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里人家,西遞古村落


西遞,國家5A級景區,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有 “世界上最美的村莊”、“古民居建築的寶庫”的美譽。村內保留著數百幢明清古民居,建築及路面都用大理石鋪砌,兩條清泉穿村而過,99條高牆深巷如置身迷宮。村內徽派建築錯落有致,磚、木、石雕點綴其間,為國內古民居建築群所罕見,堪為徽派古民居建築藝術之典範。西遞富麗的宅院、精巧的花園、宏偉的牌坊,無一不在告訴遊人們何為桃花源。

古名西川,又名西溪,取溪水西流之意。因古代此處設有傳遞之驛站,遂稱西遞。



西遞標誌建築——胡文光刺史牌樓。胡文光,西遞村人,築城牆,修學校,做了不少利國利民的好事。萬曆皇帝批准胡文光的鄉親在此建了這座功德牌坊,以表彰胡文光在任上對民眾做的善事。牌樓由本地石材“黟縣青”建成,石雕古樸精湛,造型富麗堂皇。

窄窄的小巷,青色的石板路,年代久遠的石墩,無一不記錄著這個村莊的故事

古村老式民居鱗次櫛比,黝黑的屋瓦,淺灰的馬頭牆連成一片。霧鎖山頭山鎖霧,西遞之晨美極了

敬愛堂,原為西遞胡氏十四世祖仕亨公住宅,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後毀於火。清乾隆年間重建時,因胡氏子孫繁衍,漸趨旺盛,遂擴建為宗祠,面積達1800多平方米。溪水繞此堂流過。敬愛堂現闢為“ 西遞民俗展覽館”。來到敬愛堂前,只見敬愛堂前門樓飛簷翹角,氣宇軒昂。敬愛堂內有個“孝”字,相傳為朱熹手書

耕樂堂,是清康熙朝戶部尚書胡尚煌的住所,分樓上、樓下和上、下廳房,書房和花園寧靜而致遠,整個建築宏偉、氣魄。

曠古齋,建於清代初期的康熙年間,距今已有近三百年。房子的原來主人是位“以商入仕,以仕保商”的文人名士。其後裔發達,均在外地居住。“曠古齋”堂名 系今人給取的,寓廣博古徽文化之意,由當代著名書法家劉炳森手書。

桃李園亦建於清咸豐年間,由正屋和庭院組成,系西遞徽商胡元熙的舊居兼私熟蒙館。正屋為三間三進二樓結構,前兩進為兩小套背向三間屋。 二進樓上設有獨特的“樓上井”,使整幢房屋光線充足,空氣暢通。而且,樓上木雕扶欄板權作小姐相親孔洞,供小姐偷偷觀看來往家中的男青年,能否挑選到如意郎君。二三進之間用粉牆相隔,中間有門相通,門上有隸書“桃花源里人家”石刻橫額。在通往街面的小門上,石刻有小篆“桃李園”三字門額,

西園,有很多精美的石雕。前院的石條上陳放著“ 西遞”兩字石刻,它是古代的村碑,原來放在村口,“文革”中被丟置一旁,是現在房屋主人抬放家中保存至今


東園,建於清雍正年間,原為胡文照的祖居,包括正廳、 前廳、涼廳三進廳堂。東園門罩上方有扇形石窗,取“善”之諧音。左牆上嵌砌著葉形漏窗,寓為主人葉落歸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