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撤廠、裁員、虧損……索尼手機業務還能堅持多久?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呂途)日前,索尼移動通訊業務等三大部門重組方案正式生效,這就意味著其獨立的移動部門已不復存在;為了削減運營成本,索尼位於北京的智能手機工廠也已停產,索尼在我國的工廠數量只剩四家……曾經,索尼因其產品的科技含量獲得超高認可度,如今,在企業高層人事變動、業務調整的背景下,並不佔優勢的索尼手機產品還能堅持多久?

根據前不久索尼發佈的公告,其計劃將影像產品及解決方案業務、家庭娛樂及音頻業務和移動通訊業務重組為電子產品及解決方案業務。該項重組安排如今已正式生效。基於此業務架構調整,索尼從2019財年起(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財政年度)將在綜合財務業績報告中重新調整業務分類,並按照電子產品及解決方案業務類別披露業績表現。

事實上,移動通訊部門是索尼唯一一個沒有盈利的核心業務部門,智能手機的表現是一大“弱項”。有相關數據顯示,索尼手機業務在過去的四個季度裡共虧損了1010億日元(約合61.9億元),其主線產品Xperia系列手機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僅佔1%。且由於相機與智能手機業務銷售低於預期,索尼為此下調了本財年的營收預測。

因為欠佳的表現,索尼的移動通訊部門一直以來多被猜測會遭到拋棄,但索尼CEO吉田憲一郎卻否認了這一可能。索尼方面認為,儘管該部門面對著鉅額虧損,但其存在的意義在於更好地發展5G等相關研究。

儘管移動業務保住了,但卻仍未逃脫裁員撤廠的命運。此前,索尼在中國共有五間工廠,其中位於北京的兩間均從事於手機產品的生產,上海工廠主攻彩電、投影電視等生產,惠州工廠生產DVD及相關配件,無錫工廠則負責生產數字相機及移動通信零部件。

而為保證移動業務運營成本的縮減,北京索愛普天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於今年3月底停止生產。這意味著,索尼位於我國的工廠減少至四間,上述關停工廠的生產將遷往泰國。且有外媒報道稱,索尼將在2020年3月前將其智能手機業務的4000名員工裁掉一半,並將採購和固定成本減半。

針對中國工廠的關閉,索尼方面稱這是為了提升移動業務的整體生產運營效率。其將繼續在中國市場銷售智能手機設備並進行相關營銷活動,併為在華顧客提供全面的服務支持。索尼集團還將全面利用電視、音視頻、數碼影像等品牌硬件業務的創新技術和業務平臺,進一步提升Xperia智能手機的競爭力。

對於以上調整,有從業者對記者稱,儘管削減成本與業務整合對於索尼“掩蓋”智能手機業務虧損起到積極作用,但在巨大的行業壓力下,索尼手機奪回市場的希望仍然較小。

一方面,5G時代來臨前夕,智能手機市場還未走出“寒冬”,其寡頭壟斷趨勢愈發明顯。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佈的《2018年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去年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為4.14億部,同比下降15.6%,降幅較上年增加3.4個百分點。且產能集中度大幅提升,TOP5品牌佔據了整體市場份額的84%,其他廠商的發展空間被進一步擠壓。

另一方面,索尼在智能手機方向失去話語權已久,在智能生態方面的打造也未跟上步伐。可以看到,近年來索尼Xperia系列手機仍以硬件配置與外觀為“主打”,軟件應用、智能化以至於生態鏈方面並未有何動作,這都導致了消費者熱情的褪去。

除此之外,索尼現任董事長平井一夫也將於今年6月18日正式退休。由虧損到盈利,平井一夫的能力不容置疑,“One Sony”戰略的成功使其在索尼擁有著“救世主”般的地位。然而面對唯一虧損的移動通訊業務部門,平井一夫還未解決就將卸任,索尼智能手機的逆勢還能否扭轉也充滿未知。

第三財季財報會上,儘管下調了本財年的營收預期,但索尼方面也聲稱Xperia最早可能將在2021年實現盈利。可以看到,索尼短期內並不會輕易放棄手機業務,並仍對其抱有信心。重組後的電子產品及解決方案業務走向如何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