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學生問我:“學古箏好,還是鋼琴好?”

羅老師昨天跟我說,上次他們一起去杜甫草堂遊玩兒回來後,小涵隨後就畫了一幅當時她在草堂看晚會的場景畫,而且畫得非常好,我聽後不禁驚了一下,心裡第一時間就對小涵豎起了大拇指,——大概是原創的東西,產自於自身真實生活感發的藝術作品,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真的是太少見了的緣故,一般情況下,我對一般學生的繪畫作品是起不了什麼好感的。

能把自己對生活的感發通過自己會或是喜歡的方式呈現出來本就是一件很難得的事,因為這背後蘊藏的是一顆懂得感知美,欣賞美,創造美的心。一花一草,一景一物,在大部分人心裡蕩不起波瀾,是因為他們太忙了,太躁了,太目空一切了,只有在那種輕盈,鮮活,寧適,又喜歡對萬物充滿好奇,想象,思考的心靈下,這些極平常的東西才會現出不一樣的光芒,驚人的美。

昨晚的課堂上,她還問我是學古箏好,還是鋼琴好,我很沒有猶豫地就回答了她“古箏好”。

每一個人的心田裡都會有一塊適合自己的土壤,這塊土壤裡,種其他的東西很難生長起來,而一旦種到那種貼近自己根性深處的東西,便會迅速生根發芽,花開滿樹。古箏和鋼琴都是美的呈現工具,但就她,以及更多中國的女孩子來說,我覺得還是古箏好。先且不說8700年前,我們祖先創造出的那根河南賈湖七音骨笛,單就是古箏這種至少有著2500年以上歷史的民族樂器來說,其深厚處,其以至簡詮釋至大之道處,也遠超過任何一件西樂。古箏天生就適合東方的女孩子,彈撥樂的魅力在她們手上也遠比鍵盤樂器在她們手上來得自如,優雅,和諧。我個人也總覺得,空中迴旋出的聲音也遠比實物接觸碰撞出來的聲音要好聽得多,古琴古箏的發音,哲學上可溯源於老子的“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格調比西方的鋼琴不知要高出多少,——古琴曲和古箏曲中散發出來的那種“餘音繞樑,三日不絕”,西方人是懂不了的。

況且,僅有兩三百年曆史的鋼琴很少就有東方人玩兒過西方人的,就像西方人永遠無法在古琴古箏上玩兒過東方人一樣。國內那些所謂的鋼琴大師,也多是隻能善彈西方名人的曲子而已,幾乎沒有自己的原創鋼琴作品,也就是說,鋼琴並沒有激發出他們多少創造力。而中國的民族樂器大家們就不同,他們不僅能彈古典名曲,到了一定的水平後,他們也多能創造出自己的原創古琴曲古箏曲,這便是古琴古箏帶給他們生命上的新發。再進一步講,中國的古琴古箏重在的不是彈給別人聽,不是表演,而多是用來修身養性,清心化己的,是一種生命向內的返璞歸真,這境界上就甩出西樂不知幾個世紀的距離。

一女學生問我:“學古箏好,還是鋼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