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提彈法”的最全解析(上)

提彈法是手掌懸起不需要手指扎樁,通過手指大、中、小關節同時運動來撥絃,撥絃後手指不搭弦的一種古箏基本彈奏法。由於其撥絃的靈活性等特點被廣泛應用於近現代的古箏創作曲中,根據撥絃前手指預備的方式不同,提彈法可分為兩種——先貼後提和直接撥絃。

古箏“提彈法”的最全解析(上)

漲姿勢

彈奏要領:“手指在彈奏之前,義甲以甲面先貼附在箏弦上,貼弦時,大指伸直,其他手指微曲;手腕放鬆,呈微拱起狀,類似抓起物品的手型” ,“以手、手臂的自身重量貼弦”,在撥絃時“彎曲近指尖的第一指關節,把力量傳到指尖撥絃”。

古箏“提彈法”的最全解析(上)

(一)單指練習:

(1)“託”,注意貼弦預備時拇指大關節不能凹陷,然後運用小關節主動發力,指尖向掌心彎曲。注意貼弦預備時食指呈半彎曲狀不能伸直,因為伸直會造成手指在沒有彈弦前就處於用力狀態,影響手指的放鬆以及對音色、速度把握的敏感度,再者也會造成手指運動幅度過大,影響彈奏速度。

古箏“提彈法”的最全解析(上)

(2)勾、打撥絃方法與食指相同。 先貼後彈,在一個八度內分解和絃的運用。如在彈奏 5 1 2 5時,首先同時貼住四根弦,初學者不能同時準確地搭好四根弦,解決這個問題需要花一定的時間去訓練。在搭好四根弦之後,手指逐個撥絃——如圖所示:彈5音,彈1音,彈2音,彈5音,這個練習對於訓練演奏者各個手指間的獨立性和力度有顯著的效果。與此同時,在訓練過程中,彈奏者還要注意手臂的重量要落在貼弦的手指上,這樣,在演奏者不斷變換貼弦手指的同時,手腕也能夠跟隨著上下起伏,手臂和手腕更好地在彈奏中配合手指的運動,不至於僵硬,從而使演奏更放鬆舒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