏的代表作就是《口吐莲花》了,相信大部分观众都欣赏过;逗哏演员将捧哏演员的脑袋当作铜锣,用扇子来打,骗他要请神接仙,最终把一口水吐在他头上。这个作品曾经也是饱受争议的,侯宝林大师曾旗帜鲜明的反对这个作品,但是后来侯耀文先生却将《口吐莲花》演成了自己的代表作之一,也蛮好玩的。


其实相声演员打人的扇子是经过特殊处理的,郭德纲在台上曾经解释过多次。首先扇子的骨架是经过火烤的,打人不疼,但是很响;在扇子没有打开的情况下,逗哏演员会将自己的手指放在扇骨之间,可以减轻被打者的疼痛,同时打人者的手指就会很疼;还有一种方式就把扇子打开,用扇面打,那基本不疼,只有声音。


相声演员都是正常人,又不傻,不可能为了一段相声去玩命的,作为观众也没有必要为他们鸣不平,更不要在台下喊“轻点”,人家逗哏演员是专业学过的,知道轻重。


至于文哏就更好理解了,苏文茂先生被称为文哏大师,代表作》批三国,后人形容他“文而不温,含蓄隽永,文雅俊逸,文采飞扬,书卷气浓郁。”


但是,说实在的,文哏相声的受众很少,现在的观众更喜欢火爆一点的风格,所以在德云社来说,说文哏的演员基本都不怎么火,高峰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了。文哏类的作品倒是有不少,德云社演的也多,但是都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容,早就不是纯粹的文哏相声了。

比如文哏相声的代表作《对春联》,在德云社就已经演变成了大群口,观众都可以一起喊“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雷隐隐。雾蒙蒙。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开世大吉。万事横通。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横批:仄仄平”。


现在的相声的表演方式多种多样,已经不能从字面意思去理解了;作为观众来说,开心快乐最重要,至于理论方面的东西就交给专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