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提到保险,大家都感觉是骗局?

鑫财经


那是因为他们本身对保险知识就不了解,有的是在不懂保险的情况下听信亲朋好友或保险业务员各种天花乱坠的忽悠,头脑一热就买了根本不适合自己或对自己没用的保险。

业内或了解保险的人都知道,买保险要先保障再理财,先大人后小孩,其次是看保额、保障范围,是否业务员根你承诺的都体现在合同里。

简单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买保险要先保障再理财?从家庭经济支出考虑,理财性质的保险也就是到期返还的保险,很多人都容易踏入这个误区,认为我买了保险一辈子没病没灾,二三十年后这些钱还会回来,其实这类理财保险往往保费都很高(一个人每年少了说要交好几千),而且很多病症都不保,就算在保障范围的病症最多也就赔十几二十万,不要说以后,就拿现在来说,我们经常在盆友圈子力遇到某平台大病筹款的链接吧,各种稀奇古怪的病症不分年龄段的冒出来,动辄几十万上百万,试问你买的这种可以返还的保险十几二十几万的保额能干什么呢?

我身边就有一位在某寿买了一款返还的保险,每年交3000多保费,交20年,共需要交保费7.5万左右,保30年,若生病最多只能赔15万,最后退还保费,而要考虑通货膨胀现在的7.5万和十年、二十年后的7.5万哪个更值钱呢?

有的人之所以排斥保险、认为保险是骗人的,是因为自己亲身经历或听人说过一些保险公司拒赔的例子,认为只要不接触就不会被骗。虽然我不是业内人,但我认为你可以不买保险,但一定不能不了解保险,保险买对了就是锦上添花,可在大病、意外来临之时减轻经济压力。


fidelia


先说一个年交2万4,交5年之后拿20万的忽悠案例,

1.春节回到老家,一个阿姨找到我,让我帮忙给她看看一份保险合同,是人保寿的开门红理财险,阿姨心里不踏实,深怕被忽悠;

2.“业务员说一年2万4,交5年,第6年能拿20万”阿姨不停的跟我说

3.我打开合同,上面写的很清楚,按照中档分红:7年勉强保本,15年后大概能拿16万!然而业务员却告诉她,第6年能拿20万!!!

4.之后我帮忙收集了证据,进行投诉,也打了12378银保监投诉电话,现在正在处理当中,希望可以帮阿姨拿回2万4,拿回准备给孩子买房的钱!

5.洛阳人保寿业务员所干的事儿,而且存在挂单行为,跟阿姨谈单的业务员与保险合同上的业务员是两个人!

保险不骗人,人才会骗人

保险合同白纸黑字不会骗人,只有人才会骗人!好在现在专业的人越来越多!

保险业务员没有固定底薪,有业绩才有收入,一些素质不高的业务员,为了完成业绩,对客户进行忽悠,故意夸高收益!

保险业过往最主要的发展模式是“拉人头”,一些文化素质很低,合同都没完整看过的业务员混入其中,靠的就是连蒙带骗!

恳请大家帮忙

希望大家多多转发,扩大影响力,为阿姨讨回公道,还保险业一片净土!


自保叔


是呀,我身边有很多人就觉得保险就是传销呢。

之前被骗去过传销,外在形式跟保险还真的有点像,但本质还是不同的。

我之前被朋友骗去安徽,说是银行工作,结果去了是听课,待了一个星期,我不确定是不是传销,但跟网上传的蛮像的。第一天上课主要讲怎么赚钱这个项目有多好,开始前唱歌之后上课,期间还有一个人员上台表示之后以为是骗子后来慢慢相信觉得赚到了钱。这个项目的核心在于五级三晋制,发展团队。下午见一些领导者聊天,第二天又是上课,无语的是课一模一样,我跟小伙伴提出疑问,他们居然说你认真听,就会听出不一样了呀。我们做的是事业不是职业,只有认可我们,买了我们的东西才能加入我们。一直说自己是买化妆品的,但在7天里没看见产品,本来想劝说朋友离开这个地方,无奈她被洗脑太深,我就自己走掉了,过程还是有些曲折,心惊肉跳的,好在最后安全离开了。

之所以说传销,就是作为一个类比。我去之前理解的,跟去到以后所了解的完全不一样。

保险是有产品的,不过它不是实物,是一纸合同,普通人需要解释才看的懂,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而且有专门的《保险法》,也有监督部门,保监局和保监会,保险可是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之一呀,沦为老百姓口中的传销,保险也是很伤心呀。

更多认为保险是骗局,跟最后理赔不了有很大关系。这跟销售者和消费者双方都有关系了。销售者不跟消费者讲清楚这份保险到底保什么,哪些地方不保,消费者买了就买了也不去细究,到最后理赔的时候发现赔不了,很生气,就认为是诈骗了。

其实保险就是一纸合同,我们买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看清楚呀。

买保险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健康告知,投保前,一定要认真他问到的健康状况以及职业,自己是否触碰到,触碰到了就要如实告知,不然会给以后理赔造成困难;

第二,看保障内容,主要保障什么,符合条款的才是这份保险保障保的;

第三,看免责条款,免责条款中都是不保的情况;

第四,看下等待期,有些等待期出事会退还保费,有的保障继续要认真看下条款;

第五,注意保障期限,超出期限后,保险公司也不赔的。

目前就是这个样子,如果买错了保险,有10-15天的犹豫期,这期间退保是没损失的;超过犹豫期的话,好好规划整理下自己的保单。

保险是条款,不骗人,反而是很好转嫁风险的工具。现在互联网信息这么发达,问几个条款测试下业务员的专业程度,或者认真搜索下信息就能找到合适的保险了。最后祝大家都能买到合适的保险,在关键时刻,成为救命稻草。


一株野豌豆


为什么一提保险,大家都感觉是骗人的。

保险是一份保障利国利民。但是为什么有的人一提保险就说是骗人的?

随着公民意识的提高。保险意识已经提高好多了。

大部分人对于保险还是认可的。
其实保险真不骗人,那是什么原因,

1⃣️:有业务员的责任,特别是现在保险业务员越来越多,有的个别业务员根本就不懂条款,自己还没有弄懂就出来卖保险。

2⃣️:商业保险和社保是不一样的,不是你买一款产品就全管。

3⃣️: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客户不如实告知,导致保险公司不理赔,

4⃣️:客户购买的是裸险,根本没有任何附加保险。如果出现意外肯定不赔,但是客户不知道,他认为我买保险了出现问题就应该赔。

购买保险的技巧是:

1⃣️:要明明白白买保险。

2⃣️: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保险。

3⃣️:现在寿险一单一回访,不清楚问。保险还有10天—20天的犹豫期。感觉不适合可以100%退费。

不要说保险是骗人的,保险业务员大部分还是真为客户着想。如果没有业务员的辛勤工作。哪里会有这么多的理赔金额!


买对赔好


●没办法啊,谁让想在的保险行业这么不靠谱啊!

我们为什么要买保险?

还不是为了在发生意外的时候能获得赔偿,以此来弥补损失吗?

可是看看现在的保险是怎么做的,一拖再拖,毫无效率,让人一度以为这个保险白买了,钱白花了,人被骗了。

  • 理赔高条件低效率

消费者最关心的理赔,和其他地方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购买同一类型,不同公司的保险产品,寻求理赔时,国外公司严格按照合同理赔,且快递给该公司所要求的资料后,第二天下达理赔通知书,第三天收到原价理赔款。

国内公司A要求提供的资料较多,被告知30个工作日内完成理赔。提交材料后两个月,对方毫无动静

投诉至保监会,又过了二十天收到2200元理赔款,与之前理解的22700元相差甚远。后经过曲折的索赔过程,又花费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拿到应有的理赔款

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理赔,还有达到理赔的条件

同样是脑膜炎大陆的规定

而中国香港的规定

在赔款的形式上也小有差异,比如美国,在交通事故判定责任后,保险公司与修车行结算,而不像国内直接把钱扔给当事人。


就是因为这些种种原因,让国人对保险这个行业有了很大的偏见,才会有“为什么一提到保险,大家都感觉是骗局?”这样的想法。

要想让国人真正的信赖保险,小熙认为国内的保险业需要出台一些政策来改变一下这个大环境,让国人不再“提保险色变”。

对公司而言,卖保险不再成为中心,取而代之的是精算、理赔、投资……

做到这些,保险才能真正实现协助客户分散风险,分担损失

的基本职能,才是真的对我们保险,发挥它的价值。

所以,不要因为行走的太远,而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在保险行业,各司其职,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这样的行业,才是我们所希望、期待、看好的行业。

那一天,一定就在不远的前方

<strong>


小熙带你看世界


大家觉得保险是骗局,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1.理赔困难。你掏钱出去的时候人家很开心,恨不得把你供起来;但是你一旦出事,想理赔,那简直是比登天还难。他们会拿出厚厚一摞合同,再指出你违反了一条,不符合理赔的范围,和当初业务员承诺的完全两码事。


2.业务员素质参差不齐。业务员业务开发的时候,基本上说的是天花乱坠,完全就没有明确的告知,这就造成客户期望很高,期望越大后面的落差就越大,最后保险这个行业,名声就坏掉了。


3.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保险制度的完善,保险野蛮生长的时代基本上结束。后面,会越来越好,也希望大家在购买保险前,要明明白白。


基本上就这么多,欢迎点评!


蚂蚁搬金


保险的负面新闻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条两条传言组成。这个历史遗留问题,随着时间的发展一直在,可是咱们换个角度看,在这种传言之下,保险业是否还在发展?是否越来越壮大?

话题细分到保险上。为啥保险名声一直臭名昭著。剖析问题本质,无非就两点:一是产品本身是否适合,二是销售产品的这个人是否靠谱。在历年保险发展过程中,不靠谱的销售把产品推销给不合适的人,导致了现在一系列历史言论性问题。对不对?

问题的本质既然如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显而易见,找到专业的人购买到合适的产品即可!

我们可以否定一个行业,一款产品。前提是我们不需要它!


小土大明白


1949年新中国成立,政府对旧中国保险业进行了全面整改,10月20日,经党中央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国有保险公司。

在1958-1976年,中国保险业因为“左”的思想影响而被迫中止,直到1980年之后国家才允许重开保险业务。由此可见,中国保险业起步很晚,且初期发展跌宕起伏。

1988年以前,中国的保险公司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独揽天下,这种垄断经营保险业务的保险市场模式,也严重阻碍了我国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这一情况,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社会大众对保险的需求,我国保险市场逐渐开放,成立了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新疆兵团保险公司、上海友邦保险公司、安田火灾保险株式会社等商业保险公司。保险市场独家垄断的格局被打破,中国保险业进入恢复期。

90年代恰逢国企改制,大批工人下岗待业,这些工人一没多少文化水平,二没其他工作经验,十分迫切得在寻找可以赚钱的出路。

正赶上92年,X邦保险在国内首次引入寿险代理人制度。保险行业没什么门槛,所以大批下岗工人都把目光转移到这里,纷纷涌入保险行业。可以说代理人制度的引进,造就了中国保险业繁荣的今天。

但同时,代理人制度的残酷现实,以及保险公司的“人海战术”、“员工就是客户”的策略,也给行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在代理人还未真正精通的情况下,完全靠过去的人情关系来卖保险,大打亲情牌、友情牌,配合五花八门的销售手段,虚假的承诺,导致一大批50、60后买到并不适合自身的保险。

这批被忽悠买了保险的人,也是第一批觉得保险是“骗人”的人群,并在各自生活的圈子中传播这种观点。

90年代,保险公司之间为了竞争,纷纷提高自己保险的预定利率,个别产品年利率甚至能达到10%以上。其实保险公司的盈利方式也很简单,大部分是通过银行大额存款取息。

银行的高利率吸引着大量的客户存款,但是这样并不利于中国金融业的良性发展,因此为了促进消费,央行开始降息,央行存款利率从1996年5月到1999年6月,经过7次下调,1年期存款利率从10.98%下降到2.25%

1998年11月18日中国保监会成立以后,从央行手中接过保险监管权力,为了促进保险业的稳步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有效地遏制了保险恶性竞争乱象。1999年6月,保监会将寿险保单预定利率从最高5.5%下调至最高2.5%,统一了行业标准。

这意味着,同样的保险利益在99年6月前所需的保费更少。所以,在99年6月之前买了保险公司储蓄险的客户,其实是赚到了。但是,某些保险公司在上市之前,为了美化公司报表,与公司内部购买过此类高利率保险的高管谈判:要么退保,持公司股份;要么就分道扬镳。

在这之后,由于利率的下调,保险公司不能再推出高利率产品,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盈利,也为了抢夺客户,中国X安在1999年12月从国外引进一款保险,叫投资连结保险,简称投连险。投连险的主要特点就是集保障与投资功能于一体,其保障可以提供身故、全残、重大疾病的赔偿等。不过这种保险投资连接的是中国股市,投资收益部分跟股票市场的波动息息相关。

在这个大背景下,X安引入的投连险,保险代理人给出了年利率高达10%的承诺,这比存在银行的2.25%高出好几倍。所以投连险一经问世,瞬间引爆了保险市场!很多人购买了投连险,包含很多保险公司的内部员工、高管等,都纷纷看好这个产品。

但是,1999年到2002年,中国股市涨幅放缓,而X安推出的投连险还含有一项扣费——即保险保障金,第一年的抵扣费高达100%,第二年81%,第三年才降到16%,也就是说前三年都是亏钱的。但是这一点保险从业人员并没有提前告知客户!为后来的“投连风波”埋下了隐患。

2002年,客户查询投连险账户,发现收益远达不到10%,而扣除合同规定的保障金后又拿不回本金,客户便提起投诉,要求全额退保,保险公司拒绝退保,因而引发了一场大风波,也就是著名的“投连风波”。

当时投连风波愈演愈烈,最后政府不得不出面干预,强制让保险公司退还本金,这场风波才慢慢得以平息。不过还是在买了投连险客户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从此对保险更是深恶痛绝。“投连风波”可以说成为了保险“骗人”第二个大事件。


生昊咨询


保险是金融三驾马车之一,在欧美国家甚至比银行业还要大一些。保险如果是骗局,那全世界都在骗局里??

能骗人的,基本都是人,而不是保险这个金融工具本身。

保险对于投保人和被保人来说,就是一个可以转嫁风险的金融工具,以合同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那么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认为保险是骗局呢??

直接原因:

就是他们遇到的保险代理人有问题,主观上进行欺骗,或者代理人本身自己半懂不懂或已经被洗脑过度,然后在销售的时候各种不合规,客观上形成了某种欺骗。

深层原因

保险代理人背后的团队或保险公司运营部门有问题,有些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为了完成业绩,对旗下的业务员进行培训时,大肆夸大产品功用和收益,掩盖了产品不足和缺陷的地方,使得一部分学习能力和分辨能力弱的业务员只知道简单相信傻傻干,一时间保费是收进来了,但遗留下大量的问题,很多客户遇到情况不能理赔,收益远低于宣传之后,肯定会有被骗的感觉。部分代理人队伍的团队长也有这种情况出现。

更深层的原因

<strong>历史的原因和习惯的原因,很多保险公司在开张之处为了大量招人,并没有把控从业人员的素质,所以造就了所谓只要是活人都可以做保险的印象。平心而论,保险是个金融产品,需要比较专业的人来做业务和服务,过去大量素质不高的从业人员进入使得这个行业的口碑变得很差很差很差。但这种人口依赖至今很多保险公司都戒不掉,看上去是从业人员素质导致,其实各大保险公司要负主要责任。


总结,保险是个好东西,行业也是很有前景,但如果不改掉20多年的陋习和淘汰过去大量素质较差的从业人员,这个行业的发展仍旧很曲折。对于客户来说,买保险找专业的人来为你服务。什么是专业的人?第一,能够从你和你的家庭出发,根据实际情况来做保险方案;第二,不受具体某家保险公司产品的约束,可以在整个市场为你选择产品;第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知识水平。


保乐金融


保险的本质是在人们突发意外或者疾病的时候,由保险公司给予赔付,以保障人们的生活水平不至于收到太大的冲击。

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所以国家提倡保险全民化,它可以在一定程度内维护社会的稳定。

出险是有概率的,这是保险可以持续下去的根本。

举个例子,一百个人,一人一百块,总共一万快,一年之内可能就有那么一两个人出险,等于98个人在共同出资帮扶了这两个人。

同样,其他98 人也享有同样的待遇,这就是保险最利民的地方。

这么好的产品,为什么大家提到保险,就觉得是骗子呢?

这和国内保险业的经营水平和理念有关。

大家都知道保险的从业门槛非常低,几乎可以忽略,甚至有的保险公司的员工都是大妈,家庭主妇等等没有正式工作的人。

他们大多没有稳定收入,做保险类似钓鱼,没有底薪,业绩提成有就有,没有就无所谓。

有资料显示,保险公司正式员工的比例不到5%,加上可以可忽略的就业门槛,就决定了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是很高。

我有朋友在保险公司做内勤,他说有的险种返点可以达到45%,可以说是暴利。而这些产品大多可有可无。

业务员为了多拿提成,无所不用其极的来促成销售,提成高的产品大概率对被保险人无用,出险可能小,不然公司肯定倒闭。

当这些无用的产品形成一定得规模,老百姓痛恨保险的呼声聚集,发酵,就产生了保险是骗人的社会认同。

说白了现在的保险名声都是被急功近利的业务员造成的,尤其是还形成了较大的数量级。

八年前,母亲在银行存钱,回到家后让我看存单,并说现在的存单都变大了。

我一看,原来是保险理财,母亲说银行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利息高。当时我就怒了,立马联系所谓的银行员工。

原来他是保险在银行的驻点,母亲的存单明显是被误导的。

各种投诉之后,那个员工最后服软了,不仅退了他的20%的提成,而且报销来回的路费,最后还连忙道歉。

不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依靠忽悠误导人海战术来提高保险业绩的时代很快会结束,大部分的保险销售人员也将失业。

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等大平台都可以在网上自由的选择需要的保险产品,自己给自己量身定做。

保险骗人的情况也许会断流式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