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農村全部“合村並鎮”,距離老家耕地很遠,你是繼續耕種還是選擇流轉出去?

農村老俗話




西門觀點:題主所說的這種情況不存在,合村並鎮不搞一刀切,農村絕不會全部合村並鎮。

如果合村並鎮後,現住地距離原耕地太遠,能流轉最好流轉,確實流轉不出去,只能自己耕種,但這種情況應該不是你一家,政府應該會考慮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感覺題主對農村合村並鎮政策並不是很瞭解。需要合村並鎮的村子是有條件的。

必須是自然條件特別差,可能或已經發生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居住分散,人口稀少的偏遠山區農村自然村。不是誰想合想並就能合村並鎮的。



當然,在合村並鎮過程中,有的地方政府搞一刀切,強行合村並鎮,這是不符合國家政策規定的,農民有權利拒絕搬遷。

題主所說的合村並鎮後距離耕地太遠的情況有,但比較少,一般屬於個別家庭遷入小城鎮。如果是整體搬遷,一般新村地址應該距離原村子不遠。如果確實出現這種情況,一是能流轉就流轉,真要暫時流轉不出去,只能自己耕種,但國家應該給予適當補助。

謝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門白甫


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咱們住的那個地方十年前已經進行合村並鎮了,我們村和鄰村併為一個村了。並村前,有些村民還是有相當牴觸情緒的,主要是小學也合併了,孩子們上學也遠了。記得當時鎮上領導在村民大會上向村民們講了合村並鎮的幾個理由:

  1. 村民減少了,以前兩個村共2000人,現在合起才1200多人。
  2. 學校合併是因為孩子少了,一個村小學只有十幾個學生。
  3. 合村後,村幹部少了一班人馬,村民的統籌款上交的也少了,省下的錢可以全部用在村民民生上。
  4. 孩子轉到集中的學校就讀,那裡師資力量齊全,教學水平高,更利於孩子學習。

現在,村上變化很大,住偏僻地方的,家庭貧困戶全都通過精準扶貧搬遷到政府統一建的“洋房”裡住了。


關於土地流轉,我們那裡可能由於地理地勢原因吧目前還處於停留在政策層面上。

據一個長江流域平原上的一個朋友講,他們那裡土地流轉已全部完成。其價格是:水田每年650元一畝,平地600元每畝。合同籤十年,每年一月份一次性交一年的承包款,中途違約的都會有相應約定處罰,合到期後,若歸還土地,土地所有人還可以得到一筆不菲的土地平整補償款。此外,農戶還可以在本村享有優先工作的權利。

處於農村頂著炎炎烈日,風裡來雨裡去,收成三分靠天運,七分靠打理的你我是否還在糾結自耕自種、流轉還是不流轉的問題呢!

新生代的農民朋友們,新時代的“地主”在等待你來當,你準備好了嗎?


鄖陽老五


我的老家目前正在進行“合村並鎮”,已經進入尾聲,基本上所有的村子都拆了,房屋也平了,都住進來政府統一建設的還建房,一個鎮的人全部集中在一起,分幾個大的社區居住。農民基本都放棄了耕田種地,田地有些給予補償後被政府徵收,有些被集中流轉,估計後期也會被徵收。其實,即使不流轉徵收,農民再種田種地也不太現實。以下就根據我們當地情況分析下:

1.距離遠

既然是合村並鎮,肯定很多人搬離自己村子,而且距離是比較遠的,如果進行耕種,實在不方便,種地不可能種下去不去管護,大量時間估計花在路途上,老房子不在了,周圍也沒有人煙,需要點什麼都需要跑到鎮上,想想也不太現實。有這個路上跑的時間乾點其他的什麼不好嗎?

2.無地方放工具

現在老房子都被拆了,都住上了三十多層高的電梯房,面積有限,那些鋤頭鐵鍬,鐵犁都沒地方放了,不可能放客廳或樓道吧,想象一下,你扛著鐵犁渾身泥巴上電梯,樓道都是鐵犁,耙之類的,是不是特有意思。



3.農業基礎設施被破壞

現在我們那村子被拆之後,房子和土地都進行了平整,政府下一步就是招商引資。以前的水塘,溝渠都不存在了,農業生產離不開水,沒有了水源,也種不了田地。


4.就業機會多

政府既然合村並鎮,徵用田地,肯定是為老百姓就業做好了準備的,不可能讓老百姓全部無所事事,前期已經引進了很多工廠,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打工工資遠比種田高,有幾個還願意種田。對於老年人也全部解決了養老問題,所以老年人也老有所依,不需要再種田養老。


田園創客1


問:要是農村全部「合村並鎮」,距離老家耕地很遠,你會繼續耕地還是願意流轉出去呢?

其實全部都實行「合村並鎮」的話並不現實,有很多現實問題難以解決。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聞趣事。

一提到「合村並鎮」,讓人想到的就是某些地方實行的新農村統建小區,而非只是從建制上撤銷某村或某村民小組,再合併到其他村組。

從建制上進行撤銷和合並,其實變化不大,形成了「自然村」和「行政村」,就和行政區劃調整一樣,對農民來說只是換換戶口簿和身份證,之後該打工的還是出去打工,該種地的繼續種地。

而新農村統建小區則不同,除了在建制上的整合和重新劃分、打亂了原有的村組秩序和農民的歸屬秩序之外,對農民影響很大的就是耕地的處理問題。



一、農村統建小區的生活似乎比以前更舒適了

農村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後的小區,確實比農民之前自建的農房看起來更規範,質量也似乎有保障,畢竟是有資質的專業公司修建的。在生活配套設施方面,小區內通上了天然氣、自來水、電、寬帶,生活向著城市靠攏了。


二、「合村並鎮」後如何搞農業生產

居住進小區後,除了過上城裡人的生活,最關心應該就是耕地了。

1、平原地區。刺楸聽說有些地方早就開始實行「合村並鎮」了,把村子撤銷建制後全部集中起來再重新劃分成多個大社區,這種其實是農村的「小區化」、「社區化」。

而在村子重新劃分後,耕地則可以集中起來流轉給專業的農業種植戶或者搞農業合作社,農民根據耕地面積入股成為股東,估計這種情況在平原地區更容易實現。當每年都能分紅後,有人就會放棄自己耕種了。

2、偏僻的山區。山區的情況較平原更復雜,「合村並鎮」後就算把農民圈到一個統建小區,但耕地也難以連片起來,因為耕地可能這裡有一小塊,那裡有一小塊,這座山底有一塊,那座山頂有兩塊,與其他人的耕地又呈交錯狀態。

另外,交通也不便利,以前去耕種都是走爬坡上坎的山路,而外出打工的人增多,許多耕地在多年沒人耕種後都自然成樹林了,小路可能也沒有了。這種情況下自己重新種起來都會困難重重,統一流轉給農業大戶就更不太可能了。



3、農民在搬進小區後:(1)原有的自建房要拆除復墾,耕種著的部分土地離得太遠,如果沒通公路,光來回一趟就得花兩個多小時;(2)小區不同於農房,只有房屋裡的空間是自己的,其他都不是,農具、農資無法安放;(3)說白了,統建小區設計時就沒有考慮農業生產,讓農民過小區生活的。



以上就是刺楸對農村「合村並鎮」後如何處理耕地的看法,如果覺得回答得不錯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農村合村並鎮是目前我國正在試運行的一種農村體制改革形式,它有效打破現有農村區域劃分建制,提高基層組織工作效率,剷除抑制少數農村幹部坑農害農的腐敗現象,讓農業生產步入良性循環發展軌道,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有效推進農村脫貧致富邁向小康社會。作為擁有土地承包所有權的農民在實行合村並鎮後,對土地耕作有幾個方向新的動向值得有一個清楚的認識:一是農民擁有的地所有權不變,土地承包權仍歸農民所有。二是合村並鎮后土地要實行統一規劃管理,農民可根據個人實際情況,可對土地採取流轉或入股。三是農民可就近就業,從單一的農民轉變成公司的股東或產業工人。四是完全脫離土地在城鎮落戶,參加政府主導的再就業工程。五是自主就業,仍然享受農民應有的權利和待遇。


進士河神


這個是不可能實現的,有點誤導聽眾了。

這樣假設很容易引發階級鬥爭的!確實小的村子搬遷起來確實是比較容易,他們很多也願意到繁華點的地方居住!

但是別忘了現有的村子,很多都是前些年兩三個村合併起來了的,一村幾百戶多半不會同意,你能一刀切了?農民對於土地的感情是你兩句話能割捨的?

我們來說說房子,你給建的房質量能和自己建的比麼?面積是多少,我那麼方便那麼大的房子跟你換個小屋子一家老小住進去,完了我還得補錢,農具也沒地方放,地離太遠也沒法種了。那年齡大的悶屋裡啥也搞不了,總不能天天聚一起打牌,然後被抓去說聚眾賭博吧!啥也幹不了,我們農民還真過不來這樣的生活,自己種菜自己吃,現在這樣挺好的,不想瞎折騰!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不論啥情況把人全弄一起去,多少人的生存問題會沒有保障!種養殖也不能弄,飯菜從哪裡來?咱們農村大多數老人只要能動就會種菜喂點牲口,保證自己能生存,還有些節餘能幫助下一代,本來年輕人壓力就大,這麼一弄一家老小都只能喝西北風去了!

隨著農村老齡化越來越嚴重,這樣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城裡老人拿著退休養老保險,生活有保障。農村的老人搬了啥事也幹不了,這一類人群數目可不小,要給國家財政帶來多大的負擔?總不能又要回到六七十年代那樣喊著口號餓著肚子響應,大躍進才過去還沒多少年吧,現在不是以前的時代了,不會不根據實際情況下結論的!

很多人理解錯了政策,沒有弄明白就人云亦云,別人說什麼你都沒去證實過就覺得是真實情況了!目前來講,國情達不到全部城鎮化的程度,因為農村在山區地帶的佔大多數,只要公路水電到位,人口比較聚集,就沒必要去改造花那個錢!

這個話題容易引起矛盾,大家好好思考一下,心裡清楚有自己的判斷力就好了,總之因地制宜,不會出現全部搬遷的情況的。

就說這麼多吧,喜歡三農方面的朋友請關注我,歡迎大家點贊評論留言,謝謝大家!




牛角衝阿海


農村“合村並鎮”後,距離老家的耕地很遠,你會耕種還是選擇流轉呢?

合村並鎮是現在的大趨勢,但是合村並鎮後,會有一些農家的地在很遠的地方,耕種很不方便。

合村並鎮後,一些年輕人會選擇流轉,為什麼會選擇流轉呢?因為現在種地,風險大,而且收益低,所以村裡的年輕人會把自家的地流轉出去,收取租金,這樣年輕人就可以在外面找工作,現在好多年輕人不愛種地,一是種地又苦又累,而且利潤低,辛苦一年,有時還可能賠本,所以年輕人願意把土地流轉出去,去外面打工,打工一年比種地好的多。


對於一些上了年紀的人,會自己耕種,年紀大了,出去打工沒有企業要,所以一些年紀稍大的人,會留在農村,繼續耕種那些地,種地一是給自己找點事幹,打發一下時間,再是年紀大了,也該養老了,種點地,既解決了吃飯,也圖個樂呵,所以年紀大點的,更願意留在家裡,享受田園時光。

你是願意留在家種地呢?還是把土地流轉出去,出門打工呢?歡迎討論。


鄉下阿六


要是農村全部“合村並鎮”,距離老家耕地很遠,你會繼續耕地還是願意流轉出去呢?

合村並鎮指的是把一些規模較小的村鎮通過合併的方式,讓它整體規模變得更大,本質上它對人們的生活並沒有多大影響,充其量就是從一個村的人變成另一個村的人,一個鎮的人變成鎮的人。在我的記憶裡,家鄉就曾經合村並鎮過一次,家鄉的人還是該種地繼續種地,該打工繼續打工,每天過的日子也沒多大的變化。



隨著農村的發展,很多人外出打工,倒是多了很多的閒置土地,一些土地也因此荒廢了,非常的可惜。外出打工的人掙了錢以後,大都會在鎮裡面買房或者在當地的新農村買房,搬出去以後大多離自己老家也比較遠,種地就是一個麻煩事情了,繼續耕地還是流轉承包出去需要人們做出選擇。要我看,出去買房的人對於耕地的處理無非也就兩個情況:

一是繼續種自己家的地,相信這是大多數老百姓的選擇。對農民來說都有一種重視土地的思維,農民如果真的離開了土地,那還算什麼農民,這樣也可以給自己家的日常生活提供一些吃食,等到年老的時候可以回到老家養老。“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多麼富有詩情畫意的場景,若可以“你耕田來,我織布”,有佳人相伴,一輩子種地也未嘗不可。

二是土地流轉出去,每年收一些租金。這樣其實也挺安逸的,土地流轉已經成為一些農村地區外出打工人的新選擇,把自己的土地承包給別人來鍾,這也是允許和支持的。土地流轉屬於未來農業發展的基礎,現代大農業要發展就必須進行土地流轉,農業的強大需要規模化來支撐。


自己種地可以,進行土地流轉也可以,只要自己願意就沒什麼問題,不過對我這種一輩子在農村生活的人來說,還是沒辦法離開土地,離開自己鬧騰了一輩子的土地。如果真的有一天能夠住進鎮裡,那我也會把在我的地上種滿象徵著希望的向日葵,希望總有一天會開花結果,幸福生活也總會到來。


老農民說事


這個問題要看實際情況,我們這裡合村並鎮好幾年了並沒有出現土地流轉!

原因一:

我們這裡屬於山區,大多都是坡地,澆不上水,真正的靠天吃飯!

原因二:

獨特的地形這不利於有規模性的開發

原因三:

我們這裡有60年代建的重卡廠子有一部分人在工廠上班

原因四:

平整土地大多被徵收建廠,雖然是農民已經沒有多少土地!

原因五:

沒有成規模的平整土地就算想流轉也沒有人願意承包!

現在不是說願意不願意流轉的問題,而且沒有具備流轉的條件!

這個要看地區的,不能太籠統的說願意或不願意。

更重要的一點:

正在老去的60年代老人們對土地有種不一樣的情感,就算種地不掙錢也要耕種,在這些老人的眼裡失去了耕地就意味著農民失去了鋤頭!


農家小婷


合村並鎮,各級領導,農民們當心啊!!!

我們這還沒合村呢,農田就剩貳佰畝左右,再加上所為的稱之248塊(後弄明白是248畝)十幾年前的速生楊,都死大半了,還有點邊邊角角,總共可能是五六百畝地!就這些地還不知道幾年後有沒有呢!老農民常說的一句話,家裡有糧心裡不慌!可事實是農田現在剩這點,讓幾家承包種地,(農民土地在新農村改造時收回集體所有)農民手中無田地了!村集體每年給:點糧錢,也不知道能給多少年!農民朋友啊!可得想好了,後悔沒用,沒了就是沒了,以後啊!不知道啊!!(不知道)(在人民公社時,村裡農田是壹仟陸佰多畝,還有沒上報的邊角地,村裡房屋道路也有大約四佰多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