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子饽饽怎么做?

爱如传说


饽饽与馒头,像一回事又不是一回事。

饽饽主要在山东,特别是胶东农村流行。饽饽个头要大,一般一个饽饽要半斤以上,甚至有好几斤的饽饽,吃饽饽要用刀切成片。

做法看似跟馒头也差不多,首先要将面粉加入酵母,再逐渐加水活成稍硬的面团,放在盆里盖上盖发酵。

面团发酵成蜂窝状,体积是原面团的三倍,发酵好的面团撒上干面粉继续揉,让面团吃进一些面粉,面再硬些。

做饽饽也是体力活,多揉些时间,蒸出的饽饽很白。

做卡子饽饽的,还要用到饽饽卡子,“饽饽卡子”始于明代,大约盛行于清1802年。

很多都是老家传下来的,各家各户都有,百来年历史也是普遍,是用梨树木做的,因为只有梨木长久不会裂。很多卡子都是用了几代人。

做卡子的面要和得硬一些,揉的时间也要长一些,这样做出来的卡子不会变形,吃起来筋道有嚼头。

揉好后分成小份揉圆,卡子刷上油,用特制的木模具塞进面团,面里有糖,按实后磕出来,就成了一个个漂亮的图形馒头了。饽饽放在蒸阁上,间距要大些,防止受热膨胀后粘连。上汽蒸25分钟后,再关火虚蒸3分钟后出锅。

每当“卡子饽饽”出锅时,把金鱼馒头的眼睛上、荷花莲蓬上和两个栗子上点上胭脂红点,以增加喜庆气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