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诗词才能有古意?

如歌对莲


教你一个取巧的法子,但这个法子只要一用,此生就与真正的诗词无缘了。

所有的名词,全换做古诗中常用的名词,古意就能出来一半。大道理我不说,举例如下

1、他乡风冷近衣前,留言不至剩花环。改为:孤馆秋寒两悄然,鱼书不到旧花钿。是不是古意多了一点?

2、诗词难写硬挥笔,心事还愁只乱书。改为:词赋难工偏砚墨,心情不减更涂鸦。是不是古意多了一点?

3、空居寂寞噪乌鸦,浊酒诗书一案花。改为:孤冷寒斋闻暮鸦,书寒酒瘦只瓶花,是不是古意多了一点?

尤其是数量词后面的名词,简直必须要带上古典词句才可以,要不然,铁定没有味道。比如

1、四十多年都忘却,三千里路更多些。改为:四十角弓犹不忘,三千弱水只长嗟。是不是显得比之前的紧一些了?

2、雨洗铜钟十年远,舟回小巷一枝多。改为:晨钟风洗十年客,舞榭船归一树鹈。是不是显得古意更多了一些?

还有,动词的应用,才要用心才好,诗中的动词要炼字,词中的动词要自然。比如

1、二月桃花映水红,双双燕子笑东风。看起来平常无趣,改一下,二月桃花照水红,双双燕子惹东风。照,有些拟人了,而且有持续的动态,惹,把小清新气息弄出来了一小点,是不是显得比前一句生动不少?

2、故乡昨夜梅还在,寂寞此时泪不干。这一看就是词,改一下,故乡昨夜梅应发,香枕空时泪已残。

当然,玩结构也不失为一种妙法,连动词都省略了,比如温八叉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为了模拟出这个,我当年想了六个月,也是不行。还有杜公《秋兴八首》里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你如果按照原本的顺序排一下,就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显然没啥子韵味嘛!改个顺序,效果就逆天了!

不算以上这两首古人的句子,我之前举的那些例子都是取巧之道,上不得台面,真正想写出古意的,除了积累以外,你可以试一试这个办法

随便找一首你没见过的古诗的翻译,让别人找也可以。你根据翻译反过来写诗,然后和原诗对照一下,就会明白了。

差距啊!让人想自杀的差距啊!

你可以试一试,不过自卑自弃时,不要怨偶。我是没指望了,也就是取个巧当游戏了。


亦有所思


问题:怎样写诗词才能有古意?

.....

前言

作诗有古意,这不仅仅是今天的诗人的自我要求,对于古人来说,他们也追慕自己时期的古人。因此作诗有古意,要从几个方面注意。

一、用韵

用韵自然是古韵,作诗用平水韵,填词用词林正韵。如果用中华通韵或者中华新韵,自然没有古意。

二、用字

刘禹锡非六经中的字不用,宋《邵氏闻见后录》记载:

“刘梦得作诗欲用糕字,以五经中无之,辍不复为。宋子京以为不然。故子京《九日食糕有咏》云:刘郎不敢题糕字,虚负诗中一世豪。’

这件事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但是“题糕”成了典故,在后人的诗句中屡次被提到,用来表示诗人对于用字的谨慎,甚至有“无一字无来历”之语。

需要注意的是:用字的字,不仅仅是字,而是word,包括词。例如干部、派出所、汽车这一类词也尽量避免。

三、句法

我写过一篇小文《老街诗词闲话72-写出好诗一定要学会使用诗家语》。古人的句法多变,而且与散文句法不同,钱钟书先生说过:

……盖韵文之制,局囿于字句,拘牵于声律,散文则无此限制。……故歇后倒装,不通欠顺,而在诗词中熟见习闻,安焉若素。......各自不同,韵文视散文得以宽限减等尔......

诗家语不同于散文语,很少直接用主谓宾的语法结构,例如朱敦儒的词:我是清都山水郎,主谓宾非常清楚。

但是更多的古诗没有这么规矩,例如“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省略主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省略谓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全是名词的罗列;“日暮乡关何处是”宾语前置;“行舟绿水前”状语后置等等......

四、典故

用典包括前人的故事和前人的语录等。

唐朝人作诗多用唐朝以前的典故,或者本朝较早的典故,宋朝人用宋朝以前的典故。如果朋友之间的赠答之作,尽量用古人代指朋友。例如谭嗣同的《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首诗中的典故人物都是东汉时的人:张俭和杜根。

结语

如果注意以上的几项, 将您的作品混入古人诗词中,对于一般读者而言,未必能看出作者是什么时候的人,大多数读者很难把这样的诗从唐宋作品中区分出来。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写诗词有古意,那么首先作者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丰富语言内涵,才能写出合辙押韵、词语华丽的篇章。古人在吟诗作对时也同时彰显了通俗易懂的特点,并没有顾弄玄虚卖弄文字的弊病。我们欣赏古诗时既欣赏了文中那种文笔流畅感人肺腑的意境,同时感悟大自然的美好和壮丽。

现实中有些作品,虽然看是语言华丽美观,博人眼球,但多喜爱采用生疏偏僻字,说句惭愧话,有些字都两不相识,没法认亲,没法理解词意,岂不遗憾?如此也就减少了欣赏阅读的兴趣。

以上理解是否合理,还望各位大神给以指教!谢谢各位。


鹰之声2


如何写古诗词更有古意?我不知道为何有这种提法,难道表达今意不如古意?仿古并不见得要照抄照般,写出的意境非得是古代的,古道、衰草、老树等等这些古味的东西,需要时我们可以写,高楼、马路、都市等等这些现代的东西,如果能增强诗的意境仍然可以写进去。有些食古不化、捧老骨头的所谓古诗词大家们,甚至特别强调汽车、电脑、电灯、手机、飞机等等所有这些现代的东西都不能出现在古诗里。这是什么逻辑?仿古诗并不见得今天的东西不能写进去,写诗用以达意,如果写古诗不能发今意,还写些古诗何用?古诗写出来得让别人一看就懂,要白化自然能舒胸意又具诗的意境,这才是好诗,至于平仄压韵、用典仿古还在其次。不然苦涩难懂,用典大多人不知,那你写诗就只有自写自乐了。唐宋古文运动,名义上恢复秦汉以前文体,实际上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再发展。今天我们写古诗也不能过份仿古,泥古不化,那样我国的诗词文学什么时候都难以有大的发展。我们要在古诗词的基础上,古文今用,进一步发扬光大,让古诗词更具有生机和活力,这才是今天我们写古诗词的意义所在!


sunjin72976689


古意是什么,古人写的就有古意,现在人写出来就是“故意”。花哨的词句,乏味的立意,耽误时间,没有意义。“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看不出什么古意,只是“意境”和“意义”。仿古就是做旧,赝品。诗言志,“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古人已作古,古诗亦留传,今人不做古,诗为心中言。


麻辣SC


怎样写诗词才能有古意?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我觉得现代写传统诗词就是要达到一种古意,有古意才会有诗味的感觉,在写诗时尽量不要用现代词汇,比方说,北京,社会主义,共产,主席,书记,干部,同志,西安,代表,等等现代词。否则就达不到古意,达不到古意的诗就是造诣不深,我是这么认为的。比方说,西安我们可以用长安,北京我们可以用北平。古为今用,意味无穷。这是我的感觉。再就是写诗要运用修辞手法,要有意象,要有意境,有时某首诗中会用到比较深奥的象征手法。这样会使文章显得深刻,带来古意。下面是我对诗的古意的探索。————————————————————————————《悼亡兄中前忆大哥雪仿》武中明——————十七巴陵守班房,立志报国离故乡。五年军旅人变老,十载务农告爹娘。两兄从军黄泉路,当今君王能感伤?人生自古谁无死,阴曹地府乐天堂。


用户5134241127990





个人觉得,很难!

古人的诗,怎么读怎么美,正宗;

现在人写旧体诗,怎么看怎么像打油诗,水的很;

咋就有这么大区别呢?

一:社会环境不同。

做人、作文、求官,这是文人的路数!

大家都是要脸要面的,虽然也有渣男,也有混混写出不同凡响的诗文,但总归不是主流,更多文人骚客,拿不出点真本事,就太丢人了,还谈什么安身立命呢!儒文化能绕得过读书人?

诗文是敲门砖,也是花街柳巷的小门票。

现在的人,屁股决定脑袋,钱、权、名、利,虚头巴脑的实惠,踏实肯干要吃亏,虽然也有安于穷困热衷写作的,但毕竟少之又少,风向变了,学问有没有倒是不那么重要的!



二:文化起点不同。

作诗作文,贵在真诚,贵在有感而发,小团体也好,行吟苦唱也罢,诗歌都是与作者本人紧密相关的,古人们学的是三字经、百家姓,玩的是六艺;

现在,我们学的是ABC,玩的是高科技,说得好听点,诗文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娱乐方式罢了,起点就有大大的不同,语境也有很大差异。



三:思维方式不同

你看看“吟安一个字,捋断数根须”

你看看“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你看看“语不惊人死不休”

乖乖,咱们是个快餐时代,是个读图时代,是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写诗作文,不是用作品说话,而是用官位、阶层说话,名人出书火爆得一塌糊涂,为个啥?



什么梨花体,什么羊羔体,沸沸扬扬的,文人相轻,都想一统江湖似的,都认为自己才是正统,啥呀!

综上,有点古意不难,难的是古意普遍存在!


一路鸣鸿


鹧鸪天《南京樱花节》

日本耶姬梦太遥,

金陵胜景在青郊。

北湖烟柳洇红粉,

鸡埭梵宫湮雪涛。

…………

花事盛,逐花朝,

芳菲满眼客如潮。

赏春妻女归来晚,

问过樱洲第几桥。


五棵松人


現代人的詩詞歌賦應該一方面向古诗詞学习,一方面还要有現代的意義与风格,










苏炯发楚子牛


繁花情浓,游人兴长,堪解蜂蝶意?

踏遍群山觅胜景,犹在人语稀。

才离市井,又赶人潮急!

渡水穿林,破风登亭追古迹。

金石竹帛,漫评轻议,  冢中自安栖!

唯有青山横陈,无语朝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