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么多的影视演员都是唱戏出身!

侯宝林的相声《改行》讲述了国丧期间,京剧演员因为不能唱戏而被迫改行做小买卖的故事,龚云甫和金少山都无奈躺枪。

相声的情节未必属实,不过按当时的社会分工,戏曲演员改行后的出路确实不多:因为身份和文化水平限制,不能进而求仕;从小学戏又没有其它硬手艺。而在现代,也许是因为影视产业的发展,有不少戏曲演员转行后干得风生水起。

戏曲演员转行后,继续以表演为业是极为自然的选择,只不过表演的场所从舞台转移到荧屏,表演方式更为生活化。因为表演艺术之间有不少共通的成分,而且多年的戏曲训练早培养了他们吃苦的能力,所以在这条路上走通的人不少,赵丽蓉和六小龄童可能是他们当中最为观众所熟知的名字。


原来这么多的影视演员都是唱戏出身!


赵丽蓉(右)评剧剧照


赵丽蓉老师是评剧出身,后来改行演了小品和影视剧,是春晚常客,也是赵本山之前的“小品王”。影视表演作品虽然不多,却也有所成就,她曾凭借在电影《过年》中的角色获得了东京电影节影后的桂冠。


原来这么多的影视演员都是唱戏出身!


六小龄童饰孙悟空


而六小龄童可能是大部分6至60岁的人心中唯一的孙悟空。这一角色深入人心的程度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其成功与时间相关:他的角色出现在电视普及之后,电视节目迅速发展之前;而《西游记》的题材又保证了年龄上的广覆盖。

六小龄童老师本名章金莱,出身绍兴戏世家。他的父亲六龄童人称“南猴王”,与著名京剧武生李万春并称。他六岁登台,为与父亲区别,故名“六小龄童”。在一次讲座中,六小龄童曾提到杨洁导演选他演孙悟空一角的原因:猴戏演法有南北之分,孙悟空是“神猴”,北派演法偏向“神”,更写意;南派演法偏向猴”,更细致。对于电视呈现来说,南派演法更为合适。果然,电视剧播出之后反响热烈,六小龄童成为了那个一千人心中唯一的美猴王。

在上述二老之外,不少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演员也出身于戏曲界,比如邓婕、徐帆、蒋勤勤、余少群、袁泉等人;邢金沙这个名字可能不被人熟悉,但她用声音饰演过的角色却深入人心:电影《新龙门客栈》中的金镶玉和电影《青蛇》中的白素贞,而在开始配音事业之前,她曾是浙江昆剧团的一名昆曲演员。


原来这么多的影视演员都是唱戏出身!




原来这么多的影视演员都是唱戏出身!


香港“七小福”部分合影


除了继续当演员,转行后的另一种选择是做影视剧的武术指导,这在香港尤为兴盛。电影中的武术招式向戏曲中取经的传统由来已久。李翰祥、张彻、胡金铨三大香港导演都是京剧戏迷,他们执导的电影中的武打都有很浓的戏味儿。1960年,京剧武生出身的袁小田为电影《铁臂金刚》指导武打场面,这可能是第一个戏曲出身的武术指导。此后,京剧武生于占元的门生组成了七小福戏班(实有14人),这个戏班后来几乎成了香港武行的代名词,成龙、洪金宝、元彬、袁和平这些标杆级的武术指导都是当年“七小福”的成员。他们不但为国内功夫电影设计了精妙绝伦的武打场面,还漂洋过海为好莱坞动作片提供指导,并带出一批徒弟,如今好莱坞动作片能有如此精彩的肉搏场面,我想少不了香港动作指导的功劳。


原来这么多的影视演员都是唱戏出身!


袁和平担任电影《黑客帝国》动作指导


进军流行音乐界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戏曲训练出来的技术足以胜任大部分流行歌曲演唱。“甜歌皇后”李玲玉是越剧出身,而《青藏高原》的演唱者李娜也有过豫剧表演的经历,胡文阁早年学习秦腔,在转学京剧梅派艺术之前也有过一段流行歌手经历。大陆地区流行歌曲开山级的人物李谷一老师是湖南花鼓戏出身,如果在再往上追溯,就要到山西梆子出身的郭兰英老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