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叠伏创奇迹,七亘古村耀中华

二次叠伏创奇迹,七亘古村耀中华

七亘,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座落在晋冀两省交界处,属山西平定县东回镇管辖。全村下辖 4个自然村庄,共12个小组,340户,1036人,土地面积22602亩,有耕地1178亩。主要产业以种植为主,2010年人均收入达 4451元。

七亘立村于唐代,至今忆有上千年历史,至今村里仍保持有大片的清朝及民国时的老建筑,这些建筑基本全是用当地产的石头建造,使的整个村子别有特色,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在各省(区、市)推荐基础上,经专家委员会审查,将七亘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七亘地形十分独特,它的南北两侧是两座立陡立陡的山,就象两条腾空而起的巨龙,一南一北的将七亘村夹当中,其中的北山又向东西两侧各伸出一道弧形的山脊,两道山脊恰好合成一个大大的C字形,C形山脊面对中心的一侧是数十米高的山崖,崖壁陡如刀劈,C字崖墙的开口处恰好面对着更高更险的南山,两座山就象神仙打造的一座圆形的城堡。把个七亘村紧紧的环绕在当中,更今人叫绝的是,南北二座山围成的圆形盆地中间还有一座拔地突出的小山,名珠珠山,从空中看,整个七亘的地势就象是二龙戏珠一般。

七亘地理位置重要,一条翻山而来的古商道穿村而过,这条古道虽不如太行八径有名,也是连通晋冀两省的重要通道。而七亘村自古就是这条交通要道上最重要的一环,就象人的哽嗓咽喉一样。千百年来,在这条古道上发生过很多的大大小小的战斗,说七亘是兵家必争之地,一点也为过。

我曾两次去七亘,一次是2012年,一次是今年。只是两次去机会都不好,都赶上了雾气沼沼的天,虽然陆陆续续拍了一些照片,都很不理想。本游记中,题头照片是12年那次拍的旧照,下边的多数照片是今年冬天去时拍的,但为了尽可能完整的介绍七亘,也穿插着用了一些以前的老照片。

从河北一侧去七亘,进入山西地界时间不长,看到左前方山脊上有道城墙,城墙上有一门洞,在天窗的映衬下非常 醒目,那就是七亘的东大门,——东口古塞。

二次叠伏创奇迹,七亘古村耀中华

东口古塞,顾名之意是七亘村的村东的老东口,那么走要翻梁,今天已没人那么走了。解放后,在东口古塞的正下方,大约20米深处开凿了一条穿山的隧道, 成为新的进村路,从那以后东口古塞就没有人走了。改开以后,为了改善交通,又在更低的位置,在老隧道北边约百米处开凿了一条新隧道。如今过往的车辆多走那条新路,但新路绕远,所以很多村民包括知道内情的人还是会走老隧道进村。

东口古塞下的老公路隧道

二次叠伏创奇迹,七亘古村耀中华

我们不是村民,我们是游者,东口古塞是必然要看的,其实穿过老公路隧道进村,从村边走原来的路也能上东口古塞,那么走更好走。我们却选择了从东口外直接上山脊。不走寻常路,这就是户外人的毛病。上东口古寨原来有条大路,能走驮队的大路,后来修下边的公路,原有的古道被破坏了,现在从东侧上古塞只剩了一条不足尺宽的羊肠小路。老慢和老鬼率先向上登去,我和葫芦犹豫了一下,还是跟了过去。

二次叠伏创奇迹,七亘古村耀中华

所谓东口古塞位于七亘村东,环形山崖的最低处,东口外是50米高的陡坡,东口居高临下,扼守了由石门关进入七亘村的关键部位,犹如是一把天然的“锁钥”。这里原是一段3米高的崖墙,古人出行要翻越这道崖墙,才能向东进入河北。为方便出行,大约在宋哲宗赵煦元祐元年之前,村民们在山脊崖墙最薄处开挖的一个花瓶状豁口,宽约5尺、高约8尺,宋光宗赵囗绍熙5年(即1194年),村民又在缺口上方搭一粗柏梁,上筑女儿墙补缺,口内又筑了高大的档墙,使之成为一道一个宜守难攻的关卡,一个真正的锁匙。因年久失修,此口上方的石墙已经 倒塌,我们今天看到的寨墙是近年新修复的。

二次叠伏创奇迹,七亘古村耀中华

宣传牌上介绍,东口古塞是七亘村的第二道东大门,第一道 大门即晋冀两省分界线上在石门口关口,石门口古称石门迅,是明长城真保镇管辖下的内长城上的一个关口。石门关之西属山西,石门关东归河北。1937年,我八路军曾凭借石门天险阻击日寇,在那场战斗中,石门关被日军的大炮炸毁。

二次叠伏创奇迹,七亘古村耀中华
二次叠伏创奇迹,七亘古村耀中华

老王从下边的公路上拍的东口古塞,站在城墙上的是老鬼和葫芦

二次叠伏创奇迹,七亘古村耀中华

老慢站在东口的寨墙上,此照片为葫芦岛拍摄

二次叠伏创奇迹,七亘古村耀中华

我和老慢在寨墙上,此照还是葫芦拍摄

二次叠伏创奇迹,七亘古村耀中华

我步下寨墙

二次叠伏创奇迹,七亘古村耀中华

我们在参观东口古塞的里侧

二次叠伏创奇迹,七亘古村耀中华

嵌在石壖上的石碑,用图片和文字介绍了发生在七亘的一部生动故事

二次叠伏创奇迹,七亘古村耀中华

七亘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七亘东口位置更是重要,东口自古即为扼卫七亘村的最后一道闸门。古人即在此修筑了城墙,阎锡山主政山西时,也派兵长期驻守于此,并在这儿筑有工事,还在东口两侧凿了屯兵洞。

二次叠伏创奇迹,七亘古村耀中华

东口古塞南北两侧是突起的山崖,崖壁间的洞有当年阎锡山的晋军修的防空洞,这是东口南侧山崖间的洞,此洞是在天然山洞基础上挖深而成的,据说深达百米。抗战时期,我八路军也曾在这儿驻守,并在洞里架设了电台。

二次叠伏创奇迹,七亘古村耀中华二次叠伏创奇迹,七亘古村耀中华

我向洞里张望

二次叠伏创奇迹,七亘古村耀中华

山洞内景

二次叠伏创奇迹,七亘古村耀中华

洞口一侧的记事碑

二次叠伏创奇迹,七亘古村耀中华

从藏兵洞处向回走

二次叠伏创奇迹,七亘古村耀中华

东口古塞北侧有一小庙,是个奶奶庙,庙不大但历史悠久,内有凿于宋代的佛龛。我两次去七亘奶奶庙的门都锁着,无法入内一观。

二次叠伏创奇迹,七亘古村耀中华二次叠伏创奇迹,七亘古村耀中华

东口的山

二次叠伏创奇迹,七亘古村耀中华

从东口古塞处看七亘村,此照片为葫芦岛拍摄

二次叠伏创奇迹,七亘古村耀中华

东口下方的老公路隧道

二次叠伏创奇迹,七亘古村耀中华

我们走过公路隧道,此照片为老王拍摄

二次叠伏创奇迹,七亘古村耀中华

前边我们看的是七亘村的村东口,现在再让我们看看七亘村的西出口,即由山西一侧进入七亘村的路。

七亘地形独特,从卫星图上看,七亘村四面环山,尤其是村北的山,它长长的两臂活脱脱是一个标准的C字形,和南侧的旗山一起构成一个几乎完全封闭的圆,龙环虎抱般的把个七亘村围绕在中间。仅村南的那条名为石峡沟的干沟成为圆环上的缺口。那条干沟两壁如削,上下游都有断层,是条走不通的死沟。自古以来,从山西一侧进入七亘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沿石峡沟南侧、旗山半腰上的一条栈道向东走,过悬在半山绝壁上的西阁,再沿之字形的盘山路下到沟底,经七亘村南的新阁、旧阁进入七亘,除此之外没有其它路。

解放后,为改善交通,在石峡沟北侧的山上新开了一条公路,取代了原来的古道,那条公路就成了今天由山西一侧进入七亘村的必经之路。

二次叠伏创奇迹,七亘古村耀中华

由平定走307国道,从柏井镇拐上七柏线(即柏井镇到七亘),沿曲折的山区 公路再走大约1小时,当视线赫然开朗时,一个面积巨大的广场出现了。这个广场即是七亘的停车场(村内基本没地方停车),也是一个观景平台,广场北侧是一面巨大 的红旗,红旗背后的山坡上有建于2014年的七亘大捷烈士墓园,广场前边的深沟即石峡沟,沟对面那座刀削斧剁般山就是旗山,旗山半山腰一条细线般的小路就是由山西进入七亘村的千年古道,而旗山崖壁 的拐角处有一座石阁,那就是七亘村的西阁,因其悬在半山上,故名西阁悬关。

二次叠伏创奇迹,七亘古村耀中华
二次叠伏创奇迹,七亘古村耀中华

我们在观察千年古道和西阁悬关

二次叠伏创奇迹,七亘古村耀中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