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梁山好汉不诏安的话,结局会怎样?

禹sir17


在《水浒传》中,梁山大聚义后,进行了排位,之后在宋江的坚持下,梁山接受了招安,招安之后梁山人马为大宋朝廷南征北战,征辽、田虎、王庆。后有征讨方腊,在平定方腊后,梁山兄弟也损失惨重。可谓是方腊虽然平定,梁山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那如果梁山好汉不招安的话,结局会怎样呢?

其实宋江之所以招安,就是看到了梁山不招安的结局。在古代起事、起兵的,结局总的来说,无外乎三大类。

第一种就是像刘邦那样能建立一个新的王朝,宋江知道梁山不会像刘邦那样有能力建立一个新的王朝。还有一种就是招安。

另外一种就是梁山不招安的结局,最终会被朝廷镇压消灭。

因为梁山整体的实力并非很强大,而梁山虽然曾打败过朝廷军队的征讨,然而那不过是提前部署、或是以水利之势。以整体而论,梁山是很难跟整个大宋朝抗衡的。


梁山也很难躲过朝廷源源不断的军队征讨,只要梁山有一次大的失利,梁山就将很难立足。而朝廷虽然失利一次,却还可以征调兵马卷土重来。

所以梁山不招安的话,就很有可能会像田虎、王庆、方腊那样。那时梁山不仅被消灭,还要背上不忠不义得到反叛之名。

而梁山招安,虽然最后损失惨重,但那却是为朝廷效力,都是忠义之士,也不在有草寇之名。两者比较,虽然一个被消灭,一个损失惨重,但后者却全了忠义之名。


再则,梁山若不招安,又和田虎、王庆、方腊有什么区别呢!《水浒传》主要讲的不仅梁山兄弟之间的义,还有就是忠。若不招安,何谈忠义呢!所以对于梁山、对于宋江,招安也是种出路。


中孚鉴




即使朝廷拿梁山束手无策,选择眼不见心不烦放任其发展,第一种结局也不会维持太久,因为梁山的问题不是来自外部,而是出自内部。随着108将齐聚梁山,梁山的发展已经遇到了瓶颈,各种问题暗流汹涌,迟早要爆发出来。

派系林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降将派系伸长脖子等着招安,一心想为自己洗白,光耀门楣,而江湖草莽派系只想着山高皇帝远,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老子终日逍遥快活。长此以往,矛盾必将愈演愈烈,导致一发不可收拾,这个可以参考太平天国运动。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一路势如破竹,打下中国半壁江山,与清朝分庭抗礼。然而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诸王勾心斗角,内耗严重,爆发天京事变,导致太平天国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梁山难免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况且,梁山要维持这么多人的吃喝拉撒,能否自给自足也是一个大问题,分崩离析是早晚的事。



第二种结局貌似是个不错的归属,大家离开梁山,各谋出路。可问题是,这些梁山好汉哪个没有命案在身,都是朝廷通缉的要犯,离开梁山这个大本营,他们还有立锥之地吗?相信如果梁山作鸟兽散,那么关系亲近的好汉必将三五成群的重新聚集在一起,另立山头,因为谁也不想整天过着东躲西藏,亡命天涯的日子。

这样一来,梁山等于自己把自己分而化之了,大大减弱了自身的实力,到头来只会被朝廷一一剿灭,相信这是每一个梁山好汉都不愿看到的结果。所以第二种结局看似不错,实则毫无一点可行性。

最后说第三种结局,在《水浒传》中,我们感觉朝廷大军总是不堪一击,每每被梁山干的落花流水,觅子寻爷。可你想过没有,虽然北宋此时已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但并非气数已尽,好歹也是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梁山虽然屡战屡胜,可它毕竟是一块巴掌大的地方,长期和朝廷对峙,肯定吃不消。朝廷就是失败一百次,也不会伤筋动骨,可梁山若是失败一次,极有可能就是灭顶之灾。所以,梁山好汉若是和朝廷死磕到底的话,最终难逃被剿灭的厄运。

其实,我认为招安确实是梁山最好的出路,只不过征方腊太过惨烈,梁山死伤大半,读者看到结局反推当初,才会大骂招安,痛恨宋江。可宋江没长前后眼,事态的发展完全是他始料未及的,我相信他的初衷的的确确是为梁山众兄弟的前途殚精竭虑的,请不要总是以腹黑阴谋的角度解读水浒。

西岳顽石~年少只知宋江怂,读懂招安已中年。


西岳顽石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简略讲一讲《水浒传》的版本问题。

笔者在小学时就读到家藏的《忠义水浒传》(多了“忠义”两个字),竖排版、繁体字,加楔子总共七十一回。第七十回是“梁山泊好汉排座次,忠义堂英雄惊恶梦”,全书到此完结。后来,读到续书五十回,才知道梁山泊全伙被朝廷诏安。再后来,知道《水浒传》还有各种续书,包括《后水浒传》、《水浒后传》、《荡寇志》,以及《古本水浒传》(梅本)等等。

无论哪种续书,都感觉与前七十一回本的故事不相衔接,即便是最流行的《征四寇》,也没有把梁山的故事讲完整。梁山好汉不是“惊恶梦”了吗?怎么又诏安了呢?《征四寇》的结局并没有照应前面的预伏线索,宋江等人的归宿并不是卢俊义梦境所预示的那样,被张叔夜悉数斩首。反倒是《荡寇志》照应了原著“楔子”,把108个妖魔收服并压在了牛渚山下。 《古本水浒传》虽然写梁山泊继续造反,最后也照应九天玄女的预言,梁山的结局是雷轰石碑、神摄天书。

当了解到金圣叹腰斩水浒这段公案,以及细读文本和借助其他资料后,感觉到施耐庵在七十一回后还有故事,这个故事大概就是讲的宋江被朝廷的诏安。具有反抗精神的金圣叹,不满清廷,当然对这支反抗军被诏安不满,斩掉后面的故事,留下一个大大的文坛悬案。

《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嘉靖年间才刻印传世,现存最早的版本应当是万历三十年前后的百回本。可惜,这个本子也被质疑是康熙时期的伪刻本。所以,施耐庵全本《水浒传》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梁山泊的结局到底怎样,已经很难探知了。

那么,从版本这个角度,讨论悟空的问题,梁山泊的结局大概有七种可能:

第一、被剿灭。《荡寇志》、《古本水浒传》都是安排这样的结局,梁山泊没有诏安,而是被剿灭了。其中,《荡寇志》顺着金圣叹硬塞进去的“恶梦”展开故事,说的是张叔夜挂帅,八十万禁军教头陈希真率兵攻打梁山,如秋风扫落叶一般迅速荡平了水泊。这本书完全是反《水浒传》的,被视作流氓文人的无耻之作。但是,仅从文本看,还是能与施耐庵的故事对接,在七十一回被写丢的人物,如王进、扈成等纷纷粉墨登场,加入到征讨梁山的队伍之中。虽然思想格调低俗,但也给了梁山泊好汉们的一种结局,就是最终被剿灭。

《古本水浒传》则与《荡寇志》相反,写梁山好汉继续占山为王与朝廷作对。武松、鲁智深、石秀等人在续书中重现好汉本色。梁山泊攻城掠地,朝廷屡战屡败。最后因为违背了九天玄女“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旨意,刻有108人名号的石碑被雷轰断,天书也被收走,以此暗示梁山好汉在梁山泊全伙牺牲。这部续书也照应了施耐庵的原著,诸如与杨志北京争功的周瑾也披挂出场,被李逵称为“大锤朋友”。

两部续书从不同的角度写到了梁山被剿灭的结局,虽然立场不同,但这种结局既符合金圣叹的“恶梦”伏线,又比较令人信服。如梁山泊这样的造反队伍,是没有实力与朝廷抗衡,并且最终夺取政权的。

第二,抗击金兵。梁山泊的故事大约发生在宋徽宗宣和元年至宣和三年二月之间,宣和七年宋徽宗禅位,靖康二年北宋灭亡,距梁山起义失败已经六年时间。假如宋江不受诏安,假如不诏安又能苦撑六年,坚持到靖康之难,就有可能成为一支抗金队伍。这种可能的依据是,续书当中提到了朱仝的结局。美髯公朱仝在讨灭方腊后,曾经追随刘光世大破金兵,被朝廷封为太平军节度使,呼延灼也在后来抗金战斗中阵亡。《说岳全传》中,还提到双边呼延灼为高宗抵御金兵,不幸因吊桥腐朽马蹄陷落而被金兀术斩杀。可见,如果梁山好汉能够坚持到北宋灭亡,就有可能加入到南宋抗金的行列而名垂千古。

同时,梁山故事的大背景也支持这个假设。当时,私人土著武装迅速崛起,很多都成为后来的抗金主力。比如吴家军、韩家军、岳家军,等等部队都是由私人武装建立起来的。梁山泊的家底完全有实力加入到南宋抗金统一战线,成为一支抗金部队,至少也能加入到某一支抗金队伍之中。

第三,流亡海外。续书《征四寇》中讲到混江龙李俊在征讨方腊时,无意间结实了费保、倪云、卜青、狄成,暗生去意,阴谋出路。当宋江大军班师之时,诈称中风,与童威童猛兄弟二人辗转来到暹罗,并成为暹罗国主。梁山泊好汉如果不受诏安,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这也是一条可能的出路。以梁山的实力,绝对压倒李俊这一众人,往投东南亚称王称霸肯定没问题。

第四,终老梁山。前提是梁山好汉学乌龟缩头,不与朝廷对抗,象当年王伦一样,力求自保而偏安一隅。这也要等到宣和年之后,天下大乱之时。

第五,遣散队伍。梁山泊有大把银子遣散队伍,乘着天下大乱之际各自逃散。然后,埋名隐姓,置地发家,也能各自保命了。《征四寇》中有多名梁山兄弟不愿为官,归隐林下。这其中有为剿灭方腊立下奇功的小旋风柴进、老财主扑天雕李应、行者武松、神行太保戴宗,被朝廷追责的阮小七、以及宋江的弟弟宋清等。这些人远离朝廷,得以颐养天年。

第六、火并自灭。从王伦起,梁山泊就有了内耗火并的习惯,英主晁盖也死于兄弟射来的暗箭。施耐庵前七十一回书写的是聚义,但也在“忠义”二字的表面上,暗伏梁山好汉相互之间的矛盾。《征四寇》继续演绎这种矛盾,诏安或者造反,成了矛盾的焦点,也有可能成为矛盾总爆发的导火线。如果不受朝廷诏安,继续在梁山泊造反,这种矛盾恐怕总有一天会爆发。

第七,最坏的结局。金兵南下,投靠粘罕,为虎作伥。这虽然也是梁山不受大宋诏安,而卖过投敌的一条生路,但是,梁山泊好汉绝对不会走这一条路。

遗憾的是,按照目前所能见到的版本来看,梁山泊的结局只有两个:诏安、被灭。










绿野萍踪01


宋江招安是一方面也是为了他们兄弟的安定生活和前途,不必再忍受动乱和不安。只是没想到朝廷出尔反尔将自己与兄弟们置于死地。但从另一角度来想,即便不招安,由于特殊的生活形式和所属是时期他们也不一定可以独占一方地安稳下去,也许不久后还会有另一批“梁山好汉”,而且他们中大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想法。并没有明确的组织性只是感性的为了义气而存在。




锅二勺


从理论上讲,招不招安结果都是一样的。


海洋上的阳光


这个很难讲,但大概有四种结果,一是被朝廷灭了;二是被方腊灭了;三是成就了大业,推翻了宋朝,建立了新朝;四是内部起乱,四分五裂,各奔东西。


星源45249739


不诏安的话,按当时的发展需求,没有优秀的领袖,内部矛盾增多,最后只能解散。



蝶恋花56044386


不招安,应该会成立个梁山人民共和国,主席宋江,和百姓众协吴用。十大国帅等


聚钎归


我个人觉得,就算不被招安,梁山好汉用不了多久也会溃散,行为每个人上山的原因不同,背景不同,意识形态和世界观也存在根本分歧。朝廷招安只是外部原因,我觉得作为一个团体,内部的分裂和隔阂才是其溃败的根本原因。


岚海之间


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