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唐朝爭霸青海,就連名將薛仁貴也不是對手

吐蕃唐朝爭霸二百年

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駕崩,其兒子唐高宗即位,由舅舅長孫無忌掌握實權。一年後,松贊干布去世,其孫子乞黎拔布成為贊普,由宰相祿東贊掌握實權。唐太宗和松贊干布兩個雄主相繼離世後,唐朝和吐蕃的發展幾乎驚人地一致。

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借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的機會,聯合長孫無忌的反對派,剝奪長孫無忌的權利,得到了實權。而乞黎拔布依然在祿東讚的控制下,祿東贊為吐蕃設立官職、劃定田界、改革稅制、建立戶籍,將吐蕃整合成為一個真正的國家。

吐蕃唐朝爭霸青海,就連名將薛仁貴也不是對手

祿東讚的鎏金銅象

唐高宗繼承了唐太宗對外擴張的策略,他先後滅亡西突厥、百濟和高句麗,使唐朝的疆域在總章元年(668年)達到了巔峰。無獨有偶,祿東贊也繼承了松贊干布對外擴張的策略,他在龍朔三年(663年)滅亡唐朝的附屬國吐谷渾,打破了吐蕃和唐朝間和平友好的關係。

吐蕃唐朝爭霸青海,就連名將薛仁貴也不是對手

668年唐朝鼎盛圖

麟德元年(664年),祿東贊去世,他的四個兒子論欽陵、論贊婆等繼承了父親的權勢,繼續把持著吐蕃的軍政大權。這時,文成公主尚在人世,但是吐蕃和唐朝的關係已經出現裂痕,論欽陵兄弟急於擴張吐蕃的疆土,他們不顧兩國和親的現實,對唐朝發動了一場爭霸戰爭。

咸亨元年(670年),論欽陵帶領吐蕃大軍對唐朝治下的西域發動了進攻。吐蕃軍隊一連攻克了西域十八座州城,控制了龜茲、焉耆、于闐、疏勒安西四鎮。唐高宗震驚不已,立刻任命名將薛仁貴為大將,郭待封為副將,帶領五萬唐軍討伐吐蕃,恢復吐谷渾。

吐蕃唐朝爭霸青海,就連名將薛仁貴也不是對手

670年唐朝疆域圖

唐軍行至大非川時,薛仁貴帶領三萬主力襲擊吐蕃,直趨烏海,同時安排郭待封領兵二萬留在大非川保護輜重,守護後方。薛仁貴在河口大敗吐蕃後,順利攻佔烏海,等著郭待封的到來。郭待封自恃是名將郭孝恪之子,他恥在薛仁貴之下,於是不顧軍令,帶著留守部隊和所有輜重離開大非川,不緊不慢地向烏海進發了。

論欽陵以逸待勞,早已在大非川的西南集結四十多萬大軍,就等著合適的戰機出現了。郭待封擅自離開大非川讓論欽陵再也不用顧慮那麼多,等郭待封走到半道,論欽陵帶領二十多萬軍隊對郭待封發動進行,擊潰了唐軍,截獲了輜重。

吐蕃唐朝爭霸青海,就連名將薛仁貴也不是對手

薛仁貴

薛仁貴聞訊大驚,迅速從烏海撤軍,返回大非川,和郭待封會合,論欽陵的四十多萬大軍隨後包圍薛仁貴等人,將唐軍幾乎全殲,薛仁貴等殺出重圍,被迫與論欽陵議和,方得返回長安。唐高宗勃然大怒,將薛仁貴等人治罪,全部罷官除名為民。

大非川之戰是唐朝和吐蕃間的第一場大戰,吐蕃完勝,奪得西域的霸權。然而唐朝豈能甘心失敗,唐朝和吐蕃間的戰事很快又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