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抗日英雄鮮血染紅的土地 --追尋楊虎城38軍教導團在地都一帶抗戰足跡

秋陽灼灼,秋草悽悽。幾年前,地都楊馬堖峪山樑上的一道堆砌整齊的石牆上,掛著一個鮮紅的條幅,白色黑體大字書“娘子關戰役犧牲將士永垂不朽”,落款是“楊虎城38軍教導團老兵後人祭奠團”。據地都知情人介紹,時任38軍教導團團長李振西的後人代表父親也親自到地都當時的戰場祭奠那些犧牲的將士。38軍教導團在地都抗戰的歷史漸漸地明晰在地都老百姓的眼前,讓地都這個古老的山村又增添了一段英雄的傳奇。

一片抗日英雄鮮血染紅的土地  --追尋楊虎城38軍教導團在地都一帶抗戰足跡

地都峪溝的核桃溝山樑、楊馬堖峪山樑和村南的陣地梁(城牆梁),多少年來所發生在這些地方的種種跡象,不得不讓人們更加篤信這裡是“抗戰”浴血奮戰的戰場。因為在這些地方人們曾撿拾到日本軍用的鋼盔、水壺、飯盒、皮帶以及步槍、機槍的彈殼(老百姓叫洋炮);人們還發現眾多犧牲者的顱骨殘骸或在土下掩埋、或在土牆上裸露、或在野地露天;村民親眼所見有38 軍犧牲將士後人組成祭奠團,多次來楊馬堖峪山樑祭奠那些長眠於此他們先人的忠魂。特別是,李振西將軍的後代帶著父輩的遺願,親自到當年的戰場來祭奠那些為國犧牲的將士。這就不能不說這些地方曾經所發生的一切,需要我們去探尋其究竟。因為地都峪溝的這些地方緊鄰關溝、舊關,娘子關,山山相望,溝溝相連。因此,發生在1937年10月的舊關之戰,或者娘子關防禦戰,讓我們來還原此地所發生的這一切。地都的人需要知道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真實故事,好奇心也伴我走進紛繁複雜的抗戰資料之中,去尋覓當年國民革命軍第38軍教導團在地都一帶的烽火歷程。

第38軍教導團的來歷。根據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八軍教導團團長李振西一九六三年五月十八日於西安撰寫的《扼守舊關的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八軍教導團》知悉, “第38軍教導團原為西安綏署教導團,是楊虎城將軍儲備軍事幹部的機構,官兵一般都具有初中或者高小程度。由於仿照中央軍校入伍生團的編制,因而3000多學兵都是下士,而官長的階級,也比普通團高。除軍事訓練外,楊虎城將軍還特別重視政治訓練。他的秘書郭則沉、蘇資深、原政庭等進步人士,長期擔任著該團的政治教官。因此,官兵也都有一定程度的愛國思想。所以在西安事變時,這個團除嚴肅地執行楊虎城將軍交給的任務外,還化裝遊行,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楊虎城將軍被迫出國,西安綏署撤銷,所有參加西安事變的西安綏署所轄的部隊,均改編為第38軍,歸陝西省政府主席兼第38軍軍長孫蔚如指揮。這樣,西安綏署教導團就改為第38軍教導團。”

38軍教導團開赴抗日前線始末。據李振西將軍《扼守舊關的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八軍教導團》記載,“七七事變後,8月中旬的一天,第38軍第177師師長李興中忽然來找我,交給我一封緊急電報:“第38軍第177師派一個旅及該軍教導團,即開平、津歸石家莊行營主任林蔚指揮,阻擊日軍南下。教導團的代號為警八師特務營。蔣中正。”接著,李興中說:‘電報來了幾天了,177師529旅已經出發,現在因為38軍指揮的三個獨立旅都沒有開上去,就是177師也只開上去一個旅,馬上把教導團開去,你自然會多心,軍長不好意思開口,叫我通知你準備。軍長也有他的苦衷,這不是明擺著嗎?西安事變時,教導團抗日的口號喊得很響,現在真的抗起來了,中央既指名要教導團出去,軍長自然也不願多說話。’”

38軍教導團在抗日前線首戰。據李振西將軍《扼守舊關的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八軍教導團》回憶,“1937年8月底,教導團開到石家莊。石家莊行營主任林蔚命令教導團由正定車站下車,在無極、正定之線構築國防工事。當我們正在偵察地形準備施工的時候,林蔚又命令立即上車,開涿州,歸徐水一帶的第3軍軍長曾萬鍾指揮,固守涿州。後來末去涿州,而在平山縣滹沱河畔王母廟至洪子之間佈置陣地。1937年10月10日,與敵展開白刃戰,教導團傷亡100多人,特務第一連連長李光華陣亡,我的腿部負傷。王母廟解圍後,始知昨夜全線已開始撤退。教導團奉命固守井陘,我們由平山縣南飛虎口進駐山西盂縣岳家莊。”

一片抗日英雄鮮血染紅的土地  --追尋楊虎城38軍教導團在地都一帶抗戰足跡

38軍教導團血戰娘子關。1937年10月12日,日軍川岸師團佔領雪花山後,乘虛而入,13日佔領了舊關。14日下午先頭騎兵大隊出關溝,切斷了娘子關的交通,包圍了娘子關車站。在這娘子關危急時刻,38軍教導團奉命馳援娘子關。一場血與火的血戰娘子關的戰鬥就從1937年10月14日夜,刺破黑夜的天空,激烈地展開了。

1937年10月14日夜38軍教導團3000多名將士在夜色中急行軍馳援危急中的娘子關,15日凌晨到達娘子關與日軍相遇交戰,15日9時教導團將士封堵日軍於關溝內進行圍殲,15日傍午教導團將士改變戰略戰術,重新發起攻勢,15日黃昏時分,教導團將士將關溝內日軍全部殲滅,15日黃昏後,教導團將士控制了被日軍日前佔領的舊關。到10月18日拂曉,38軍教導團向第30師移交舊關陣地時,李振西團長只帶著300多名將士離開了用鮮血和生命打下來的陣地。19日,掩埋了2000多名將士的屍骨,他們擦乾了眼淚又奔赴了新的抗日戰場。

據李振西將軍《扼守舊關的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八軍教導團》回憶,15日凌晨“先頭第一營到娘子關對面的上椒園吋。發現幾百日軍騎兵正在那裡做飯,連哨兵都沒有放。我第一營居高臨下,一下子衝到面前,衝得敵人狼狽逃竄,最後又逃進關溝,向舊關方向後退。”“教導團第一營營長殷義盛帶著該營的五個連擊退下椒園的敵騎後,跟蹤追擊,把潰退的敵騎全部壓迫到關溝內,封鎖了關溝口,等待後續部隊的到達。”

一片抗日英雄鮮血染紅的土地  --追尋楊虎城38軍教導團在地都一帶抗戰足跡

15日9時許,川岸師團的第77聯隊、第78聯隊沿公路通過舊關,進入關溝。第78聯隊先頭剛到關溝口。這時的關溝前後退回關溝的日軍先頭騎兵隊、日軍77聯隊、78聯隊,敵軍達到1400-1500左右。可是,日軍原以為娘子關無兵把守,佈防空虛,沒想到的是,78聯隊先頭部隊剛到關溝口,就遇上了38軍教導團堵住了他們進擊的道路。李振西說,“我帶上第二營到椒園時,第一營已在關溝內與敵激戰,傷兵不斷地向下抬。娘子關交通已恢復,老鄉們攜老扶幼地向後逃。我叫中校團副張希文把部隊集結到關溝口,跟著第一營往溝裡衝。”第一營正在溝內5華里處與敵鏖戰,第二營的一半也鑽進溝裡,傷兵一個接一個地往外抬,敵機在上空盤旋。關溝內除第一營一個連接一個連邊攻邊進外,其餘部隊都跟在後邊往進擠。關溝外的部隊,靠在溝口左右起伏地邊,躲避飛機。據下來的負傷官兵說:“關溝有20華里長,兩邊是懸崖陡弛,幾千敵人擠在溝內,騎兵、炮兵、輜重兵和戰車把道路都塞住了。儘管敵人擠著向後退,由於受地形的限制,我們也攻不動。”李振西在緊張思考著關溝的地形,思考著日軍在溝內的情況。因為敵人密集在狹長的石峽內,炮車、輜重車、戰車阻塞道路,很難迅速脫離我們的控制。況且近戰武器-衝鋒槍、木殼槍,手榴彈,日軍都沒有我們多。敵人的唯一近戰武器-刺刀,在這個石峽裡,也發揮不了多大作用。飛機、大炮在這裡也都失去了作用。這正是我們集中各種近戰武器殲敵的最好機會。李振西迅速召集各營營長,研討石峽作戰的方法。最後決定,以營為單位,把全營的48挺輕機槍以及8挺重機槍集中起來,分為4個火力突擊組,每組40人左右,配屬輕機槍12挺,重機槍兩挺,以及衝鋒槍等。機槍兵背足子彈,手槍兵儘量多帶手榴彈,每組為一波。輕重機槍一挺挨一挺地擺著,把溝內造成火海,步槍兵隱蔽在突擊組後跟進,前一個突擊組傷亡大了,就停下來補充,後一個突擊組再接上去,一波接一波地以火力襲擊。

15日傍午,按照預定的計劃,重新發動攻勢。黃昏時分鑽進溝裡的第78聯隊及騎兵大隊、炮兵大隊、戰車大隊,被我第一、第二兩營殲滅殆盡,關溝裡亂七八糟地擺著幾十輛敵人自己炸燬的炮車、輜重車,躺著200多匹馬,還有幾百支機槍、步槍。敵人的屍體還在燃燒著。38軍教導團傷亡了五、六百人。黃昏後,教導團完全控制了舊關。

15日夜11時左右,李振西召集四個營長和兩個團副,明確“守住舊關,以待增援部隊。”的目的。突擊營營長李成德指揮,由正面出擊。第三營從右翼出擊,第二營從左翼出擊。出擊部隊秘密集結到關外,限一時左右,完成攻擊準備。首先以何永興連配合便衣隊攻擊關前迎面的主要山頭後,以火力策應各方面作戰。第二營攻佔右翼山頭後把重點指向公路兩側,阻止敵人沿公路增援部隊。

一片抗日英雄鮮血染紅的土地  --追尋楊虎城38軍教導團在地都一帶抗戰足跡

攻擊信號發出後,便衣隊首先消滅了敵人哨兵。何永興連一槍沒打便摸到敵人跟前,突然一片殺聲,震盪得山鳴谷應。敵人從夢中驚醒還沒有來得及抵抗,大刀已砍在他們的頭上。緊接著突擊營衝上去,衝鋒號音處處相應,很快就拿下舊關迎面的兩個重要山頭。兩翼出擊部隊也先後拿下了屏障舊關的所有重要山頭。打死敵人三四百名,炸燬戰車四輛,奪獲炮兩門,三八式機槍步槍200餘枝。拂曉前,勝利地完成了出擊任務,也基本上完成了初步防禦部署。

16日7時,川岸師團的第76聯隊,在飛機大炮掩護下,戰車前馳,一開始就是衝鋒,一波接一波地向我們陣地衝。將士們立即投入新的戰鬥,只要敵人接近陣地200公尺右左準備發起衝鋒時,守兵就拉斷西瓜般大的滾山雷的導火索滾下去,比十五榴彈的殺傷力還大兩三倍。敵人一波接一波地向上衝,守兵就一個接一個地往下掀滾山雷,打得日本士兵傷亡一大片。傍午,打退了敵人5次衝鋒,第二營營長閻維良、第三營營長鍾期恭均負重傷,100多個連排長和1000多個士兵傷亡。

16日中午,除敵機和炮兵仍繼續轟擊外,步兵退回到他們早起的攻擊準備位置上停止攻擊。下午2時左右,是敵最後一次也是最激烈的一次攻擊,敵人分幾路向陣地全面攻擊。一路指向公路兩旁的第二營陣地,幾挺重機槍架在該營陣地左側的一個土坎下。這是一個無法消滅的死角。1000多個敵人分兩股向公路右側該營突出部分第六和第八兩連陣地前進,雖然有的敵人中彈倒下去了,但是整個敵人一槍不發地保持著可怕的沉默,象螃蟹鉗子似地漸漸合攏過來。幾架敵機在陣地上空盤旋,8輛戰車沿公路掩護。一接觸就是肉搏戰。敵人第三次衝上來後,第六和第八兩連官兵都為國捐軀,壯烈犧牲了,陣地被敵人佔領。李振西急忙把守舊關的第一營兩個連增加上去,冒著敵人戰車的衝擊,突破封鎖線向該處反攻。這時,佔領第六和第八兩連陣地之敵,以一部停止該處,而以主力轉向公路左側的第二營第七連的陣地。第七連官兵尚保持100人左右,捍衛著屏障舊關左翼的最重要的據點。這個陣地側射能使關外的幾個山頭都待不住人,想撤退也不可能。敵人對這個陣地,投入了極大的兵力。戰鬥的激烈程度,超過當時的任何一次戰鬥。教導團的官兵,英勇報國,奮不顧身,一時只聽到第七連陣地上的守兵,不是這個排說,報告連長,只剩下我一個了;就是那一個排的陣地上的守兵說,報告連長,我們排長陣亡了,現在只剩下我一個了。這時李振西命中校團副張希文把團部通信部隊、衛生部隊,傳令兵,連書記、司書、軍醫、副官一齊編組起來,接替舊關第一營陣地,把第一營全部增加上去。經過兩小時的激戰,才擊退了敵人的瘋狂進攻,收復了所有的陣地,穩定了戰局。從此,敵人雖然繼續以大炮轟擊,而步兵始終再沒上來。陣地雖然仍在38軍教導團手中,但是全團官兵卻只剩下八九百人。

一片抗日英雄鮮血染紅的土地  --追尋楊虎城38軍教導團在地都一帶抗戰足跡

16日下午激戰後,為了應付第二天的戰鬥,根據官兵戰鬥減員情況,重新調整部署。把剩下來的幾百人編為九個連,以團副李成德、第一營長殷義盛各指揮三個連,擔任兩翼陣地,以中校團副張希文指揮三個連擔任正面陣地。李振西帶幾個衛士、副官和秘書李唐民,中校團副徐明勳,副官主任陳純仁,書記史文徵,蹲在舊關上作孤注一擲。

17日天剛亮,敵人的炮彈同機槍彈一樣落到守軍的陣地上,飛機也來轟炸和掃射,直到中午沒有停止過,但是敵人步兵始終沒敢前進。

17日太陽快落的時候,孫連仲來電話:“老弟!池峰城到了……”李振西才舒了一口氣。

18日拂曉前,第30軍第31師池峰城部接替了我們的陣地。

娘子關的保衛戰,勝利地完成了。

教導團剩下來的200多官兵從陣地上撤下來,按照命令轉到陽泉,歸副長官部黃紹竑直接指揮。不幸的是,18日薄暮時,正在通過鐵道打算到對面椒園休息時,忽然由娘子關來了一個火車頭,帶著四輛車廂,飛駛而過,來不及躲避的80多個官兵,又被碾死撞傷。到此,教導團3000多個官兵,只剩下100多人。

19日,教導團副官主任陳純仁和孫連仲派的一個營,把38軍教導團陣亡的2000多個官兵集中起來,在舊關、關溝口埋了幾個大冢。

38軍教導團三天三夜把2000多個官兵留在這裡;

38軍教導團100個官兵把眼淚留在這裡;

38軍教導團把愛國的精神永遠留在這裡!

關溝之戰是第三十八軍教導團將士不怕犧牲,英勇殺敵,壯烈殉國,在中國軍民抗戰史上光輝的一頁。這一頁將永遠載入中華民族抗戰的史冊。地都的這一方土地浸透著烈士們的鮮血,我們每一個人只有“勿忘國恥,珍愛和平”才能告慰長眠於這方熱土下的英雄烈士。

或許,將來這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去瞻仰、憑弔;或許,這裡將會為這些英魂矗立起一座心中的豐碑,讓歷史銘記,讓時代銘記。

地都向英雄們致敬!地都為英雄們自豪!

(撰稿:段有珠 照片提供:段志軍 李成剛 資料來源:李振西撰《扼守舊關的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八軍教導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