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抗日英雄鲜血染红的土地 --追寻杨虎城38军教导团在地都一带抗战足迹

秋阳灼灼,秋草凄凄。几年前,地都杨马垴峪山梁上的一道堆砌整齐的石墙上,挂着一个鲜红的条幅,白色黑体大字书“娘子关战役牺牲将士永垂不朽”,落款是“杨虎城38军教导团老兵后人祭奠团”。据地都知情人介绍,时任38军教导团团长李振西的后人代表父亲也亲自到地都当时的战场祭奠那些牺牲的将士。38军教导团在地都抗战的历史渐渐地明晰在地都老百姓的眼前,让地都这个古老的山村又增添了一段英雄的传奇。

一片抗日英雄鲜血染红的土地  --追寻杨虎城38军教导团在地都一带抗战足迹

地都峪沟的核桃沟山梁、杨马垴峪山梁和村南的阵地梁(城墙梁),多少年来所发生在这些地方的种种迹象,不得不让人们更加笃信这里是“抗战”浴血奋战的战场。因为在这些地方人们曾捡拾到日本军用的钢盔、水壶、饭盒、皮带以及步枪、机枪的弹壳(老百姓叫洋炮);人们还发现众多牺牲者的颅骨残骸或在土下掩埋、或在土墙上裸露、或在野地露天;村民亲眼所见有38 军牺牲将士后人组成祭奠团,多次来杨马垴峪山梁祭奠那些长眠于此他们先人的忠魂。特别是,李振西将军的后代带着父辈的遗愿,亲自到当年的战场来祭奠那些为国牺牲的将士。这就不能不说这些地方曾经所发生的一切,需要我们去探寻其究竟。因为地都峪沟的这些地方紧邻关沟、旧关,娘子关,山山相望,沟沟相连。因此,发生在1937年10月的旧关之战,或者娘子关防御战,让我们来还原此地所发生的这一切。地都的人需要知道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真实故事,好奇心也伴我走进纷繁复杂的抗战资料之中,去寻觅当年国民革命军第38军教导团在地都一带的烽火历程。

第38军教导团的来历。根据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教导团团长李振西一九六三年五月十八日于西安撰写的《扼守旧关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教导团》知悉, “第38军教导团原为西安绥署教导团,是杨虎城将军储备军事干部的机构,官兵一般都具有初中或者高小程度。由于仿照中央军校入伍生团的编制,因而3000多学兵都是下士,而官长的阶级,也比普通团高。除军事训练外,杨虎城将军还特别重视政治训练。他的秘书郭则沉、苏资深、原政庭等进步人士,长期担任着该团的政治教官。因此,官兵也都有一定程度的爱国思想。所以在西安事变时,这个团除严肃地执行杨虎城将军交给的任务外,还化装游行,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杨虎城将军被迫出国,西安绥署撤销,所有参加西安事变的西安绥署所辖的部队,均改编为第38军,归陕西省政府主席兼第38军军长孙蔚如指挥。这样,西安绥署教导团就改为第38军教导团。”

38军教导团开赴抗日前线始末。据李振西将军《扼守旧关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教导团》记载,“七七事变后,8月中旬的一天,第38军第177师师长李兴中忽然来找我,交给我一封紧急电报:“第38军第177师派一个旅及该军教导团,即开平、津归石家庄行营主任林蔚指挥,阻击日军南下。教导团的代号为警八师特务营。蒋中正。”接着,李兴中说:‘电报来了几天了,177师529旅已经出发,现在因为38军指挥的三个独立旅都没有开上去,就是177师也只开上去一个旅,马上把教导团开去,你自然会多心,军长不好意思开口,叫我通知你准备。军长也有他的苦衷,这不是明摆着吗?西安事变时,教导团抗日的口号喊得很响,现在真的抗起来了,中央既指名要教导团出去,军长自然也不愿多说话。’”

38军教导团在抗日前线首战。据李振西将军《扼守旧关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教导团》回忆,“1937年8月底,教导团开到石家庄。石家庄行营主任林蔚命令教导团由正定车站下车,在无极、正定之线构筑国防工事。当我们正在侦察地形准备施工的时候,林蔚又命令立即上车,开涿州,归徐水一带的第3军军长曾万钟指挥,固守涿州。后来末去涿州,而在平山县滹沱河畔王母庙至洪子之间布置阵地。1937年10月10日,与敌展开白刃战,教导团伤亡100多人,特务第一连连长李光华阵亡,我的腿部负伤。王母庙解围后,始知昨夜全线已开始撤退。教导团奉命固守井陉,我们由平山县南飞虎口进驻山西盂县岳家庄。”

一片抗日英雄鲜血染红的土地  --追寻杨虎城38军教导团在地都一带抗战足迹

38军教导团血战娘子关。1937年10月12日,日军川岸师团占领雪花山后,乘虚而入,13日占领了旧关。14日下午先头骑兵大队出关沟,切断了娘子关的交通,包围了娘子关车站。在这娘子关危急时刻,38军教导团奉命驰援娘子关。一场血与火的血战娘子关的战斗就从1937年10月14日夜,刺破黑夜的天空,激烈地展开了。

1937年10月14日夜38军教导团3000多名将士在夜色中急行军驰援危急中的娘子关,15日凌晨到达娘子关与日军相遇交战,15日9时教导团将士封堵日军于关沟内进行围歼,15日傍午教导团将士改变战略战术,重新发起攻势,15日黄昏时分,教导团将士将关沟内日军全部歼灭,15日黄昏后,教导团将士控制了被日军日前占领的旧关。到10月18日拂晓,38军教导团向第30师移交旧关阵地时,李振西团长只带着300多名将士离开了用鲜血和生命打下来的阵地。19日,掩埋了2000多名将士的尸骨,他们擦干了眼泪又奔赴了新的抗日战场。

据李振西将军《扼守旧关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教导团》回忆,15日凌晨“先头第一营到娘子关对面的上椒园吋。发现几百日军骑兵正在那里做饭,连哨兵都没有放。我第一营居高临下,一下子冲到面前,冲得敌人狼狈逃窜,最后又逃进关沟,向旧关方向后退。”“教导团第一营营长殷义盛带着该营的五个连击退下椒园的敌骑后,跟踪追击,把溃退的敌骑全部压迫到关沟内,封锁了关沟口,等待后续部队的到达。”

一片抗日英雄鲜血染红的土地  --追寻杨虎城38军教导团在地都一带抗战足迹

15日9时许,川岸师团的第77联队、第78联队沿公路通过旧关,进入关沟。第78联队先头刚到关沟口。这时的关沟前后退回关沟的日军先头骑兵队、日军77联队、78联队,敌军达到1400-1500左右。可是,日军原以为娘子关无兵把守,布防空虚,没想到的是,78联队先头部队刚到关沟口,就遇上了38军教导团堵住了他们进击的道路。李振西说,“我带上第二营到椒园时,第一营已在关沟内与敌激战,伤兵不断地向下抬。娘子关交通已恢复,老乡们携老扶幼地向后逃。我叫中校团副张希文把部队集结到关沟口,跟着第一营往沟里冲。”第一营正在沟内5华里处与敌鏖战,第二营的一半也钻进沟里,伤兵一个接一个地往外抬,敌机在上空盘旋。关沟内除第一营一个连接一个连边攻边进外,其余部队都跟在后边往进挤。关沟外的部队,靠在沟口左右起伏地边,躲避飞机。据下来的负伤官兵说:“关沟有20华里长,两边是悬崖陡弛,几千敌人挤在沟内,骑兵、炮兵、辎重兵和战车把道路都塞住了。尽管敌人挤着向后退,由于受地形的限制,我们也攻不动。”李振西在紧张思考着关沟的地形,思考着日军在沟内的情况。因为敌人密集在狭长的石峡内,炮车、辎重车、战车阻塞道路,很难迅速脱离我们的控制。况且近战武器-冲锋枪、木壳枪,手榴弹,日军都没有我们多。敌人的唯一近战武器-刺刀,在这个石峡里,也发挥不了多大作用。飞机、大炮在这里也都失去了作用。这正是我们集中各种近战武器歼敌的最好机会。李振西迅速召集各营营长,研讨石峡作战的方法。最后决定,以营为单位,把全营的48挺轻机枪以及8挺重机枪集中起来,分为4个火力突击组,每组40人左右,配属轻机枪12挺,重机枪两挺,以及冲锋枪等。机枪兵背足子弹,手枪兵尽量多带手榴弹,每组为一波。轻重机枪一挺挨一挺地摆着,把沟内造成火海,步枪兵隐蔽在突击组后跟进,前一个突击组伤亡大了,就停下来补充,后一个突击组再接上去,一波接一波地以火力袭击。

15日傍午,按照预定的计划,重新发动攻势。黄昏时分钻进沟里的第78联队及骑兵大队、炮兵大队、战车大队,被我第一、第二两营歼灭殆尽,关沟里乱七八糟地摆着几十辆敌人自己炸毁的炮车、辎重车,躺着200多匹马,还有几百支机枪、步枪。敌人的尸体还在燃烧着。38军教导团伤亡了五、六百人。黄昏后,教导团完全控制了旧关。

15日夜11时左右,李振西召集四个营长和两个团副,明确“守住旧关,以待增援部队。”的目的。突击营营长李成德指挥,由正面出击。第三营从右翼出击,第二营从左翼出击。出击部队秘密集结到关外,限一时左右,完成攻击准备。首先以何永兴连配合便衣队攻击关前迎面的主要山头后,以火力策应各方面作战。第二营攻占右翼山头后把重点指向公路两侧,阻止敌人沿公路增援部队。

一片抗日英雄鲜血染红的土地  --追寻杨虎城38军教导团在地都一带抗战足迹

攻击信号发出后,便衣队首先消灭了敌人哨兵。何永兴连一枪没打便摸到敌人跟前,突然一片杀声,震荡得山鸣谷应。敌人从梦中惊醒还没有来得及抵抗,大刀已砍在他们的头上。紧接着突击营冲上去,冲锋号音处处相应,很快就拿下旧关迎面的两个重要山头。两翼出击部队也先后拿下了屏障旧关的所有重要山头。打死敌人三四百名,炸毁战车四辆,夺获炮两门,三八式机枪步枪200余枝。拂晓前,胜利地完成了出击任务,也基本上完成了初步防御部署。

16日7时,川岸师团的第76联队,在飞机大炮掩护下,战车前驰,一开始就是冲锋,一波接一波地向我们阵地冲。将士们立即投入新的战斗,只要敌人接近阵地200公尺右左准备发起冲锋时,守兵就拉断西瓜般大的滚山雷的导火索滚下去,比十五榴弹的杀伤力还大两三倍。敌人一波接一波地向上冲,守兵就一个接一个地往下掀滚山雷,打得日本士兵伤亡一大片。傍午,打退了敌人5次冲锋,第二营营长阎维良、第三营营长钟期恭均负重伤,100多个连排长和1000多个士兵伤亡。

16日中午,除敌机和炮兵仍继续轰击外,步兵退回到他们早起的攻击准备位置上停止攻击。下午2时左右,是敌最后一次也是最激烈的一次攻击,敌人分几路向阵地全面攻击。一路指向公路两旁的第二营阵地,几挺重机枪架在该营阵地左侧的一个土坎下。这是一个无法消灭的死角。1000多个敌人分两股向公路右侧该营突出部分第六和第八两连阵地前进,虽然有的敌人中弹倒下去了,但是整个敌人一枪不发地保持着可怕的沉默,象螃蟹钳子似地渐渐合拢过来。几架敌机在阵地上空盘旋,8辆战车沿公路掩护。一接触就是肉搏战。敌人第三次冲上来后,第六和第八两连官兵都为国捐躯,壮烈牺牲了,阵地被敌人占领。李振西急忙把守旧关的第一营两个连增加上去,冒着敌人战车的冲击,突破封锁线向该处反攻。这时,占领第六和第八两连阵地之敌,以一部停止该处,而以主力转向公路左侧的第二营第七连的阵地。第七连官兵尚保持100人左右,捍卫着屏障旧关左翼的最重要的据点。这个阵地侧射能使关外的几个山头都待不住人,想撤退也不可能。敌人对这个阵地,投入了极大的兵力。战斗的激烈程度,超过当时的任何一次战斗。教导团的官兵,英勇报国,奋不顾身,一时只听到第七连阵地上的守兵,不是这个排说,报告连长,只剩下我一个了;就是那一个排的阵地上的守兵说,报告连长,我们排长阵亡了,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了。这时李振西命中校团副张希文把团部通信部队、卫生部队,传令兵,连书记、司书、军医、副官一齐编组起来,接替旧关第一营阵地,把第一营全部增加上去。经过两小时的激战,才击退了敌人的疯狂进攻,收复了所有的阵地,稳定了战局。从此,敌人虽然继续以大炮轰击,而步兵始终再没上来。阵地虽然仍在38军教导团手中,但是全团官兵却只剩下八九百人。

一片抗日英雄鲜血染红的土地  --追寻杨虎城38军教导团在地都一带抗战足迹

16日下午激战后,为了应付第二天的战斗,根据官兵战斗减员情况,重新调整部署。把剩下来的几百人编为九个连,以团副李成德、第一营长殷义盛各指挥三个连,担任两翼阵地,以中校团副张希文指挥三个连担任正面阵地。李振西带几个卫士、副官和秘书李唐民,中校团副徐明勋,副官主任陈纯仁,书记史文征,蹲在旧关上作孤注一掷。

17日天刚亮,敌人的炮弹同机枪弹一样落到守军的阵地上,飞机也来轰炸和扫射,直到中午没有停止过,但是敌人步兵始终没敢前进。

17日太阳快落的时候,孙连仲来电话:“老弟!池峰城到了……”李振西才舒了一口气。

18日拂晓前,第30军第31师池峰城部接替了我们的阵地。

娘子关的保卫战,胜利地完成了。

教导团剩下来的200多官兵从阵地上撤下来,按照命令转到阳泉,归副长官部黄绍竑直接指挥。不幸的是,18日薄暮时,正在通过铁道打算到对面椒园休息时,忽然由娘子关来了一个火车头,带着四辆车厢,飞驶而过,来不及躲避的80多个官兵,又被碾死撞伤。到此,教导团3000多个官兵,只剩下100多人。

19日,教导团副官主任陈纯仁和孙连仲派的一个营,把38军教导团阵亡的2000多个官兵集中起来,在旧关、关沟口埋了几个大冢。

38军教导团三天三夜把2000多个官兵留在这里;

38军教导团100个官兵把眼泪留在这里;

38军教导团把爱国的精神永远留在这里!

关沟之战是第三十八军教导团将士不怕牺牲,英勇杀敌,壮烈殉国,在中国军民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这一页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抗战的史册。地都的这一方土地浸透着烈士们的鲜血,我们每一个人只有“勿忘国耻,珍爱和平”才能告慰长眠于这方热土下的英雄烈士。

或许,将来这里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瞻仰、凭吊;或许,这里将会为这些英魂矗立起一座心中的丰碑,让历史铭记,让时代铭记。

地都向英雄们致敬!地都为英雄们自豪!

(撰稿:段有珠 照片提供:段志军 李成刚 资料来源:李振西撰《扼守旧关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教导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