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陕西宝鸡和湖南都有一个炎帝陵?

维护世界和平就靠你了


炎帝是个称号,远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称为炎帝,号神农氏,也称为炎帝神农氏,所以炎帝不单指一个人,而是部落首领都叫炎帝,《三皇本纪》记载的炎帝传了9代,等于说炎帝最少有9人;黄帝也是相同情况,远古时期华夏族首领称为黄帝,号轩辕氏,也称黄帝轩辕氏,部落首领都叫黄帝,所以黄帝也不单指一个人,而黄帝陵古籍记载有多处,现存的也有几处,比如陕西黄陵县的、河南灵宝市的、甘肃正宁县的等,其中陕西黄陵县最正宗,记载于《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崩,葬桥山,另外河南灵宝是黄帝飞升的地方,在《史记·封禅书》有记载,所以都是皇帝陵,不是同一人罢了。

图为天下第一陵,陕西桥山黄帝陵。

炎帝的情况也一模一样,现存的炎帝陵有记载有依据的就有6处,陕西1处、湖南2处、湖北1处、山西1处、河南1处,但是份量最足的是陕西宝鸡的炎帝陵和湖南炎陵县的炎帝陵。远古时期炎帝的部落起源于渭水河畔,也就是今天的宝鸡一带,然后逐水草而居,沿着渭水走势向南迁徙,都说黄帝是北方首领,创造黄河流域文明,炎帝是南方联盟首领,开启了长江流域文明,其实看今天遗留下来的炎帝相关的陵祠、地名、传说,就能看出炎帝部落辐射到了哪些地区。

图为宝鸡炎帝故里。

陕西宝鸡的炎帝陵是有明确记载,史学界统一认可的,是早期的炎帝,《三皇本纪》、《国语》等大量古籍记载炎帝起源于渭水之岸,也就是今天陕西宝鸡境内,这里有早期炎帝的陵墓、故居、传说、遗迹等很正常,《史记·封禅书》记载,华夏族统一部落后,就开始在宝鸡境内祭祀炎帝,从秦朝开始正式以国家名义分别祭祀黄帝和炎帝,西汉时期,刘邦自诩炎帝之子,在宝鸡地区广设庙宇楼阁,所以从秦汉开始陕西宝鸡的炎帝陵就香火不断至今,而这个炎帝陵不但是正宗炎帝安息之地,也是炎帝故里。

图为神州第一陵,湖南株洲炎帝陵。

而在《史记》又有另一番记载:炎帝崩,葬于长沙茶乡;《帝王世纪》也记载炎帝葬于长沙;《路史》更详细,炎帝葬茶陵县南一百里康乐乡白鹿原等等古籍,而这是指向均为湖南炎陵县的炎帝陵,此地也是名副其实的炎帝陵,是后来迁徙到湖南地区炎帝部落的首领,也是炎帝,准确的讲应该是炎帝神农氏,当年炎帝神农氏在此地带领族民耕种,尝百草去世后建陵祭祀,《郡国志》记载炎帝神农氏在此地教人种茶,死后葬于此地,秦朝时已叫茶陵县。但此地以国家身份祭祀是从宋代赵匡胤开始的,建殿设庙,明清又不断进行扩建,每逢大典和时祀都会有官员和百姓告祭,香火不断,所以这个也是名副其实的南方部落首领、开创长江文明的炎帝陵。


图文绘历史


陕西宝鸡渭滨区姜城堡常羊山有座炎帝陵,湖南株洲炎陵镇鹿原陂也有一座炎帝陵,二者都认为自己是神农炎帝陵墓的正宗。十多年来一直在这上面较量。

(宝鸡的炎帝陵,由原书协主席启功题字)
通过双方在文化和历史上的较量相争,使大家对炎帝的研究和认识更加深入和清晰,而各自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最为重要的是双方的研究和宣传使得凝聚在炎帝身上的“坚忍不拔的开拓精神、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得到广泛宣扬。

论陵墓建成时间

湖南株洲酃县鹿原陂的炎帝陵称霸天下,历史资料显示早在宋朝,株洲鹿原陂的炎帝陵就已建造。每年的九九重阳节,海内外华人侨胞都会前往祭祖。


而陕西宝鸡渭滨区常羊山的炎帝陵则是在1992年大兴土木,建造而成。每年的清明节和阴历七月初七海内外的华侨都会来此寻根祭祖。

论“炎帝历史”

正是由于湖南和陕西都出现了炎帝陵,而围绕着炎帝陵的“根文化”和“炎帝文化”,一时间两个“炎帝”剑拔弩张

(湖南株洲炎帝陵石碑)

争论初期,宝鸡处于劣势,包括一些历史专家都认为,炎帝乃南方之天帝,炎帝陵在南方的湖南自然可信。湖南派学者认为:炎帝终因为民治病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即今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陂。株洲炎帝陵经营单位说,湖南的炎帝陵早在宋朝就有了,而宝鸡是从1992年才建的,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宝鸡方面坚称宝鸡的炎帝陵才是正宗的。陕西的史学家们指出:《春秋》《国语》《史记》等史书都明确说明,不仅黄帝出生在宝鸡,炎帝也出生在宝鸡。炎帝部落是一路从咸阳的豳州(现在的彬县)迁徙到渭水流域的西岐(现在的宝鸡岐山)炎帝文明就在北方,而非南方。宝鸡还有炎帝活动的遗址天台山、姜水等。宝鸡炎帝陵经营单位认为,宝鸡炎帝陵早在唐代以前就有,只是后来因历史变迁而毁,而且民间一直在每年炎帝的忌辰阴历七月七举行庙会祭祀炎帝。

株洲方面一些人反驳,尽管宝鸡有炎帝活动的史料,但没有炎帝陵史料依据,完全系今人的民间传说,不足为凭。而株洲炎帝陵,文字记载颇多,不仅是《酃县志》,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唐代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宋代罗泌著《路史》等均有记载。老百姓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九重阳节这天祭祀炎帝。

双方握手言和

当双方争得面红耳赤时,湖南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何光岳提出了“炎帝八世”说。

认为历史上有8代炎帝,第一世炎帝神农氏和第二世炎帝生活在宝鸡境内,此后炎帝部落东迁到河南、山西、河北等地,到了湖南已为第8世炎榆罔。



也有民家传说佐证此观点,炎帝部落遭蚩尤骚扰,遂请黄帝相助。黄帝打败蚩尤之后,与炎帝部落合并,从此形成“炎黄部落”。而炎帝后人被黄帝封在了湘地。

“炎帝八世”的说法赢得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湖南陕西双方也因此停息了炎帝陵之争。

论现状

在得到文化支持后,湖南陕西两地都对当地的炎帝陵重视起来。先后多次对境内的炎帝陵进行重建和修缮。

随着近些年旅游业大发展,两地对炎帝陵的保护和开发,对炎帝文化的发掘和宣传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最后说一句: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大家是一家人!


春苗说


对于炎帝神农氏,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可能不陌生,但是说起炎帝陵,可能大家就有点摸不着头脑了,被人们熟知的,有两个炎帝陵,一个在陕西,一个在湖南。

湖南这座炎帝陵位于有着“长沙茶乡之尾”之称的株洲市炎陵县,炎帝陵是举世闻名的中华始祖三陵之一,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公祭广场是炎帝陵最大的广场,长59米,宽41米,于2002年建成,专为大型公祭典礼而建。2006年3月,炎帝陵祭典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宝鸡的炎帝陵在天台山,至今尚有神农遗迹和传说。天台山上,原有停放炎帝遗体的骨台寝殿.寝殿已湮没,柱础石、墙垣基础依然可见,汉白玉的“骨床”仍然嵌在寝堂殿址中央。

20世纪90年代初,鉴于涉及到炎帝的古建筑大多毁损,宝鸡兴建了两处炎帝纪念地,即炎帝祠和炎帝陵。

出现两个陵墓,有人认为,宝鸡的炎帝陵是第一代陵,炎陵县的炎帝陵是第八代陵。

神话认为,他姓姜,应该生于今湖北随州,长于姜水,游于陕西宝鸡,后来在那里建立部落,留下传说。

另有人认为炎帝政权又分为两大支脉,一为炎帝魁隗氏政权,一为炎帝神农氏政权。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语见文化


宝鸡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早在七、八干年前,人类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宝鸡市区内北首岭遗址就是距今七千多年的新石器遗存。


炎帝和黄帝是中国的人文始祖。炎帝部落是华夏部落的一个分支,炎帝是部落首领的称号,延用了八代。



第一和第二代炎帝都出生于宝鸡清姜河地区,后代以姜为姓氏,姜子牙为其杰出代表。


据说现在的宝鸡清姜地区的蒙峪沟就是炎帝的诞生地,宝桥后面的常羊山上就是炎帝陵,千百年来的祭祀从未停止过。湖北随州一直和宝鸡抢炎帝诞生地,那个炎帝是第八代炎帝,已和宝鸡无关。

炎帝后代分支很多,绝大部分和黄帝部落合并组成华夏民族,很少部分南逃成为苗、壮、彝等少数民族的先祖。湖北在周朝时还是南方蛮荒之地,而华夏族的源头是渭河流域,所以宝鸡的炎帝陵最靠谱。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陕西扶风武功交界的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陕西宝鸡清姜河)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中国历史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后来,两个部落争夺领地,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民族。


行云流水1437995


炎帝出自神农氏部落,居云贵高原,公元前八九千年北上。目前已知有两支系——神农氏(嫡系,接任部落酋长。为方便叙述,我们称之神农氏二世),魁隗氏。

神农氏二世到达南阳,与大伏羲氏之尊卢氏部落(居卢氏县)相汇于熊耳山、伏牛山,南北两族始有融合,神农氏胜出。此时神农氏传位三世,又有一位神农氏二世之子不服,返回云贵高原赤水河,称赤帝,后沿东南沿海北上,蚩尤乃其后裔。

魁隗氏不满没接班,拉出去另立门户,到达青海。此时,大伏羲氏集团女娲执政,日渐衰弱,魁隗氏在北方强大起来,直接称帝——炎帝(继九任),步步紧逼大伏羲氏集团,向南蚕食。后来大伏羲氏集团请神农氏出手,打败魁隗氏炎帝,获得大伏羲氏集团执政权,继续称(神农氏)炎帝(继八任)。

神农氏第八任炎帝(榆罔)时,蚩尤部落强大起来,挑战大伏羲氏政权,帝榆罔不敌。此时伏羲氏嫡系轩辕氏部落在魁隗氏败落后,在北方强大起来。帝榆罔授兵权于轩辕氏酋长姬邦卉率兵攻打蚩尤。历时十三年,打败蚩尤。姬邦卉拥兵自重,夺回本属于伏羲氏族的政权,是为黄帝。帝榆罔则被降封回卢氏为诸侯,号参卢氏。帝榆罔不受降封,留下孙子庆甲,自带一族人云游行医,后死于湖南茶陵。

综上,湖南茶陵是十七任炎帝最后一个。还有十六个炎帝均在北方。

(详情可百度《尊卢氏的光芒》《天下卢氏》)


语哲69487074


其实炎帝陵的说法并不止宝鸡,全国其他地方也有!只是以前大家并不重视,即使现在,国家层面祭奠的也只是黄帝,湖南炎帝是省级层面的祭奠。准确的说,湖南炎陵县(原酃县)炎帝陵葬的是“尝百草”的炎帝神农氏!“神农氏,尝百草”误食断肠草而亡大家耳熟能详,而且有明确记载神农氏误食断肠草“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鹿原陂!历代均认可湖南炎帝陵并有祭奠活动!宝鸡等地也是炎帝部落活动过的地方,当然可能有炎帝陵墓,是哪个炎帝就不知道了。但是,我们现在通常说的炎帝并加以祭奠纪念的炎帝基本上专指“尝百草”的这位炎帝,对其他几任“炎帝”并没有特别的记录或纪念,这也就是湖南炎帝陵历代知名和受到重视的原因!至于其他炎帝陵近年兴起,而历史上并不重视的现象,多少有点蹭热度搞旅游名目之嫌!另外,好像记得随州也称炎帝故里!


若无30293222


炎帝不是一个人,炎帝共有八任帝,一任帝炎帝神农、二任帝炎帝临魁、三任帝炎帝承、四任帝炎帝明、五任帝炎帝直、六任帝炎帝来、七任帝炎帝哀、八任帝炎帝榆罔、九任帝炎帝蚩尤。蚩尤赶走榆罔自称炎帝,炎帝榆罔联合轩辕打败并斩杀蚩尤,榆罔德衰,诸侯多奔轩辕,榆罔只好禅位轩辕,轩辕以黄土得天下,所以称轩辕为黄帝。


忘情水172990920


炎帝偿断肠草而亡,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炎帝葬身之所才能称为陵。炎帝本人出生于宝鸡或炎帝从八世高祖起就居于宝鸡,这与炎陵扯不上,如果把宝鸡市改成炎帝市或神农氏市也没有任何问题。如果把炎帝出生的地方搞一个炎陵就是牵强了。就算有八世炎帝其中有七世炎帝葬于宝鸡,也不行。因为我们后人景仰的是偿百草而亡其身的神农氏,难道历史上有八个偿百草而亡的神农氏吗?如果没有,宝鸡搞一个炎帝陵不是胡扯吗?


用户59090517045海上


此陵非彼陵,宝鸡或者湖南两边那个的陵或许只是类似那种衣冠冢这种的,没有尸体。只是后人对人文之祖一种缅怀之情和思念之情。(古时候交通信息不发达,要是人意外或者战死都会修建衣冠冢来纪念)。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胡思乱想才有奇思妙想


宝鸡92年是迁陵。宝鸡地区的传说与史料记录显示炎帝的陵称嘉陵或qun陵,是在秦岭因山而建。天台山有炎帝庙和寝骨台。发源于此流向南方的河称嘉陵江。92年迁陵是按传统仪轨将寝骨台上的供石,按炎帝遗骨的规格入柩迁于其出生地 ̄常羊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