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任校长都热衷校园建设呢?

师者道


为什么每任校长都热衷校园建设?我是这样看的。有踏踏实实想干一番事业的校长,有掩耳盗铃讲排场的校长,唯一区别是真心想干和不得不干。

校园建设是一个很显现的硬件建设政绩

不管这个校长在学校任职多少时间,总要做出一些让同行、学生、家长一眼就能看见的政绩来,那么校园建设就是一块很好的大蛋糕,这个校长把它做成圆形,下个校长把它做成方形,下下个校长把它做成三角形,就是这个道理。校园场地不会变大,教学不会变多,只要肯折腾,那么,就不会有人说你身在其位,不某其政。

校园建设能体现一个校长的办校理念

校园建设是能出体现一个校长的教育理念的。比如:前一任校长如果以“太阳”为核心治校,那么整个校园文化建议都是突出“太阳”的办校理念,下一任校长如果以“月亮”为核心治校,那么整个校园文化建议都是突出“月亮”的办校理念,再来一个校长就会变成“星星”。像高校类的校园建设是不是百十年都一样,这个就不清楚,也不评论。

校园建设的专项拔款能解决校长的燃眉之急

没有哪个学校是尽善尽美,校长总会想尽办法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那么,有钱可用于建设,为什么不用呢?至于有友友说校长会在校园建设中弄点sifangqian,我想,就现在而言,应该是微乎及微吧,毕竟学校的财务制度越来越严格和完善,学校建设相关的工程项目申批、建设监督和完工验收,以及结算都更加规范,谁还敢去油锅里捞钱呢?友友们觉得呢?


我是月亮姐姐Nancy,感谢友友们的精彩评论、热情点赞、温馨关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月亮姐姐Nancy


基建的好处:第一,可以认识一些包工头,老板,领导。认识这些人后,可以马上有效扩大自己的人脉圈,为进一步提高自己仕途风流水平,打下更坚实的基础。第二,可以利用看得见的大房子,大校园,美化自己的任教政绩。为进一步升级仕途,爬上更高位置,奠定一张看得见的名片。第三,工程款动不动上百万,上千万,上亿。作为校领导,当然可以浑水摸鱼。甚至借花献佛,让上级主管领导与自己,都适度的,但是真正的搞一点名堂出来,获得实际物质利益。综合总总考虑,大搞基建大兴土木,比辛苦的站在讲台上干活,更能名利双收。因此,大家都心照不宣,默认无论谁当了学校领导。就是,必须要以大干基建为第一工作实务。这个玩意,延伸到,各个市县长,其实,也是一样。天下毕竟,乌鸦一般黑。


大江湖头牌浪客


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文化熏陶,特别是学校的隐性文化对孩子的影响,而且教育发展的速度,是要更新教学设备,所以校园建设是一个必须的过程,但是其中也有很多教师看不惯的问题。


一是教师本身非常注重教学,而一些只为了校园设计的校长,不仅整天搞这个搞那么文化创设活动,而且让老师要完成很多本不应该做的事情,增加自己的工作压力,不仅如此,甚至影响教学正常进行,让孩子都不能正常上课。二是老师们的办公经费的用处,一些为了搞文化创设,不仅从上面审批了一笔经费,而且有些时候把老师的办公经费都不知道怎么搞的搭进去了。所以教师为何不想做这些事情应该明白了,而校长能从中获得的不仅是荣誉,或许还有利益关系?


所以当上校长的或许有人是真的为了孩子们的成才环境,但是也有人真的就是为了荣誉和利益。


思维数学小课堂


有一句话叫,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我们这儿有一任市长因为贪腐被抓了起来,但是在他任内做了很多民生工程,尤其是修建了不少路。人们开车行驶在宽阔平坦的马路上,常常会说起这是某个市长修的。虽然他因为贪腐被抓,但因为这些民生工程的修建,老百姓就会原谅他很多。

校长也是这样,如果在自己手里能在硬件建设上有几个大手笔的话,那是非常自豪的一件事。即便是他以后退休了,也有“吹牛”的资本:“这栋教学楼是我怎么怎么申请下来的”“那个塑胶跑道是我跑了三年跑下来的"。总之,这也是实实在在的政绩。

第二,好的环境对学校管理有促进作用

如果一个学校,到处破破烂烂,满目疮痍。师生就不会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所以校长们总是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肯投入,给师生营造一个好的教学环境,会使师生从心理上热爱这所学校的。

记得十年前报道过一件事,说的是某高校新生兴冲冲地来学校报到。但是到了门口后,看到学校破破烂烂的样子,竟然哭着不愿意进去。

第三,有些经费是用来改善办学条件的

国家每学期会按照学生人数划拨经费,这些经费是不能用来发补助或者福利的。学校如果在水电费和办公费等使用后还有较大剩余的话,那么动一些经费来改善办学条件,那是允许的。

第四,为了迎接各类检查

不管是督导检查、还是其它检查,都有一些要求的,尤其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校容校貌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学校如果不加以建设,检查就不合格。

第五,必要的维修养护

诸如粉刷、小修小补、水暖设施的养护、脱落墙砖的加固等等,这些碎毛毛的活也不少。有的是为了美观,有的涉及到安全,有的不修理就会影响到使用。这些工作不做是不行的。

第六,其它一些原因

还有一些原因,就不展开说了,大家想讨论就在评论区讨论一下吧。

同意我的观点吗?同意就给个关注或者赞啊!

中学高级教师,从教三十年,专注于教育领域问题。


爱河北人


太简单了:

1,和每任地方官员热衷于大拆大建一样,只有有了基建项目,才有了权钱交易的机会,一栋大楼几千万,承建方不拿出几十万运作,他能拿到工程?怎么运作,去运作谁?当然是校长!

2,上级部门经常考核评比晋级,考核什么?最容易也最明显的就是校园建设,有了楼房才可能从中专升到大专,才能从大专升到三本院校,才能从三本升为本科院校,才能升为综合性大学,管他软件根上根不上呢,教师管理教育质量是否可以凭嘴说的,唯一没办法吹牛的就是大楼房。

所以,谁当校长第一件事就是高楼房,有借口也盖,没借口找借口也盖!

一个单位换了个一把手,办公楼已经很大了,也是刚刚装修的,怎么办?你都想不出来他的借口是什么,居然是办公楼外形不吉利,全部改造型!哈哈,这领导,真聪明。


昌黎郭


政绩工程,这不光是校长热衷的,但凡有实权的领导都是喜欢的。

喜欢的原因不外乎有三。

其一,搞修建出政绩效率高又显而易见。一个功能用房、一个球场、一排围墙、一个舞台、一个大门基本上可以说这任校长弄完使用使用,下任校长来了又重新设计翻新改样式改材料,我们城市学校土地面积有限,只有靠这些,扩建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所以只能改建,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能让整个校园改头换面,焕然一新。

其二,搞修建才会有大资金出入的机会。出,当然是政府和学校出,入,这里面的“猫腻”明白人都懂的,什么公开招标,都是些掩人耳目的事。为什么这么干?我只知两人为了当个校长一个在城里花了15万,一个远离城市花了8万。花了如此代价难道靠职务津贴往回捞?

其三,不排除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因素。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包括基建工程。

当今的校长是上级部门任命的,不是民主选举出来的,权力的集中就是滋生腐败的温床。


生活科创教育


为什么学校每任校长都热衷于校园建设呢?这是以往在基层中小学校较为常见的现象。

这里所指的校园建设,主要包括校舍改造维修、室内地面铺设、道路硬化提升、美化绿化亮化、校门景观改造,以及体育场、食堂餐厅改造、校园文化设施建设等。这对于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标准档次、优化育人环境、建设规范化学校、树立学校和教育形象,确实有立竿见影之效,也是一个校长审美境界、治校理念、魄力能力、管理政绩的最直观展现。

前些年,由于学校财务欠公开,支出‘’一支笔‘’,校长一人说了算,主管部门又缺乏有效监督,致使校园建设出现较多问题。例如:(1)改造维修项目预算虚高,利润空间大,存在暗箱操作;(2)材料以次充好、以贱充贵、埋下质量安全隐患;(3)虚开发票报帐,冲抵请客送礼、吃喝招待费用或个人家庭消费;(4)假公济私,学校搞维修改造,个人家庭同步或延后维修,学校高支出、个人零消费;(5)与承包商合伙,直接变相贪污公款;(6)前任校长建,后任校长拆,拆了再建,形成恶性循环;等等。对此,学校教职员工看在眼里,算盘在心里,可意会不可言传,久而久之,习以为常。不仅浪费了教育资金,败坏了学校形象,而且断送了校长的人生前程。在这方面犯错误、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校长不乏其人。

十八大之后,随着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加大和‘’八项规定‘’的出台,教育部门治理校园建设微腐败措施更加细化。财务制度越来越健全完善,学校维修改造工程项目的立项申批、过程监督和完工复核验收,以及结算更加严格规范,校园建设中存在的乱象和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初步扭转了学校建设中的负面影响,恢复了社会对校长的信任。这不仅对于校长个人的成长是个保护,更是对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鹰眼看教育


一、服务学校发展战略。一所好学校,特别是好的大学,或长或短都有一个发展目标,要达到一定的层次水平。或为了评上称号,或为了提升排名,而这些需要先进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是基础保障。如国内很多一流高校,都在按照自己的发展需要,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建成的综合A、B座,中国人民大学在建的几栋大楼都是为了服务学校培养人才的全局战略服务的。

图为中国石油大学新综合实验办公楼(主要用于学校各机关单位、各学院办公室,同时作为研究生办公室,内切校史馆、绘图室、智能教师、综合自习室等,实现了多功能化,新楼一投入使用便把整个学校的格调提高了)

二、满足学校发展所需资源。一所大学,不光要有教学楼,还要有体育馆、图书馆、实验楼等基础楼宇,用于日常的科研、教学、生活服务,而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同时拥有那么多资金,一下子就完善这些基础设施,只能一步一步的建设,因此普遍存在每一任校长在任期间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坡下少寨主


第一,大家都看得见,有目共睹,事实胜于雄辩。

第二,见效时间长,你在任时建的几栋楼别人永远都记得住,一栋楼建成到拆除最短也是二三十年,对校长的前程有莫大的推动力。

第三,见效快,你想让一个学校的升学率突然增长,没有三到五年的苦功夫是做不成的,一栋大楼短则半年,长则一年多就可以。

第四,有揩油的机会,校园建设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非常多,就算没有额外收入,也是个积攒人情的好机会,对自己日后的发展大有好处。

第五,政绩明确,这几栋楼是你在任时建的那肯定你就是最大的功臣,不存在还有其他人的问题。可若是升学率呢,最大的功臣绝不是你,而是任课老师。

有这么多的好处与收益,哪任校长不乐意呢,只要有经费,谁都这样做!


85度灰


简单说搞建设有以下几个好处。

1.虽然不能找亲戚朋友做这个,却可以找本乡镇的施工队赚钱,提高在乡镇的声望。

2.美化校园环境对于领导检查有加分效果,毕竟人来了,看见学校这么漂亮映像总是不错的。

3.搞建设在学区里影响较大,申报审批都需要老大签字,也可以给人留下肯干务实的形象。

4.本着不用白不用的原则,方正不花自己钱,把自己工作环境搞好有什么不可,工资是教育局的事情我们管不了,可是工作环境的优越也是隐形福利。据我知道我们学区账户上有三千多万在银行里吃利息,就等着我们有正当理由花出去。

5.真做了,想捞钱的总会想点办法的,如果有人喜欢铜臭,那肯定能找到鸡蛋的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