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陝西寶雞和湖南都有一個炎帝陵?

維護世界和平就靠你了


炎帝是個稱號,遠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稱為炎帝,號神農氏,也稱為炎帝神農氏,所以炎帝不單指一個人,而是部落首領都叫炎帝,《三皇本紀》記載的炎帝傳了9代,等於說炎帝最少有9人;黃帝也是相同情況,遠古時期華夏族首領稱為黃帝,號軒轅氏,也稱黃帝軒轅氏,部落首領都叫黃帝,所以黃帝也不單指一個人,而黃帝陵古籍記載有多處,現存的也有幾處,比如陝西黃陵縣的、河南靈寶市的、甘肅正寧縣的等,其中陝西黃陵縣最正宗,記載於《史記·五帝本紀》黃帝崩,葬橋山,另外河南靈寶是黃帝飛昇的地方,在《史記·封禪書》有記載,所以都是皇帝陵,不是同一人罷了。

圖為天下第一陵,陝西橋山黃帝陵。

炎帝的情況也一模一樣,現存的炎帝陵有記載有依據的就有6處,陝西1處、湖南2處、湖北1處、山西1處、河南1處,但是份量最足的是陝西寶雞的炎帝陵和湖南炎陵縣的炎帝陵。遠古時期炎帝的部落起源於渭水河畔,也就是今天的寶雞一帶,然後逐水草而居,沿著渭水走勢向南遷徙,都說黃帝是北方首領,創造黃河流域文明,炎帝是南方聯盟首領,開啟了長江流域文明,其實看今天遺留下來的炎帝相關的陵祠、地名、傳說,就能看出炎帝部落輻射到了哪些地區。

圖為寶雞炎帝故里。

陝西寶雞的炎帝陵是有明確記載,史學界統一認可的,是早期的炎帝,《三皇本紀》、《國語》等大量古籍記載炎帝起源於渭水之岸,也就是今天陝西寶雞境內,這裡有早期炎帝的陵墓、故居、傳說、遺蹟等很正常,《史記·封禪書》記載,華夏族統一部落後,就開始在寶雞境內祭祀炎帝,從秦朝開始正式以國家名義分別祭祀黃帝和炎帝,西漢時期,劉邦自詡炎帝之子,在寶雞地區廣設廟宇樓閣,所以從秦漢開始陝西寶雞的炎帝陵就香火不斷至今,而這個炎帝陵不但是正宗炎帝安息之地,也是炎帝故里。

圖為神州第一陵,湖南株洲炎帝陵。

而在《史記》又有另一番記載:炎帝崩,葬於長沙茶鄉;《帝王世紀》也記載炎帝葬於長沙;《路史》更詳細,炎帝葬茶陵縣南一百里康樂鄉白鹿原等等古籍,而這是指向均為湖南炎陵縣的炎帝陵,此地也是名副其實的炎帝陵,是後來遷徙到湖南地區炎帝部落的首領,也是炎帝,準確的講應該是炎帝神農氏,當年炎帝神農氏在此地帶領族民耕種,嘗百草去世後建陵祭祀,《郡國志》記載炎帝神農氏在此地教人種茶,死後葬於此地,秦朝時已叫茶陵縣。但此地以國家身份祭祀是從宋代趙匡胤開始的,建殿設廟,明清又不斷進行擴建,每逢大典和時祀都會有官員和百姓告祭,香火不斷,所以這個也是名副其實的南方部落首領、開創長江文明的炎帝陵。


圖文繪歷史


陝西寶雞渭濱區姜城堡常羊山有座炎帝陵,湖南株洲炎陵鎮鹿原陂也有一座炎帝陵,二者都認為自己是神農炎帝陵墓的正宗。十多年來一直在這上面較量。

(寶雞的炎帝陵,由原書協主席啟功題字)
通過雙方在文化和歷史上的較量相爭,使大家對炎帝的研究和認識更加深入和清晰,而各自的知名度也越來越高。最為重要的是雙方的研究和宣傳使得凝聚在炎帝身上的“堅忍不拔的開拓精神、百折不撓的創新精神、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天下為公的奉獻精神”,得到廣泛宣揚。

論陵墓建成時間

湖南株洲酃縣鹿原陂的炎帝陵稱霸天下,歷史資料顯示早在宋朝,株洲鹿原陂的炎帝陵就已建造。每年的九九重陽節,海內外華人僑胞都會前往祭祖。


而陝西寶雞渭濱區常羊山的炎帝陵則是在1992年大興土木,建造而成。每年的清明節和陰曆七月初七海內外的華僑都會來此尋根祭祖。

論“炎帝歷史”

正是由於湖南和陝西都出現了炎帝陵,而圍繞著炎帝陵的“根文化”和“炎帝文化”,一時間兩個“炎帝”劍拔弩張

(湖南株洲炎帝陵石碑)

爭論初期,寶雞處於劣勢,包括一些歷史專家都認為,炎帝乃南方之天帝,炎帝陵在南方的湖南自然可信。湖南派學者認為:炎帝終因為民治病誤食斷腸草而“崩葬於長沙茶鄉之尾”,即今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鹿原陂。株洲炎帝陵經營單位說,湖南的炎帝陵早在宋朝就有了,而寶雞是從1992年才建的,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寶雞方面堅稱寶雞的炎帝陵才是正宗的。陝西的史學家們指出:《春秋》《國語》《史記》等史書都明確說明,不僅黃帝出生在寶雞,炎帝也出生在寶雞。炎帝部落是一路從咸陽的豳州(現在的彬縣)遷徙到渭水流域的西岐(現在的寶雞岐山)炎帝文明就在北方,而非南方。寶雞還有炎帝活動的遺址天台山、姜水等。寶雞炎帝陵經營單位認為,寶雞炎帝陵早在唐代以前就有,只是後來因歷史變遷而毀,而且民間一直在每年炎帝的忌辰陰曆七月七舉行廟會祭祀炎帝。

株洲方面一些人反駁,儘管寶雞有炎帝活動的史料,但沒有炎帝陵史料依據,完全系今人的民間傳說,不足為憑。而株洲炎帝陵,文字記載頗多,不僅是《酃縣誌》,晉代皇甫謐《帝王世紀》、唐代司馬貞《史記?補三皇本紀》、宋代羅泌著《路史》等均有記載。老百姓也在每年的農曆九月九重陽節這天祭祀炎帝。

雙方握手言和

當雙方爭得面紅耳赤時,湖南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何光嶽提出了“炎帝八世”說。

認為歷史上有8代炎帝,第一世炎帝神農氏和第二世炎帝生活在寶雞境內,此後炎帝部落東遷到河南、山西、河北等地,到了湖南已為第8世炎榆罔。



也有民家傳說佐證此觀點,炎帝部落遭蚩尤騷擾,遂請黃帝相助。黃帝打敗蚩尤之後,與炎帝部落合併,從此形成“炎黃部落”。而炎帝后人被黃帝封在了湘地。

“炎帝八世”的說法贏得了大多數學者的認可,湖南陝西雙方也因此停息了炎帝陵之爭。

論現狀

在得到文化支持後,湖南陝西兩地都對當地的炎帝陵重視起來。先後多次對境內的炎帝陵進行重建和修繕。

隨著近些年旅遊業大發展,兩地對炎帝陵的保護和開發,對炎帝文化的發掘和宣傳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最後說一句: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大家是一家人!


春苗說


對於炎帝神農氏,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可能不陌生,但是說起炎帝陵,可能大家就有點摸不著頭腦了,被人們熟知的,有兩個炎帝陵,一個在陝西,一個在湖南。

湖南這座炎帝陵位於有著“長沙茶鄉之尾”之稱的株洲市炎陵縣,炎帝陵是舉世聞名的中華始祖三陵之一,也是海內外炎黃子孫祭祖朝聖、旅遊觀光的勝地。

公祭廣場是炎帝陵最大的廣場,長59米,寬41米,於2002年建成,專為大型公祭典禮而建。2006年3月,炎帝陵祭典入選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寶雞的炎帝陵在天台山,至今尚有神農遺蹟和傳說。天台山上,原有停放炎帝遺體的骨臺寢殿.寢殿已湮沒,柱礎石、牆垣基礎依然可見,漢白玉的“骨床”仍然嵌在寢堂殿址中央。

20世紀90年代初,鑑於涉及到炎帝的古建築大多毀損,寶雞興建了兩處炎帝紀念地,即炎帝祠和炎帝陵。

出現兩個陵墓,有人認為,寶雞的炎帝陵是第一代陵,炎陵縣的炎帝陵是第八代陵。

神話認為,他姓姜,應該生於今湖北隨州,長於姜水,遊於陝西寶雞,後來在那裡建立部落,留下傳說。

另有人認為炎帝政權又分為兩大支脈,一為炎帝魁隗氏政權,一為炎帝神農氏政權。


感謝朋友們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語見文化


寶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早在七、八幹年前,人類就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寶雞市區內北首嶺遺址就是距今七千多年的新石器遺存。


炎帝和黃帝是中國的人文始祖。炎帝部落是華夏部落的一個分支,炎帝是部落首領的稱號,延用了八代。



第一和第二代炎帝都出生於寶雞清姜河地區,後代以姜為姓氏,姜子牙為其傑出代表。


據說現在的寶雞清姜地區的蒙峪溝就是炎帝的誕生地,寶橋後面的常羊山上就是炎帝陵,千百年來的祭祀從未停止過。湖北隨州一直和寶雞搶炎帝誕生地,那個炎帝是第八代炎帝,已和寶雞無關。

炎帝后代分支很多,絕大部分和黃帝部落合併組成華夏民族,很少部分南逃成為苗、壯、彝等少數民族的先祖。湖北在周朝時還是南方蠻荒之地,而華夏族的源頭是渭河流域,所以寶雞的炎帝陵最靠譜。



《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陝西扶風武功交界的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陝西寶雞清姜河)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這是中國歷史最早記載炎帝、黃帝誕生地的史料。後來,兩個部落爭奪領地,展開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民族。


行雲流水1437995


炎帝出自神農氏部落,居雲貴高原,公元前八九千年北上。目前已知有兩支系——神農氏(嫡系,接任部落酋長。為方便敘述,我們稱之神農氏二世),魁隗氏。

神農氏二世到達南陽,與大伏羲氏之尊盧氏部落(居盧氏縣)相匯於熊耳山、伏牛山,南北兩族始有融合,神農氏勝出。此時神農氏傳位三世,又有一位神農氏二世之子不服,返回雲貴高原赤水河,稱赤帝,後沿東南沿海北上,蚩尤乃其後裔。

魁隗氏不滿沒接班,拉出去另立門戶,到達青海。此時,大伏羲氏集團女媧執政,日漸衰弱,魁隗氏在北方強大起來,直接稱帝——炎帝(繼九任),步步緊逼大伏羲氏集團,向南蠶食。後來大伏羲氏集團請神農氏出手,打敗魁隗氏炎帝,獲得大伏羲氏集團執政權,繼續稱(神農氏)炎帝(繼八任)。

神農氏第八任炎帝(榆罔)時,蚩尤部落強大起來,挑戰大伏羲氏政權,帝榆罔不敵。此時伏羲氏嫡系軒轅氏部落在魁隗氏敗落後,在北方強大起來。帝榆罔授兵權於軒轅氏酋長姬邦卉率兵攻打蚩尤。歷時十三年,打敗蚩尤。姬邦卉擁兵自重,奪回本屬於伏羲氏族的政權,是為黃帝。帝榆罔則被降封回盧氏為諸侯,號參盧氏。帝榆罔不受降封,留下孫子慶甲,自帶一族人云遊行醫,後死於湖南茶陵。

綜上,湖南茶陵是十七任炎帝最後一個。還有十六個炎帝均在北方。

(詳情可百度《尊盧氏的光芒》《天下盧氏》)


語哲69487074


其實炎帝陵的說法並不止寶雞,全國其他地方也有!只是以前大家並不重視,即使現在,國家層面祭奠的也只是黃帝,湖南炎帝是省級層面的祭奠。準確的說,湖南炎陵縣(原酃縣)炎帝陵葬的是“嘗百草”的炎帝神農氏!“神農氏,嘗百草”誤食斷腸草而亡大家耳熟能詳,而且有明確記載神農氏誤食斷腸草“葬於長沙茶鄉之尾”的鹿原陂!歷代均認可湖南炎帝陵並有祭奠活動!寶雞等地也是炎帝部落活動過的地方,當然可能有炎帝陵墓,是哪個炎帝就不知道了。但是,我們現在通常說的炎帝並加以祭奠紀念的炎帝基本上專指“嘗百草”的這位炎帝,對其他幾任“炎帝”並沒有特別的記錄或紀念,這也就是湖南炎帝陵歷代知名和受到重視的原因!至於其他炎帝陵近年興起,而歷史上並不重視的現象,多少有點蹭熱度搞旅遊名目之嫌!另外,好像記得隨州也稱炎帝故里!


若無30293222


炎帝不是一個人,炎帝共有八任帝,一任帝炎帝神農、二任帝炎帝臨魁、三任帝炎帝承、四任帝炎帝明、五任帝炎帝直、六任帝炎帝來、七任帝炎帝哀、八任帝炎帝榆罔、九任帝炎帝蚩尤。蚩尤趕走榆罔自稱炎帝,炎帝榆罔聯合軒轅打敗並斬殺蚩尤,榆罔德衰,諸侯多奔軒轅,榆罔只好禪位軒轅,軒轅以黃土得天下,所以稱軒轅為黃帝。


忘情水172990920


炎帝償斷腸草而亡,葬於長沙茶鄉之尾,炎帝葬身之所才能稱為陵。炎帝本人出生於寶雞或炎帝從八世高祖起就居於寶雞,這與炎陵扯不上,如果把寶雞市改成炎帝市或神農氏市也沒有任何問題。如果把炎帝出生的地方搞一個炎陵就是牽強了。就算有八世炎帝其中有七世炎帝葬於寶雞,也不行。因為我們後人景仰的是償百草而亡其身的神農氏,難道歷史上有八個償百草而亡的神農氏嗎?如果沒有,寶雞搞一個炎帝陵不是胡扯嗎?


用戶59090517045海上


此陵非彼陵,寶雞或者湖南兩邊那個的陵或許只是類似那種衣冠冢這種的,沒有屍體。只是後人對人文之祖一種緬懷之情和思念之情。(古時候交通信息不發達,要是人意外或者戰死都會修建衣冠冢來紀念)。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胡思亂想才有奇思妙想


寶雞92年是遷陵。寶雞地區的傳說與史料記錄顯示炎帝的陵稱嘉陵或qun陵,是在秦嶺因山而建。天台山有炎帝廟和寢骨臺。發源於此流向南方的河稱嘉陵江。92年遷陵是按傳統儀軌將寢骨臺上的供石,按炎帝遺骨的規格入柩遷於其出生地 ̄常羊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