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你对农村大摆酒席,有什么看法?

乡村记录员


农村摆酒席,自古就有,现在城里人一样会摆酒席,所以摆酒席的现象,其实是不分农村和城里的。我对农村人摆酒席,认为还是有存在的必要性的,不过最好有人来要干预一下是最佳的,为什么要干预呢?干预到什么程度呢?因为同样是农村的酒席,一桌子菜的价格是不一样的,有200多一桌的,也有400一桌的,也会一桌子需要500~800元的,真的是没有固定的价格。如果不干预,为了攀比,普通人能怎么做呢?真的是个艰难的决定。



现在很多人巧立名目,像买辆车,装修房子,孩子上大学,毕业工作等等,可谓是五花八门,都能叫上亲朋好友凑个几桌或者几十桌的,不过这种行为都是少数人。他们的目的就是想趁庆贺的节点,让亲朋好友来随礼,好孬也能赚个万儿八千的,何乐而不为呢。如果这样的话,会有相当多的人很反感,单出于朋友或者亲戚关系,而不得不为之。

农村本来最纯粹的婚丧嫁娶,或者需要村里邻居,亲朋好友相互帮助才能完成的大事,我大胆的猜测一下,在以前车马出行的年代,人们做事都是聚团的,因为人多力量大,所以当大家完成了重大事情的时候,难免到了中午或者晚上,那正好到了饭点,就凑合一下一起吃顿饭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这吃饭的规格就不断的提升,开始大鱼大肉,慢慢演变成今天的铺张浪费,想想也是怪可惜的。

其实在农村摆酒席的过程中,铺张浪费的会存在,但是真不多。农村人相对简朴,大都是量力而行。虽然婚丧嫁娶,给老人庆寿,需要摆酒席,会有攀比的现象,最近几年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也多亏了政府积极的宣传,给我们普通大众普及合理的消费理念。


在农村摆酒席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干预,主要是让一些不健康的酒席行为得到制止,让铺张浪费的进行整改。农村本来是淳朴的象征,但也很容易让歪风邪气带坏,攀比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就需要对酒席进行干预,不管你家有多少钱,有多少资源,统一规定好摆酒席的菜品数量,需要控制桌数,最好不能出现整个村庄都去吃大席的情况,如果人缘真的好,可以只收礼不请客,或者只请客不收礼。这样说可能会遭来谩骂,或者统一规定,自己同村的,除了帮忙的邻居,其他人等,一律不准吃酒席。反正总有办法来约束,您说呢?

只有这样做,农村摆酒席的风气才能得到更好的宣扬,邻里之间才能更和睦,邻里或者亲朋好友之间才会更融洽,不会为了家里人多人少的情况,而巧立名目进行摆酒席,是不是这样呢?


最三农


对于农村宴席,相信每个农村大人小孩都不陌生。从以前穷办事到现在大操大办,每个年长的老人都有经历。作为一个过来人,我谈一下我们这儿的旧习俗和现在的风气,相信你就知道每个人的看法了。

摆宴席在农村是一种传统习俗,在以前只有红白喜事才摆酒席,红事是男孩娶媳妇,女孩出嫁回门省亲。白事是老人丧葬和办周年纪念日。喜事就事新生儿做满月也叫喜庆日。哪时摆酒宴不像现在这么奢侈浪费,也没有现在大操大办现象。我记得那时婚宴饭菜稍微强些,孩子满月和埋葬老人宴席就差多了。就那样事主也是硬抗着办,没办法啊!因为挣钱不容易。我记得那时都是小操小办,宴席上只请亲属和朋友。本族家人都是帮忙的,宴席后吃大锅饭。宴席标准是每桌按照3至5斤猪肉为主外加各类蔬菜,每桌一瓶二元钱酒和二毛一合劣质烟,每桌坐7个人,小孩不顶人数都必须跟大人剂在一起。哪像现在啊,哪时候一桌酒席也就120元左右,境好点的也就是150元左右。再说一下那时的礼金,哪时真正讲究的是礼尚往来,不攀比你多我少。婚礼大约是5至10元,做满月七尺花布二元钱,埋葬老人也就是上个祭礼(麻糖)就行了。那时设宴是为了办事,不是做样子给人看。

随着农村生活条件提高,大操大办随之而,而各种名目宴席接连不断。订亲宴,相家宴,謝媒宴,乔迁新房宴,孩子升学宴,老人庆寿宴等等名目烦多,宴席标准不断提高。鸡鸭鱼肉样样都有,烟酒档次赿来赿高,每桌算下来都在六七百元以上。宴请范围也扩大了,不但宴请亲朋好友,街防邻居也都要通知。哪家摆宴都得30桌以上。我记的我们村一个领导孩子结婚宴摆了七十桌。还听说一家孩子办喜事,原计划在家设宴,后来一计算参宴人超计划,家里摆不开,不得以到饭店设宴招待。

家里有红白喜事,亲朋好友街房邻居来庆贺帮忙,而且是带礼金上门来,设宴招待天经地义,即联落了情意还倍有面子,何乐而不为?如果你在这个社会一意孤行,为了剩钱小打小闹不随大流别人会看不起你,。钱没了可以再努力去挣,人情没了再找回来可就难了。现实社会里就有很多人办事小气被人看不起,一但遇到事没人帮助还得化钱找人。在农村村民抬头不见低头见,还是很有人情味的。遇红自喜事只要你量力而行,设宴标准高低别人不会说啥。如果你没力量大办宴席而大办,有条件大办宴席而小办,都会受到别人说不好听的话。

至于我个人的看法,就是根据家庭经济状况量力而行,没必要和别人攀高低大操大办。世上人千千万,各人想法不一。至于人家怎样操办宴席,哪是人家自已的事,何须你操心。个人意见只代表自已。一气呵成,见笑了。




沧海一柱86374366


山少是农村人,从80年代起见证过农村摆酒席的诸多变化,这几十的变化让我感受颇多。

一、铺张浪费越来越严重。

家里一直保留着几十年来每次办酒席亲朋好友的送礼的礼薄,最早的一份是70年代父母结婚时的礼薄,礼薄上记录的礼单现在看来有一些不可思议,礼单上的东西五花八门,有送礼金的,有送粮票的,有送一条鱼的,有送几斤肉的,甚至有送几斤香干的。而再看看现在的礼单,清一色的送钱,而且最少的都是400人民币。

从礼薄上这一变化,给我的感觉是原来摆酒送礼是有什么就送什么,价植多少并不重要。而现在摆酒席,如果也像以前一样送上几斤肉,估计会被当成笑话。这就使得农村摆酒席送礼成为一种不小的负担,在农村一般的农村家庭每月参加一两场酒席很正常,一年的人情送礼开支6000元以上。

高礼金也使得酒席的标准越来越高,酒桌的菜品只选贵的,不选对,几百元酒,几十上百元一包的烟,在农村酒席上越来越常见。铺张浪费也越来越严重,相互攀比的心理也越来越严重。李家办酒席一桌的成本1000元,张家也不甘落后,一桌成本1500元。而实际上,在农村平常能喝得上几百元一瓶酒的又有多少。

二、摆酒席的套路名目越来越多

以前摆酒席主要是按照民俗习惯邀请亲朋好友见证人生中的一些大事,如:结婚、生子、大寿、逝世。而现在摆酒席的名目花试多样,搬家,谢师,上大学,找工作,18岁,36岁等等,摆酒席的名目举不胜举。

诸多花试摆酒的目的不纯,或是为炫耀,或是为敛财,脱离了农村摆酒风俗的本质。

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不再为温饱发愁,但是摆酒席的规格和礼金越来越高,名目也越来越多,山少认为这并不是好现象,也不是好潮流,希望农村摆酒席这一风俗习惯不要偏离民俗本质,办热闹,办喜庆,办开心。不要相互攀比,为了炫耀、敛财,变成恶习。


吴家山少


农村大摆酒席,有什么看法?我们这里叫办公事,有以下几中叫法:红公事,(结婚喜宴),送添箱(女方出嫁),白公事(丧事),送朱门(家里生小宝宝)。

在我小时候,那才十几岁,我的爷爷就是给村子里邻神百家帮厨(邻居),谁家办公事都少不了爷爷。我也跟随爷爷帮厨,那时候农村穷要提前预算。

来多少客人,做多少桌,每桌需要多少鸡鱼肉蛋和青菜,不能给主家浪费,算好让主家看好,这个标准,同意吧,那时候标准是十大碗,如果说花的多就再减点去,(少花那就得把每个碗底下放罗卜叶或白菜垫碗)说可以就按这个标准采购。

我想着那时候猪肉价格每斤0,65元。鸡蛋每个3分至五分,豆腐每斤0,2元。青菜都是吃的时令菜,那时候那有反季菜。冬天基本就是白菜,萝卜,坯旯。等。一桌成本价在十几元。


假如五月一号办酒席,提前三天准备,杀猪,宰鸡,炸丸子。还得提前在村子里,邻居家找桌椅板凳,碗筷,等如果客人多就的找遍全村。现在好了,全部去饭店招待,省去了好多的劳动力。

女方出嫁,男方结婚,送朱门,这几种酒席差不多。

白公事简单多了,一般都是大锅菜,白菜,萝卜,粉皮,豆腐,猪肉等。

现在随着农村生活条件提高,大操大办,而各种宴席接连不断。订亲宴,结婚宴,谢师宴,乔迁新房宴,孩子升学宴,老人庆寿宴等。

但是所说这也是一个事实,对于酒席热闹高兴是一方面,份子钱也是一部分原因,很多人都认为办酒席是为了热闹不计较亏损,但是很多人的想法都已经开始变质了,当然这只是一部分人,大部分的农村对于办酒席只是为了高兴热闹。实际所有来往的分钱都交给饭店消费掉了。

以上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伯伯所讲的事实,谢谢关注!


富农聚焦


关于农村大摆宴席,有人说是铺张浪费,有人说是人之常情,我是地道的山东人,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农村大摆宴席

农村人没有城里人那么多花花事,有事没事喊上三五好友出去喝一顿,酒加上菜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农村人家里的事情不多,要么结婚、要么生孩子、要么子女上学,要么上梁,要么白市等等。一辈子也没有多少机会大摆宴席,所以如果家里有了点事,必然要大摆一下。

再有谁家里都有人情往来,不光城里人有,农村人也有,有往就有来,有去就有来,自己家里有事不摆宴席,怎么能把出去的人情要回来呢?

所以我认为农村家里有点什么事情摆宴席,无可厚非,属于正常的人情。

农村宴席的价钱

三年前,家里有事办宴席,请了当地的大师傅掌勺,菜由他来买,菜单由他定,只要给他一个标准就可以了,那人来问,一桌是按照300还是400?家里的大爷跟厨子说我们家的条件还可以,让他别办的太差,厨子说,那就给他按照500块一桌办吧。要知道现在我们这个地方结婚办酒席,一桌菜至少要1500了,而且还是小酒店。

农村办个酒席,真是比城里半个酒席省钱多了,要说浪费,还是城里人的酒席浪费,也不能说是浪费,是被酒店挣的太多了。

我们老家那边办酒席喝的酒都是别人带来了,别人带什么酒就喝什么酒,而且在我印象里,农村喝的酒都是不到100块一箱的,不像城里人那样,喝个酒要么是勾兑的天之蓝、国缘,最差也是勾兑的海之蓝、五粮春。

虽然农村办个酒席很便宜,但是如果没事就想个由头半个酒席就不太好了。

胡乱办酒席的

我师父讲他们老家那边,屁大点的事情就把全村人召集起来办酒席,最少也要随份子100块钱,那边的人每年要随份子5000-10000块,也就是基本每周都有酒席吃,而且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你办的多了,别人为了把份子钱收回来也会拼命的办酒席,越办越多,导致风气极度恶化。

这样的情况下,办酒席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如果说家里有比较重要的事情办个酒席就办了,不能天天办酒席,这样就有点敛财的嫌疑了。


农科小孙说


我是好摄农夫,头条号:乡村搜罗社。一个喜欢野生兰花的农夫,用自己的实践与实例说事,如果喜欢就点个赞关注我吧。<strong><strong>


记得农夫小时候,每当遇到村里有人家办喜酒就非常开心,因为可以借机大吃大喝一顿了。那时候的邻里、亲戚、朋友间人情往来都是很自然的,虽然那时的人大多比较穷,但没有听说谁在埋怨说又得拿贺礼了这些话,为什么?


那时候农村的人均日工资大概在1.6---2块钱之间,贺礼一般是随2块钱,相当于一个壮劳力的一个工;比较亲的亲戚大多是随4块钱,折合两个工。

本村的喜事是需要全家去帮忙的,当然是义务工没有工资,再加上贺礼的一个工。这样的人情往来大家都不觉得吃力,因为最多算做了两三个义务工,再说了谁家不办喜事(红白)呢?

而现在的农村喜事也变味了,大操大办是为了显富,张三家结婚用了10台车,李四家必须要12台,不然就没有了面子,虽然李四家可能还有一屁股的债。

现在农村(小村)办白事基本上是不用招呼,家家都到。而红喜事就要看人情关系了,一般关系稍远的能避则避,因为贺礼的压力比以前大多了。现在就我们这边而言,贺礼都是400元打底的,而人均日工资才120左右,相当于3个工还多了。

况且现在农村赚钱的活本就不多,一年到头也节余不下几个钱。所以随礼钱已成为农民年开支中很大的一部分,怪不得现在农民都说:吃酒吃不起了。

好摄农夫感觉现在农村的喜事大摆酒,已没有那时候的味道,或者说动机也不纯了。一是为了面子,二是为了圈些礼金。

例如王二麻子家境好,隔几年就买一套新房,进新房就请客收礼。而李老王家儿子没结婚、买不起房,几十年都没有办过事。这样的情况下当然会对吃喜酒有抵触情绪了,很多亲情也是在这种关系中慢慢疏远了。


题主和兰友们可以参考借鉴。如果还有其他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乡村搜罗社会一一回答。


乡村搜罗社


我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在我老家这里基本上缝事必须操办起来。红白事,买房 盖房 生孩子 孩子考大学 当兵 老人过寿 等等基本都成为常态 但并不是每家都把这些事情都操办 ,都是选择几件大事才会操办 ,接些礼钱,这都是当地习俗一直流传下来的。有的熟人朋友亲戚 通知你了,没有办法不去。去了难免随礼金。你家有事我去,我家有事找你去。周而复始形成常态。这里还有一些个人性提现,都是一个村的话祖祖辈辈下来基本上都是亲戚,长走动走动也是好的,你想想如果你家有事,全村没一个来的那是个什么场景?所谓铺张浪费我个人认为没有。在我们那酒席结束本家人都是要大包的,就算你场面再大也无非是个面子。谈不上浪费。


生活杂事记


关注【乡村关中】分享新锐思想,解答实事求是,评论有理有据。洞察社会万象,打开脑洞天窗,开启新生思维。

摆酒席在农村是一种常见的风俗习惯,农村人重视婚丧嫁娶,但凡遇到红白喜事都会摆上几桌以示庆贺。以前的农村人都在家种地,平时偶尔在家附近打打散工,村里人都聚居在一起,平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但凡村里谁家有个红白喜事,村里人都一起帮忙料理,主人家自然会摆上几桌以示谢意,一来二去之后渐渐在农村形成了摆酒席的习俗。我是【乡村关中】,职业农民,农技从业者,“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现在,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增加,酒席的形式和花样都在不断翻新,农村人摆酒席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两桌,花费费用日渐增长。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攀比之风日益严重。作为“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对此问题认为农村摆酒席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民俗文化,而是让更多家庭头疼不已的铺张浪费,应该有所管制。具体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农村大摆宴席耗时耗力

农村摆宴席大多数地方都是三天流水席的形式,动用的几乎是大半个村的家庭人员,动辄数百人,有时候碰上丧葬事情,可能需要耗时7天左右。以前的农村人生活节奏缓慢,农村人闲赋在家的时间比较多,现在大多数人都在为了生活而奔波,青壮年几乎很少在家,亲戚里要是办事摆酒席,在时间和付出上有点力不从心。所以,快节奏的生活下,农村之前的风俗习惯相对而言,就比较费时费力了。

二,农村宴席规格形成攀比

以前,人们物质比较匮乏,红白喜事都办的比较简单,一碗白菜豆腐炖粉条也就成了一道席面,坐席的人依旧吃的喜滋滋乐呵呵,鲜有人讨论席面的好坏。现在,农村人平时也吃的好喝的好,对席面的挑剔程度也渐渐显露出来。村子里但凡谁家摆过酒席之后,村里其他村民都会在私底下对主家的宴席规格加以点评,久而久之,村里人办宴席就形成了攀比之风,在宴席规格上不断提高,从最开始的有菜有肉,到后来的有鸡鸭鱼,到现在甚至出现了鱿鱼海参等高价食材。所以,物质的增强让农村的宴席规格也逐渐攀比,形成不良之风,为农村人经济造成一定压力。

三,农村摆宴席存在铺张浪费。

记得小时候,村里人都缺吃少穿的,摆宴席的时候几乎大多数人都出动,你贡献一个盆,我提供一个锅,互相出点力气,搭帮带伙的就这样开始忙活了,物质匮乏难得吃到好东西,宴席上自然都是横扫一气,食材宴客时少有剩余,即使有剩余,也都是最后你家分一些,我家带一点的回家热一热继续吃。可是现在,村里人温饱问题都解决了,平时家里吃的都不差,在宴席上有时候偶尔动上几筷子,剩余的饭菜也不会有人带回去继续吃,最后都会被倒掉,铺张浪费再所难免。另一方面,农村人过红白喜事时也会请歌舞表演助兴,还有一些额外的费用支出。所以,农村大摆宴席时确实存在不良之风,铺张浪费比较严重。

四,摆宴席目的性增强。

以前,农村人摆宴席纯粹是为了相互聚在一起庆祝,主家待客花费不多,随礼的人花费也不多,双方之间你来我往没有太大的经济负担,摆宴席目的比较单纯。可是现在不同了,随着宴席规格的不断提高,随礼的礼金也在逐渐提高,以前,农民没有钱的时候随个小物件就可以欢乐落座,然而现在礼金从几百到几千不等。好多人都抱着“送出去的钱怎么也得收回来吧,不然亏大发了。”的思想办宴席,更有一些人借各种借口开始敛财收礼金,婚丧嫁娶,孩子满月,孩子上大学,买房,买车等等五花八门的事情都可以被当作收礼金的。

五,农村宴席卫生标准差。

一方面,农村宴席几乎都是家门口随便找片空地,做饭几乎都是露天操作,食品安全难以把控。另一方面,农村宴席村里全家老少齐上阵吃上三天都是常事,人口众多聚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十双筷子都在一个盘子里捅咕,卫生和安全难以把控。农村人普遍没有体检的习惯,像我们这边宴客早上吃面,吃过的汤都会倒入一个大锅里进行二次使用,这是以前人们物质匮乏时候留下来的习俗,久而久之到现在依旧在沿用,类似的容易造成疾病交叉感染。所以,农村宴席在卫生和安全把控上都存在弊端。

总之,宴客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习俗,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禁止几乎是不能。但是对于不良的农村宴客之风,应该有相应的管制和宣扬,人类是在不断的进步当中,传统习俗也应该朝更文明更生态的方向发展,不能在攀比的不良之风中迷失方向。

条友们,对这个问题有何高见?我们留言评论区恭候。


本问答权属【乡村关中】,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本题作答:职业农民、农技培训师“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基哥。


乡村关中


先说结婚,结婚时摆酒席是最普遍的,亲戚朋友、邻居们、同村的都会过来,一是有人帮忙,毕竟办酒席相对是比较忙的一件事,二是图个热闹,如果结婚冷冷清清的,就没有热闹的氛围,相信谁也不愿意看到,结婚办酒席,人越多越好,尤其是在自家待客的情况下,主家们也不会在乎多几桌,这种情况男、女、小孩都可以去。

再说白事,白事办酒席相对来说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毕竟亲人去世,主家的人心里不好受,有人会不解,既然这样,不办酒席不就可以了,这是不行的,一方面需要亲戚朋友们前来吊唁,有些亲戚距离比较远,中午让他们直接回去显得不妥,二是出殡的时候需要有人帮忙,只靠自家的亲人是无法完成的,虽然不会像红事那样热闹,但去的人也不少,酒席是少不了的。这种情况一般是男人过去的多。

最后说满月酒,谁家有新生的小孩,等到满月的时候会办满月酒,满月酒也是一件高兴的事,主家很喜欢,亲戚朋友、邻居等也都会前去祝贺,人越多越热闹越好,显得兴旺,这种情况一般是女人过去的多。

摆酒席是好事,但是近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却变了样,主要表现在浪费和攀比上,一旦出现浪费攀比,那就变了味,我们这边这种情况还不太常见,而有些地方,为了攀比,随礼的金额上也会增高,也有的体现在饭菜的好坏、项目的表演等等,这样做的后果,虽然当时有“面子”,但过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总结一下:农村办酒席是好事,但不要让其变了“味” ,适当的办酒席利于维护人情关系,利于得到帮助和热闹的氛围,而浪费和攀比的酒席,受伤的只能是自己,要摒弃这种不良的风气。

关于此,小帮手就说这么多,如果你有其他的观点或看法,欢迎在下面评论中留言,大家一起来讨论。


农民的小帮手


说说对农村里面大摆酒席,这个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近些年来我们一直都提倡这个不浪费以及节约举办酒席的问题。

但是有的农村依然不会遵守国家的提倡和做法,都是自己认为有几个钱就在农村里面大操大办,所以也引起了一些跟风或者攀比的情况。


过度的消费文化习俗。始终会消失。

我们觉得有一些农村里面举办的酒席太过于张扬,并且攀比的风气越来越严重的时候,就有可能使得这种文化和习俗随着时间的消逝,而人们不在愿意去传承传统。

我们觉得这个是过度的消费,农村里面的文化习俗。原本以前举办过酒席,简简单单的,那么就已经是非常好的,非常可观的

那么到了现在攀比的风气越来越严重的时候,大操大办,也出现了在我们农村里面就出现过这样大操大办的现象。

所以很多人都逐渐的开始对农村里面这样的酒席产生了一定的厌恶感觉。这种情况呢,如果继续加重下去,就会使得农村里面的这种举办酒席的传统文化逐渐的消失。


靠酒席捞钱,非常恶心

有些地方依靠举办酒席来拿钱,我们觉得这是非常恶心的一个问题。

在我们农村这边还好一点,举办的酒席相对来说基本上都是属于人生大事才会举办的,这个时候大家都非常赞同和理解

但是我们不知道有些地方过度的举办这个主席到底是什么意思?

比如说盖个房子刚起地基的时候,要请大家来喝一顿。然后洗完之后搬进新宅居住,要请一次客。然后装修的时候再请一次,盖2层的时候又请一次。

房子满月他还请一次。再加上孩子出生的时候摆酒满月了,白酒100天要摆酒,三周岁要摆酒,9周岁又摆酒。

买了一台车也要请酒,其他杂七杂八的请酒项目我们就不一一举例了。

我们想这样的地方经常摆酒的,那不是捞钱,还有什么意思呢?

问题是这里面的份子钱还是比较严重的,动辄500以前这种情况很多年轻人回到农村里面,但是使用这个份子钱都是几千一万的,多数占用他几个月的薪水。



应该出台一些限制。

对于大操大办,我们应该觉得要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来限制这些地方胡乱举办酒席的行为。

因为这些农村里面举办酒席呢,有的甚至是贷款都要举办,原因就是说这些份子钱,因为请到你的时候你又不好意思不去,去了给份子钱给太少了,有没有这个面子。

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觉得要出台一些政策来限制这些地方,胡乱举办酒席的给人们一个良好的环境。



加速农村里面的言情冷漠

在我们的看法当中,农村里面的风俗习惯对于农村里面的为人以及人情关系来说,在以前还是比较热情的亲切的。

但是由于这种酒席和攀比的风气不断升温很多。导致于人们逐渐的远离农村里面的亲情的问题。

所以我们觉得现在农村里面这些亲戚的关系比较疏远,有一部分都是属于这个大摆酒席的问题所引起的。

本来是很好的一件事,它能够增加农村里面亲戚的亲情关系,可是现在越发展越是变味了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样不同的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