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辞黄鹤楼诗句里的“西”怎么解释?

我佛中人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一句从表面上说,孟浩然买舟顺流东去扬州,向西面的在黄鹤楼李白辞行,"西”是向西的意思。



由于黄鹤楼在武昌,位置上说在扬州的西面,并且长江自西向东流,很正常的解答啊,真的是这样么?

其实远不止如此。毕竟一般看来,作者李白写送别诗,应以送者为视角,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李白为主,孟浩然为宾就在东边了,为什么要以被送的人为主呢?


因为李白是个浪漫而重情的人,"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对孟浩然的亲敬之情可见一斑。两人相识时,比他大十多岁的孟浩然已名满天下。

高山流水视为知音,当挚友扬帆远去时,无有凄凄满别情,愿把情意托付滚滚江水,将友人送住春光如烟似锦的目的地扬州。

但全诗中没有"不舍""深情"的字眼,写的皆是美景,李白表现得坦然大气,倒是孟兄依依不舍,回首频挥手向西望友人告别,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了。故有学者称此句为千古丽句,描绘出清丽明快的盛世江山图。

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李白七绝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读这首《送孟浩然之广陵》,尤其能品出沈德潜所言滋味。

当然也有人认为,李白之所以道"西辞",完全是为黄鹤楼情结所致。崔颢怀古念乡的《登黄鹤楼》,堪称殿堂级神作。

酷爱题诗的李白,因崔颢在先而叹道:

"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之在上头。”


所以在这首送别诗中,为突出强调黄鹤楼,点明具体位置,也顺便弥补下"眼前有景道不得"的遗憾,让孟夫子"西辞黄鹤楼",加上"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也算题(提)过黄鹤楼,并果然成为与崔诗比肩的佳作了。


元元的天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之作《送孟浩然之广陵》。

注解:老朋友孟浩然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的三月,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这首诗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扬州时所做,通过黄鹤楼及滚滚长江,来表达诗人李白对友人孟浩然的深挚感情。

此诗为什么说是“西辞”而非"东别"呢?

在这里,“西辞"中的“西"是做状语,意思是自西,在……的西边。“辞"作动词,即是辞别、辞去的意思。所以“西辞"的意思是自西往东而别。

黄鹤楼为古代名楼,在唐朝时期,已作为游览胜扡,其旧址在今湖北省武昌区黄鹤楼矶头,频临万里长江,背靠蛇山。

广陵位于今江苏扬州,在湖北省的东面,黄鹤楼在江苏扬州的西面。

所以说是自西辞别向东而去,故为"西辞"黄鹤楼,东去扬州。




趣味疏谈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句诗出自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如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闻名天下的武昌黄鹤楼

首先解释一下这首小诗。

这首诗记录了李白在湖北武昌送别朋友孟浩然去扬州的事情。当时李白刚刚出川不久,年轻快意,他眼里的世界非常美好,况且朋友孟浩然又是买舟东下,在阳春三月最美的季节,去当时最富庶繁华的温柔富贵之地扬州。李白是一个浪漫的诗人,他对与孟浩然的离别不是忧伤和不愉快,而是非常向往和愉悦的。这就是这首诗创作的背景。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昌长江边的蛇山上,登楼远眺,长江两岸及远处风光一览无余,所以李白在诗中这样写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我曾到黄鹤楼一带游览,此处人称“天下江山第一楼”,风光的确如李白所云。

天下江山第一楼

诗中的广陵就是今天的扬州,位于江苏省中南部,长江北岸,而湖北武昌的黄鹤楼在扬州西部千余里。

作者在黄鹤楼留影

了解这首诗的背景以及黄鹤楼和扬州的具体方位后,我们对诗中“故人西辞黄鹤楼”的“西”的解释就非常明白了。因为孟浩然买舟东下,李白在黄鹤楼为其送行,所以他是向西告别了李白和黄鹤楼,然后顺水东去。在这里,“西”就是“向西”的意思。


民国年间那些事


故人西辞黄鹤楼的诗句出自唐人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那么,“故人西辞黄鹤楼”诗句中的“西”怎么解释呢?我是这样理解的:李白的这首著名的绝句,短短二十八个字,包容甚广。首句交待送别的地点,其中“西辞”的“西”字,暗示离去者的趋向,与下句的“下扬州”映照周密。“烟花”云云,交待离别的时间,展示了春天的色彩,从而映衬出孟浩然此番东去喜悦心情。后两句写诗人自已目送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离别的情意寄寓其中,显得悠悠难尽。

上图为书法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上图为书法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中州耕牛堂主


先上结论:西辞,向西挥手辞别的意思,西做状语,意思是“向西”。辞,动词,解释为挥手辞别,会更好理解,因为黄鹤楼在江陵扬州的西边,而孟浩然是乘船往东而去,向李白挥手告别。想象那个画面,孟浩然乘船东去,回头向西边在黄鹤楼的李白挥手告辞。

要理解“西辞”这个词的意思,首先应该理解中国古代用词的一些基本规律。汉字是象形文字,最开始的甲骨文、金文、篆体等,都是刻在甲骨、竹简等上面的,刻字极为不易,所以汉字自古“惜字如金”,能用一个字表达的绝不用一个词,所以古汉语大都是独字成词,所以叫“咬文嚼字”,而不是“咬文嚼词”,因为压根就很少词。

再回到古诗,“故人西辞黄鹤楼”,故人是旧友、老友的意思,很好理解。西辞黄鹤楼,应该分成“西”“辞”“黄鹤楼”三部分,辞是动词,辞别的意思。后面带宾语“黄鹤楼”,也就是“辞黄鹤楼”应该是一体的。所以“西”在这里不是“西方/西边”的意思。

为什么?因为“辞”后面已经有“黄鹤楼”这个宾语了,不需要再来一个“西方/西边”做宾语,“西”只能是“辞”这个动词的状语。

如果不好理解,我们大诗人李白还有一句名诗:朝辞白帝彩云间。我们可以很清晰看到:“辞白帝”和“辞黄鹤楼”是一样的结构,“朝”和“西”在动词辞别前面,都是一个状语,分别解释为“在早上”、“向西边”,是状语用来修饰动词的。

你看,大诗人李太白写诗用字,其实是有自己逻辑的,其实也反应了那个朝代人们的表达方式。

以上,为个人见解,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浮市会


“西”字本是方位名词,在这里诗人是东下扬州,自然就是面向西边黄鹤楼,故人送别的地方而依依不舍。在这里的西字就变成了面向西的意思,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里的东字也是这样的用法。

改变词性,赋予文字更多的含义,是古诗词非常有魅力的地方。比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本来就是表示一个颜色,在这里做动词用,既给江南春色渐浓增加了动感,又显示了绿色的变化。

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凋的本意为凋谢、凋落,可在诗句中变成了使动用法,把天气变化带来的树叶凋零增添了生动的感觉。

不仅仅是词义的变化,古诗词中非常多的拟人、指代用法更是非常常见的手法。比如唐代崔护的“桃花依旧笑春风”句,桃花明明是一种花朵,诗人却赋予它会笑的“本领”,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在里古诗词里经常提到“柳枝”,一般都是以此指代赠别。古人有临别时折柳相赠的习俗,柳枝就在诗词里经常出现,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古典文化意蕴深长,值得我们用一生来学习、品味,时时来品尝古诗词的甘醴,也是人生一大幸事,您感觉呢?




三悟轩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洲。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诗前两句:

故: 过去老事旧物死去的人,这里开句诗人就选了故人二字,抱含了诗人的用心,与老朋友的关系并入一人没有二心,百年之交无话不谈。西字方位面南座北右臂为西

辞当别别去告别,黄鹤楼,黄鹤不指鸟类指长江边上的矶(洲)黄鹤矶地名,矶上建有黄鹤楼。李白在黄鹤楼东告别孟浩然下扬州,烟花三月下扬州,时间地点景色都有。西字在这里有两种解译,第一是说老朋友孟浩然辞别了西边的黄鹤楼下扬州。

第二是说孟浩然你这个死人去了西天一趟神仙不收你,你告别了西天世界在黄鹤楼东边承船下扬州。西字在这里起到了一语双关的含义。西方位。西天死神世界。我的理解有此骗見,当时的场景可能李白与孟浩然也有开玩笑欲意。

理解浅薄请朋友们指教


古柴瘦马


要理解“故人西辞黄鹤楼”诗句中的“西”字,还需要结合下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我们在这里需要清楚“黄鹤楼”和“扬州”的相对位置。黄鹤楼在现在的湖北省,而扬州在现在的江苏省,很显然,黄鹤楼相对于扬州在西面的方位上。从诗中我们可以得知,李白正是在黄鹤楼送别故人孟浩然,孟浩然是要离开黄鹤楼去扬州(古又称广陵),该诗的题目即为《送孟浩然之广陵》。所以,孟浩然在黄鹤楼辞别李白乘舟顺江东下去扬州,乃是“西辞”黄鹤楼和李白。故而“西”在诗句中是一个代表方位的词。


张东风369


故人西辞黄鹤楼的“西”字怎么解释?

传说中凡人苦练成仙后,喜欢学习仙人养黄鹤。一旦去世后,仙人的灵魂就就可以驾驭黄鹤向西天飞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老有名望的死者经常用到〔驾鹤西去〕这句话,借以表示哀悼和敬仰。

那么,西天究竟有什么东西如此使人好奇呢?

原来,西天是我国古代佛教徒对印度的称谓。印度古称天竺。

佛经中指出,这里是阿弥陀佛居住的国土,被认为是一片极乐世界。佛教徒认为居住在这个地方,就能获得光明,获得清静,获得快

乐,就可以摆脱人间的一切烦恼,永远生活在安宁无忧的静土上!





user5796615290216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火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景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处于长江西边武昌的黄石矾上,诗人李白乘船送友孟浩然去下江扬州,蓝蓝天空下只有一片孤帆,长江水的尽头好象从天上流下来。

“西”指西方,“西辞”向西辞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