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柳永的一生?

九-王子


公元1002年,玉树临风的18岁官宦子弟柳永离开家乡江西准备进京赶考,其时正是宋朝的第三任皇帝宋真宗赵恒在位。他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第三子,喜爱文学和书法,著名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他在自己的《励学篇》中提出的。全诗如下:“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该诗雅俗参半,含义简单粗暴够直接,即只要你肯读书考取我大宋功名,就可屌丝逆袭高富帅,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如此赤裸裸的闪着人性光辉的诱惑,让一众急绿了眼睛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铁柱们沉迷、奋斗了自己既要强又苟且的一生。达者瞬间前程似锦,荣华富贵。败者则笑渐不闻声渐悄,青丝白发度残年。\r

比如在宋元语林趣话中记载的一则故事就深刻展示了科举对读书人命运的巨大改变:据说福建有一位叫做韩南老的人,参加科考无数次均落第,同乡人都嘲笑和冷落他,也没人愿意把女儿嫁给他。可这位铁柱却发了狠心坚持一条道跑到黑,最终在七十多岁时参加殿试面见了皇帝。由于他的及第高中,同乡人马上变脸想与他拉上关系,甚至有一个大土豪竟托媒人前来求亲,想把年轻貌美的女儿嫁给他。韩南老觉得甚是可笑可叹,遂慢悠悠的吟出一首打油诗来作答,诗云:“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方着一青衫。媒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r

小镇青年柳永一路行行停停,不觉这日便来到了自古繁华兴盛的杭州。因迷恋沉醉杭州的美丽景色、歌舞升平和红花柔柳、楚腰佳人,遂任性的一直逗留到了第二年还不肯起身赴京赶考。说来凑巧,公元1003年,柳永的同门师兄孙何到杭州就职两浙转运使(相当于浙江和江苏两省的省委书记),二人当年都曾在倡导古文运动的先驱王禹偁(chēng)门下求学,虽然年龄差了十几二十岁,但却成了布衣之交。如今孙何中第为官,柳永自然想要去拜会一番。但没有想到孙何门禁森严,三番五次的都被截留在保安那里登记等通知,苦等了好几个月却根本连一星半点的回音都没有,看来普通老百姓走正常途径是不可能见到地方大员了。不死心的柳永又经过多方打探后,得悉孙何经常邀请杭州出名的歌舞妓女到家里助兴,于是灵机一动,自己动手填词作曲写了首流行金曲《望海潮》,并找到红颜知己当时杭州城里的著名歌女楚楚,拜托楚楚如有机会到孙大人府上表演助兴时可以唱这首词曲。\r

没过多久,孙何在中秋夜大宴宾朋,歌女楚楚受邀参加并在众人面前曼妙的演唱了这首《望海潮》:\r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市列珠玑(jī),户盈罗绮,竞豪奢。 \r

重(chóng)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千骑(jì)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r

孙何听得“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佳句后,不免大为赞叹,便询问是什么人这么有才华,可以写出如此精妙绝伦的词曲?楚楚如实相告,第二日,柳永便被孙何召见。《望海潮》也迅速传遍了整个杭州城,进而又沿着当时的大运河一路往北,传到了苏州、常州、润州、江宁、扬州,最后传到京城,柳永因此而声名大噪。\r

据说世居干燥落后的北方金国国主完颜亮看到《望海潮》后,立刻深深感受到来自烟雨江南满世界招摇炫富的强烈刺激气息!为了一解羡慕嫉妒恨之情,他让人将此词刻在一副江南美景图上,每日吟赏揣摩,并霸道蛮横的赋诗道:“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来抒发自己想要占有天堂般的烟雨江南的野心和气魄。没过多久,完颜亮即率百万大军挥师南下,进攻了宋朝。\r

一向不喜欢柳永词风的士大夫们抓住了其因词而引发战争的小粗辫子,向皇帝打小报告说他的诗词有通反之心,宋真宗听后,想要治罪柳永,不料却被柳永头号粉丝刘娥皇后干预阻拦,因而保住了一条小命。但据史书记载,完颜亮南征宋朝是在公元1161年,那时的宋朝皇帝已经是宋高宗赵构了,距离宋真宗赵恒和皇后刘娥足有一百多年之久,所以后半段应该纯属杜撰。不过却可以想见柳永的词在当时是多么的风靡天下和影响深远。\r

而救过柳永的刘娥皇后,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狸猫换太子中的女主角。\r

话说狠角色刘娥在后宫中虽然一直独得真宗宠爱,但却因为出身卑微和始终没有生育而无法被名正言顺的提拔为正宫娘娘。随着年岁越来越大,刘娥不免焦躁紧张起来,尤其当她听说大臣们提议皇帝册立宰相沈伦十四岁的孙女为后时,更是气嫉交加,妒火攻心。所幸真宗皇帝不爱萝莉爱少妇,没有答应大臣们的主张。\r

不想坐以待毙决定干点什么的刘娥没多久便瞄上了刚刚有孕的李宸妃,她佯装怀孕,并和李宸妃同日生产,然后买通李宸妃身边的太监宫女,将皇子偷来自己这边,再脑洞大开的用一支剥了皮的狸猫顶替小皇子。不明所以的宋真宗看见李宸妃产下了血淋淋的怪胎,自是吓得一身冷汗,盛怒之下将李宸妃打入冷宫,而终于诞下皇子的刘娥则师出有名的被立为皇后,那一年她四十四岁。\r

再后来,据说有黑人血统的包青天包拯横空出世解开了李宸妃生狸猫的宫闱秘史,使得李宸妃和儿子骨肉相认。这个儿子就是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的偶像--一代明君宋仁宗赵祯。\r

另外,真宗的第一任皇后姓潘,是大宋开国名将潘美的女儿,潘美因为小人离间和争军功,而间接导致名将杨业战死,从而被后人加工润色为奸臣潘仁美陷害忠良杨家将的传奇故事。其中佘太君、杨六郎杨延昭、杨宗保、穆桂英等几乎都是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花千树下侃历史


柳永这个作家,一向被认为比较俗气。他最被人诟病的,是涉嫌淫秽。我很早时候读相关研究著作,总有人要举出柳永一些淫秽的句子,和民间俗词比较。他们举出的俗词,确实有些比较不纯洁,比如这首《鱼歌子》,我就记得很清楚:


洞房深。空悄悄。虚把身心生寂寞。待来时。须祈祷。休恋狂花年少。
淡匀妆。周旋妙。只为五陵正渺渺。胸上雪。从君咬。恐犯千金买笑。


最让我念念不忘的,当然是“胸上雪,从君咬”两句,你以为是其他的?我就是从中知道,原来古人也是喜欢胸器的。但柳永的句子,其实没这么直白。


柳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其实他大半辈子都叫柳三变,改名柳永是他晚年的事。《宋史》没有他的传记,所以这么一个有名的人,竟要搞得我们去考证他的生卒年。


他大约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时代不错,正是国家的上升时期。他祖先是山西人,后来避乱逃到崇安。祖父柳崇,有文化,曾被当地官府邀请做官。父亲柳宜,做过南唐的监察御史,入宋后中进士。他有两个叔叔,也都考中进士,可见家族高考基因非常好。但柳永高考并不顺利,1009年他22岁,第一次参加高考,落第;六年后再次高考,又落第。三年后第三次高考,不利,但他大哥柳三复考上了。又六年,第四次高考,照样失败。他一怒之下,去南方打工。五年后,感觉还是念书好,又回到京师,发现好多老朋友都不见了,一时心情不佳,就去西北、四川一代投靠友人,浑浑噩噩,好像放弃了前途。


一直到景祐元年,也就是1034年,他听说朝廷准备进行一次特招考试,这回录取人数多,题目也容易,又赶紧报名,星夜赶回首都补习。这一次,学渣柳永终于高考成功,但已经47岁。这个年龄现在还可以算中年人,但在当时已经算一只脚入土了,所以当时人的笔记说他“及第已老”。不过他也不必伤心,因为他还有19年寿命;最重要的是,他二哥柳三接也是半个学渣,也是在这年考中进士,比他年纪还大呢(十二年后,柳永的儿子也高考成功)。


高中后,柳永被授予睦州团练使推官,他当得勤勤恳恳,领导很喜欢他,一个月后就向朝廷推荐他晋升。但朝中有人反对,说哪有上一个月班就升职的。于是柳永官职原地不动,但当地文艺青年都很喜欢他,邀请他做当地作协顾问,他也来者不拒,曾写了一首词歌颂当地风景,被改成了流行歌曲,祭祀和迎神的时候,都是主打曲目。有一句俗语,是金子走哪里都会发光,就是说的柳永。

后来他又做过几任地方小官,同时坚持写作,其中有一些作品甚至带有公知色彩。比如他在浙江定海做盐场盐监的时候,写过一首《煮海歌》,里面竟有这样的句子:“卤浓咸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出去夕阳还。船载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无非假贷充糇粮,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缗往往十缗偿,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煮海之民何苦辛。”意思是沿海居民煮海为盐,以充租赋。每天披星戴月劳作,结果还是活得面有菜色。真盼望朝廷广施仁政,让百姓能喘口气。这个经历肯定对柳永的心灵产生了重大打击,因为他在汴梁的时候,看到的是都市无比豪华,再也想不到普通老百姓会过得这么暗无天日。有些当今佞宋的知识人,看到这里,肯定也会感到不适吧。


当了十年地方官后,他想转为京官,到处找人活动。有个姓史的官员是他粉丝,就向皇帝推荐。皇帝说:“正好欢乐组说今天要给朕进献新曲,你就叫那个柳永填首歌词陪曲吧。”柳永欣喜若狂,马上献了一首献上,皇帝拿到手里扫了两行,满脸乌云,把稿纸抖得哗啦啦作响:“这写得什么玩意?我宫殿里的太液湖这么宁静,这么澄澈,他却写什么太液波翻。我翻他大爷。”把稿子扔到地上。柳永不服,去找宰相晏殊申述,晏殊调侃他:“听说你喜欢作歌词?”柳永感到不妙,小心翼翼回答:“跟总理一样,有时写两首。”晏殊当即打个哈哈,好像吃了辣椒:“可我不会给那些二三十块一炮的野鸡写啊。”


从相府出来,柳永气得不行,他娘的说什么风凉话,我要是当了宰相,家里养得起欢乐组,我也不会给二三十块一炮的野鸡写呀。他气得也不回家,一拐弯跑到丽春路派出所,大呼小叫:“我要改名,我不叫柳三变,我要叫柳永。”可能因为改了名,就改了命运,柳永果然转为京官,叫屯田员外郎,从六品。这是柳永一生的最高官阶了。


不久之后,柳永就死了,身后还留下歌伎凑钱为他葬身的传说。但据叶梦得《避暑录话》的记载,出钱埋葬柳永的是润州太守王和甫,而不是他那些青楼知音。当时柳永的遗柩寄存寺庙之中,王氏求其后不得,只好“出钱葬之”。柳永卒年大约在1053年左右。


柳永确实很青楼妓女关系密切,第一次高考落榜后,他就流连风月场中,还写了很多词记述。从这些词中,我们知道跟他最要好的妓女名叫“虫虫”,他曾经这么写:“但愿我,虫虫心下,把人看待,长似初相识。况逢春色,便是有举场消息。待这回、好好怜伊,更不轻离拆。”似乎发下了誓愿,如若高考成功,就要把虫虫娶回家中。

他经常给教坊填词,也就是说,当时的宫廷欢乐组一旦得到上面命令,要听新曲,就去找柳永帮忙填词。可以这么说,柳永是那时最著名的作词家,大约相当于今天香港的林夕。一般来说,他填的词都是一些歌功颂德的东西,比如大宋王朝好,大宋王朝好,大宋王朝人民地位高之类。但也经常被暗示要写得“俗一点”,他当然心领神会,毕竟当官也是人,也不能老端着架子。通过这些俚俗的歌词,他估计得到不少稿费。否则高考失败后,他一直没被当成低端人口驱出京城,说明他租的房子一定在较好的社区。


因为名声鼎盛,他最忙的时候,到处催稿。要想马上拿到稿子,甚至要向他行贿,有个叫张师师的,就曾路上抱住他不妨,埋怨道:“你这死鬼,怎么好久不去我那过夜了?”他解释:“对不起师师,不是不想去,是这些天腰酸背痛,实在忙不过来。等我调养完这阵再说。”张师师说:“死鬼,又哄人家开心,但你要给我写一首歌词,我才放你走。”


柳永为什么词风跟其他文人不一样呢?据说有个故事。说他年轻时,读到一首《眉峰碧》词:


蹙损眉峰,碧纤手还重执。
鎭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
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
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这首词显然很香艳,很俚俗,柳永特别喜欢,把它抄在壁上,日日揣摩,说:“我就是从中悟到填词诀窍的。”


柳永应该是填慢词的第一人,在他之前,词大多是短章,从他以后,慢词才逐渐盛行。而且他是一个精通音律的人,而词都是配乐的,这样一来,他的词肯定更富有音乐的节奏,更容易传唱。就作品的通俗性来说,他堪比白居易,甚至更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白居易的诗歌大多写政治,固然很能引起人的兴趣;但政治永远不如爱情更让人着迷,尤其对于女读者来说。所以,在当时号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前面我们曾说晏殊瞧他不起,其实苏轼等人也曾批评柳永太俗,只是实际上,这些批评者都无法漠视柳永的影响。苏轼曾写信给好友:“近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拿柳永做标杆,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用户4130325716


柳永(987年-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改字耆卿,福建崇安人,籍贯山西永济,出生于山东费县,排行第七,时人或称柳七而不直称其名,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又称柳屯田。北宋著名词人,作品流传甚广,盛行一时,相传“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早年在汴京生活,流连歌楼酒肆,写下许多描述歌妓的艳词,其风格较为卑俗,为士大夫所鄙视,影响了他的仕途,使他受到排斥,中年以后才中科举,此后流宦各方,多任职各地的下级官吏。

柳永多用民间流行篇幅较长的慢词创作,不限于士大夫常用的小令,拓展了宋词的形式,并扩大词的视野,其词主要描写男女之情与羁旅行役,坦率生动,直言无隐,不避口语,善于融情入景和运用铺叙手法,技巧高妙,影响了其后词人如苏轼和周邦彦的作品,后世通俗文学亦推崇柳永的地位。柳永作品辑为《乐章集》,现存词200余首,对宋词的发展甚有贡献。

生平

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为河东柳氏之后,出身仕宦之家,父亲柳宜及五位叔父都曾在南唐或宋朝做官,兄长柳三复及柳三接都有科第功名。柳永年轻时在汴京度过,喜欢在歌楼酒肆流连,多为歌妓酒女作词。他有音乐天分,精通音律,个性浪漫,往往应教坊乐工所求,为流行歌曲作词。

歌妓如得到柳永为她作词,便身价十倍,故向柳永赠予财物,以求填词,这也许成为柳永当时的主要收入。柳词曾传唱宫中,如《倾杯乐》赞美京城元宵佳节的繁华享乐,曾在宫中传唱一时。柳永考试不中,写了《鹤冲天》词,表达了他的牢骚,以及对仕宦和士大夫的轻视和鄙视:“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自视为没有功名的卿相,宁愿不要浮名。《鹤冲天》为落第秀才鸣不平,被落第秀才传唱一时,却得罪了皇帝宋仁宗。

其后一次科举中,宋仁宗特意让柳永落榜,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多为歌妓酒女作词,被士大夫认为品格卑下,词语淫秽鄙俗,受士大夫排斥,也影响了他的仕途。

景祐元年(1034年)约在48岁时,柳永终于科举及第,被任命为睦州团练推官。一个多月后,任期并未届满,睦州知州吕蔚准备给他升官,报请朝廷,引起舆论非难,结果侍御史郭劝认为柳永尚未有表现,没有升官。实际上柳永作地方官时施行善政,赢得百姓爱戴,足迹涉及睦州、晓峰、余杭、灵台、泗州、杭州、苏州、扬州、会稽、建宁、长安、成都等地。

他曾任定海县晓峰盐场盐监,景祐年间(1034年-1038年)任职余杭令,政绩良好,得百姓爱戴,此外曾担任著作郎及太常博士。柳永多次请求晋升,甚至请求宦官加以推荐,都不得要领。他曾向宰相晏殊自荐,却被讥讽词作俚俗。有人推荐柳永的才能,要求给他升官,宋仁宗说:“得非填词柳三变乎?……且去填词。”

柳永仕途因而总是不得志。他填词署名,写上“奉旨填词柳三变”,表现他的反抗态度。柳永曾写《醉蓬莱》词,歌颂皇帝,献给宋仁宗,希望得到擢用,但词中有几句话得罪了宋仁宗,宋仁宗把词掷在地上,柳永自此不复被擢用。他一直做小官,收入不多,仕途不得意,才华得不到施展,辗转于各地的卑微官职中;失意以后,更纵情于歌妓酒女之间。皇祐年间(1049年-1054年),任职屯田员外郎,长期没有调迁,最后在江苏润州离世。

柳词在宋代流传甚广,盛行一时,相传“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相传柳永过世后,每年都有歌妓在他坟前致哀。作品集名为《乐章集》,南宋时有9卷,此本今已失佚。现存古本为明毛晋编《宋名家词》本,及清朱孝臧编《彊村丛书》本,1965年唐圭璋编《全宋词》收柳词212首。

扩展资料:

地位与评价

柳永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在宋词的发展史上极值得重视。他对词的发展贡献很大,创制了很多新曲,完成了慢词形式,扩展了题材,引入了民间文学的手法和口语语汇。他是慢词这种长篇词的开创者,在慢词方面他开拓了词的形式,是首位刻意锤炼慢词的大家。柳永以前,文人一向甚少填写慢词,所用词调多为篇幅短小的小令,柳永则大量使用了篇幅较长、流行于市井间的慢词。

柳永对词坛的两大贡献,一是“领字”的使用,一是在叙事抒情中注入抒情成分。柳永羁旅行役之词,就内容而言,在词的发展演变史上,具有开拓的作用。当时士大夫并未以词正面抒写自己的怀抱和志意,柳永拓展五代以来离别相思之词,首先写离别相思之情,直接出之以男性口吻而非女性口吻,真切写实,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深刻抒写男女感情,特别是男性的恋爱心理。

影响

柳永是慢词的完成者,对其后词人影响很大。柳永首先描写行踪所及广大的关塞山河,而不限于闺阁园亭,首先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感受,鲜明真切,而不用相袭的陈言。他也开始在羁旅行役之词中,正式抒发个人志意。柳永这几方面的拓展,启发和影响了后来的苏轼,对苏轼早期词作颇有启发,如《八声甘州》影响了苏轼慢词《沁园春》。

苏词开阔博大的景象,雄浑矫健的音节,正有得于当时盛行的柳词;只是柳词往往笔锋一转,回到了柔情的描写,苏词则始终在开阔博大和雄浑矫健的豪气中。柳词着重章法结构的层次拓展,以及情景的相互衬托,对北宋后期的长调写作,特别是对于周邦彦词之铺叙,产生很大影响。有学者认为周邦彦的词继承了柳词。柳永咏叹离别的词中,多想象对方别后的景况,后来周邦彦词受柳词影响,也用了相同手法。

柳永怀古慢词在北宋词史上最具代表性,最有成就,对后世影响最大。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受柳永《双声子》影响,两词都是泛舟长江而缅怀历史事件与古人,最后以感慨人事变迁作结,暗寓著作者自己的落魄。辛弃疾《汉宫春.会稽蓬莱阁观雨》、吴文英《八声甘州.姑苏台和施云隐韵》都继承了柳永《双声子》的结构。柳永也将咏物题材引入慢词创作,咏物题材原本未受词人重视,由于柳永的努力,咏物慢词开始流行。

柳永的普遍形象,是一个浪子,歌女的爱人,后世戏曲和通俗小说作家,都尊柳永为通俗文学传统的代表,认为他敢于违背传统,具有反抗精神。于历代文人中,柳永在通俗文学拥有最高地位。

元代关汉卿的杂剧《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建基于柳词《定风波》;而罗烨《花衢实录》、洪楩《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冯梦龙《众名姬春风吊柳七》等笔记小说,都脱胎自柳永《木兰花》这首联章。柳永的山水词,也启迪元明戏曲对大自然的描写。



花样年华的柳永恰逢年华花样的大宋,于是缠绵出一段别样的爱恨情仇。

这个曾经的乡下男孩,最初欣赏到的是武夷山草木多于行人的自然风光,纯美的风景涤荡着他清纯的人生目标——“学而优则仕”。

于是他孜孜以求,学而不辍,少年才俊,崭露头角。很快就以学霸的打开方式吸引了众人的目光,10岁作有《劝学文》被收入《古文真宝》,其论证语言充满哲思。13岁时的《题中峰寺》让他名声雀起,当时便有了“金娥峰下一枝笔”的美誉。

“三变”之名,出自《论语》的“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可见其父对他寄于厚望。

然而,这位阳光少年,第一次走出大山,领略到了不同于乡村的壮丽景观:顿觉八面来风,外面的世界真精彩!

尔后,虽初心不忘,但人生目标总是在失意和惆怅中摇晃,从此“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柳永在这个充满争议的地方,演绎出属于自己的极致人生。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努力在艳遇中荡漾,功名与佳人对决!这个倔强的情种,一直在科举的漩涡里挣扎,那份无奈的执着诉说着他成名之路的坎坷。

曾无数次尽情向往:男儿自有三尺剑,异日斩取功名,高车驷马,迎入柳家深院,歌管声里,喜把捷报传!

然而,失望埋葬了夙愿,借酒浇愁,醉卧青楼榻下。

美眉佳丽柔情似水,小鸟依人顾盼生辉,犹抱琵琶咿呀低吟:“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李煜词,南唐调,故国曲;曲中情,情中意,意中人——胭脂飘香风情万种,玉体横陈粉面春融!强烈催生柳永的荷尔蒙,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冲动,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激情。才思飞扬,弄墨挥毫: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伤。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换了浅斟低唱”的柳永,“浮名”依旧难忘!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个顽强的科举枪手,终于在天命之年折桂蟾宫!

喜大普奔,一度为大宋高唱赞歌: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

重湖叠巚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然而,为官之地,大都环境欠佳,离愁别绪冲击腹中才华,柳永含泪挥洒: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激情燃尽,风月入眠,“白衣卿相”,被“浮名”折腾了大半生。最后成就这位才子的却是那暖暖的词,柔柔的曲,浓浓的情!

袅袅红粉,悠悠琵琶,飘过烟花巷陌,穿越亭台楼阁,最终定格在大宋的文坛之上,升华为一代婉约的千古绝唱!

纵观柳七一世:理想被现实打败;浪漫配佳人绽放;激情在青楼燃烧;美名随词曲飞扬。

好一个柳永,不枉此生!


小崔说点事


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宋仁宗朝进士,做过屯田原外郎,世称柳屯田,因其在家排行七,也被人称柳七。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一生致力于作词,并自封为"白衣卿相"。他是北宋大词家,在宋词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词不只限于风花雪月,男女之情,尤擅羁旅行役,佳作頗多。他的词还有相当篇幅精心描绘了都市的繁华和四时节物风光,也含游仙,咏史,咏物等诸多体裁。柳永的词境广阔,内容丰富,所用的词达到150多个,且大多为自创,以旧腔改革或自创新调,又大多是长慢词,对词的解放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其词长于铺叙,工于写景言情,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个性极其鲜明。他的代表词作是《雨霖铃》。词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系千古名句,宋代以后人们就以此来概括柳词的风格特点。近人夏敬观说柳词是:"用六朝小品文赋作法,层层铺叙,情景交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周济说柳词:"铺叙委婉,言近意远,森秀幽淡之趣在骨"。柳词《蝶恋花》中的"衣带渐宽終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更是传颂千古的名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以这两句所表现的刻骨铭心的爱情,来比喻"古今称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经界:' 昨夜西风凋碧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終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她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中的第二种。就是契而不舍,甘愿奉献的精神,并赞道此句"非大词人不能道"。

柳词不仅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后世也是影响深远。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大词家,留下200多首词,著有《乐章集》。柳永亦工诗文,可惜多已散失。


hushouchang


巜柳永的一生》己许瞎子阿炳巜随调》能答一一一哩𠺝哢:"黄金榜上有失龙(台)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巜问》巜题》(谁当敲门砖)未遂风(骚歌)云便,争不恣行狂荡!何须论得(哭)丧?烟花陌巷(𠲖儿哟)依约丹青屏障(图画难足),幸有意中人(甚幸)堪需访(未見好德如好色者,孔师表)岂恁偎红依绿(柳辞鞭桃薄),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進士之才子佳人文娱晚会),忍把巜鹤冲天》浮名換盏,浅酌低唱。":"东南形胜三吳,都会錢塘自古繁华,烟柳(永瞎阿炳。对)画乔(老嫁周郎)。(横批)风帘翠幕(题额)参(夫)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巜天堑无涯》怒涛卷霜雪(圣诞怪涎),市(朝)列(公)珠玑,户(尸)盈(骄)罗绮。兢豪奢一一一呀!重湖(湖南湖北,東湖西湖)叠嶂,清嘉有(总把西湖比西子,東坡尽西风)三秋桂子(对)十里荷花。菱歌泛夜,《嘻嘻哈哈》(漁色嫦娥)钓叟(逗)莲娃。千骑拥高牙;乘胜听萧鼓。(萧何吹楚笛)今朝柳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处周穆王会西王母瑶池仙境)凤池夸(永)"一一一巜随调》胡情?


手机用户5534444811


不认识这个人,不好评论


18252840980


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總把浮名,換了淺韻低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