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畢業生拉黑父母:“原生家庭”成為背鍋專用詞

北大畢業生拉黑父母:“原生家庭”成為背鍋專用詞

來源:遇見小mi(ID: yujianxiaomi2015)

有一段時間,關於“北大畢業生拉黑父母”這條新聞的討論很多。

2012年,王猛(化名)發了一篇長達一萬五千字的決裂信,並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聯繫方式,而且已經12年不回家過年,不主動聯繫家人,也幾乎不回覆任何信息。

報道中提到,最近10年,他只回過一次家,是為了更換過期身份證,在家裡呆了不到10分鐘。

“原生家庭”罪無可赦?

這件事情引起廣泛討論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王猛有許多光環:高考理科狀元、北大本科、留美碩士,還因為最近兩年特別火的一個詞“原生家庭”。

不可否認,原生家庭對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產生影響。在這件事情的報道中,有2萬多網友進行了評論,其中這條獲得2萬點贊:


北大畢業生拉黑父母:“原生家庭”成為背鍋專用詞

也有人不同意這種觀點:

北大畢業生拉黑父母:“原生家庭”成為背鍋專用詞

圖片來自新浪微博網友評論▲


王猛在決裂長文中控訴,父母的愛是被控制的愛,還寫了許多事例:

北大畢業生拉黑父母:“原生家庭”成為背鍋專用詞

▪ 小學二年級時,班裡要搞文藝演出,班主任要求大家穿齊膝短褲參加,但父母要求他穿長褲參加,從小到大他穿什麼衣服都由父母決定。

▪ 一次旅遊時,他的媽媽跟導遊講述培養他的體驗,讓他覺得很不舒服。

▪ 考上北大後,父母請大姨照顧他,甚至悄悄聯繫他同學瞭解他的情況。

王猛覺得,這種過度控制嚴重影響了他的社交能力,而王猛的父母卻覺得這些都是小事

“每年春節都有人問,你們兒子咋又沒回來,我都說他在美國,忙,不方便也沒多少時間。”父親說,“搞不懂他是啥原因。不管怎麼樣,我們愛兒子,希望能跟他重新聯繫起來。”

從一些言語中能夠看出王猛的父母有些地方做得不太好,沒有考慮到孩子脆弱的小心臟。

但這個鍋不能完全由原生家庭來背,我們

不能將不幸都歸結到原生家庭,以此洗清在成長中自我存在的問題,比如不會與父母溝通、不會向父母表達我們的想法、不會去理解接納父母等等。

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這一理論,只是心理學理論中的一種,適用於某個階段某些家庭,但不適用於一個人發展的全過程。

我們還有動機、心流、畢生發展觀、能量觀等很多其他的理論。不要把任何一個理論嚴重的擴大化,也不要低估自己的成長髮展能力。


北大畢業生拉黑父母:“原生家庭”成為背鍋專用詞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和孩子對父母的影響是相互的,絕對不是隻有父母傷害孩子,孩子同樣傷害父母。

人生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課題,比如青少年階段,要學會分離、成長、愛的能力,稍微年長一些,學會責任、承擔、獨立,如果一直糾纏於過去,課題永遠不會完成,人生也被過去所侷限了。

王猛寫出一萬多字的決裂信,他將過去的每一個細節都深深記在心裡,與其說是討伐父母,更從字裡行間宣洩自己不滿的情緒。

他沒辦法和自己和解,在這樣的困境中,只能一遍遍的去怨怪父母,但抱怨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其實,在我們的人格養成中,原生家庭的影響佔有一定的比例,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也能發揮作用,再糟糕的原生家庭,壞影響也只是佔到不足一半的比例,成長的決定權還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北大畢業生拉黑父母:“原生家庭”成為背鍋專用詞

即便是王猛拉黑父母的根源在原生家庭,但小時候早已過去,我們無法改變。

比起分析原因,我們更重要的是解決問題。就如同王猛的爸爸回應說:“不能把過去簡單地看成廢墟”,“即使是廢墟,也應該用心清理。”

而王猛也表示接下來會仔細考慮“回家”,對於我們來說,應該思考的是我們要如何妥善處理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即

下一步我們應該怎麼辦?

尋找方法“擺脫”父母的控制。

我記得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提到人對自己所創造的事物都有極高的控制慾,就像商人對自己錢財的控制源於錢財是自己所努力得來的。

而作為父母的產物孩子,怎麼不會得到父母的關注,甚至或多或少的控制呢?這也能解釋為什麼王猛幾乎沒有自我選擇的權利。

但人畢竟不是商品,我們會有自己的想法。我們無法改變出身,但可以通過一些方式去影響父母的態度與決定。

努力做到經濟獨立。

我仔細捋順王猛所經歷的事情,畢業拉黑父母、五歲半念小學、12年未見父母,現在34歲。

今年是2018年,也就是說王猛是1984年出生,22歲大學畢業,28歲拉黑父母。而在此之前,恐怕是經濟上尚未獨立,才一直被父母所“控制”。

我之前聽朋友聊起他在某985、211院校的博士弟弟,也是特別煩一直被家長控制,父母連做飯、穿著、找女朋友無一不管。

我一問,才知道,他的博士弟弟雖然師從大牛學者,但讀博士經濟上並不富裕,時常還需要家裡補貼

而這又回到那句話,“經濟上不獨立,談何話語權。”這自然,在和父母的交涉中,被控制的機率大大增強。

拿我自己來說,我早已經實現經濟上的獨立,很多時候,我還會給父母提供經濟上的幫助。他們無法左右我的決定,頂多我會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權衡是否需要尊重他們的態度。

北大畢業生拉黑父母:“原生家庭”成為背鍋專用詞

總之,一旦經濟獨立,話語權便隨之而來。有些人甚至選擇拉黑父母,比如王猛,因為父母再無法為他的生活所提供任何幫助。我個人尊重這種選擇,但不支持。

相反我認為有些人,他們可能在某個時候會成為你的負累,又或者已經成為你的一個缺陷,但我們不應該拋棄他們,當初正是他們拖著我們在前行。

父母首先是一個人,才是爸媽,是人就會自己的投入想要回報,經濟獨立是擺脫父母控制最關鍵的一步。一個人既想父母提供經濟支持,又要他們完全考慮自己感受,這個要求未免太高了。

北大畢業生拉黑父母:“原生家庭”成為背鍋專用詞

隨著我們的長大,父母也正在老去,他們也需要我們。都說“三歲一代溝”,那面對與我們有如此多代溝的父母,我們與父母的處理問題的方式自然會有所不同。

當我們經濟上獨立,掌握在與父母溝通的話語權之後,我們不僅需要妥善與父母溝通,同時,我們還需要從經濟層面理解父母。

學會接納不完美的父母。

想要改變他人的態度,就必須需要擺正自己的心態。一方面,接納自己的存在,感激幫助過自己的人,比如面對不完美的父母,我們要學會換種思維去接受自己的存在。

我們經由父母來到這個世界,窺探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從這而言,不論我們出身如何,面對怎樣的家庭,我們都應該感激他們給我們機會,去體會人世間的各種情感。

另一方面,關注他人的生活,感受彼此的不容易。比如面對不完美的父母,我們可以去關注他們的生活,他們是如何賺錢的,讓他們為我們花的錢不僅僅是一個數字,而是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故事。

北大畢業生拉黑父母:“原生家庭”成為背鍋專用詞

當我們能夠坦然接受自己生活在一個不怎麼樣的家庭裡,而父母卻以非常艱難的方式為我們提供經濟支持,這個時候,我想即便是不完美的父母,我們都會坦然接受。

不要去想父母是否完美,而要去反思自己是否完美,是否不夠理解父母、自己是否缺乏生活能量。

比如,王猛受到欺負,母親讓他去哭著和老師告狀,

這是否是一種成年人世界裡處理問題的方式?不考慮所謂的個人情緒,而將利益最大化,能讓老師警告學校那些欺負他的人,為他贏得一個很好的生活環境。

畢竟,整天待在學校的並不是父母,而是老師,尤其在小孩子心裡,老師的地位特別高。只要老師出面,被欺負的事情也許就此擺手。

北大畢業生拉黑父母:“原生家庭”成為背鍋專用詞

人的一生,要處理很多關係,偶爾這些關係又錯綜複雜交織在一起。作為一個成熟理性的人,應該考慮在拉黑父母之後,對自己生活所產生的影響。

因此,不論是從道義上,還是從經濟上,面對不完美的父母,我們都應該妥善處理和他們之間的關係,而不是通過拉黑這種極端迴避的方式讓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楊小米:自媒體【遇見小mi】創始人,《行動變現》一書作者,心理學科班出身,定居在上海的山東人,3年從普通職員到市場總監,並創業,分享職場經驗和成長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