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工厂“用工荒”的原因是什么?

七米嘀嗒


看了前面各位朋友的观点,都很切中要害。

接着各位所说,简单补充几点:

1、现在大部分中小城市、城镇居民收入已经逐渐上升,实际收入与外出打工的实际收入差距已经不大,而且生活幸福指数较高,很多人不愿意再外出。

2、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现在有知识的年轻人普遍不再愿意做一些基础性工作,属于社会价值导向问题,要全社会弘扬和发扬工匠精神,并实际大幅提高一线劳动者的工资收入。

3、放宽用功的年龄限制,其实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有很多工作不需要年轻人,年龄大者可能更合适。


魏向辉


1、“智能制造”大趋势,员工素质脱节

2015年,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智能制造成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与传统的生产工厂相比,现代的制造工厂更加追求智能化、自动化。与工厂的升级换代相对应,工厂对工人的素质要求可以说是成指数的提高,而现在国内工厂的工人素质都普遍偏低!想招一个高素质的工人,对于生产企业或者工厂来说,可遇不可求。经济的发展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工厂招不到适应的高素质工人,这是“用工荒”的原因之一!



举个例子,我曾经去一家中国本土工厂参观,在车间我看见几名德国工程师正在检修一台生产设备。后来我好奇的问了厂长,他说这台设备是从德国原装进口的,全厂工人只懂生产,但生产设备出了问题都不会处理。没办法,只有请德国工程师检修。而且检修费用很贵,足以在国内请一位高级工程师,可是国内没有这样的人才!

2、高校转型太慢,理论与实践脱轨

我看过一本书叫做《德国制造》,书中讲述了德国高校培养学生的一些方法:学习1年理论知识,2~3年的工厂实习,拿到工厂颁发的证书后回到学校再学习一年理论知识,最后答辩毕业。这样毕业的大学生不会失业,同时也保证了未来工人的高素质。在中国,高校和职(技)校是完全分开的,甚至很多本科生还瞧不起那些专科生!高校转型太慢,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轨,导致高素质的人才缺少对应的工作技能,一部分学生毕业即失业,或者毕业以后从事着与大学所学专业完全不搭边的工作,这是“用工荒”的第二个原因!



3、供需信息不对等

招工的地方没工人,有工人的地方没工厂。现在一些工厂招“普工”,大概有三种途径:1、就近招工;2、人力市场或中介;3、熟人介绍。很多工厂的招工信息很难传递到那些需要工作的人知道,进而导致工厂招不到普工,工人找不到招工的工厂。供需信息不对等,是“用工荒”的另外一个原因。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我就是穿着正装去奋斗,有用就关注我呗~欢迎留言评论。


穿着正装去奋斗


中国民营企业出现“用工荒”,印象中大体始于02年的广东东莞佛山,次年波及福建,之后一路沿海岸线北上,席卷江浙乃至工业发达地区。

从行业上看,最初是鞋业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而后机械电子整装,现在无论哪行多少都出现了用工荒。

回答问题前,先回顾用工荒波及轨迹,逐字打完,让我见题时的第一感逐渐清晰。感谢题主所问。

我认为当下民营企业产生“用工荒”的因素有许多,即有前面朋友说的观念上,也有待遇所得上,还有人囗红利期已过等,但归根到底,我认为是全社会问题:新时代剪刀差出现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常听到的剪刀差是工农业,东西部,现在这些剪刀差正逐步缩小,随社会与基础建设、科技进步,这些将趋于平衡。

然而也正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造成了新时代剪刀差。

第一,各阶层收入极大的落差(这本身也是巨大的剪刀差),造成“消费欲望与实际所得的剪刀差"。造成劳动者无法满足于现有能力所能获得的报酬,如何能安心工作?

特别是从90后步入职场并逐年成为中坚后,他们是成长于互联网时代,自小就接受了全面现代信息。受互联网各种媒体各种偶像影响,工作后自然认为,拥有车、旅游、房及日常时尚消费等等是天经地义。而民营企业基础员工工资水平,是远远难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所以用工荒在所难免。

也有朋友说了,那就提高工资嘛,一个月8000元工资,难道还招不到人?当然招得到人,只是人来了,公司也破产了。这就是下面要说的剪刀差:“商品价值认同与生产用工成本的剪刀差”。

第二,什么是“商品价值认同与生产用工成本的剪刀差”?通俗点讲,就是一方面我们买东西要物美价廉,一方面我们希望大幅提高工资。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这东西别让中国人学会,要不我们能把它卖出白菜价。说者听者往往会心一笑,并隐隐有一丝豪迈感。岂知,这句话是由多少民企上至老板下至员工,也许就包括你的汗血泪做的铺垫?!

我们消费采购时,随着移动互联带来的便利性,可以轻松货比三家,最后决定成交因素的往往价格占比极大。于是线上线下商家只能在价格优惠上做文章,最终压力基本落在制造商身上。这就造成了民营企业老板普遍的哀叹,材料在涨人工在涨,就卖价不涨,甚至下跌。

这种情形已持续十数年,现在制造型企业还有多少空间单边涨工资?自家产品价格涨不动,带来工资涨不动,其他商品却在长,消费面在扩大,入不敷出日益严重,员工能安心工作吗?

所以马云呼吁全面提升中产阶级人口占比,意在提高商品认同价值,从而带来薪酬的大幅提高,反过来促进中高端商品销售额。但在曾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谈何容易?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

美国在上世纪上半叶是出个那么家企业一一福特汽车。当时的老板老福特,惊堂木一拍:要让制造汽车的人买得起汽车。于是,福特员工工资一跃翻4倍,从此开启了一轮全国性工资猛涨期。

今天的中国有哪家企业能做此决策?你长别人不长,你又不是象福特一样占有大份额市场,到时谁长谁死。唯有如华为这般的全球性领先企业,象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中产阶级人口才能逐步提高占比,逐步惠及消费商品,才有可能带来普通岗位的工资大幅提升,时能我待乎?

所以,民营企业“用工荒”问题是全社会的问题,它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不能简单怪年轻人不安现状,也不能轻易说老板黑心。各层面都有难处,期待新一轮技术革命带来的职业裂变吧。


老西弹新









龙城雄鹰1972


用工荒也叫用工难,是指用工短缺现象。相对于持续多年的民工潮,用工荒的出现是多方原因造成的。当然也包括农民工的一些权利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待遇普遍偏低,而消费越来越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大国,劳动力其实搓搓有余。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同样各种物品的价格也提高了很多。在工厂打工,一年下来存不了钱。好多人都不进厂。大家宁愿做快递、送外卖等其他行业。

2,老龄化的增长,年轻人少了。

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像80、90一代基本上都是独身子女。现在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而真正出来打工的少了,所以大家的选择就多,导致很多企业招不到人。

3,企业不重长远,缺乏用工储备。

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错误地认为我国劳动力资源充沛,用人可以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在用工上仍然固守临时观念,缺少长远打算,对劳工缺乏尊重。在用工变得急增时手足无措、无法应对。


浅浅素缕


这个问题老生常谈话题了,不止一个人向我提问过,我依然坚持我的观点,想走出招工难的窘境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准确定位评估自己企业,用工环境,每个岗位用工要求,不能盲目自大,追求高大上是每一家企业的梦想,但是高大上的人才需要的代价也是可观,你一个普工发3000工资还想找本科以上,别人不吐你脸上就算给你面子了。

2:具体工作面试岗位,不要过度依赖劳务中介,面试关卡时HR如果不懂相关专业知识,不要打肿脸充胖子,最好找相关部门专业人员协作参考,防止不必要的人才损失。

插个题外话,99年我自己经历的招聘,一家宾馆招聘电器音响设备管理员,我无线电专业学已经几年的工作经验,自认为做一个管理员还是绰绰有余,可到了面试这一关出了幺蛾子,来了四个神经病面试官,直接打乱了我的计划,为首的那个中年妇女,不问我相关工作东西,要求我唱歌跳舞 ,好在本人属于学音响师出身,有些演唱功底算是过关了,然后接下来说我不是本科生不符合条件,我好奇反问“大学有这方面专业么,你们要求有些过分了吧”人家直接回答更让哑口无言“现在不是流行大招学生么,上面就是这样要求的”我一口老血,这不是把我当猴耍么,老子不伺候这帮神经病了,呵呵😊废话多了见谅。

3:重中之重,待遇,待遇,待遇,不要想着画大饼,哪怕是急缺人也不行,即使骗得了当时,也骗不了后期,把劳有所得,多劳多得落到实处,尤其工人缺乏时期,一人当两人三用时,必须给予高额补助,让工人们劳有所得,他们才会真心为企业工作,不要算一人当两人后节省多少人工成本,工人不说不代表他们傻好欺负,等到真正撕破脸时,企业损失会更大。


灰色轨际


用工荒产生原因;一、有用工企业拋弃劳动法规,招聘进入企业员工试用期长,不及时按规定给员工签定劳动合同关系,没合同就似永属试用期收入低下,心中不踏实不安心,如遇烦心事易冲动,难解时就提辞职。二、有企业不认真执行劳动法规,国家法定假月休8天,有企业连休4天也保证不了,八小时工作制延长至十小时上,薪酬扣的又扣工资低,超时加班加点常有事,没补助或少补助,社保上级没压力不会主动去给员工办理缴费。二、存有外行领导内行,有中层人业务水平次业务能力差,不懂尊重人喜在人面前耍威气摆架子,指手划脚的动不动就训人,扬言讲狠话信不信;我扣罚你工资款,员工受不了这窝囊气,提出辞职不干的大有人在。


正气颂歌


回答这个问题前,首先要明白工人为什么要去做工,为了理想?为了建设祖国?还是为了无私的付出?工人在社区最底层,他们努力也不过是让自己过得好一点而已。那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去做工了呢?其实也很简单,付出与期望所得不对等,心理不平衡,不愿去受那个气;看不到希望,没有出头之日,还不如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现在这个社会不是谁努力谁就能过得好,很多人心里不知道,但是都能感受得到。在相互忽悠的社会要么是高高在上的颐指气使,要么卑微的得过且过。专家们的言论大多使民众嗤之以鼻,说得多了反遭民众的反感。再笨的人你可以忽悠他一次两次,即使他不知愿因,搞不清楚,弄不明白,但他有感知能感受得到。对自己觉得不好的东西我们不能改变,也会尽量的远离,这是本能


丁达v


本人就是打工者,也来谈谈这个问题:本人认为,第一,工厂没有把工人当成是本厂的财富,只是当做会劳动的机器,为了工厂的利息无情的牺牲工人的利息。第二,工资问题,目前的工人工资在社会上有几个人能够大声的说出来(我挣钱了)?老板为了自己的利息,把工人工资限制到了什么程度?福利又给了工人了吗?工人给你打工仅仅够生活,结余很少。你们一家可以吃大餐,去旅游,去买东买西,考虑过你的工人怎么样了吗?我们工人付出的完全成了你们炫富、奢侈的源泉!别和我们说利润低,那是你们的问题。我们只是被管理者,没有能力管你们所说的利润高低。因为,利润问题只是代表你们的能力。 既然,没有利益,我们只能(水往高处流了)


老天怜我苦男儿


大学扩招以后,上大学已经变成了一个稀松平常的事情,已经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变成了现在的平民教育,每一个父母亲把自己的子女从幼儿园变成大学生,每个家庭付出了很沉重的代价,于是,在这些大学生毕业以后,他们的父母亲,肯定是不希望,他们的子女,再去做什么所谓的制造业,因为去制造业上班,就连初中生也可以做,何必让自己大学生的儿子去做呢?每个父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是人上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是坐办公室的人。但是我们知道,能坐办公室的人很少,除非你家有背景,除非你的后台够硬,否则一般小老百姓家庭的儿子,是坐不到办公室的,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高不成低不就,好多工作机会没有制造业,又不想去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