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俄羅斯專門與美國作對,那你認為到底是俄羅斯與美國作對,還是美國與俄羅斯作對?

飄逸八弦


題主提到的“有人”肯定是在胡說,除非他是傻子或者是故意這麼說!因為說俄羅斯專門與美國作對覆復了基本事實!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其主要衣缽,但是在政治與經濟體制方面,俄羅斯卻是全面向西方靠攏,實行了休克療法。這至少說明,俄羅斯不但不想再與美國作對了,而且還想在其麾下分一杯羹,它想進入七國集團,想加入北約。可惜的是,美國非但沒有接納俄羅斯,而且還要對其進一步打壓,企圖置之死地。葉利欽在完全絕望之下才把權杖交給了普京。


普京上臺之後,其所做一切只為一個目的,就是恢復俄羅斯的強大。其主要關注的重心也在國內。對於國外,他需要的是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沒有理由挑戰美國,因為它需要美國在各個方面的支持;俄羅斯也沒有實力挑戰美國,因為除了軍事之外,俄羅斯幾乎沒有挑戰美國的資本,而如果動用武力,則意味著對世界的巨大傷害,俄羅斯也就此永遠失去了發展機會。所以,武力只是俄羅斯與敵人同歸於盡時的選擇。

與此相反,美國是當今世界最強大的國家,它想保住自己的霸權,遏制與打壓所有可能的對手。只要俄羅斯的軍力仍在,美國就不可能對其放心。雖然我們看到了俄羅斯對格魯吉亞的動武、強行收回克里米亞、出兵敘利亞等等,但這些基本都是它在保護自己利益之下的無奈之舉,冒著被西方制裁的危險勉力而為。

在俄羅斯的內心與行動上,它不但不想對抗美國,而且在想方設法與美國改善關係,進而改善其國際環境等,可惜得不到美方的回應。


姜運倉


“有人說”俄羅斯專找美國作對,這個“有人說”是真有人說,還是一種假設?真有人這麼說,那不是毫無常識就是是非不辯了。這個問題應該倒過來這麼講,就是“美國專找俄羅斯作對”。為了講清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扯遠一點,回到一戰前。

列寧這麼講過“帝國主義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幾個大國都想爭奪世界霸權。”歐洲就是帝國主義最早的出生地,英法之間進行了“百年戰爭”,打來打去打出了一個強大的德國。到一戰前夕,形成了德,奧,意的三國同盟與英,法,俄的三國協約兩個集團。此時的俄羅斯還是英,法,美的盟國。到一戰即將結束時,俄羅斯發生了“十月革命”,掌握了俄羅斯政權的蘇俄想退出戰爭,並提出了交戰國不割地不賠款的建議,遭到了拒絕。蘇俄只好和德國簽定了佈列斯特和約,才退出了這場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


二戰和一戰只隔了20年,其實二戰到來前,美,英,法就沒消停過。一戰剛結束,在巴黎和會上竟討論的是與和約無關的“俄羅斯問題”,會上決定了對俄羅斯進行武裝干涉。此後,美,英,法,日,波蘭就對蘇俄進行了三次武裝干涉,只到1922年才結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從此開始了以意識形態為導向的仇蘇運動,只到二戰開始才又結成了反德,日,意的軸心國同盟。美蘇二戰是盟友,二戰後很快就進入了“冷戰”,事情發展到今天,俄羅斯與美國的關係經歷了“盟友一對手一再盟友一再對手”的過程,可以說在其中掌握主動的一直是美國。

美俄之爭自蘇聯解體後大多發生在普京任上。之前,葉利欽處處受美國忽悠,可以說臨下臺時終於明白了美國包藏著禍心。美國為什麼不接納俄羅斯呢?主要是經過蘇聯這個階段,俄羅斯強大到了美國無法入睡。也許過去有意識形態方面的問題,但現如今俄美之間就只有武力相威脅的問題了。俄羅斯經濟尚不足慮,但俄羅斯的導彈讓美國夜不能寐,而普京正是那個敢於把導彈豎起來的人。所以,美國及其它的西方國家處處找俄羅斯作對。假如沒事,也要找個“莫須有”的理由,比如“雙面間諜中毒案”。即使俄羅斯表示友好,也要懷疑是不是有陷阱,比如天然氣輸歐問題。總之,美國這樣做可以得到二個好處:一是削弱俄羅斯,二是綁架西方盟友。


天太2



任有新2


剃頭擔子不可能一頭熱。就好比黑社會頭子對上流氓老大一樣,沒有一個是好東西。

按照道理俄羅斯沒有與美帝動手的意思,因為自從前蘇解體成獨聯體,俄羅斯經濟就沒有好過,無法主動對美帝和北約產生敵意。但是美帝把俄羅斯逼到牆角了,俄羅斯也不能不還手啊!

美帝利用俄羅斯剛獨立時經濟不好,以經濟援助為名,忽悠葉利欽把戰略轟炸機,戰略核潛艇,航母半成品封存的封存,拆除的拆除,準備廢了俄羅斯的“雄性能力”,甚至把俄羅斯進一步分裂,解除其核能力,把俄羅斯變成烏克蘭一樣無足輕重的國家。然後揮師東下,如法炮製東方大國。

可惜美帝和北約國家想空手套白狼,口頭上答應的經濟援助是隻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俄羅斯得到的實惠不多,逼俄羅斯實施的“休克式”經濟政策差點沒把俄羅斯憋死。

隨著普京大帝上臺,一步步看穿了西方的險惡用心,以致於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當然,美俄相互之間知根知底,如果美帝不遏制俄熊,以俄熊擴張成性的民族特點,俄羅斯一旦滿血復活,美帝和北約斷沒有現在那樣日子好過。估計現在美俄雙方又要陷入“冷戰”狀態了。



南雷霆峰


國家之間的關係非常複雜,不能以兩個人之間的關係來推斷或者類比,因為國家是全體國民的組合,所以國家之間的關係是一種組織與組織之間的關係。具體到俄羅斯和美國的關係也是很複雜的,不是簡單的誰對付誰,他們之間有時候是相互競爭,但更多時候是相互合作的,比如冷戰時期,蘇美兩家在蘇伊士運河問題上實際上是心照不宣地合作把英法勢力逐出埃及,戰後在瓦解英國殖民體系的問題上也是心照不宣地合作的,只不過美蘇之間用核威懾通過相互確保毀滅達到平衡,但是一旦有一方犯錯誤給了另外一方機會,那肯定是趁你病要你命,總之一句話就是國家利益驅動,該笑臉就笑臉該翻臉就翻臉,同時不要忘記唱唱道德道義的高調。


葉子6256


老金認為,中國有句古話,英雄所見略同,又有一句博弈術語,敵之要點,我之要點;

俄羅斯和美國之所以能坐上超級大國的寶座(俄羅斯前身蘇聯曾經坐過,又摔下來),既要有經濟實力,又要有軍事實力,更要有戰略上的判斷力,少一個恐怕都登不上超級大國的位置;

那問題就來了,地球就這麼大,戰略要點就這麼多,兩家必定都有想到一塊的時候;

比如中東地區,世界的油庫(美國人基辛格說過,誰擁有了石油,誰就控制了世界),俄羅斯南下必經之地(從彼得大帝開始做了幾百年的南下夢),就成了美俄兩家同時都想控制的地盤,自然就你爭我奪,好不熱鬧;

一句話,大家都是有戰略判斷力的,想到一塊很正常,你想要的我必然去爭,我想拿的對手必然要搗亂!


誰還管是先有雞後有蛋,還是先有蛋後有雞呢?!


點老金頭像,還有更多精彩文章!


老金看世界


大國競爭都是從各自國家核心利益出發,談不上誰一定要和誰做對,這個問題本身意義不大。

大國競爭本身非常複雜,全球政治,經濟,安全,科技,金融利益,都牽扯其中。

大國需要保護自身的核心利益和國際影響力,需要有自己的盟友隊伍,所以大國競爭是全方位展開的,在競爭過程中,不是一味的互相反對。而是即有競爭,又有合作。

所以,沒有誰和誰做對的說法,大國競爭都是從本國核心利益出發,保護本國的產業,經濟,盟友和國際地位,以維護大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所以,沒有做對,只有競爭和合作。有時候,競爭多一點,有時候合作多一點,不懂得競爭,合作的平衡藝術是無法在國際上立足的。


中國產業園區全球觀察


不是俄羅斯與美國作對,而是美國與俄羅斯作對。因為在美國與俄羅斯的對峙中,俄羅斯始終處於守勢,美國處於攻勢,俄羅斯是被迫應戰,美國是主動挑事、蓄意挑釁。俄羅斯是當今世界唯一能與美國在核戰略角逐中抗衡的國家,是美國稱霸世界最大的絆腳石,是美必欲除之而後快的心腹大患。多年來以美為首的北約一直在步步緊逼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空間,也就是由於有俄羅斯的強硬反擊,美國才不得不有所顧忌有所收斂。設想一下,如果當今世界沒有俄羅斯存在,世界在美國霸道行徑下將是怎樣一幅慘象。美國的霸權要做對的不僅是俄羅斯,而是整個世界,美是真正的萬惡之源。


用戶spx


不管是俄羅斯專門與美國作對,還是美國專門與俄羅斯作對,其實本質上都是一樣的,美俄作為世界上的兩個大國,各自都有一定的戰略利益,本質上彼此的關係是競爭對手!這在大國博弈的世界上也不足為奇!



更何況俄羅斯是與美國冷戰長達半個世紀的蘇聯的主要繼承者,同樣的也繼承了蘇聯與美國競爭的態勢,這樣看來題乾的兩種說法都是非常正確的!



不過從雙方的攻守態勢上看,顯然美國在冷戰後長期的維持了對俄羅斯的扼制,又或者稱為這種扼制為作對,這一點不同於美蘇冷戰的各個階段,雙方在彼此戰略攻防中是角色多次互換的,例如美蘇冷戰初期蘇聯處於守勢,而美國處於攻勢,到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古巴導彈危機以前,又是蘇聯處於攻勢,美國處於守勢,古巴導彈危機後,美國則處於攻勢,而蘇聯處於守勢,美國從越南撤軍,又代表著蘇聯處於攻勢,美國處於守勢!直到蘇聯末期,美國又處於攻勢,蘇聯處於守勢!



在美蘇長期攻防的大格局下,雙方都積累了大量的跟隨國,蘇聯的解體讓蘇聯的跟隨國沒有了蘇聯的羽翼呵護,例如當年與蘇聯關係密切的伊拉克、埃及、敘利亞、南聯盟和利比亞等國,在蘇聯解體後就成了美國及跟隨國的打擊報復對象,不是如南聯盟一樣被肢解,就是被美國以各種藉口顛覆了親俄政權,當然還有計劃顛覆而沒有達到目的的敘利亞,如今還是雙方的代理人在混戰!

繼承了蘇聯大部分衣缽俄羅斯,本身就面臨著國家體系重建的艱苦任務,體系劇變的情況下勉強能維持本國的繼續延續,基本上沒有多餘的能力和精力繼續保護曾經的跟隨國,但並不是俄羅斯沒有努力保護這些跟隨國,只是實力不濟,努力了但仍然沒有保護住!例如,北約打擊南聯盟,俄羅斯就力挺米洛舍維奇,派兵搶佔本應歸屬英國人控制的機場,在美國顛覆伊拉克政權時,也是各種斡旋!不過最為臨近的例子,就是強勢出兵敘利亞,保住了敘利亞巴沙爾政權!


涇水書生


只能說美國視俄羅斯為假想敵對他們內政更有利。而俄羅斯畢竟不是超級大國了,跟美國不是一個段位,疲於應對都力不從心,主動挑釁也佔不了上風。除非關乎生死存亡,一般情況下沒必要去硬碰硬,自曝其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