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展播」仰止高山——记河北亚泰电化有限公司创始人高庆山

仰止高山

——记河北亚泰电化有限公司

创始人高庆山

耿彦钦

「故事·展播」仰止高山——记河北亚泰电化有限公司创始人高庆山

图为高庆山(左一) 与员工在一起。

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农民。一个有胆有识的企业家。

高庆山,河北亚泰电化有限公司创始人。他在世、在任期间,实现了为国家纳税一个亿的梦想,受人尊重。他勇于拼搏、敢于争先的创业精神,同样被人敬慕。

艰难的起步

1978年,是一个写进中国历史的极其重要年份,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此起步。三十而立的高庆山庆幸自己赶上了美好的时代。

也许是来自父亲的经商基因,也许是对政策的敏锐感知,也许是改变生活的强烈愿望,高庆山开始从外地廉价买回布头、帆布,让爱人做手套、口罩、帽子等劳保产品,挣些加工费。慢慢地看着这行当能挣钱,就分发给乡亲们一起做。再以后,五户乡亲联合起来,开始做合同产品。

与承德劳保公司签订的加工制作工装业务,是高庆山有生以来签订的第一份加工合同。他把客户要求讲给五户乡亲听,要求大家按合同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但是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小农意识和心理时不时冒出来,要和规则玩玩心机。有的加工户耍小聪明,悄悄在服装尺寸上做手脚,余下布料自己私用。这背后小动作的结果是,产品不合格,客户拒绝付款。在千里之外的承德劳保公司,面对堆积的不合格工装,高庆山内心悲愤欲绝:为贪图小便宜却被便宜狠狠咬了一口而愤怒,为长途奔波却被拒收而伤心,为第一次业务就被认定不诚信而痛苦。高庆山费尽周折,磨破嘴皮子请求客户让自己返工重来,坚决保质保量按合同要求完成任务。承德劳保公司虽然勉强同意了,但高庆山也记下了这次深刻的教训:搞企业必须抓管理;要发展必须讲诚信。

从此,诚信,成为高庆山终生坚守的承诺。

20世纪80年代的第一个年头,诗人顾城发表了他的成名作,全诗只有短短两行——“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对有的人来说,光明可以是一场美丽的邂逅,可以是一种美好的向往,而对高庆山来说,光明就是对理想抱负的不懈追求;这种追求,往往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甚至血的代价。

1980年,高庆山在村小学旧址,正式成立了东高服装厂,招聘工人100余名,这在当时凤毛麟角。1984年秋天,东高服装厂从邯郸毛纺厂进了一批价值8000多元的军大衣呢料,正赶上下大雨,道路泥泞,货车陷入了泥坑里,寸步难行。从衡井路到东高服装厂有三公里。为了不弄脏呢料,高庆山带着7个壮小伙,肩背手抱,用了整整一晚上的时间,把呢子布料搬到了厂里。邯郸商场的窦书记劝他说:“高厂长,咱可一定要修路呀,不然这样会把身体累坏的。”为了这句话,高庆山修了一条从厂门口直通衡井路的矿渣路。这条路也为附近十里八乡的百姓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工厂改为王家井服装二厂,缝纫机、锁边机、扣眼机、钉扣机、熨烫机一应俱全。1986年,工厂扩建为博陵服装厂,高庆山任厂长。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他五赴石门,恳请石家庄一家服装厂的退休老师傅来厂担任技术顾问。服装制作有了技术保障,业务量不断增加。此时小加工已经不能满足高庆山的大理想,他要上高档服装,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需求。在选料上,高庆山不含糊,做到了优中选优,采用市场最流行的高质量名牌面料,款式上既体现民族风格,又引领时代潮流。在制作工艺上,他精益求精,每道工序都有质检员,确保了服装质量。

一天,高庆山收到一封来自石家庄的信,信中说买了一件他们厂的高档呢子大衣,几天以后发现衣服上有个小洞。写信人也没说要退货或者调换,高庆山却按照通信地址,带着同款衣服找到写信人,先是赔礼道歉,再是以新衣换旧衣。谈话中,高庆山才知道写信人是石家庄建华商场的总经理王进贤。投石问路,插柳成荫,王经理被高庆山的厚道与诚信所感动,一次就签订了30万元的服装定制合同。

做高档服装,需增加设备、扩大厂区面积、购买原材料。高庆山没有那么多钱,银行的款又不是轻易就能贷出来的。他骑着摩托车从王家井到深县70多华里,一天往返三次,顾不上吃饭、顾不上休息,一门心思就是要拿到贷款、扩大经营……铁打的人也需要喘息一下,可他把自己当成了永动机,不敢有半刻停歇。终于,疲惫不堪的他一个恍惚摔倒在火车道的路基上,脖子和腿都伤的很重。过路的人以为高庆山是喝多了、醉倒了,好半天没有一个人理睬他。慢慢地,他醒了过来,脖子上血流不止,腿上的伤钻心得痛,他带着满身的伤痛,又骑上了摩托车……

功夫不负有心人。高庆山的真诚和企业的信誉打动了银行,一笔笔资金开始注入服装厂。企业焕发了活力,高庆山他们生产的博陵牌高档呢料和毛料服装,在全国25个大中城市的商场畅销。仅1987年,来自全国各地的服装订单就达400多万元,并打入国际市场。博陵牌毛料男西装,荣获六省市服装技术协作组优秀产品称号,像当年歌曲《冬天里的一把火》一样,流行大江南北。《女子世界》撰稿对博陵服装大赞特赞,其中提到了博陵服装厂的“幸子服”。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主演的《血疑》,曾引得万人空巷,剧中的女主角穿的服装被博陵服装厂所关注,他们稍加改造便批量生产,马上引起广大年轻女性的哄抢,“幸子服”红极一时。

1988年,改革开放已经走过第一个十年。初战告捷的高庆山又把目光投到了化工产业上。上世纪80年代末,发达地区正开始把影响子孙后代的污染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高庆山也接到过这种希望转移过来的化工项目。但他觉得,我们虽然缺钱,但不能把污染企业建在家门口,不能做贻害子孙万代的事儿!坚决拒绝了污染化工项目。他从刚转业回到地方的老乡那里,联系到北京化学制剂三厂厂长,开始生产试剂产品。第一批订单工业试剂300吨,外贸订单100吨。

化工厂建厂初期,企业技术力量薄弱,设备简陋,产品的合格定性需要去北京试剂三厂鉴定,为了抢时间,高庆山一昼夜从北京打来回。

建厂第二年,由于国际因素影响,企业没有自营出口权,原计划生产的产品无法出口,产品堆积、一百万贷款利息要还、电费要交,紧接着合作联盟方撕毁合同撤走投资,不再与之合作……

对于合作方,有人说,有双方签署的合同,打官司吧。高庆山摇摇头说:“大家都难,要走就走吧,不打官司。我们咬咬牙就过去了。实在不行我回家卖冰棍儿去。人这一辈子,无非就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没什么大不了的。”

面对重重困难,高庆山依靠锲而不舍的韧劲,让企业渐渐走出了低谷,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他自己,也在人生的裂变与聚合中得到了升华。

实力的打造

高庆山是有远见卓识的人。他认为:“无形大于有形,品牌成就未来。”建化工厂初期,公司注册了“玉友”商标,产品从此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1994年,“玉友”牌高氯酸钾被认定为河北省名牌产品。随着事业的不断壮大,他认为做企业,不能靠社会、国家的政策“福利”谋取生存,而是靠自身奋斗图发展。于是,他们把“王家井福利化工厂”更名为“王家井亚泰电化厂”。取“亚洲之泰山,巍峨耸立,千万年而不倒”的寓义。2000年,更名为“河北省亚泰电化有限公司”。2005年,“亚泰”商标在中国工商总局注册,凭借着优良的产品品质,先后荣获河北省著名商标、衡水市知名商标。2007年11月,在中国第一届“商标节”上斩获“全国消费者喜爱的商标十强”荣誉称号,河北省商标首次进入全国十强,与海尔等国内、国际大牌商标并驾齐驱。2011年,“亚泰”商标被中国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深州市第一个获得驰名商标的企业。

2012年3月,“亚泰”因其卓著的影响力,在3·15晚会上,被授予了“衡水市十大影响力品牌”,高庆山出席了颁奖典礼。上台领奖那一刻,台下的亚泰人身穿红色西服,高举“亚泰”中国驰名商标的大牌子欢呼雀跃。高庆山更是内心激动:“无形大于有形,品牌成就未来,我们说到也做到了……”

企业在变,时代在变,但高庆山诚信兴业的初衷丝毫没有变。刚开始做外贸的时候,澳大利亚的客户给公司账户打了双倍的货款。财务人员向他汇报情况,高庆山让业务人员马上告知客户款汇多了。当时企业也很缺钱,有人说:“是他给咱汇来的,凭什么汇回去?等下次发货抵顶不就行了吗?”高庆山说:“一码是一码,这是人家的钱,不是自己的一分都不能要。”就这样,在企业没有美元账户的情况下,将多出的货款兑换成美元,再汇出,这一倒腾,公司损失了1200元。这件事儿,在常人看来的确很傻,但是公司却赢得了客户的信任。至今,亚泰和这家澳大利亚公司仍然保持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

企业是高庆山一手创建的,企业就像他的孩子,即便是一砖一瓦都有深深的感情。每次在厂区检查,他都会深情地说:“尽管是一块砖头也是用1角8分钱买来的呀。”吃饭的时候,他也会告诫职工:“咱们都是农民,知道一粒粮食从播种到收获再到咱们的饭桌上多么不容易。你们吃多少我不心疼,就是不能随便把白馒头扔到垃圾桶。”高庆山的唠叨,让亚泰人始终遵守“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光荣传统。

为了接待客户,公司买了一辆奥迪A8。高庆山和企业很多员工住在衡水,他却从不因为自家的私事用这辆车,而是上下班和职工一起坐班车,他说:“和职工在一起开心快乐。”

2000年,公司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前来验收的人士讲起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指出企业文化在职工教育与自我教育中潜移默化的作用。于是,高庆山建议,在全公司开展诵读“弟子规”活动。亚泰电化650余名工人,大都是周边农村的农民,对高庆山的倡议不感兴趣,甚至有人说,不知道“弟子规”还不是一样挣钱吃饭?

高庆山自有他的办法来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当时流行DVD,工厂就买来一批DVD,谁背过了,就奖励一台。年轻人一看背过一千多字的《弟子规》能奖励DVD,都来了精神。一个一个把《弟子规》抄到小本子上,白天黑夜地背。为方便职工背诵,有的车间、班组还把《弟子规》抄录在厂区墙上,编印小册子、刻录光盘发给人们。很快有人报告说背过了。只是嘴上说背过不行,高庆山还要亲自检查,不但要顺着背过,还要对其中的段落可以信手拈来。背过的,厂里信守承诺,立马把一台时尚流行的DVD发到职工手里。这一招真见效,前来报名背诵《弟子规》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很快就有上百人背熟了,渐渐全公司的职工全都背过了。接下来,公司又发放各类传统文化资料2000多册,光盘1500多张,说不能自己背过,还要带动全家、邻居一起来背诵,不但要背诵,还要学以致用。

文化的长期浸染是可以教化人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已经播入全体干部职工的心中,并物化于身。慢慢地,职工的是非标准发生了变化,职工之间、邻里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大家生活有了目标,是非有标准了,道德素养提高了,家庭和睦了,企业效益提高了,职工收益增多了,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人越来越多了。

有形的言行变成了无形的精神力量,形成了颇具特质的企业精神。这一年,高庆山被授予衡水市“九州儒商”荣誉称号。

分享的情怀

位卑未敢忘忧国。虽然当了“老板”,企业日益发展壮大,但高庆山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始终记着刚刚创业时要造福众乡亲的诺言,始终想着要让这一方土地的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

2007年,亚泰电化有限公司已经步入正轨。高庆山深知:想要企业长期生存下去,就必须有一个安心工作的稳定团队。现在团队有了,如何才能让团队安心呢?企业员工的平安是第一位的,在员工心中,家人的平安也必然是第一位,只有家人平安健康了,员工才能安心地工作。思来想去,高庆山想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想到就做,这是高庆山一贯的作风。他联系周边村干部商讨为员工及员工家庭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的问题。村干部听到高庆山的想法后无不拍手称赞:“这老板当得太到位了,员工能有你这深明大义的老板真是他们的福气啊……”

有位村干部说:“老高,别光交在你公司上班的人的费用,要交还不如把一个村子的都交了呢,说不准以后还有别人去你厂上班呢。”话一出口,其他人马上投来谴责的目光:“你别不知足了。”这位提要求的村干部自嘲地低下头说:“我也就随口一说,开玩笑的。”高庆山面对这尴尬局面,心想:“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建厂目的不就是为了给这一方百姓造福吗?”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对在场的各村干部们说:“没问题,村里这部分费用我包了。”所有人都由衷地钦佩:你高庆山好大的气魄、好大的胸怀。

从此,周边村村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就都被高庆山揽了过来,十年来,公司代缴费用130万元。

2012年,高庆山倡议成立了“亚泰爱心基金”,利用这个爱心平台,他们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心活动,仅在春节期间慰问75周岁以上老人就达300余人次。

位于衡井路北段、亚泰电化有限公司东面的一条公路,因年久失修,道路坑洼不平,村民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路人摔跟头,车辆刮蹭、托底事故频发。高庆山通过个人垫付、员工捐款、“亚泰爱心基金”出资等方式,筹集资金150余万元,历时两个月,赶在村民麦收前,建成了一条长3500米、宽4米的高标准水泥路。

……

2016年初,高庆山因病与世长辞,带去人们不舍的眷恋和深深的怀念。

亚泰公司大门口有几棵白杨树,枝叶茂盛,很多鸟雀在上面做窝,白天里唱着欢乐的歌声。高庆山在世时非常喜欢这树这鸟,不让任何人去打扰它们。

如今,白杨树还在,鸟儿还在,而那位爱护它们的长者呢?

其实他从未走远,其实他就在身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