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法應該怎樣“讀帖”?


讀帖,就是拿著古代碑帖資料進行閱讀。有人說“看”帖和“讀”帖一樣,其實完全不然,一字之差,卻相隔萬里之遙。看,是一目十行,走馬觀花;讀,才是體味其中奧妙。讀帖不能像看小說,不動腦,更不能不動手。動腦,就是要琢磨 “帖” ,也就是專業術語裡講的 “形質”,帖上的字的點畫、結構和章法,都是看得到的。那和思友說說,如何讀?

學書法應該怎樣“讀帖”?

其一,對於“字”,看它的提按、頓挫、疾徐、藏露、方圓的用筆技巧。

著重體會書家的“筆力”。古人對此又叫“骨力”或 “骨氣”。但是,我們在“三餘”動手在宣紙上“臨”有困難,那就用手指在空中比著畫,也有叫“空臨”。這樣更易於反覆體會每個字的用筆。

學書法應該怎樣“讀帖”?

第二,還要看每篇的章法,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首尾相應,上下承接,左右顧盼,遞相映帶,參差錯落,伸縮抑揚及和諧統一。

就是要熟記每一個字的筆法。每週起碼要記住一個字。這樣時間久了,每個字都達到相當熟悉時,你再臨帖或創作時,就會得心應手,揮灑自如了。除此之外,就是逐漸領會和掌握碑帖的主人在寫帖的“氣”和“神”。這裡的“氣”也就是專業術語裡的“貫氣”;一看“形連”,即字與字之間的有形連接;二看“引帶”,即上個字的末筆與下個字的首筆鋒芒是如何呼應的,也叫“意連”。

學書法應該怎樣“讀帖”?

第三,看“勢連”,即字與字之間的俯仰顧盼,筆斷意連是如何銜接的。至於“神”,由於才疏學淺,不敢妄談。

只能說一點點體會,就是書法史上每個書家都有每個書家的各自的特點和風格。康有為講過一句話“觀千帖,方能帖”。我很贊同這個觀點。一定要多看。看得多了,你的視野就開闊了。中國有句古話:“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不斷的相互比較,眼睛就會銳利起來,眼力自然就會增長。

讀帖從一點一畫入手, 仔細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筆、結字、章法及氣勢、韻味之妙處。通過閱讀,眼觀神會, 潛移默化, 以加深理解, 鍛鍊視覺記憶,豐富、積蓄和提高藝術鑑賞能力。有句話叫“帖臨一本,書觀百家”。讀帖不僅限於一兩本, 古今許多書法家的實踐經驗證明, 讀帖勝於臨帖。學習古人,首先要繼承和領略書法大家的各人風格,在這個基礎上,再去逐步尋求變化。在領略的基礎上去尋變化,時而久之日積月累,你的書技定會有很大提高。

學書法應該怎樣“讀帖”?

接下來就是如何“細臨”了。

對照原帖臨,萬萬不可心急。一定要有耐心、慢慢來,細細臨!坐著和站著寫都可以。我的體會是:臨小楷,宜坐著;寫拳頭大的及以上的字,宜站著寫。小楷最好也懸肘寫。開始不要怕筆畫寫的不像。

“臨帖”先練的是手力、腕力和臂力。練到手拿起筆寫起字來不抖後,再往“像”處去臨。就是求“形似”了!每天能堅持1小時左右足矣!關鍵是能否堅持。臨帖一練毅力;二練字;三練心性!開始懸肘把握不好輕重,是在所難免的。只有練一段時間就自然可以了。

學書法應該怎樣“讀帖”?

臨帖需用功力,功力需要積練,積練需要臂力,而臂力又來自於實踐與理念的積累。在練的過程中要不斷琢磨怎樣能想辦法讓筆聽你的使喚,這是至關重要的!臨帖時關鍵是掌握好“運腕”。腕力與指力的配合運用極為關鍵。此力來之於“心”,通過“肩”、“肘”、“腕”、“指”達於筆毫!其次必須要力求忠於原字形,不能隨意加減。

用心對待每一筆,並儘可能讓每一筆的心態保持一致,萬不可浮躁,須等心跳慢下來,再息神凝氣片刻,方可開始。我在的辦法是:坐下來不提筆就寫。而是細讀將要臨的帖半小時左右之後,再濡筆蘸墨臨之。臨帖之始,當“專一”不移。仔細分析,身體力行,收穫則會日積月累。關鍵是要找到一種 “感覺” !細緻臨帖,自己心裡無數,則不易把字寫好。

學書法應該怎樣“讀帖”?

一、臨帖絕不能三天打漁兩天曬網。

想起來臨習幾個小時,想不起來了幾天都不動筆,那是絕對不行的。老話說的好:“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要自己給自己定個時間表。只有堅持不懈,才能有所得有所獲。

二、在堅持臨帖的基礎上,切忌“貪多”。

建議每日一字,記住記牢!能夠達到熟記字形、結構,能背臨下來最好!這樣,基礎就會越來越牢固。一年下來,三百多字哦!三年下來,底子就不是一般的咯!

學書法應該怎樣“讀帖”?

三、建議找個好的“老師”。

老師有二:一是身邊的書法老師。可及時指出你的不足和毛病,以免積重難返。二是“帖”和書法理論。現今很多人只注意“帖”,而忽視了“理論”的學習。古代和當今的書論以及書法雜誌、報刊和書法網站等一定要多去瀏覽。從古今的說法和實踐中,吸取對自己有用的東西,更好的指導正確“讀帖”和“臨帖”。

四、學習書法是要有個過程的,由生到熟,再由熟到生,是要經過長時間的磨練的。

千萬不要“急功近利”,把學習當成步入“書法家” 的階梯就不好了。如果真修煉到了“書法家”的地步,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就是了。現在就給自己先定個框框,把包袱背起了,負擔太重!喜歡書法,堅持數年,必有益處。喜不喜歡書法?能否堅持下去?有否學習的時間?具備這三點,就有了紮實的基礎。

五、“讀帖”和“臨帖”是夯實“功力”的過程。

而“功力”一靠時間;二靠歷練;三靠感悟才能逐步形成。“讀帖“和臨帖”,一要有心境,二是講究環境,三是邊練邊思索,四是要“勤奮”。喜愛加積累,多看、多讀、多練筆,則成矣!鑽進去的話,就會感到書法世界“博大精深,其樂無窮” !

學書法應該怎樣“讀帖”?

學習書法,猶如歷練人生,隨著個人的努力,必然會有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人,這一輩子一定要不停地奮鬥才對。一個人一生不能沒有追求!生世之時,唯有“快樂”與“健康”和“享受”屬於自己。只有奮鬥,才會有“快樂”。

學習書法就是一件尋求“快樂”的事情。而“讀帖”和“臨帖”,不僅是書法創作的基石,也正是我們尋求精神和生理“快樂”的有效途徑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