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军最顺时为什么没占领印度?印度二战时期有多厉害?


二战日军最顺时为什么没占领印度?印度二战时期有多厉害?


二战时,还没有印度,只有英属印度殖民地。另外说明下,印度在英占及以前,只是个地理概念,而非国名。

莫卧儿王朝也仅统一过印度(地理概念)的北方。所以,英属印度殖民地,实际上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缅甸、孟加拉。

除了孔雀王朝和莫卧儿王朝不长的统一时期外,英属印度是土邦林立、部落斑杂。各种的宗教、语言、风俗不同,很难形成统一国家所独有的向心力、和民族认同归属感。

一,英属印度军队的战斗力

二战印度的团级部队,每一个营连,都要招募相同部落的人,否则,长官别想带着这个团。即便带领这种部队,去做那怕超过百里的行军,也很困难,更别说打仗了。

二战期间,自由印度军队,经印度激进派领袖苏巴斯·鲍斯强烈的要求下,编成为德军950兵团的序列。希特勒和隆美尔元帅后来发现,德国上当了。

44年8月,德军950兵团转为武装党卫军管辖,改名为“党卫军印度志愿军团”。由党卫军少将海因茨·巴特林指挥。还不到半年,巴特林少将实在无法忍受这种部队。

作为德属印度军团司令,这一职务所带来的嘲笑。让巴特林情愿请调到被苏军包围的科尔堡要塞,并最终死在了那里,也不愿意作为德属印度军团司令,而继续活着。

二战如此,60年代初何尝又不如此呢。当时,解放军依习惯按国军偏弱的战力标准,去准备反击行动,那知一打过去,马上就发现用力过度了!

二战三哥有多厉害?就不好意思多说了。

二战日军最顺时为什么没占领印度?印度二战时期有多厉害?


二,大和民族的性格和军国主义的成因

下面分析下二战前倭族性格。倭国位于亚洲东北部,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加上6800个零碎小岛所组成的。

生长在这么个七零八落逼仄的环境中,民族心情自然得不到放飞。这还不论,更要命的是,台风、地震、火山爆发、山体滑波,时不时的会光顾这个列岛。

说实在的,大和民族的家底是比较恶劣的。整个民族是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暂且居之的心态暂居列岛其上的,列岛也就只能提供这种暂且安身、不可立命的环境。

这种地理资质条件,随便摊上哪个民族也受不了。

倭国是清一色的大和人,加上极少的阿依努人和琉球人。文化上受到隋唐帝国的遮荫很多,佛、儒、乐、画、以及印刷、制陶、冶炼技术都是从中国传入,公元8世纪,才借力于汉字草书创造了自己的文字。

看看倭国保留下来的古建筑,满满盛唐风范的影子,支撑了倭国多少年的文化。佛教也经我们中转改造,传到了倭国,很快并肩了其本土的神道教。

到了近代以后,1868年,天皇命令神佛分离,并开始打压佛教,强化了神道教,将对天皇信仰借身于神道教,建立了**神社(你懂的)来祭奠明治神宫、平安宫(历代天皇的神位)和战殁者。

这便是倭族面对的精神环境。

这种民族家底和精神环境,还不能催生军国主义。

锁国的倭国是在嘉永6年(1853年),被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马修·佩里一脚踢开了国门。闭关几百年倭国民族战战兢兢、心情复杂地,看着涂着柏油防蚀的舰船,开进江户湾横须贺港。这些舰船被倭人称为”黑船”。

佩里傲慢地递交了要求倭国开国通商的国书后,次年,倭国幕府无奈地签下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即神奈川条约)。

二战日军最顺时为什么没占领印度?印度二战时期有多厉害?


然后,倭国率先成为亚洲首个工业化和资本化的国家。工业化给了倭国以强大国力支撑的同时,将资源贫乏、地域弥散困窘的家底,展露无遮的推到了心态本就不安、危机感深重的倭族的面前。再加上神教结合天皇信仰业已完成,倭族这种靠自身家底的赏赐,吃不上好饭的掠夺心态开始滋生。

到了这里,军国主义才算诞生了。并且让见强者卑躬屈膝、见弱者无理掠夺的偏执,愈加的更为严重,完全见不到原本师之中华,不卑不亢、雍容中庸的教习。

说到底,小编认为,地理环境和精神环境由于工业化、资本化的药引的催发,二战前倭族对外态度里,似有一种以反抗、劫掠、自卑、自大的偏执为里,师习、和善幻像为表,常常伴有军国主义和鸠占鹊巢的冲动,以及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自虐、忍耐的复杂症侯群的民族性格。

三,二战日本为何不趁势占领印度

分析完倭族的性格和军国主义冲动的由来,再来说下二战日军为何不乘机占领印度。

鉴于倭族所处资源贫瘠的地理环境,和倭族独有强烈的危机感和反抗、掠夺、自卑、自大的复杂性格,日本对促成自身工业化所急需的资源,有一种异样的、克日到手的算计心态。

别看王权始祖、神武天皇发布了“八纮一宇”的诏敕,这仅代表着一种倭国对外的,一种要纳五洲四海于麾下的态度,日军大本营却很务实的深知,急需的资源来自于何方,兵锋就指向何方的道理。

二战日军最顺时为什么没占领印度?印度二战时期有多厉害?


急需的资源,首先是石油,其次是钢铁,这两样是支撑倭国工业化和扩张的根本。

三四十年代,倭国对民国的石油资源进行勘测后,认为民国并没有石油资源(59年才发现大庆油田,否则倭国真的不需要急于南下),所以,当美国举起石油、钢铁制裁的大棒后,除了向美国开战以外,另一个动作,就是急速地南下寻找石油和钢铁的替代国。

缅甸及荷属东印度是以盛产石油、钢铁、橡胶等战略物质的地方。荷属东印度并不是英属印度。它包括苏门答腊和邻近岛屿、爪哇及马都拉、婆罗洲、苏拉维西及桑义赫和帕劳群岛、马六甲和小巽他群岛。

英属印度所产的资源,压根不是倭国所急需的。而且印度还是英国在亚洲殖民地上荣誉的明珠。

由此,日军大本营发布了南方作战计划,所划定的范围是,“菲律宾、关岛、香港、英属马来亚、缅甸、爪哇、苏门答腊、婆罗洲、苏拉威西、俾斯麦群岛、荷属东帝汶岛”。压根就没把印度划入作战范围。

攻占任务中的马来亚、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缅甸。缅甸即为日军的最后一战。

日军大本营为此,还特意向南方军司令部作出了说明,对缅之战的目的,1,保障马来半岛作战侧翼的安全,2,切断援蒋物资的路线,3,加大对印度和民国的压力。

二战日军最顺时为什么没占领印度?印度二战时期有多厉害?


很明显,这已很好的说明了,对印度边境重镇英帕尔的“乌”号作战,不能视为倭国进攻印度的一部份,而应视为,1.廓清缅北的一个保护侧翼的战术动作,目标在缅甸,而不是在印度;2.切断美国援助国民政府军事物资的运输线路,击溃民国政府的抗倭意志,稳定前出之南方军的大后方。

因为英帕尔是英军反攻缅甸的前进基地。由牟田口廉也中将的15军旗下的第18、31、33师团分别实施。鉴于15军无预备队,南方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从菲律宾调来第2师团充当预备队。

反过来, 如果印度是日军大本营的菜。这意味着日军战线,又要拉长3千多公里,就算英军配合日军放水,不放一枪,撤出其自认为的亚洲殖民地上荣誉的明珠——印度。一个新的印度占领区,需要日军用更多的兵力去防守。

即使计算三哥日后也不会独立,仅维持印度占领区的治安防卫,就至少需要10个师团。此外,还要要维持荷属东印度、缅甸占领区的驻屯,切断澳美的联系,加上对民国的驻屯治安的兵力,日本人又到哪儿去弄这么多师团?倭族所特有的算计性格又何从提起呢?

二战日军最顺时为什么没占领印度?印度二战时期有多厉害?

二战日军最顺时为什么没占领印度?印度二战时期有多厉害?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穿越历史的迷雾,检视历史的足迹,仰望历史的辉煌,感怀历史的沧桑。“剑雄品评文史经济”与您同学同行,同喜同叹。您的关注,是我奋笔疾书的动力,您的阅读,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