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书法最大的忌讳是什么?

书法影响力


练习书法最大的忌讳是什么?



朝三暮四,浅尝辄止。有人学习书法,以为博采众长,是学习书法所必须的。把各家经典字帖都买回来,一本一本挨个临遍。曾经有人问我,欧阳询的字帖临完了,下一步该临哪一家的。我不知道他的这个‘临完了’是什么意思。便问他是临的哪一本,结果他把临写的图片给我看,欧阳询的几本楷书字帖他都从头到尾抄写了一遍。基本上都一个样,没有多大区别。欧阳询的作品虽然同是欧阳询的劲疾风格,但每部作品都各具神态,在形态上是有差别的。


一本字帖,要反复的把每个字临摹。对每个点画的起止收放临写到位,才能体会到用笔的方法。如果是一溜烟的临帖,不管是否写好,发现错误也不进行纠正,功夫化了不少,收效却不见。

还有一类学习者,兴趣上来一天几个小时的写,没兴趣时几天也懒得动一下笔。一曝十寒,也是学习书法的大岂。


书法贵在持之以恒,专精一体。频繁的换帖,一本字帖稍有一点眉目,又换其他字帖。要知道,书法风格的不同,是因为用笔方法不同而形成的。一换字帖,前面的所学就等于白学了,而后面的又要从零开始。不断的扔,不断的开始,精妙的东西一样没学到,多年用功,仅得皮毛而已。


子衿书法


书法学习的忌讳很多,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从一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1,兴趣培养不足。有的强行要求孩子学习,还有就是个人不甚了解,学书法就为了附庸风雅。兴趣是一件事情成功的重要因素,叶公好龙绝对不是真爱。

2,一曝十寒,浅尝辄止。开始斗志昂扬,热血沸腾,决心下的很大,但是遇到小小的困难就退缩,甚至想放弃,最后来个虎头蛇尾。很多本来很有激情很有天赋的人就这样放弃了。

3,坚守如一,不思变通。有的朋友开始入门小有成就的时候就沾沾自喜,盲目否定他人,临帖也是一家独大,就万年死守一本帖,不去试验着创作。这样的朋友当然也可以说没错,毕竟坚持是美好的意志体现,但是这样一来艺术形式就比较单一,常年临习同样的帖还容易造成思想上的懒惰。我见有不少人临帖非常像,非常的准,让他写一篇作品就没有了,往日临习帖里面的重要笔法什么都体现不出来,各种败笔缺点都出来了。

4,见异思迁,朝秦暮楚。这个针对上面第3条而言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与其所有都懂一点点,不如主打1~2个帖,或者主攻同样风格的字体。其他的帖可以作为学习和取法所用,不然换来换去没有一个拿手的,没有得到每一家的精髓,更谈不上后期的融合了。

5,目光短浅,井底之蛙。有的朋友从来不看展览,也不关心书法艺术的动向。现在网络很方便,各届国展或者其他展览网上都能看到,但是从来不看,认为离自己很远,自己不往展览上靠就离展览越来越远,也得不到自己和别人的对比,不知道自己的长短处。

6,缺乏文学涵养。有的“农民书法家”写了一辈子,还是那一手。当然我没有贬低这类朋友,这涉及到一个归宿的问题,年轻拼干劲,中年拼坚持,老年拼学问。

好了朋友们,我个人的学习和理解就这么多,还有很多不足不到的地方, 引用黄山谷诗集一句话“慎勿取我语,亲行乃不迷”。谢谢大家的浏览。(奉上我个人的丑字数张)





E203278026


学习书法主要有两种途径,一个是自学,一个是拜师,有师傅带那另当别论。如果自学就得记住以下大忌:

1、不临帖,不读帖,随心所欲,没有继承就没有路径和目标,犹如盲人打靶。

2、不专一,选帖不慎,朝三暮四,临帖不精,未“入帖”就急急忙忙“出帖”换帖。

3、不学理论,理论不明,实践不灵,书法要写好,理论来指导。

4、不交流,不借鉴,苦坐书房,足不出户,久而久之如井底之蛙看不到天。

5、不沉着,停停住住、一曝十寒,只凭一时冲动和热情,耐不住寂寞,没有坚韧的毅力。

个人愚见,不妥之处敬请留言批评。


輕雲堂


书法最重要的是笔法,学习书法首先要学习笔法。


笔法相当于武功中的内功,如内功深厚,书写时纵意潇洒都能有理有节,都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倚天屠龙记》里面的主人公张无忌修练乾坤大挪移神功,由于内功深厚举世无双,半日即修炼到了最高层6层,这可是普通人穷其一生都不能达到的境界。


林散之六十岁才开始写草书,之前都是隶书、行书、楷书写得多。林散之写草书一出手,就是高境界,因为之前积累深厚,基础扎实,内功精湛。


学习书法,没有内功,不懂笔法,外表纵然天花乱坠,都是花架子,徒有其表,没有内涵。

练乾坤大挪移的人,最后都是走火入魔而死,因为内功不够,拼命往前冲,如同挤入狭缝,最后窒息而亡。

对于书法来说,学笔法、练功夫最重要,看似缓慢,实则是捷径。

所以学习书法最忌讳的事情是丢弃笔法,不练内功,而去追求华丽的外貌。


冯勇书法


书法作为中国最传统的文化精髓,一直伴随着中国文字和文明,涌现出古今很多名家、名碑、名帖。个人认为,在练习书法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是最大禁忌:

一、不读书、史。书法不仅仅是练字,而是一种艺术表达,只有多读书史,对书法的衍变和发展过程有深入的了解,才能真正发现其中的规律,明辨什么才是好的书法作品。

二、不临碑帖。很多习书法的朋友拿着一两本碑帖,甚至有的只是练一些当代所谓江湖书法家的字帖(请叫美术字或工艺字更合适),反复练习很多年,还是没入书法之门,主要是对历史经典作品认识不够,光术而无道,很难成为真正意义的书法。

三、远离名利。很多人习书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变得浮躁,自我感觉良好,就着急想着如何出名,如何靠写字赚钱,久而久之,书法写得越来越江湖,与艺术相去甚远。

四、没有良好艺术哲学观。艺术需要脱离俗气,是靠征服,而不是很多人夸漂亮、写得好就去一味迎合,其实大部分人的认知里根本就不懂书法。这恰恰和商业社会用户至上的理念是相反的,只有将传统经典和建立自己的艺术体系匹配,才能越走越远!


艺连连


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学习书法可以修身养性、宁静致远;让人延年益寿、精神焕发、广见博识。



练习书法最大的忌讳是什么呢?笔者从30多年的学书经历中,总结出了几个要点,归结如下:



一,只重读帖,不重临摹。

二、读帖不够细,没有真正领悟古人的用笔。



三、临摹不刻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四、临摹不重视比对,往往“差之毫里,谬之千里”。



五、用笔不够丰富,表现在藏锋、露锋、侧锋、中锋、偏锋、回峰、大小、粗细、长短、正斜、俯仰、向背、浓淡、扁圆、枯涩等方面的处理。

六、行气不够贯通,点画的呼应不够生动。



七、楷书要行化,行草书要楷化,力求生动不呆板!

八、楷书没学好,就急于学行草书,以致于点画、线条的力度不够,缺少神韵和质感!



九、临摹的范本太多,一家没吃透,就临另一家,最后变得事倍功半!

十、重用笔不重结字,或重结字不重用笔。



十一、字体不够规范,“闭门造字”。更有甚者把丑书当成艺术,认为越是别人看不懂的字体,越是高水平的创作!

十二、重实践不重理论,不向古人学习经验。只有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才不致于偏离方向。



十三、不重视选笔。练习书法一般选择尖、圆、健、挺的善琏湖笔,而且选用狼羊兼毫的毛笔最好!

十四、只重视坐着写小字,不重视站着写大字!

十五、行、草书连笔过多,“拖泥带水”,“画蛇添足”。



十六、墨色变化不够丰富,加水过多,或者中途蘸墨的次数太多。

十七、收笔过快,点画笔力没有送到位。

十八、只重视字内功夫,不重视字外功夫。字内功夫指的就是书写的技法方面。字外功夫指的是审美能力、道德修养、文学水平等等……



综上所述,练习书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好的,需要锲而不舍的韧劲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只有耐得住寂寞,多向古人学习,才能继承传统,开拓创新!


广州廖成文


说到书法的忌讳,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忌讳,不能一概而论。但总体而言,要避免四个弊端。

1、甜

甜者,媚而无骨,腻而不清,纤而无力,柔而佻浮。学赵孟頫的字,若不得其法,就易写得甜俗,乾隆就是一例,将赵字写成了馆阁体。


2、邪

邪者,任笔为体,聚墨成形,信手涂鸦,学道入魔。那些江湖书法家就是如此,不临帖,不学习,信笔而书,完全背离书法。

3、熟

熟者,依样描画,但求形似,庸俗板滞,不能变化。熟是书法大家容易出现的问题,即使是董其昌,在他后期的一些作品中,也因过快过熟而表现出一些问题。


4、赖

赖者,胸无主见,依傍他人,臃肿秽浊,绝无意致。现在书坛的展览体大行其道就是如此,亦步亦趋,人云亦云,追逐流行写法,全无主见。

这四种弊端,都缺少内在美,需要在书法学习中努力克服。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习书最大的忌讳是什么?

书有俗气,最为忌讳,欣赏书作,第一眼,大体一睹,心中自有秤与砣掂量,俗与雅,其份量便知,俗笔之气,也因了笔法落套路,熟化而变俗,窠臼己庸笔,久了成作俗,无新意可赏,笔法不变,往往伴随着习练,创作,总是老规距,老常规,常规为平易之俗。

在地方形成一小圈子书艺爱好者,成立协会,如老干书画协,常年都有几次书画展,年年如此熟悉的书貌面孔,字体依旧中规,笔画依旧中矩,成规易成俗,甚至内容也有雷同,这可谓水平低,于法无大碍,守法守旧,总有一种熟识而常,实归基本功夫,一生追求书艺或半路出学,不知书之新意,长久于园囿,心境平常,何有激情,更为学识常人般,而目的尽心尽情养心养身了。故俗不可耐来自这部分不争不强中悠然。为守俗法群体。

:

再言,国展,近年来,自命不凡之俗,水准趋于流俗,一色的书体,一色的形式,一样的五色拼装,追求名人书貌,忽视个性的修炼,眼球投向了获奖或入展之作而去追摹,同时办展层,推波助澜,喜吹喜捧,“近体”即今人之书貌,如此跟风,实为弃个性,泯特性,灭新意。这是大俗,

与老干协,有区别之俗,老干书,实为无争名利而静心守往固有书貌而自得心境平淡,为大众俗规,可列为雅俗共赏之列。而国展,其流俗,而法度有失,甚而法疏情野之流俗,因躁动,趋名寻利,固有人性之俗气,人俗字亦追俗。

客观的说,国展主流有水平,而有其小现象,对这种高规格书展,应该推崇更高水准,严格区分类同书作入展,有良莠之分。去俗扬雅。

所以习书,还是创作,忌讳“俗”气,是永远说不完的话题,随着雅俗转化,法度的更新,更得要掌握好雅俗之界,弃置俗物,扬善新雅。


狂喜淡墨a


我个人认为练习书法最忌讳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不能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不能坚持下去,是练不好书法的。

第二、练习书法时不能心平气和。而是带着浮躁的心理,是练不好书法的。

第三、不认真临帖。不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本好的字帖去临摹。而且不能坚持临摹一种字体。总是这山望那山高,频繁的换帖。

第四、临摹字帖时,不能够认真的读帖、研究。为了练字而练字。这样也是练不好书法。

第五、平时不注重提高个人的文化艺术素养。这一点于练习书法也是无益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练习书法是个人增加艺术素养和个人修养的一种手段,而并不是抱着某种目的的去练习书法,书法艺术是神圣的。个人只有内心清净,平和的去练习书法,才有可能把书法练好。如果练书法是为了有所得,那么一开始就错了。


仁友汪


一忌拜错师

跟了一个有点小名气但没有真才实学的书法老师,不光浪费时间而且他会把你引入歧途。比如他会教你如何投机取巧,教你如何包装自己,如何炒作。

二忌选错帖

一些人放着晋唐大家的法帖不学,非要学赵孟頫,非要学苏东坡,非要学白蕉。更可气的是竟然有人学还活着的那些所谓书法家的字。起步错了,方向错了,一定会在书法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三忌搞专业

有些人写字写出了一点小成绩就弄个书法工作室把自己关起来,从此只写字,不工作,不问世事。一般情况下,走这个路线的基本都会进入死胡同。世间的事,过犹不及,物极必反,书法也不例外,书法无法脱离现实生活而独立存在。王羲之如果不如参加朋友聚会,哪里来的《兰亭集序》。

四忌不读书

面对学问的海洋,我们都是白痴。古往今来的大家,没有几个文化底蕴差的。书法艺术的提高很多一部分程度来自审美意识的提高。那些把“龙”字的尾巴写的很长的人,那些把“马”字写的像一匹马的人,肯定不知道“象形”是文字的原始阶段,也是审美的低级阶段,一点都不高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